
导读: 1、送女导师什么礼物 高档,送研究生导师什么礼物2、研究生快毕业了,送导师什么礼物好啊?3、拉斐尔有一幅名画叫做雅典学院,详细介绍一下画里面的人物?4、各位学艺术的童鞋们和老师们,我不知道这幅油画是谁画的,有知道的麻烦告诉一下哈!!!求助
- 1、送女导师什么礼物 高档,送研究生导师什么礼物
- 2、研究生快毕业了,送导师什么礼物好啊?
- 3、拉斐尔有一幅名画叫做雅典学院,详细介绍一下画里面的人物?
- 4、各位学艺术的童鞋们和老师们,我不知道这幅油画是谁画的,有知道的麻烦告诉一下哈!!!求助!!!
“送研究生导师什么礼物?”在解答这个难题之前,小礼酱采访了身边正在读研的朋友,做了一番功课:
研究生导师,年龄普遍在40+,学术能力很强。他们一般不差qian,有很高的品位和丰厚的内涵。
大多数导师都不在意你是否送了礼物、礼物是否贵重,只要你做好自己毕业论文相关的研究,在导师的带领下做一些科研项目,多写几篇论文,发个好期刊,正常完成毕业流程,就可以了。
所以,送导师的礼物,也不用想得多么复杂,无论你是想送预算高一些的觉得可以拿得出手,还是不贵重但足够走心的, 只要你觉得能表达你的心意就行 。
送给女导师(关键词:低调、素雅)
1 | 丁香花胸针
用手工刺绣呈现出来的丁香花,佩戴在胸前,素净清雅,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
有一定阅历的女导师,一般不太喜欢太华丽的配饰,这种 低调、素雅的风格 往往更能戳中她们的心窝。
参 考 价 格:¥ 249
2 | 艺术丝巾
蒙马特大街的丝巾,真的是太适合用来送给女导师啦!他家的丝巾 以各种世界名画为主题 ,非常有艺术气息。
承载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搭配导师的日常穿搭,或热情洋溢或清新雅致。
参 考 价 格:¥ 238
3 | 欧舒丹护手霜
口碑大佬欧舒丹,堪称护手霜界的爱马仕。被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带 盐 之后,更火了。
吸收快不油腻,保湿水润,味道淡雅。一盒4只装,可以用很久,实用又贴心。
参 考 价 格:¥ 360
4 | 万事利杭城映像
高端国礼品牌万事利, 将诗情画意的杭州复刻在了丝巾上 ,提取了著名的杭城四景: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双峰插云和柳浪闻莺。
低明度高饱和度的色彩,和风雅致的清新风格,非常符合温柔似水的导师气质。里面还有一个同系列保温杯,天气转凉还有什么比丝巾和保温杯更温暖的礼物吗?
参 考 价 格:¥ 619
送给男导师(关键词:精致、有品)
1 | 音乐咖啡
导师一般都比较忙,忙于开会、作报告、出国交流等。如果是在学院或学校还担任一定职务的导师,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双肩挑”,会更加忙碌。
繁忙的工作生活,离不开咖啡、音乐这类放松身心的好物。一杯好的咖啡,就像是一首歌,每一口都是律动。创意唱片造型的挂耳咖啡,有点工业风的高级感,适合 送给精致有品位的导师 ,感受慢节奏的生活~
参 考 价 格:¥ 118
橘色光盘上还能定制给导师的祝福语,预算高一点的可以咖啡+手冲壶+镭射杯一起入,适合咖啡爱好者细细品玩。
哪怕你的导师是一名咖啡新手,也会爱上这份饱含心意, 散发着绅士魅力 的礼物。
参 考 价 格:¥ 598
2 | “卍”字纹车载香薰
中国古代传统万字纹“卍”,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有吉祥、万福和长寿之意。这款香薰礼盒,正是以此为设计灵感,可放在车里或者衣柜里。
有一种久经岁月的厚重之感,符合 成熟、睿智、尊贵的男士气质 ,送给偏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导师,他应该会很喜欢。
参 考 价 格:¥ 398
3 | 武夷岩茶
如果你的导师平时爱喝茶,那他应该不陌生武夷岩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武夷岩茶独特的岩骨花香岩韵,让诸多茗人雅士赞不绝口。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
草木君的岩茶,巧妙地 设计成了书画框的模样 ,茶喝完了还可以把木盒放置在桌子或者墙上,为家里增添一些自然朴素的田园气息,禅意绵绵的感觉~
参 考 价 格:¥ 480
4 | 派克钢笔
虽然现在是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了,但有很多老师还保留着用钢笔写字的习惯。
派克是老师们比较熟悉的 老品牌 了。他家的钢笔礼盒,大气磅礴,庄重典雅,很匹配老师的身份。
参 考 价 格:¥ 498
5 | 南山先生茶具
以庄重沉稳的黑色为主调,将 古典韵味和现代美感相结合 ,实木和陶瓷相衬托,让冰冷的茶器有了温度。
1壶+6杯+1勺杯+1罐+1盘,满满一大盒,耐看也实用,颇具礼物的仪式感。
参 考 价 格:¥ 298
6 | 中国名茶
茶里Chali的茶叶礼盒,四种口味,可任选两种搭配,都是比较有名的茶叶。作为送导师的礼物,经典的礼品往往比那些花里胡哨的新鲜玩意更稳妥。
因为他们就像咱们的长辈一样,比较 注重实用性 。选择他们所熟悉的品类,不容易踩雷。
参 考 价 格:¥ 488
7 | 舍得酒孔孟系列
舍得纪念限量款中国风礼盒,属于珍藏级别的白酒。 融入了孔子和孟子的形象 ,用来表达师生情谊、感谢恩师教诲,很贴切。
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有品质、有颜值、有实力。品尝的是美酒,沉淀的是智慧。
参 考 价 格:¥ 1588
小礼酱の悄悄话
送研究生导师的礼物就更新到这里啦,希望可以给正在脑壳疼的你们一些灵感参考~
下一期,小礼酱还会为大家 解锁教师节礼物的新技能 : 女朋友/男朋友是老师,送他/她什么礼物呢?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去学校给老师送礼物,英语老师辛勤培养,我们三年给我们很大的指导和帮助。
给老师送礼物的时候,大概还是要根据老师的性别和年龄来进行选择吧。
尽量送给老师一些实用性的东西,那样会比较长久一点。比如送给男老师一些办公用品,钢笔或者是手表,或者是一些按摩椅,空气净化器,这些设施设备。想如果做一个空气净化器,就可以帮它净化空气,用很耐用,然后还显得很高档,其实很有科技含量的。
比如也可以,将平时送老师的礼物在毕业的时候送给老师也没有什么关系,像平时我们会送一些烟酒,如果老师喜欢抽烟的话,那么就送给她一些名贵的烟,如果他喜欢喝酒的话,那你就送给他喜欢喝的酒。送礼物本来就是要投其所好。
如果是女老师的话,可以送她一些精美的装饰品。或者是一些价位中等不是很昂贵,自己可以买得起的首饰,纪念品,比如说一个玉坠,或者是一个手链,项链耳环什么的。如果是专门给老师定制的礼品,会显得更加有纪念意义,比如在礼品上刻上老师的名字,那么就显得格外的珍贵了。别给老师买一个按摩椅,按摩椅可以给老师销很疲劳,这事显得你关心老师的身体健康。
毕竟研究生的时候只是有补助,没有工资,所以研究生的收入应该也不会特别高,老师也知道,所以不用送特别贵重的东西。但是也不能送得太廉价,否则显得对老师不够重视,毕竟送礼这件事情就是,代表一分价钱代表一份心意嘛。
1、柏拉图
柏拉图(Plato,Πλατών,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
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苏格拉底。
除了荷马之外,柏拉图也受到许多在他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响,包括了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和谐”概念,以及阿那克萨戈拉将心灵或理性作为判断任何事情正确性的根据;巴门尼德提出的连结所有事物的理论也可能影响了柏拉图对于灵魂的概念。
2、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3、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即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国王,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巴卡,恺撒大帝,拿破仑)。
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统一希腊全境,进而横扫中东地区,不费一兵一卒而占领埃及全境,荡平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占据其三 。征服全境约500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323年的亚历山大帝国是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超过东方战国七雄领土总和。
亚历山大大帝在短短的13年时间里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他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经济,融合东西文化,并且鼓励民族间通婚,倡导民族间地位平等,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远征使得古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
4、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
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确立了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给出许多求几何图形重心,包括由一抛物线和其网平行弦线所围成图形的重心的方法。
阿基米德证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量,这一结果后被称为阿基米德原理。他还给出正抛物旋转体浮在液体中平衡稳定的判据。
阿基米德发明的机械有引水用的水螺旋,能牵动满载大船的杠杆滑轮机械,能说明日食,月食现象的地球-月球-太阳运行模型。
但他认为机械发明比纯数学低级,因而没写这方面的著作。阿基米德还采用不断分割法求椭球体、旋转抛物体等的体积,这种方法已具有积分计算的雏形。
5、拉斐尔·桑西
拉斐尔·桑西(Raffaello Santi,全名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年3月28日或4月6日—1520年4月6日),常称为拉斐尔(Raphael),
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
代表作品有《西斯廷圣母》、《雅典学派》等。
——雅典学院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亚历山大大帝
——阿基米德
——拉斐尔·桑西
上图为《米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作者霍贝玛[MeindertHobbema](1638-1709)荷兰伟大的风景画家。此作在荷兰艺术成就中最为著名。霍贝玛喜欢优雅、跳宕自如的线条,喜欢散乱的团块、班驳变化的地形和迷人的晕影、深景,每一部分看上去都像是画中之画。他就像梵高,在世时并不被认可,但天才的光芒就像星光一样,总有被人注意到的一天。
其代表作是《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简称《并树道》(也被译为《村道》、《林荫道》、《夹树道》、《林间小道》、《林间村道》、《并木林道》、《米德哈斯尼斯的小道》、《米德尔哈尔尼斯大道》、《米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绘于1689年,1035×1049厘米,现藏于伦敦国立美术馆
霍贝玛是鲁伊斯达尔(Jacob.Van. Ruisdael 1628/1629~1682)的学生,在技法上受到业师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最后形成的艺术风格并不相同,也没有如鲁伊斯达尔那样多产。一般说,鲁伊斯达尔的风景画情调倾向于忧郁和悲凉,而霍贝玛的画面则显得明朗和素朴些,也洋溢着一种较为欢快的气氛。这主要是,前者多描绘荒丘与沼泽,银灰色的天空和苍茫的平原;而后者的每一幅画,就像一首牧歌,有淡雅的泥土气。乡间的宁静别有情趣,令人陶醉。尤其是这幅《并树道》,在这方面发挥得更加精心、细致,也最为人们所称道。
这幅如今已成为古典风景名画的《并树道》,描绘的是一条极为普通的泥泞村路,上面印着许多深浅不同的车辙,两旁排列着细而高的树木,彼此参差错落,既是十分对称的又是富有变化的。小道的另一头,一个村民正牵着一头牲口站着,在右边的一条叉道上,有两个一边谈话一边走着的农村妇女;右侧近景上是一块种植园,一个农妇在修剪枝条。地平线较低,天空留出的位置就多了,画家有更多的可能去描绘云蒸霞蔚的美丽的上空。
这样一幅看来平淡无奇的画面,何以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呢? 凡是一幅好的风景画,总是情与景相交融的。霍贝玛是一位对故乡怀有浓厚情感的田园风景画家。他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多,可是对每一幅画,他都作实地观察,认认真真地去体验大自然的美与诗意。《并树道》展现了一种乡野景色的平远透视美。画家用诗的语言再现了这种具有强烈透视感的田园景色,给观者心灵以舒畅的美感。极目远望使人心旷神怡,两边是那样地对称,显得很平稳,可是那细微的、有节奏的、多样又统一的各种细节,却像钢琴上发出的跳跃的强弱略有变化的音符,丝毫也不平板单调,相反,显得轻松愉快。成行的树枝是错落有致的,近景的深色树丛与种植林疏密相间,在远处,左旁有一座教堂的尖顶,右旁是两幢高顶茅舍,这一切都经过画家的精心构思。严格的透视消失点,把观众的心情也带向远处。 由于这幅画成功地表现了焦点透视的技法,所以在美术技法教学上一直被用来作为经典的示范作品。
荷兰绘画题材的多样性,镜子般反映着荷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在风景画方面,这两位大师——鲁伊斯达尔、霍贝玛,则给我们展示了荷兰农村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以下是文人对霍贝玛坎坷一生的评价。
阿姆斯特丹与晓塘冲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这显然是个荒诞的疑问,一个令人费解、令人莫名其妙的臆想,因为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度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村庄。
阿姆斯特丹是十六世纪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故乡。
晓塘冲却是我的家园。
我明明知道这两个不同国度的村庄之间不存在一丝一毫的关系,可我还是在每次读到霍贝玛的任何一幅风景画时都会鬼使神差地将阿姆斯特丹跟我的家乡晓塘冲联在一起。这样的联想可以让我近距离地看着霍贝玛怎样用他的画笔去放牧阿姆斯特丹。一点没错,霍贝玛是一位最伟大最出色的牧童。他一辈子都在放牧阿姆斯特丹。他用鲜艳明丽的釉彩为阿姆斯特丹铺开了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原,然后,那些白桦树,那些水车,那些池塘,那些农舍,那些麦田,所有这一切都被霍贝玛用画笔赶到了我的面前,我发现这些景色和物象都像一只只充满灵性的牛羊一样在霍贝玛构筑的艺术的草原上云集。我看到阿姆斯特丹所有的树木、村舍、田园、池塘抑或阿姆斯特丹所有的景色与物象都如同一只只肥美的奶牛一样,在霍贝玛营构的那片草原上兜着圈子,它们浑身散发出清醇浓烈的奶香。可是,就在这时,我同时也看见了一根鞭子,我看见这根鞭子透过十七世纪中叶的荷兰烟云正在朝着霍贝玛精心喂养的这群奶牛劈头盖脑地抽打。霍贝玛就像突然发现了猛兽一样惊恐地看着这挥舞的鞭子,他不知道荷兰社会为什么要如此否定和排斥他对这种写实主义艺术的精心放牧,他只能对着受伤的奶牛哭泣。
霍贝玛的画是在十八世纪以后才被荷兰画派接受的。这让我们不难推算到,其时,霍贝玛已经死了将近两百年了。由于长期受到冷落,霍贝玛到底是怎样艰难地放牧他的风景画的,这在荷兰绘画史上也并没有详尽的记载。后来的人们只知道霍贝玛最终被迫放弃了绘画,因为他的画根本不能帮助他维持正常的生活。荷兰的天空下为什么就容不下一个霍贝玛呢?这从后来十八世纪出生的凡·高身上我们似乎应该可以找到一个答案。凡·高和霍贝玛都是因为绘画而穷愁潦倒,可他们同时又都是天才。如果霍贝玛知道在他后面还有一个犹如一片枯黄的树叶一样降生在与他共有的国度的天才也将同他一样倒霉,一样穷愁潦倒,霍贝玛又是否会中断他的风景画创作呢?
幸亏是中断,而不是放弃。
如果再次将霍贝玛对风景画的执着比作放牧的话,他这种中断就好比是将一群心爱的牛羊从牧场上赶进了一间黑洞洞的屋子里,然后,他就一直同这群牛羊住在一起。黑屋里应该会有一盏明亮的灯,它像太阳一样炽热像月亮一样明丽像星光一样温暖。不用说,这就是霍贝玛的灵魂。尽管灵魂的光芒无法驱散贫穷的纠缠,却能照彻那群失去牧场的牛羊。透过这片明丽浓烈的光芒,我们甚至可以看见被无奈地关进黑屋里的这些牛羊正在用他们朴实而高贵的皮毛擦拭霍贝玛满身的尘埃和眼里的忧伤,并用它们动人的哞叫为霍贝玛的贫穷而放声歌唱。
霍贝玛的确是忧郁的。但是,他却始终不像他尊敬的老师鲁伊斯达尔那样将忧伤注入釉彩里,使画作显得阴郁而凄绝。霍贝玛与尊师鲁伊斯达尔截然相反,他不愿在自己作画的釉彩里掺入一滴眼泪一声叹息,他将生活中所有的凄苦都化作了一盏油灯和油灯里的油,并让它永久地燃烧,让燃烧的火焰在那间黑屋里守候、陪伴他的牛羊和他的精神牧场。
这个时候,霍贝玛虽然也会出现在荷兰的一些沙龙聚会场所,但他却并没因为他的画作受到排斥,他的肥美的牛羊受到鞭打和驱赶而举起屠刀将自己精心喂养的奶牛和羊羔斩尽杀绝。即使在极端的贫穷中,霍贝玛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牧童角色,一个羸弱而苍老的牧童。他依然每天戴着一顶破了边的金色草帽,手持一根牧鞭,带着一只同他一样瘦一样苍老的牧羊狗,悠然地行走在一片比荷兰甚至比整个欧洲都要辽远的巨大的牧场里。清新的和风吹动他的满头乱发,那乱发便如同他的村庄四周那些白桦树的枝叶一样飘飘洒洒,并发出一串串充满呼唤意味的唿哨声。正午的阳光像金色的麦粒一样一粒粒地从他的金色草帽那些密密麻麻的破洞里洒落下来。这是他精美的粮食。有了这些粮食的喂养和滋润,无数次饿得饥肠辘辘的他也终究没有在他的奶牛身旁倒下。奶牛们的目光像白桦树一样支撑着他疲惫的身子,这使霍贝玛对这些奶牛充满了近乎感恩的热爱,尽管这些奶牛本来就是他亲手喂大喂肥的。
霍贝玛固然知道贫穷一直都瞪着血红的双眼在注视着他的步伐,知道要摆脱贫穷的纠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却一直就没停止行走。他想以无尽的行走来同贫穷较量,来打败贫穷的*威。他要在行走中找到回家的路。尽管他基本上就一直生活在阿姆斯特丹,可他总觉得阿姆斯特丹既是他的出生地又是他的归宿。他从这里出发然后又要抵达这块领地。出生地和归宿都在同一个村庄里,可他却用了一生的时光去行走。
行走的距离没有长短,就像天际与心灵的距离。
更多的时候,天际离我们更近,心灵离我们更远。
我们总想回家,却一生也无法走近家园,无法抵达家门。
所以我常常把我的家乡晓塘村与霍贝玛的故乡阿姆斯特丹附丽在一起。
因为要跟随霍贝玛回家,我就只能跟在他后面,看沉静的霍贝玛怎样选择回家的路。
霍贝玛果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游牧生涯。 1689 年,在他 51 岁这一年,也就是在他即将永远作别阿姆斯特丹,作别他热爱的天空和大地、水车和池塘、村庄和田野,作别红尘的喧嚣与宁静的前一年,他那无边无际的牧场里突然跑出来一匹惊世的艺术黑马,这匹黑马足可让霍贝玛在世界美术界所有的风景画杰作和所有杰出的风景画家面前昂首挺胸,这就是他的绝笔之作《林间小道》。
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看见霍贝玛就那样淘气顽皮地像个牧童一样骑着这匹黑马从阿姆斯特丹出发,他吹着一支口哨,一路东张西望,头上依然是那顶破旧的草帽,阳光依然像金色麦粒一样从草帽的破洞里洒落下来。他就这样平静祥和地行走着,从阿姆斯特丹村口走向荷兰的上层社会,走向整个欧洲,最后一挥鞭,这匹黑马便一头撞进了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这一路行走,霍贝玛足足走了将近两百年。
《林间小道》有几种译音,有人把他译作《林荫道》,也有被译成《村道》的。尽管译音有别,但都没有忽略一个“道”字。
这确实是一条泥泞的村道。村道两边的白桦树就像两道柔韧而锐利的目光一样射向那无尽的旷野,然后在远处聚集。左边的教堂、右边的农舍,组成一种宗教的渺远与回归。阿姆斯特丹的天空怎么会这样低垂呢?那天际的云彩看起来是那么的沉重又是那么的轻盈,它们似乎随时都会坠下来,压向霍贝玛的头颅。还有,那只牵着一条狗的男人是否就是刚刚放牧回来的霍贝玛?
尾随着霍贝玛,我很想把我看到的这种意味告诉他,但我终究没有勇气说出来,我怕霍贝玛鄙视我对《林间小道》的浅俗理解。但是,最后,我还是忍不住非常愚蠢地问了霍贝玛一句:这就是你回家的路吗?
霍贝玛没有回答我,他只是用苍茫而又炽热的目光看了我一眼,示意我跟他走。那眼神分明告诉我:从阿姆斯特丹同样可以抵达我的家乡晓塘冲。因为所有通往灵魂家园的路都是相通的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