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土在卡纸上做一幅画

老师 0 78

粘土在卡纸上做一幅画,第1张

粘土在卡纸上做一幅画
导读:粘土在卡纸上做一幅画如下:材料准备:粘土、纸。1、取绿色粘土,捏成扇形,摆放在平板上,并取粘土制作一个大扇形,摆放在平板上,摆放位置。2、接着,绘制粘土画松树的大树叶,并取棕色粘土制作树干,摆放在平板上,摆放位置。3、然后,取绿色粘土制作一

粘土在卡纸上做一幅画如下:

材料准备:粘土、纸。

1、取绿色粘土,捏成扇形,摆放在平板上,并取粘土制作一个大扇形,摆放在平板上,摆放位置。

2、接着,绘制粘土画松树的大树叶,并取棕色粘土制作树干,摆放在平板上,摆放位置。

3、然后,取绿色粘土制作一个扇形,并用工具在粘土上画出线条,表示松树的树叶,摆放位置。

4、接着,再用上边的方法制作一个大扇形,并用工具画出线条来,摆放位置。

5、最后,取棕色粘土绘制树干,摆放在平板上,这样就画好了两棵松树,双木成林,表示出了一片松树林的粘土画。

做手工作品的好处:

1、丰富孩子的童年生活。

现在很多的宝宝都处于强大的压力之下,每天的生活都被安排的慢慢的,他们原本的快乐时光变少了,这样很不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但是手工制作,不仅可以让宝宝学习到东西,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童年充满欢乐。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宝宝独立完成一件手工制作品是需要手脑齐用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果能坚持做完,也是一种毅力的表现,无论宝宝的手工制作完成品是什么样的,都应该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建立自信心。

3、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在宝宝手工制作的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先提供一些事物的或者造型,然后引导幼儿发散性思维去思考,再调动幼儿的制作热情,让孩子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自己头脑中的事物。这样手工制作不仅仅锻炼了孩子的手动能力,还对孩子的创造能力有了很好的培养。

4、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手工制作不仅仅要靠幼儿头脑中的创造能力,还要让幼儿把这个创造能力付诸实践,搬到真实的生活中,用自己的手来完成这个创造,这是培养宝宝独立完成一件事物最好的办法。从最初的设计,创造到后期的规划、制作,都是要靠宝宝亲自动手一点一点来完成的。

第一步:捏出一小团黏土 第二步:配合黏土工具,搓圆揉扁,像玩橡皮泥一样,慢慢捏阿桔的头部外轮廓,捏完后盖上一个盖子(防止落灰)待为自然干燥几个钟,超轻粘土干燥后会像塑料泡沫那样非常轻。 第三步:干燥后上色,照着阿桔的形象画。

粘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材料,可以用来进行全新的艺术形式。使用粘土创作画作需要考虑到一些技巧和细节,以下是一些基本步骤。

准备所需材料

制作粘土画之前,您需要准备所需的材料。这包括不同颜色的粘土、模具、调色板、刻字工具等。

设计构思

在开始制作粘土画之前,您需要先确定画作的主题和构图。您可以通过草图或者素描来规划整个作品,并选择适当的粘土颜色和形状。

切割和塑造粘土

将粘土分成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块,然后使用手指或工具来切割和塑造粘土。您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模具和工具来创造出不同的形状和纹理。

将粘土放置于画布上

完成粘土形状后,需要将其放置在画布上。您可以使用胶水或其他粘合剂将粘土粘在画布上,并按照预定的构图进行排列和贴合。

调整细节

一旦所有的粘土都被放置在画布上,就可以进行一些微调和修改。您可以使用工具调整粘土的形状和位置,以确保画作看起来更加完美。

附着细节

完成画作后,您可以添加一些其他装饰品来增强其效果。例如,您可以在画作中添加小珠子、金属丝等,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细节。

完成

最后,一旦您满意自己的作品,就可以将其室内晾干或用硬化剂浸泡几分钟,然后晾干。将其放置在框架中供展示。

总之,制作粘土画需要耐心和技巧,但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创意的艺术形式。掌握了以上基本步骤和技巧,您可以轻松地创造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粘土画作。

那我们就做个小熊粘土画

1、首先我们要准备一个画框。

2、用淡蓝色粘土塞满画框压平作为背景,淡蓝色粘土可以用蓝色+白色粘土混合而成。

3、姜**粘土做出小熊的身体部分。

4、然后用姜**粘土做出小熊的头和耳朵,用黑色粘土做出眼睛和鼻子,白色粘土做出嘴巴部分,如上图所示。

5、用大红色粘土做一条围巾给小熊围上。

6、姜**粘土做出小熊的两只胳膊。

7、然后用粉色粘土做一只小鸟粘在小熊的头顶,如图所示。

最后用白色粘土做几个云朵装饰在背景上,这样小熊粘土画就做好了。是不是很简单?

粘土立体画是一种用超轻粘土来立体表现画作(特别是油画)的新颖手作方式,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上,根据制作者的理解及创意,借助不同工具,创作出夸张、生动的作品。因其所需材料简单,容易入手,深受广大美术爱好者和青少年们的喜爱。

七老师粘土教程下午茶如下:

1、咖啡:先把一块白色的粘土搓成圆柱形并将它的顶端按压至凹陷,然后用褐色的粘土填充凹陷处,接着用白色粘土做好杯子的把手和爱心形状的图案即可。

2、饼干:把深棕色、浅棕色的粘土搓圆并压扁,再借助工具在它表面戳出大量的孔洞,随后再它表面划格子并放在黑色装饰物。

3、蛋糕卷:将棕色、白色的粘土都搓成大小相似的长条并压瘪,再把它们叠在一起卷起来即可。

4、樱桃:把红色粘土搓圆,将棕色粘土搓成细条粘在它的顶端。最后,把上述制成的所有物品摆在用白色粘土擀成的托盘上即可。

下午茶指的是一种一边吃着糕点一边喝茶的餐饮方式,发源于英国。

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始自1661年。当时,一位葡萄牙公主和英王查理二世结婚,公主把葡萄牙的饮茶习惯带到英国。

17世纪时,英国上流社会的早餐都很丰盛,午餐较为简便,而社交晚餐则一直到晚上八时左右才开始,人们便习惯在下午四时左右吃些点心、喝杯茶。

其中有一位很懂得享受生活的女伯爵名叫安娜玛丽亚,每天下午她都会差遣女仆为她准备一壶红茶和点心,她觉得这种感觉真好,便邀请友人共享。很快,下午茶便在英国上流社会流行起来。

英式维多利亚下午茶基本礼仪:

(一)喝下午茶的最正统时间是下午四点钟(就是一般俗称的Low Tea)。

(二)在维多利亚时代,男士是着燕尾服,女士则着长袍。每年在白金汉宫的正式下午茶会,男性来宾则仍着燕尾服,戴高帽及手持雨伞;女性则穿白天洋装,且一定要戴帽子。

(三)通常是由女主人着正式服装亲自为客人服务。非不得以才请女佣协助以表示对来宾的尊重。

一般来讲,下午茶的专用茶有中国的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红茶、火药绿茶、传统口味纯味茶,若是喝奶茶,则是先加牛奶再加茶。

在早期,他们的下午茶都以来自中国的祁门红茶为主,因为中国运输茶品至欧洲路途遥远,价格昂贵,后来慢慢地在印度及斯里兰卡种植红茶,并开始由印度及斯里兰卡输入红茶。但作为遥远东方的中国红茶,依然是他们的最爱。

(四)正统的英式下午茶的点心是用三层点心瓷盘装盛,第一层放三明治、第二层放传统英式点心Scone、第三层则放蛋糕及水果塔;由下往上开始吃。至于Scone的吃法是先涂果酱、再涂奶油,吃完一口、再涂下一口。

七老师的粘土教程如下:

1、先把棕色超轻粘土拿出来捏成一个圆形,再捏成一个圆柱体。

2、再拿出绿色超轻粘土也是先捏成一个圆形,再把它压扁。粘土放在平整桌面上,利用手掌反复揉搓,逐渐成为条状。揉搓时,用力均匀,要轻搓。

3、然后把棕色的圆柱体放在绿色的超轻粘土上面,再把绿色超轻粘土包住棕色超轻土圆柱体。雪糕的主体部位做好了。

4、再取出白色超轻粘土,也是先捏出一个圆形,再捏成一根长条。

5、长条再扭成一个圆椎形,就是雪糕的奶油部分,做好后立马粘上雪糕的主体上面。

6、再取出蓝色超轻粘土和粉色超轻粘土,也是捏出二个稍大的圆形。再把二个大圆形分成多个小圆形,是做雪糕的装饰品。

7、最后把这些圆形都粘上去,可爱漂亮的超轻粘土雪糕做好了。

特性:

1、超轻、超柔、超干净、不粘手、不留残渣。

2、颜色多种,可以用基本颜色按比例调配各种颜色,混色容易,易操作。两种或以上不同颜色的粘土揉到一起,即可调配出一种新的颜色。可根据具体需要自行调节粘土的搭配比例,调合自己喜爱需要的彩色粘土。

3、作品不需烘烤,自然风干,干燥后不会出现裂纹。

4、与其它材质的结合度高,不管是纸张、玻璃、金属、还是蕾丝、珠片都有极佳的密合度。干燥定型以后,可用水彩、油彩、亚克力颜料、指甲油等上色,有很高的包容性。

5、干燥速度取决于制作作品的大小,作品越小,干燥速度越快,越大则越慢,一般表面干燥的时间为3小时左右。

6、作品完成后可以保存4到5年不变质不发霉。

7、原材料容易保存,在快干的时候加一些水保湿,又能恢复原状了。

送花太普遍了要有意义点可以自己做一张贺卡送给她,或者送一支钢笔,红墨水,做一个便当给她,太复杂的话,做个水果沙拉吧,午间或者下午吃刚刚好,还可以亲手做个小蛋糕、小饼干呀,可能小饼干比较好,便于储存。

娅宝陆续学过声乐、钢琴、模特、街舞、民族舞、主持、表演、绘画、飞盘等N种兴趣班,烧钱无数。

女儿目前最喜欢的是绘画,没有之一。

绘画是在女儿5岁前 唯一一个不用教、不用花钱就培养出来 的爱好特长,也是我认为最容易培养的兴趣爱好之一, 希望每个父母都不会错过。

去年教育部改革, 将 体育 和美育都列入了中考。

体育 可以在短期内花时间就能提升成绩,而 美育却需要长期的积累。 很多孩子错过了绘画敏感期,上学后对绘画完全不感兴趣,天天逼着学,小孩和大人都很痛苦。

建议大家利用绘画敏感期,从小开始给孩子做绘画启蒙,效果会事半功倍

我和7大人都是画渣,从来没有学过画画,也不会绘画,但合理引导下,娅宝现在超爱绘画。

今天跟大家聊一下娅宝绘画启蒙的过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另外,我收集了9套名家幼儿美术课程,大家私信找我~

为什么让孩子学绘画?

有些人让孩子学绘画是想培养画家或艺术家,我没这么远大的目标。

希望女儿能喜欢绘画,提高审美的同时,未来能多一项技能傍身,至少能养活自己。

不过,当女儿真正喜欢绘画后,我发现绘画带给孩子的好处太多了。

对于表达能力不是很强的幼儿来说, 绘画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他们表达内心 情感 的另一种方式。

娅宝经常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每个重要的节日,娅宝都会亲自画一幅画或做手工作品送给我和7大人,表达她对我们的爱,还经常会送画给她喜欢的老师和小伙伴。

有一次在托管,娅宝被睡在下铺的高年级姐姐打了一下。

她很难过,然后画了这幅画,也让我们及时发现了问题,教了她应对之策。

疫情爆发时,为了声援武汉的医生,画了这幅《武汉加油!》的手工画,还捐了她一年的零花钱。

圣诞节前夕,担心我们不给她送公仔,特地给圣诞老人画了一封信,将自己想要的公仔礼物画上去了。

绘画除了可以让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 情感 ,还能锻炼专注力和观察力。

我们都知道孩子专注时间越短,但娅宝两岁多时,每次一旦开始画画,她一个能画好长时间,也很乐意去观察事物。

当然,最重要的是 孩子收获了快乐和自信

对女儿来说,画画是一件非常快乐有趣的事情。虽然作品没法跟有天赋的人相比,但每次拿到奖励,都能让她高兴很久,认为自己棒棒哒!

不同年龄的绘画特征

经常听到姐妹吐槽说,“我家孩子不会画画,只会乱涂乱画~”“我家孩子画个人物,都没有手脚?”“我家连涂色都不会,全涂到框框外面去了?”等等;

每次听完,我都忍不住替孩子们喊冤!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画家,并不是孩子不会画,而是孩子在不同时期的绘画能力不同,绘画特征也有所不同

如果父母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绘画特征,就不会再吐槽或担心了。 只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多聆听,多鼓励,相信每个孩子都会爱上绘画。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结合了一些专家的建议,以及娅宝从1岁多~8岁的绘画启蒙过程详细分享给大家。有点长,别嫌啰嗦哈~

1~2岁,无意识涂鸦期

1~2岁的孩子,大部分是 无意识地画画, 大部分就是 乱涂乱画,以线条或圈圈 为主。所以,不要再因为乱涂乱画吐槽娃了哈~

这个时期主要是通过绘画来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也能为后续的绘画打基础。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发展状态会有所不同。有些孩子可能无意识涂鸦期会延后至两三岁,有些可能会提前进入有意识绘画。

比如,娅宝可能是一岁多就开始画了,手眼协调锻炼多了,从1岁8个月就开始有意识绘画了。

柳衣衣建议:

1、孩子在这个时期是无意识画画,加上一两岁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不用过多追问孩子画了什么 。只要孩子动手画了,不管画了啥,就要给予 表扬和鼓励 。

2、我们只要给孩子提供材料安全的 粗杆蜡笔、水彩笔或马克笔、白纸 等绘画工具, 不需要太复杂太专业的画具。

2~3岁,有意识画画

2~4岁时,已经进入有意识涂鸦期,就是孩子会开始 有意识地去画画了。 虽然有时在大人眼里,有些画面可能仍然看起来像看不懂的“抽象画”,但孩子已经有他们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了。

2岁左右, 孩子开始能 画一些封闭的圆圈和横竖的线条 ,但这些圆圈和线条,每个孩子想要表达的东西不一样。

像下面这幅画是2岁1个月的孩子画的,他画的圆是大象,横线是新干线。可能其他孩子画的圆圈或线条,代表的是面包或其他东西了。

娅宝2岁8个月,用圆圈和线条的表达方式,画了《3只水母》和《蜗牛》;

柳衣衣建议: 2岁多的孩子已经有简单的表达能力,且有意识去画画了。你可以问问孩子画了什么,听听孩子的解释,但 不要带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提问 。比如,“宝贝,请问你画的是什么啊?” 但不建议你问“你画的这个圈圈是太阳还是面包啊?”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容易受他人的观点影响,可能明明画的是太阳,但你问TA是不是面包,他可能就会改变想法说是面包。

3~4岁,有内容绘画

孩子从3岁开始会向 有内容的画 发展 画画前会先想好要画什么,然后再观察,可能画面简单,但孩子想表达的内容却很丰富,会描述详细的故事情节。

这时不再是圆圈和线条了,可能会开始简单地画一些孩子喜欢的事物。

像娅宝三岁左右,每天都喜欢画各种蔬菜、水果,汽球,棒棒糖,还有各种小动物,就是她日常喜欢的东西。

3岁半开始,有些孩子渐渐会从” 头部人像 “,慢慢升级成” 头足人像 “,甚至可能会开始” 拟人化 “的表现手法。

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认为,所有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生命 。这对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当然,有些孩子要4岁开始画头足人像。

比如,娅宝3岁7个月时,老师让孩子画出车窗中的人物,她只会画头部和身子,但她会做情绪表达了。

有一次画毛毛虫,连续画了三张不同表情的毛毛虫,表达开心,伤心和生气。

3岁8个月开始,娅宝会给人物加上手足和耳朵了。

随着孩子的观察能力加强,绘画细节也会改进。

三岁半以后,可能会出现只有孩子特有的” 拟人化“表现手法。

比如,她去动物园看过熊猫后,画了一只大熊猫,但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把熊猫画了人的模样。

3岁半后,娅宝的绘画线条更流畅了,而且在绘画的过程中会加入很多自己的想法了。

有一次看完蛀牙的科普,她画了一副《被蛀虫细菌缠绕的牙齿》,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蛀牙的痛苦。

有一次看了鲨鱼吃小鱼的动画,她觉得小鱼们太可怜了,画了一副《鲨鱼》,还用线将鲨鱼的牙齿给绑起来,她说这样鲨鱼就不会吃小鱼了。

柳衣衣建议:

1、3岁孩子的表达能力加强了,画面也会丰富起来,可以多听听孩子想要表达什么,多鼓励和表扬 。

2、千万不要问孩子为什么不画耳朵或手脚,不要对孩子的画指手画脚,有些孩子还没有这种概念。

3、可以尝试不同颜料,不同的创意玩法;

4~5岁,凭印象绘画

4岁开始,绝大部分孩子可以 从“头部人像”升级到“手足人像”了。

孩子自己慢慢学会观察到人类的特征了。

娅宝三岁多就会画手足人像了,所以她在4岁时画人物时,画面会比丰富一些。

比如,下雪天,她自己在开心地堆雪人,还给自己画了漂亮的长头发。 (虽然看起来像随飘扬的几根毛~)

比如,美丽的彩虹下,爸爸妈妈带着她一起去郊游,妈妈是扎长马尾,爸爸没画头发,她自己是漂亮的长发,郊外还有可爱的毛毛虫和小鸡。

这幅小朋友去郊游,郊游有她喜欢的糖果店,小花,太阳之类的东西。

4岁的孩子喜欢把 印象深刻的东西画得很大

比如她4岁时有一只宠物小仓鼠,她一直想要给小仓鼠买一个漂亮的“宠物别墅”。所以她在画《宠物小仓鼠的家》时,将宠物别墅画得比较大。

4岁多时, 孩子喜欢将各种不同图案排列在一起,有些看似无关,但其实内容是相关的,这种叫罗列表达。

娅宝4岁时画了一幅幼儿园的画,画面里有不同的图案排列在一起,但光看画面看似没啥联系。女儿跟我解释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她画的是在幼儿园的教室里,小朋友排排站(她还不太会画坐的姿势),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看动画。因为孩子很喜欢看动画,所以特地把电视画得特别大。

4岁半~5岁左右,孩子会画一个四方的线把家里家外分开,这是孩子的条理性表达方式在逐步提高的表现。

娅宝4岁1个月时画了《面包店》和《游乐场》,都有用四方线条将场景圈起来。

柳衣衣建议

1、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会形象绘画了,但可能会画同一类型、图案的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多带孩子交朋友,多接触大自然,多观察事物 。

3、不要教孩子画画,多听孩子对绘画内容的表达;

5~6岁,按兴趣绘画

5岁开始,孩子渐渐明白了各种事物各自具有的特征,所以绘画的内容会更形象化更细节化了。 但他们仍然只会 按自己的兴趣来绘画

比如,明明知道人类有耳朵,但TA们可能因为不感兴趣,会不画耳朵。

比如,娅宝知道火车上有很多人,但她不想画人物就没画了。

5岁半左右,孩子会用 基底线表达 了,一条横线就有了地面或海水中或不同空间的分界线。基底线成为了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转换成二维平面世界秩序建立的基础。

1、这个时期的孩子可能会比较喜欢涂色,所以提供的水彩笔或蜡笔颜色可以尽量丰富一点;当然,孩子如果对涂色不感兴趣,也不要勉强,顺其自然;

2、多提供不同的画具和材料;

6~7岁,观察绘画

六岁的孩子,画面和色彩都会比以前更丰富了,能够画一些更细致的图案纹路,甚至听故事绘画了。

像娅宝听完嫦娥奔月的故事以后,给我画了一副《蟐娥奔月》的画。

学过古诗《小池》后,画了一幅《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诗配画。

6岁多报了创意美术课,有一节课是拔牙主题,其他小朋友画的表情都不太开心。

而娅宝画的表情却是很开心的,因为她去拔牙时,打了麻药,一点都不痛,她表现特别配合,医生表扬了她,她好开心~

柳衣衣建议:

1、多聆听孩子的绘画内容,可以问的详细一些,画面中有谁,在哪里,做什么?

2、鼓励孩子将有趣的生活经验,或者观察到的事物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3、经常给孩子读绘本或讲故事,可以鼓励孩子把故事内容画出来。

7~8岁,一眼就能看懂

7~8岁,孩子已经将基底线转变为水平线或地平线,画面细节更细致更丰富,空间感更强,而且绘画内容,即使不用讲解,成人一眼也能看懂了。

娅宝7岁5个月时,画了一幅《我的家》,她用 不同的线分隔出不同的空间 ,比如洗手间,房间,厨房,书房,而且自己加入了“ 立体 ”设计,空间感很强。

娅宝7岁5个月 《我的家》,当时特地拍了一个她讲解的视频

在人物方面,7岁的孩子已经会从从正面、侧面、背面三个角度画人物肖像了。

娅宝7岁多画的人物,明显比以前画的人物细节更丰富,画面更完整了。

色彩搭配和细节方面,也会比以前更细致了。

柳衣衣建议:

1、虽然孩子这个时期的绘画内容,大人一眼就能看懂,但还是要耐心多听听孩子的讲解,并且给予表扬;

2、引导孩子学去观察生活,观察事物的细节,鼓励孩子多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3、鼓励孩子尝试用不同的创意表达,像拓印,线描,版画之类的,也可以大胆尝试不同的色彩;

如何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

1、抓住孩子的绘画敏感期

2~5岁是绘画敏感期,但专家建议, 孩子1岁多就可以开始画了。

但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可能不一样,大家可以多尝试,多引导。像娅宝是从一岁半就开始玩涂鸦了,玩到2岁多就开始非常喜欢了,每天主动要画画了。

如果等到了上小学才想起要让孩子画画,可能有些孩子早就对绘画失去了兴趣。

2、多表扬、多鼓励

不论孩子画了什么,拿出你“奥斯卡影后”的演技来,多给孩子一点夸赞和表扬,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激励。

当孩子遇到绘画瓶颈或困境时, 多鼓励孩子去观察事物,体验生活,多尝试。

3、帮助孩子树立目标

如果想让孩子长久做好一件事情,一定要引导TA们先树立一个目标。

娅宝3岁时,为了鼓励她坚持每天绘画,我给她编了一个机器人当画家的故事。大致的情节是,有一个机器人很喜欢绘画,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优秀的画家。但是,他刚开始的时候总是画不好,后来他坚持每天画画,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个非常棒的画家。

我故意问娅宝,你想不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画家?

她点头说想。于是,我就让她跟我约定,每天都要坚持画画。

另外,我给她制定了一个生活作息表,将每天必做的一些事情列在上面,每做好一件事情,会给一个 盖章奖励 。其中晚上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绘画, 这也是引导孩子树立目标,坚持努力的方法之一。

父母应避免的几个常见误区

1、不要用大人的眼光欣赏孩子的画,而是要“用心聆听”

孩子的画和成人的画是完全不同的。孩子不会像成人一样,使用各种绘画技巧,他们只会画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他们的画不能用“像”或“不像”来评价, 而是要用心去聆听,聆听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

孩子想要表达的东西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聆听,才会更有想要去绘画表达的动力。

如果父母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孩子的画,这个不像啊,那个不像啊,孩子会备受打击,不被父母“聆听”和“理解”,孩子渐渐就会失去绘画的兴趣和动力。

2、不要教孩子画画,保护孩子的绘画创造力

很多父母或老师为了追求让孩子画得“像”,喜欢擅作主张教孩子画画,这样其实很容易 破坏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让孩子不敢放手去画自己内心想要的事物了。

比如,娅宝在上幼儿园前,每天画的内容都不一样,很少画重复的事物。

但自从老师教过 太阳和小鸟 以后,有段时间她不论画什么,都要加上这太阳和小鸟东西,感觉就像标配图案一样。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了她在家尽量不要画老师教的内容,只画自己真正想画的东西。

3、不要过早让孩子涂色

现在市面上有各种涂色本或涂色书,有些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涂色能力,三岁就开始让孩子做涂色练习。

其实孩子五岁左右才会去涂色感兴趣,甚至有些孩子要六七岁才会对色彩感兴趣。

过早涂色,弊大于利,会影响孩子的色彩体验,禁锢孩子的想像力,也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绘画能力,有点拔苗助长了。

4、不要强迫孩子画画

当孩子画不出来,或者是不想画画时,不要强迫孩子。我们可以先去理解孩子,如果遇到困境或瓶颈时,可以鼓励孩子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大胆表达自己想要的内容。

不管怎么样,孩子只要愿意画,不论画成什么样,都是值得表扬和鼓励的。

5、不要打扰孩子画画,不要对孩子指手画脚

有些父母喜欢在孩子画画时,一直提意见,或者是是提问。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防碍和干扰。

孩子画画时,大人最好不要发问,也不要打扰。

等孩子画完了,再跟孩子交流,听听孩子想要画的内容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再给予鼓励和表扬。

是否要报绘画班?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专家是建议是 孩子9岁以后,再考虑学习专业绘画的技法 。

根据我的实际经验和周边人的经验来说,传统美术培训不建议过早报班,但 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尝试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不是教孩子怎么画画,更多的是 开拓思维,让孩子尝试不同的创意玩法,比如撕纸,粘纸,粘土,沙画,立体画等不同的创意玩法

娅宝是从6岁报过一年线下的创意美术课,收获明显,女儿从只会简单的线条画,变得色彩和画法更丰富了。

不过当地的美术培训机构收费通常会比较贵,有些要两三百一节课。

如果预算有限,大家也可以尝试 线上的创意美术课 ,材料送上门,同样的效果,费用便宜好几倍,在家不出门就能学画画,不用接送也能节约不少大人的时间。

像娅宝去年疫情期间,主要是线上绘画比较多。现在疫情稳定后,我们现在是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一起上,效果更好。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当地专业的创意美术培训机构,或者线上的创意美术课程,让孩子尝试不同的创意玩法。 最主要是保持孩子对绘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