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今天的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民意测验:
1.以下哪种角色关系是你最看重的?(单项选择)
父亲,母亲
丈夫,妻子
儿子,女儿
朋友,女朋友
工作关系
2.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和精力最多?(单项选择)
父亲,母亲
丈夫,妻子
儿子,女儿
朋友,女朋友
工作关系
投票后你发现了什么?你爱孩子胜过爱伴侣吗?
前几天,我一个同学离婚了。原因之一是他无法忍受妻子五年来让儿子睡在他们中间。
当时他说了一段我记忆犹新的话:自从儿子出生后,她成了母亲,却不再是妻子。
听完我的话,我停顿了一下,发现我有“太过关注孩子而忽略丈夫”的时候。好像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孩子一出生就成了全家的C位,永远在最前面。
但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我爱我的孩子胜过我的伴侣”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反之,就是对自己、对孩子、对伴侣的不负责任。
有家长说:“孩子只有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才能快乐成长,所以我把我对另一半的爱都给了孩子。怎么了?”
这里必须澄清,孩子是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的。这个“满满的爱”指的是适当健康的爱,既不缺乏也不过分。
要知道,在一个家庭中,首先出现的是夫妻关系,其次才是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直接决定了家庭的幸福指数。如果孩子陷入与父母不恰当的感情纠葛,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正常的婚恋。
所以,在健康的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一定是优于亲子关系的。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赫林格认为,家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家庭系统中的每个人都是这个系统中的要素之一,对这个系统的运行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他们中的一些人离开了自己的岗位,不按照这个规则去操作,这个体系肯定会有问题。
在一些夫妻关系不健康的家庭中,其中一方会因为另一半的死亡、背叛和不负责任,把所有的重心和对爱的需求都放在孩子身上,逐渐把孩子放在另一半的位置上。
这会让孩子产生深深的罪恶感,同时产生巨大的压力,会迫使他产生逃避和自由的欲望,甚至离家出走。
前几年震惊全国的北大校长吴杀人案,就属于这种典型的逃避心理。
你应该听过俄狄浦斯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名叫俄狄浦斯的男孩的悲剧故事,他杀了他的父亲,娶了他的母亲,生了两个儿子。最后他母亲自杀,两个儿子自相残杀。
后来,精神分析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恋母情结”,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对同性父母感兴趣,模仿异性父母→转向异性父母,攻击同性父母→回归与同性父母的认同
如果孩子没有顺利度过这三个阶段,男孩会有恋母情结,女孩也会有恋母情结,严重影响孩子未来幸福家庭的形成。
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呢?
首先,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很多女性既然有了孩子,她们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是建立在孩子身上的,这真的很可怕,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
就像恋人之间一样,“你开心我就开心,你不开心我就不开心。”我们在满足对方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所以妈妈们要学会适当的把情绪转移给另一半。因为孩子是通过母亲的眼睛看父亲的,当他发现自己不是唯一的,父亲这个角色可以满足母亲的需求,母亲的喜怒哀乐。当他不能满足妈妈的需求时,孩子还有爸爸可以静心,这样孩子内心的压力就不会那么大,他的内心可以得到释放,他可以健康发展。
其次,母亲要尊重父亲,父亲要爱母亲。
当孩子从二元关系进入三角关系,是孩子发展的里程碑,是成熟的标志。在初始阶段,孩子还是会尝试和同性父母竞争。
让我们以那个男孩为例。这个时候,男孩经常试图杀死他的父亲。当他发现自己杀不了父亲的时候,就会认同父亲,在认同父亲的同时得到母亲的爱。
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母亲必须尊重父亲。注意,作为配偶的尊重和作为父母的尊重一样重要,因为孩子正在经历你,想知道好父母、好妻子、好丈夫代表什么,这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夫妻吵架的时候,不要总跟孩子说对方不好,会引起孩子心里的反感和抵触。长此以往,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成为另一半或者嫁给这样的人,他们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父亲的认可和联系。
同时父亲也必须爱母亲,让孩子从父亲那里学会如何表达爱,如何处理关系,如何面对冲突,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模式。东海大学教授彭李科怀珍说:
“父亲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他的母亲。”
虽然你永远不会停止爱你的孩子,但记得试着多爱你的配偶,这对所有家庭成员都是双赢的。
最后,爱自己,做一个80分的妈妈。
宝宝出生后的前几周,母亲首先进入原始母爱的状态,就像有一根绳子“盯着”孩子,体会到对宝宝的关心和需求。
当孩子逐渐有了能力,母亲就会开始学习慢慢转向自己的生活,回归到后台角色。
家庭中健康的爱情顺序一定是先爱自己,再爱伴侣,再爱孩子。因为在系统里,你先有自己,再有伴侣,最后才是孩子。
就像我们乘坐飞机时广播的安全提醒:“请正确佩戴氧气面罩后,再给身边的孩子和老人佩戴,之后才能正常吸氧。”事实就是如此。如果我们不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自然就不会有更多的体力和精力来照顾孩子。
学做心理分析学家温尼科特倡导的80分妈妈。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你可以容忍自己在孩子眼里并不总是好的。
做一个足够好的,一般的,真实的,可以忽略孩子的失意妈妈,因为当我们足够好的时候,孩子也会足够好,如果我们太完美,孩子只能是坏的。
做一个好父母,先从做一个好妻子好丈夫开始。夫妻恩爱,孩子才能安心做孩子。
最后,喜欢今天的文章,记得喜欢。呵呵,码字不易,你们的每一次转发互动都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