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9年前留下的10毫升血样样本 没想到竟是一份生命的希望)

老公057

(他在9年前留下的10毫升血样样本 没想到竟是一份生命的希望),第1张

78天的集合准备,5000多公里的行程,24小时内的紧急护送,肆虐的疫情无法阻挡的终身接力,这就是千里之外的千山。一个造血干细胞,让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盖米利克监狱的民警杜及时为有需要的患者送去了一份“生命的礼物”。从此,两个陌生人“血脉相连”。



(他在9年前留下的10毫升血样样本 没想到竟是一份生命的希望),第2张

“以爱的名义,传递希望”。2013年,杜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注册,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那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大学新生。那天,他和同学在校园参加活动,路过学校广场。中华骨髓库的宣传车吸引了他,可能是出于好奇,也可能是新鲜感。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他走向中华骨髓库的宣传车,并注册加入。2014年,他无偿献血,加入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他毫不犹豫地走上了无偿献血车。带着些许紧张,他看着400毫升的血液沿着导管缓缓流入采血袋,希望自己的小小举动能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帮助。拿着无偿献血证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期待配型成功的通知。没想到9年后,他保留的10ml血样,托起了一个生命的希望。



(他在9年前留下的10毫升血样样本 没想到竟是一份生命的希望),第2张

骨髓捐献者在医学上称为造血干细胞捐献。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的有效而理想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要找到与患者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相匹配且不被排斥的造血干细胞并不容易。资料显示,有血缘关系的人匹配概率只有万分之一,无血缘关系的人只有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



(他在9年前留下的10毫升血样样本 没想到竟是一份生命的希望),第2张

4月11日,杜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知,有一名患者与他配型成功。杜坚定地告诉工作人员,他愿意捐款,随时准备着。4月20日,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再次联系他,通知他采集血样送指定实验室进行HLA高分辨分型。5月18日,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一师医院协调,当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带领其到一师医院进行采集前健康检查。经专家委员会确认,杜的体检报告符合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标准,可以采集造血干细胞。



(他在9年前留下的10毫升血样样本 没想到竟是一份生命的希望),第2张

6月22日,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安排下,顺利入住自治区人民医院。从那天起,他每天注射动员剂,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27日,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杜终于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用最快的方式将这颗生命的种子送到千里之外的患者手中,开始了一场爱的延续...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捐献后,他得知对方是一名年轻的血液病患者,他说:“希望对方早日康复,平安成长,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我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为白血病患者提供更多的生命机会。”


来源:兵团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