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家务重要性和好处有哪些

孩子 0 82

孩子做家务重要性和好处有哪些,第1张

孩子家务重要性和好处有哪些
导读: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而一个人是否成才,是看他能不能在社会上实现自身的价值,是看他在劳动岗位上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孩子做家务重要性,希望能帮到你。 孩子做家务重要性  1、帮助孩子练习动作技能。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而一个人是否成才,是看他能不能在社会上实现自身的价值,是看他在劳动岗位上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孩子做家务重要性,希望能帮到你。

孩子做家务重要性

 1、帮助孩子练习动作技能。

 不同的家务可运动到不同的部位,叠衣服可练习到小肌肉,擦地板则可运用到大肌肉,适当做家务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好处的。

 2、让孩子的责任感更强。

 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责任感,而调查发现,经常做家务的孩子,责任感更强,从小学着为家中尽一份心力,便可培养出责任感。因为家务本就是家中每个人的共同责任,整理自己的东西更是责无旁贷,大家生活在一起,自然都有责任参与整理和打扫。

 3、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人以为孩子太小,很多家务孩子根本不会做,事实上,虽然年纪还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所以从中获得自信。

 4、培养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一辈子会遇到很多很多问题,不可能完全把孩子的事情都包办完,所以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刚开始学习做家务,一定有做不好的时候,但是妈妈不需要着急,在练习过程中,孩子会观察妈妈的做法,妈妈也可一步一步地进行示范讲解,让孩子通过模仿妈妈的动作来完成家务,这样能让孩子思考“怎么做才能做得好”,进而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引导孩子做家务

 1、可以从简单的扫地,抹桌子开始,如果刚开始孩子有抵触情绪,不要着急。可以带他去超市选购一把颜色式样独特的笤帚,和一块他喜欢的卡通抹布,我想这样一定会激起孩子的兴趣。然后回家后和他一起劳动,相信他会兴高采烈的。扫地和抹桌子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耐心,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2、再就是每天早晨起床后,要让孩子养成自己叠被子的习惯。不要怕孩子浪费时间,那只是刚开始时。等孩子学会并熟练后,速度并不比我们大人慢。叠被子可以锻炼大脑的分析能力,并能促进双手的灵活性。

 3、平时可以试着让他们洗一些手绢、袜子之类的小东西,一是孩子们喜欢玩水,二是当他们看到一块脏兮兮的手绢,在自己手里变得干干净净时,会非常惊讶—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肥皂有如此神奇的功能一些在我们看来非常普遍的现象,往往能使他们无限遐想。在思考之余,还能获得成就感。

 4、如果有大的时间,可以试着让他们帮父母整理一些不常用的抽屉、杂物箱等。他们一定会被里面的东西深深吸引。你要告诉他分类的依据,和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可以放手让他来干。相信他一定会干的很棒的。这不仅可以使他大开眼界,而且可以使他学会分类归纳,有助于锻炼他的逻辑性。

 5、再就是当你做饭时,可以试探着问一下他,“你愿意做我的小帮手吗”,相信他一定会痛快的说“愿意,愿意”。那好吧,你可以分派他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洗个脏盘子,淘一下米,择一些简单的菜等。他不仅能在劳动中得到快乐,更能培养他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6、相信通过上面的锻炼,孩子的自信心会得以增强,会变得更加懂事与成熟,知道体贴与关心长辈。所以说,爱,不仅仅是呵护,锻炼是一种更为深沉的爱。请放开我们的双手,不要剥夺孩子这个权利吧。

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

 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更好地使用马桶;洗手;更仔细地刷牙;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饭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能独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铺床;准备餐桌(拿刀叉,摆盘子);饭后把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正确叠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从帮妈妈把脏床单拿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幼儿园用的东西);收拾房间(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

 6-7岁: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

 7-12岁: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把垃圾箱搬到门口街上。

 现在的爷爷奶奶都很溺爱自己的孙子孙女,不想让他们去做家务,只是一味的让他们玩和学习,其实做家务也是一种学习的习惯,有很多的好处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让孩子做家务的好处,希望能帮到你。

让孩子做家务的好处

 第一,家务劳动能够消除孩子的依赖性,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义务感。

 家务,家务,就是家庭事务,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来共同分担的。孩子,就是家庭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为什么就不能来担当家务劳动呢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做事情的能力,现在应该给他的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这样的想法和干家务并没有什么冲突。孩子是一点一点长大的,家务也是一点一点的教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务,如:扫地、倒垃圾、收拾碗筷等等。大家不难发现,当孩子为家里做了一件他能够做的小事时是多么高兴和自豪!他不仅会因为受到家人的称赞而感到高兴,还会在家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肯定自己的存在价值,树立“我能行”的自信。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在心理上都需要拥有肯定、赞许,都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如果没有的话,他会在另外的方面得到:例如通过撒娇、生气、不吃饭等等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得到心理安慰。当家务劳动在潜移默化中融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时,孩子会为自己能够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而感到自豪,同时认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有“要把孩子当朋友对待”的教育思想的家长,更应该像对待真正的朋友一样,让孩子学习分担——“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第二,家务劳动能够使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学会关心、体谅别人,融洽社会关系,善于合作。

 当一个孩子能够体会到干家务所需要付出的辛苦和无奈时,他就能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父母要为家里操多少心,要付出多少辛劳,从而通过亲身感受产生对父母真挚的敬意。只有这样的孩子才会对父母充满感激之心,才会珍惜所得的一切,他会因此而关心、体谅父母,进而尽力为父母做更多的事情。 在干家务这个过程中,有时候凭借孩子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完成的,这个时候他就需要寻求帮助,或者和人合作。经过多次亲身实践锻炼,孩子就知道面对问题该怎么解决,并且能够通过思考总结出最好的方法——人总是在干活的时候有“逃避劳累”的想法,这样更促进其思考能力的发展。

 在社会上,会关心、体谅的人就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尊重别人,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别人精诚合作,更有利于其取得成功。

 第三,家务劳动可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像家务劳动这样繁杂、琐碎、持久。在长期的家务劳动中,孩子能够在反复的操作中变得熟练起来;能够在成功中寻找到自信;能够在挫折中受到忍耐的磨练;能够在枯燥中学会坚持。长久下去,孩子会把家务当成“顺手”的一件简单的事情来处理。其实,在生活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面对许多困难和挫折,有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第四,家务劳动可以使孩子增强办事条理性。许多时候,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件事情的出现,而是有好多事情同时都在等着我们去完成。家务劳动也是这样。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其实就是在教育孩子做人与做事的道理:捡重要的、紧急的先做,次要的、可以延缓期限的后做。有时候,一些事情可以同时做,例如:把衣服放到洗衣机里洗的时候,可以同时在火上烧水,五分钟的时间里还可以浇花、拖地„„再如:上街买东西的时候要把清单写好,一次基本上把要买的东西都买来,还要注意在路线上节省时间。常此以来,这些看似不足为道的小事情,小时间却能够给孩子的人生节省下一大块时间财富。

 第五,家务劳动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个说法好像很荒谬:“家务劳动”和“学习成绩”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吧其实不然。一个有责任感、义务感的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任务,不会向别人推卸责任;一个关心、体贴别人的孩子知道自己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懂得拥有时珍惜;一个懂得合作的孩子,能够借助别人(同学、老师或者父母或者其他认识的人)的力量学到更多的东西;一个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的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会畏惧,更不会退缩;一个办事条理性强的孩子不会浪费任何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能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其实,在学习中出现困难的孩子,是从最开始上课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用品在哪里开始的,他不知道自己的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做事情总比别人慢半拍,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几乎每一次行动全得依赖于老师或者家长的提醒与督促。这样的孩子的家长,比别的孩子的家长要付出更多的辛劳,但是孩子的成就却很一般,甚至不会自己独立地生活。

 有鉴于此,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安排家务劳动锻炼的机会,不仅要及时为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且要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知道,对孩子来说,有些家务包含着超出本身的意义:我们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脱离父母走向独立,成功地构筑自己的生活,而家务劳动正是增强他们能力与自信的最佳途径!

孩子学会做家务的四项准备

 1、给孩子物归原处的空间或是专属的空间

 先帮孩子规划出由他负责的范围,可利用家中现成的大盒子收纳玩具、图书等,让他知道每样东西也都有归属的家。可在盒子上做些标记使孩子容易记得什么东西放在哪里,如贴上照片、剪贴或画出玩具的形状。

 2、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做到“举手之劳”和“物归原处”

 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父母可以先做给他看,请他跟着做,再鼓励他自己做。3岁以下的孩子需要大人示范时边做边说明,如:“小车车累了要回家了,来!我们一起带它回家!”也可以以口头的方式解说完成的步骤,“请你从桌子上拿果汁和杯子。”利用这样生活化的句子,既可以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情形,也可以让孩子当小帮手。

 3、把握时机,尽量陪孩子一起做

 每个小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孩子对书籍有兴趣,可以让他收拾书房,或指导他将书分类放好,这工作比要求他去扫地来得有效多了。此外,父母可陪孩子一面工作、一面聊天,甚至交换彼此的心得,以增加家务情趣。把握时机训练孩子做简单的家务,耐心地告诉他正确的方法,并陪着他一起做完。例如:“你可以自己用小勺子舀水吗可以自己把沙子舀进花盆中吗”让孩子多运用小肌肉,无形中也可以了解孩子的肌肉发展情形。

 同时站在妈妈旁边看妈妈做家务的孩子特别爱问问题,妈妈们可要认真地回答,不要敷衍哦!因为这样可以刺激孩子观察力与思考,来个机会教育,让做家务也能成为经验分享的好场所。

 4、多赞美鼓励、少批评,肯定他的努力

 “你的小手好能干,不但会盖房子,还会把积木排好耶!”这类赞美和鼓励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养成他喜欢帮忙、愿意收拾的习惯。此外,参与家务可以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增加对家庭的归属感,父母多给予鼓励赞美,使孩子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自信心、肯定自己,也培养了责任感及积极的人格。

家长引导孩子做家务的注意事项

 1让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这阶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诉他,他的工作对家庭带来很大的帮助,会因此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全家人一起娱乐。

 2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权利

 给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够做的家务的清单,让他/她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两项工作,这会让他/她感到,自己拥有选择和控制的权力。从而心甘情愿去做自己选择的工作。

 3把任务细致化,并给孩子做示范

 一个整体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间收拾好”)可能会让孩子困惑并挫败孩子的积极性。把一个任务分拆成数个步骤(把玩具装进玩具箱里,把书放到书架上摆整齐等等),这样他才会确切的理解你的要求。另外,父母应该亲自给孩子做示范,回答他所有的疑问直到他能够独立完成。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即使他忘记了某个步骤,不要批评他,高高兴兴地提醒他直到他记 住为止。

 4忘记“完美主义”

 对这个年龄孩子来说,积极地参与比起结果来说更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袜子不够干净,擦的桌子不够亮,不要去批评他的工作,批评会挫败孩子的自尊,更会降低他与人合作的意愿。如果某项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须完成得尽善尽美,那这绝对不是一项适合孩子去做的工作。

 5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工具

 不要给孩子一把比他还高的扫帚,给他一个小小的扫帚用来把案板上的面包屑清扫干净。如果你想让她帮你收拾饭桌,那末,就只让她把吃剩的饭菜帮你拿进厨房就行了。

 6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孩子抱怨做家务的繁琐和无聊,这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作家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认识到,帮助大人尽快做完这些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陪他/她一起玩。

 7不要强迫孩子

 不要采用强迫的方式,给孩子留一个缓和的过程或一点余地。比如“我可以让你玩十分钟,十分钟一到,你必须立刻去收拾你的书桌。”这样的方式。

 8提供奖励

 表扬和奖励会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带来极大的帮助,而另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把他/她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每一步骤绘制一张图表,每当她顺利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就奖励她一颗小红星。当他顺利地完成整件任务,奖励他一件他所希望得到的合理的奖品。

 9合理安排所有任务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重复做某件事就会让孩子感到乏味。所以应该不断地变换任务内容,但绝不要打破传统的习惯分工,例如让男孩子拖厨房的地,女孩子就让她去做一些需要细心的工作。

 10给孩子发展的空间

 孩子在家干家务活的时候,如果干完了做得好的话,父母都会以金钱的方式奖励他们孩子,这样究竟好不好呢这样做是否恰当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孩子做家务父母给钱的好处与坏处,希望能帮到你。

给孩子发家务工资的好处

 孩子通过劳动收获快乐

 明明为得到心爱的玩具与父母定了协议,承包了擦地的工作,一天可以得到2元钱的工资。但是,擦不干净就扣除1元,还要被罚再擦一次。在硬性指标的指导下,明明认真地完成了规定的家务活,父母做到奖罚分明,明明也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养成料理家务的好习惯,增强自理的能力。

 家务工资可以激励孩子成长

 像明明父母这样的家长认为应该把家务劳动量化,每项工作都可以定一个比较明确的指标,完成以后可以用工资的形式来奖励。用这种激励的方式可以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意识。并且社会就是一个量化分工的社会,当孩子经过家务劳动的锻炼后,当他步入社会时,会很快地适应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给孩子发家务工资的坏处

 家务工资不是鼓励孩子做家务的好方法

 “一年级蛋皮家长”表示,孩子干家务活、学习等,都用不着任何奖励,因为这都是应该的。“如果在家里,爸妈能够抢着干家务,孩子耳濡目染,时间一长很自然地也会干家务了。”对此,“萱妈妈”表示支持:“我就是天天干家务,现在女儿有时候也会说帮我洗碗。”“四年级欣宝妈妈”也认为,没必要掏钱让孩子做家务。

 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做的奉献

 另一种家长认为家务就是家庭的义务。让孩子做家务是不应该给予物质或金钱的奖励的。做家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应做的必修课。另外,让孩子把做家务当成对家庭的一种奉献,对父母辛苦抚育的一种回报,从小养成劳动的观念,树立一种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比只会追求金钱,追求金钱至上的观念要好得多。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进行家务时发工资

 1、发家务工资要遵循原则

 给孩子支付做家务工资,就要根据孩子创造价值而支付。不是孩子做家务,就要给他支付工资,而是要看他这个家务是否创造了价值。如果孩子打扫地板,并不是他打扫了,就要给支付工资,而是看他打扫的效果如何。这样的话,就会让他明白,不是付出就有收获,而是自己的付出能够给别人创造价值。因此,这个工资可不能乱开,而是遵守一个市价原则。

 2、要正确引导孩子价值观念

 家长要尽可能地让孩子明白,做家务活有无报酬是次要的,为爸妈分担家务是有责任感的体现,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家务,也是亲子活动之一。不过,教育不可能立竿见影,家长还是应在平时身体力行地引导。

 3、家长奖励也要有技巧

 家长可将金钱报酬改为给孩子计分的方式,如到动物园参观需要多少积分、买新书包需要多少积分等,或者在孩子做家务后,给他烧个喜欢吃的菜,引导孩子对劳动意识与金钱意识有所区分。

做家务给零花钱的利弊有哪些?

这个要看给什么样的孩子零花钱,才会知道利与弊。

1 对于还不知道什么是劳动,什么是金钱意义的孩子不必这样做。如幼儿。

2 对于完全懂得什么是劳动,什么是金钱意义的孩子也不必这样做。如初、高中学生。

3小学生中有两种情况区别对待:

一种是孩子已经形成了做家务、爱劳动的好习惯了,你这样做的教育是画蛇添足。

一种是孩子不太爱劳动,懒做家务,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引导孩子养成劳动习惯。这个过程也渗透了市场经济中的原理教育。适可而止。

通过让孩子从小开始做家务,他们会有所成长,并愿意参与其中。但是不要指望这会减少你的工作量,至少一开始不会。

当我女儿比尔德利2岁时,我让她做的第一项“家务”:为感恩节洗小红莓。我将水槽装满水,倒入小红莓,让她帮忙洗干净。她在水槽中打圈圈,用手将小红莓推到水下,当它们重新弹起时笑了,最后用筛子把它们捞起来。“非常感谢,”我说,她开心地笑了,浆果被洗干净了。我有时候削完土豆,也会让我的女儿帮忙洗一下。

当然,不可避免地,喜欢帮忙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不愿意做了。这提醒你,要让孩子明天家务定义不是“以令人愉快为目标的”,而是“可能会令人不愉快但必不可少的任务”。作为父母,你可能会觉得抚养孩子是幸福的,或至少愿意为孩子忙东忙西。像心理学家林恩·洛特所说:“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是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家庭成员,增加归属感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最佳方式之一。”。

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有很多好处。儿童早期发展专家谢丽尔·罗伯茨解释说,他们将更多地了解真实的成年人世界,并获得自我概念和自尊心。多项研究表明,在家中帮助做家务的孩子更加自信,富有韧性和同情心,在学校做得更好,并成长为更成功的年轻人。另外,神经科学家凯利·兰伯特博士的研究表明,用手进行有形的工作会释放出感觉良好的大脑化学物质,有助于预防抑郁症。

怎么教孩子做家务取决于你自己。比如把整理桌子作为孩子一天,一周或整个童年的职责。没关系,只要孩子有家务可做,只要你尽力让孩子与这些工作建立积极的联系即可。在我家,我们是永久分配的家务(我的女儿现在负责地毯和猫,我的儿子负责草坪和垃圾),以及无数次的即兴创作,我临时需要帮助的任务:有人可以把沙拉混合起来吗?有人可以帮忙整理床吗?而且,这些都需要带着仁慈和衷心的感激之情。

尽力保持礼貌,看到长期的效果,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凌乱。如果想营造一种协作的氛围,请不要对孩子的艺术项目说“这就是你的烂摊子,把它收拾干净”,然后期望他在洒完一箱燕麦后会用扫帚清理干净。而是说:“我该如何帮助?” 当孩子也主动帮你时,请感谢他的时间和友善。

同样,请记住,一旦孩子学会了执行一项特定的任务,他将与你执行该任务的方式有所不同,这很好!在《如何抚养成年人》中,朱莉·里斯科特·海姆斯建议父母不要徘徊或进行微观管理。她说:“完美主义不仅是善良的敌人,而且是成长的敌人。”

是否需要打扰一个孩子的日常工作,比如孩子要做家庭作业、运动、练习乐器或躺在沙发上时?是的。是否需要花费无数的耐心时间进行有益的教学,而不是仅仅让他们在做蛋糕时兴奋的乱撒面粉?需要。洛特指出:“起初,让孩子做家务并不是减少自己工作量的方法。” 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投资,可以花时间在一起做有意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