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与老枞水仙与肉桂有什么区别

老师0101

大红袍与老枞水仙与肉桂有什么区别,第1张

大红袍与老枞水仙与肉桂有什么区别
导读:大红袍主要的成分是奇丹或者北斗,而奇丹、北斗的茶口感绵甜,滋味悠长。肉桂的话,茶劲较足,显出花果香或者桂皮香,茶汤里带有明显的辛辣感。水仙的话,茶显出特有的兰花香,而且水仙茶的甜味夹带着特殊的鲜甜感。大红袍干茶条索壮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

大红袍主要的成分是奇丹或者北斗,而奇丹、北斗的茶口感绵甜,滋味悠长。

肉桂的话,茶劲较足,显出花果香或者桂皮香,茶汤里带有明显的辛辣感。

水仙的话,茶显出特有的兰花香,而且水仙茶的甜味夹带着特殊的鲜甜感。

大红袍

干茶条索壮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大红袍和前两款茶比较,是更具鲜爽度和活力,茶香茶味茶韵更加具有变化感,给人活力四射的感觉。

有“岩茶之王”之美誉,其品质优异独具特色,是从名丛中单列出来的名丛(是名丛之首和公认的武夷茶王)。“岩韵”极为明显。滋味清醇、香气馥郁。大红袍为武夷岩茶中单列出来的一个种类,既然称为大红袍它所达到的香气,滋味就应该在一般的武夷岩茶之上。外形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

岩韵明显、醇厚、回味甘爽、杯底有余香。汤色清澈艳丽、呈深橙**。其品质还必须稳定,在香气与滋味上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武夷岩茶之代表。

水仙

水仙成品茶特征:条索肥壮(壮实)、色泽乌绿润带宝色、叶背常现沙粒,叶基主脉宽扁明显,香幽长似兰花,棕叶响,香味浓醇而厚回味甘爽,汤色浓艳呈深橙**或金**,叶底软亮、朱砂红边明显,耐冲泡。水仙属于半乔木型的,叶片大而肥厚,是武夷山的传统名茶,内质香气浓郁清淳,如幽兰意蕴悠长。滋味甘清爽口,汤色浓艳,叶片肥嫩明净。

老枞水仙树龄30--50年以上,“老枞味”明显,岩韵烈,香气中等,汤色金黄,橙黄。滋味甘滑甜爽,极耐泡,水中可以闻到了老枞水仙特有的类似老茶树根的香味。

肉桂

肉桂成品茶特征:条索紧实、色泽乌润砂绿,香气浓郁、辛锐似桂皮香,滋味醇厚甘爽带刺激性,汤色橙黄至金黄、透亮,叶底绿叶红镶边显、软亮。 

近年来肉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他不仅仅具武夷茶的传统的滋味特征,更以其持久的香味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当今武夷岩茶的“新贵”。在近几年来举办的全国名茶评比中,肉桂茶多次容获金奖,倍受推崇。

肉桂和水仙最明显的便是在这汤色上。肉桂红、水仙黄!

起源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佼佼者,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蒋

叔南游记中有提到武夷山数处有见,如天心岩九龙窠(即有摩崖石大红袍三个字的一处,传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天游岩一处、珠濂洞一处(也有入叫水谦洞),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游记和调查都没有交代清楚这几处大红袍更具体的地点、属哪个寺庙茶庄、是否是同一种或同名不同种、茶树特征是否一样以及品质如何。

1941年林馥泉的《武夷岩茶的产制销》一文中提到马头岩的磊石盘陀有大红袍的,而记录大红袍采制全过程的却是九龙窠大红袍那3株。1958年陈德华在福建长乐一中时,看到该校美术老师陈礼调到武夷山写生时画的九龙窠大红袍也是3株。

1962年春中茶所从武夷山剪取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种植的也是九龙窠那3株大红袍。

1964年春,福建茶叶研究所谢庆梓等二入来武夷山时,也是由陈德华陪同前往九龙窠剪取那3株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社口。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陈德华主持武夷名丛的挖掘、整理、繁育推广工作,对当时的岩茶产区天心大队(在大队长全程陪同下)逐村、逐户进行调查,对有关国营场及有关前辈、茶人也是多方了解,其中对大红袍茶树没有入提出天游岩、珠濂洞(或水濂洞)或马头岩的磊石、盘陀等处有此树存在。从武夷山著名的四大名丛茶树看,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各有其特点,水金龟茶树是生长在大路旁,白鸡冠茶树本身特独一无二,嫩叶淡**时间长达50天左右。

参考资料

大红袍(中国茶叶著名品种)_

根据您提供的中药方子,含有黄芪、桂枝、白芍、大枣、炙甘草、制附片、干姜、半夏、丁香、郁金、吴茱萸和肉桂等药材。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方子主要用于治疗胃脘冷痛、呕吐等症状,并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作用。但是,我要提醒您,在中药配伍中存在一定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首先,关于丁香和郁金的配伍,确实存在争议。虽然现代研究认为它们的配伍没有毒性,但在实际运用中,仍有部分医生对这种配伍持保守态度。因此,建议在使用这方子时,最好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

其次,关于制附子和半夏的配伍,它们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有配伍记录,称为附子粳米汤,可用于治疗寒湿阻滞、胸腹痞闷等症状。但是,由于制附子具有较强的毒性,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剂量和煎煮方法,以避免不良反应。同样建议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使用。

另外,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此方子为7剂一疗程,适用于泡60分钟后小火煎煮40分钟,分三次服用。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最好能够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个体化的调配和用药方案。

总之,如果您的朋友对这方子有疑虑,我建议他最好咨询开方的老中医师,了解方子的具体作用、禁忌和注意事项。同时,接受专业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方。

武夷岩茶肉桂

 导语:肉桂是武夷岩茶中著名花色品种之一。肉桂又名玉桂,原为武夷名丛之一。在清朝中已负盛名。肉桂除了具有岩茶的滋味外,更以其香气辛锐持久的高香而备受人们的欢迎。据行家评定肉桂的桂皮香明显,佳者带乳香,香气久泡犹存;入口醇厚而鲜爽,汤色澄黄清澈,叶底黄亮,条索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在漫长的岁月里,肉桂的产量寥寥无几,20世纪50年代初才焕发青春,80年代向全市推广,一跃成为武夷名丛后起之秀,初评定为省级良种。

 武夷岩茶,香不过肉桂。

 武夷肉桂,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内著名的武夷山风景区,最早是武夷慧苑的一个名枞,另一说原产是在马枕峰。近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已发展到武夷山的九龙窠、水帘洞、三仰峰、马头岩、桂林岩、天游岩、仙掌岩、响声岩、百花岩、竹窠、碧石等地,并且正在大力繁育推广,现在已成为武夷岩茶中的当家品种之一(武夷岩茶分:大红袍、名丛、水仙、肉桂、奇种)。

 岩茶肉桂除了具有其它岩茶的滋味特色外,更以其香气辛锐持久的高品种香备受人们的喜爱。桂皮香明显,佳者带乳味,香气久泡尤存,冲泡七次仍有余香;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齿颊留香;汤色橙黄清澈,叶底匀亮,呈淡绿底红镶边;条索匀整,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部分叶背有青蛙皮状小白点。素有“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之说,因于此,多被用于拼配其它茶中(拼配大红袍的主要原料)。

 岩茶肉桂茶汤的滋味虽然在醇厚度方面略逊水仙,但也同样具有甘鲜滑爽的感觉。肉桂茶初入口时会觉略带苦涩甚至辛辣,但是一般很快回甘,而且留韵长久,回味无穷。茶叶之香,也有生长环境原因。剔除焙火的火香,山骨之山场气息,肉桂特质的馥郁,综合起来说,就是霸气。

 好的肉桂,四五道后的汤感,霸气不减,同时纯美茶香逐渐透了出来。桂皮的辛辣,逐渐转向了桂花香,有的还会转成水蜜桃香等果香。辛锐的桂皮香通过鼻腔的分解,刺激嗅觉的信号减弱。沉于汤中的馥郁桂香,早已与你的舌头味蕾打成一片。因此,时时引诱着喜饮岩茶者的欲望。

 岩骨生花香,悟悦有禅味。

 “龙肉”——九龙窠肉桂

 九龙窠是大红袍祖庭所在地。500年来长期为天心禅寺产权所有,65年前被剥夺。

 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遂的狭谷,九座石骨嶙峋的岩峰,犹如九条将要腾空而起的游龙,蟠绕在它的'两旁。谷中奇形怪状的岩石,横卧竖立,构成了大大小小的沟壑,而从岩缝中渗出的涓涓细流,则汇为喧闹的山涧,穿过乱石曲曲折折地向东流去,这里布满了一片又一片名枞,一层又一层茶园,满谷春色盎然的“茶世界”。

 此款茶,甜度高,“更似四十来年成熟男人味,有着饱经风霜成熟男人的神韵与粗旷。”

 “虎肉”——虎啸岩肉桂

 虎啸岩景区面积17平方公里,是武夷山屈指可数的独具泉天趣的佳境之一。虎啸岩蟠踞在九溪曲南一线天北面,怪石崔嵬,流水迂回,是一个独具泉石天趣的佳境,虎啸岩有“极目皆图画”的美称。虎啸岩“虎溪灵洞”四个大字高勒岩壁。

 “牛肉”——牛栏坑肉桂

 “牛栏坑”,以其独一无二的山场、气候,成就其为“三坑两涧”(慧苑坑、倒水坑、牛栏坑、流香涧、悟源涧)核心产区之一。“牛肉”产量不高,整个牛栏坑据不完全统计有50亩左右的茶园,仅仅分布在10多户茶农的手中,年产量极为有限。

 “牛肉”均以传统古法炭焙工艺制作,以“霸道高香”、“横冲直撞”俘虏了众多老茶客,为肉桂中的上乘之品。沸水冲入,可以发现整体净度很好,并以“开盖夺香”之势,让您收获第一个惊喜;汤色厚重,汤水醇厚,内质丰富,口感极为霸道,耐泡度好,8泡不倒,10泡有余香。

 念念(ID: nianyimm)提醒:正宗“牛肉”价格2~6万元/500克,岩茶茶龄低于2年的茶友要慎重,担心您Hold不住哦~

 “心头肉”——天心岩肉桂

 心头肉干香较馥郁;条索紧细、乌黑微带白霜。滋味甜醇,口感岩韵显著,没有普通肉桂的辛辣味和刺激性。回甘快、好,耐泡度较好。

 总体喝来,普通肉桂越喝越淡,汤薄,甜感弱。天心岩肉桂王醇香,汤厚,香气持久,自始至终,呼出的气息都有浓重的岩韵。从第1泡至第6泡,普通肉桂越泡越淡,03天心岩肉桂,越泡越浓香。最突出的是传统炭焙的天心岩肉桂甜感直接,从第1泡的入口直至品饮后很久,齿间的甜感一直在,喝到第10泡,着实是喝不动了。饭后,再喝放凉了的第10至12泡的混合茶汤,依然是齿颊生津,一直甜到喉咙里。

 “狮肉”——青狮岩肉桂

 “狮肉”产自武夷山景区水帘洞山场一带,极具岩骨花香。与“牛肉”的对比:狮肉水甘香细,乳香花香并见;牛肉汤甜香幽,丝丝缕缕缠绕在水中,如秋兰寂寂,似梅馥幽幽。

 “鬼肉”——鬼洞肉桂

 鬼洞是武夷岩茶一个神秘的山场,即使是武夷土著也绝少去过鬼洞。

 鬼洞,分内鬼洞和外鬼洞,“洞”是“洞天”的意思。它夹藏在倒水坑火焰峰和慧苑坑鹰嘴岩间,西北向由低向高呈一条狭长的幽邃峡谷,两旁峭壁耸立,无论白天夜晚气温都比外界低,风过处阴森恐怖,恍如鬼魅降临,故名鬼洞。

 鬼洞一带茶树从高处向低处蔓延,一直冲出山谷,有灌木型茶树和小乔木茶树,这里是武夷山菜茶种群最多的伊甸园。

 鬼肉顺滑,浓郁花果香,岩韵深厚。

 “象肉”——象鼻岩肉桂

 九十九岩之一。位于八曲溪南。是一块狭长形的岩体,形似一只巨象饮水于溪畔。近峰之处称为紫崖,清朝僧超朗建有云庵,为佛门修炼之处,已废圮。

 “羊肉”——洋墩岩肉桂

 此款茶香柔细腻,被女主持解说老师称为“像极了二三十岁的小**”的味道。

 “马肉”——马头岩肉桂

 位于大红袍南面,该峰北面有小径可登,十分险峻,有勇气攀登峰顶者,可环视武夷山景区大部份岩峰,颇美。四周皆为茶园,正岩茶主要产地“香高”。

 马肉,“就像四十岁的男人,香高又醇厚,而口感的美又有女人的柔魅。但此款茶,从韵味上还达不到四十岁男人的味道,还是些许细腻内敛些。”

 竹肉(“猪肉”)——竹窠肉桂

 竹窠茶园夹在慧苑坑和三仰峰之间,海拔高度290米至500米。茂盛的植被里布满着片片茶园,其中“罗秀”、“庙基”、“玉柱峰”、“茶子窠”、“上、下天阁”等茶园种植了肉桂、水仙、北斗、大红袍等品种茶。站在山顶放眼四周,无论险峻高低,都被穿插种植着点点茶树。“熟棕味”。

 这款竹窠肉桂,是茶会品饮六款茶中唯一一款老茶,09年的,淡淡的白霜,存放过程形成。熟粽子的味道。有“武夷酸”之果感,和新茶制作不良的酸完全不同,此“酸”感多需好茶5-10年以上方可得。

 品饮过岩茶的老茶,你才能深刻明白“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这句诗的意境。“深红”是老岩茶特有的汤色艳亮,“卖弄”,显示出农家人纯朴真实的自豪炫耀感流露无遗。

 正岩肉桂名品:“猫肉”----马头岩山场的一个小区域,猫耳石肉桂。

 “鹰肉”——鹰嘴岩肉桂;“虾肉”——霞滨岩肉桂;“燕子肉”——燕子窠肉桂;“鬼肉”——鬼洞肉桂。武夷岩茶已经俨然成为了“全肉宴”,走遍喝遍大大小小的山场也成了发烧友们一大追求目标。

 其实,各种各样的“肉”就是武夷岩茶的另类表达方式和岩茶发烧友们的极致品饮追求。本质都是因为不同山场的海拔、土壤类型、日照、降水、温度、化肥使用等等因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同一个山场即使是阴面、阳面茶都会有差异,山岗上和坑底也会有不同,甚至茶树周围植被不同都会造成茶叶滋味的差异。拿“牛肉”为例,坑口坑尾、岗上、正坑坑底的茶品质和价格差异都很大。

 武夷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千变万化的山场环境、数以百计的茶叶品种以及不同风格的制茶师共同造就了武夷岩茶的博大精深,让无数爱茶人痴迷于此!

;

关于鬼洞到底有没有肉桂,今晚告诉你答案

本期山场主人徐良松(关联链接:山场主人徐良松 | “做不来吃”这种事,只有大户才玩得起)和我们推荐的两个山场都在慧苑,(外)鬼洞和芦岫,慧苑正好是Y老师私心最偏爱的一个山场。

打开谷歌地图,可以看到慧苑坑应该算是三大坑里最大一个,目测过去应该比牛栏坑和大坑口加起来还要大。而武夷的峡谷密布的丹霞地貌在慧苑坑也体现的尤为突出,很多看似无路的地方,拐个弯就是一番桃花源的景象。

比如内鬼洞的铁罗汉、坠柳条、醉贵妃、红孩儿、红海棠等,外鬼洞白鸡冠、正太阴、正太阳这些大名鼎鼎的江湖传说也发源于此。说到外鬼洞的品种,我们闲扯一件公案,那就是鬼洞到底有没有肉桂。今年Y老师基本上在内外鬼洞爬了个遍,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鬼洞真的有肉桂,但是数量极少,且树龄还都是幼童,估计也就是近几年才开始采摘的。也就是说,要从市场上买到真正的鬼洞肉桂,这个概率大概就和你在地摊上捡漏一件北宋汝窑的概率一样,妙不可言。

从空中俯瞰鬼洞和外鬼洞,发现他们两确实是连在一起,只是不像通常的峡谷那样一条道的通到底,而是在沿着山势逶迤向下的过程中分出了好几条岔巷,从这一点上来看鬼洞确实有点“鬼”。

也许就是因为这份“鬼气”让鬼洞成了许多母树的原生山场。

比如内鬼洞的铁罗汉、坠柳条、醉贵妃、红孩儿、红海棠等,外鬼洞白鸡冠、正太阴、正太阳这些大名鼎鼎的江湖传说也发源于此。说到外鬼洞的品种,我们闲扯一件公案,那就是鬼洞到底有没有肉桂。今年Y老师基本上在内外鬼洞爬了个遍,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鬼洞真的有肉桂,但是数量极少,且树龄还都是幼童,估计也就是近几年才开始采摘的。也就是说,要从市场上买到真正的鬼洞肉桂,这个概率大概就和你在地摊上捡漏一件北宋汝窑的概率一样,妙不可言。跟内鬼洞一样,阿松家的外鬼洞基本保留了大面积的奇种,导致这片山场的管理、制作对一个家族型企业来说,就麻烦了许多。不说别的,光采摘就比正常的茶园管理劳心了许多。

一文读懂肉桂,岩茶入门必饮 

一、岩茶

产地:福建省武夷山地区。

品种:乌龙茶。

滋味:肉桂的桂皮香明显,佳者带乳味,香气久泡尤存,冲泡四、五次仍有余香,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齿颊留香。

二、品质特征

1干茶:条索匀整,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

2茶汤:橙红,清澈明亮,茶香辛锐持久。

3叶底:匀整,肥厚软亮,绿底红镶边。

三、冲泡方法

1准备:将茶具准备好,110毫的白瓷盖碗,不可太大,110毫升正好,烫壶温杯子。

2投茶:投茶8克,8克茶与110毫克的盖碗相得益彰,滋味适合大多数人。

3注水:水烧至沸腾状态,提起水壶便可向盖碗冲水,以环壁注水的方式注入。

4出汤:注水后盖上盖子以瀑布状的出水,注意不要长时间闷泡,快速出汤才能成就一碗醇爽、滑顺的肉桂茶。

三、肉桂的前世今生

武夷肉桂茶之所以叫“肉桂”,原因是以肉桂树 品种的茶树鲜叶,用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而制成的乌龙茶,为武夷岩茶中的高香品种,且其茶汤中有明显的桂皮气息,因而命名为“肉桂“清代蒋衡的“茶歌”中,对肉桂茶的独特品质特征有很高的评价,指出其香极辛锐,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奇种天然真味好,木瓜徽配桂徽辛,何当更续歌新谱,雨甲冰芽次第论,在漫长的岁月里,肉桂的产量寥寥无几,20世纪50年代初才焕发青春,80年代向全市推广,一跃成为武夷名从后起之秀。

四、肉桂的三坑两涧

1三坑两涧是什么意思:三坑两涧山场是武夷岩茶核心正岩山场,是肉桂的核心产区,其位处武夷山景区深处的核心地带

2三坑两涧分别是哪儿呢:三坑: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两涧:流香涧、悟源涧

3其中,以产自牛栏坑的肉桂最为出名,俗称为“牛肉”。牛栏坑的“牛肉”,既有“开盖夺香”之势,又有“水中香沉”之韵,品之,满口生香,是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最传神写照。

五、喝肉桂,从识香开始

1肉桂除了具备其他岩茶的滋味特色之外,还有典型的桂皮香,品质上佳者还带有奶香,有些甚至会出现桂香或是水蜜桃香等花果香,极富层次感,水中沉香七八泡后香气犹存。

2说香气:可以分为品种香,山场香,工艺香。

3品种香: 就是一款岩茶该具备的香气,是携带在DNA当中,刻在灵魂里的气味。肉桂茶初入口时会觉得略带苦涩甚至辛辣,但是他的香气,滋味也就是在那一瞬间冲开,留韵长久有回甘。

4山场香:即岩茶种植地环境所形成的香气,基于前文所说的三坑两涧的环境不同而存在不同的香气。

5工艺香:在制茶环节,通过控制发酵程度,焙火程度就能让岩茶产生不同的香气。肉桂,轻发酵容易得到花香,重发酵容易得到果香。

大家可能听说过这一句话,那就是“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感受武夷岩茶的香,就先从肉桂开始吧。

《肉桂色铺子》([波兰] 布鲁诺·舒尔茨)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2m2i

书名:肉桂色铺子

作者:[波兰] 布鲁诺·舒尔茨

译者:施奇平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9-1

页数:145

内容简介:

《肉桂色铺子》的作者布鲁诺·舒尔茨的小说,就像一个奇迹。它美丽、奇妙,令人叹为现止,而且——跟所有的奇迹一样——转瞬即逝。而《肉桂色铺子》这本小书想做的,就是捕捉住、凝固住这个瞬间,这也需要您,亲爱的读者,一起来合作。您必须专注、耐心、投入,而且相信(相信自己,相信我们,也相信舒尔茨),因为,跟所有的奇迹一样,它很容易被错过。

作者简介:

布鲁讲·舒尔茨(1892—1942)

20世纪最伟大波兰语作家之一,一个有异常禀赋的作家和画家。舒尔茨的一生十分传奇。他出生于波兰德罗戈贝奇小镇,年轻时学习建筑,并在当地高中担任美术和手工艺课老师。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身为犹太人的舒尔茨被关人集中营,不久,便被纳粹党卫军射杀在小镇的一个街角。舒尔茨一生仅出版过两本短篇小说集《肉桂色铺子》和《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还留下了一些杰出的画作。1963年,上述两部小说集的英文版问世,顷刻间被广大文学爱好者所关注,带起一股新的文学潮流。他的作品语言瑰丽,想象丰富,充满奇思,被认为是“一个难以突破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