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说不羡慕那是假的,别说年终奖是车了,就是有没有年终奖都是个问题,而据企业的负责人称,车只是年终奖的一部分,这是额外奖励给40名优秀员工的,其他员工还有不同程度的年终奖,老王我真是“默默无语两眼泪”,如果送的只是普通轿车,心理还平衡些,据说送
说不羡慕那是假的,别说年终奖是车了,就是有没有年终奖都是个问题,而据企业的负责人称,车只是年终奖的一部分,这是额外奖励给40名优秀员工的,其他员工还有不同程度的年终奖,老王我真是“默默无语两眼泪”,如果送的只是普通轿车,心理还平衡些,据说送的还是高级轿车,40辆总价值超过了1500万,可见这40位优秀员工是真的优秀。
更让我感到震惊的是,这40名获奖的优秀员工里,竟然有三分之一是80后,这让我这个坐在屏幕前码字的80后无地自容,人家因为一份工作买了车,可我却连一台属于自己的自行车都没有,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但话说回来,一家企业可以随意地拿出价值1500万的高档轿车送给优秀员工们,那就意味着这家企业比较重视员工的福利,也证明了企业是处于盈利状态的,而企业之所以盈利,除却拥有核心技术之外,必然是给企业贡献了足够的力量,让企业赚到了钱,企业才会这么重视员工。
根据职场的惯例来看,这种企业一般都是实企,其企业实力必然非常雄厚,估计这种奖励员工的行为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虽然企业与员工是互惠互利的、是双向选择的,但这家企业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剥削员工,反而在每年的年底搞一些回馈员工的活动,在这种企业里工作的员工都会自发的为企业奉献、为企业着想,如果企业的业务量固定、员工的工作效率足够高、工作质量足够好,一年多赚的可不仅仅是1个1500万那么少,真的有些佩服这家企业的决策者。
其实在我看来,这也只是个别企业的个别做法,大多数企业是不会给员工发这种福利的,顶多就是针对某一位或几位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而这家企业也是一样,这些优秀员工必然是给公司创造了数倍于车辆的价值,或者说为企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企业才会奖励这些人一人一台高级轿车。像我之前工作的那几家单位,虽说有年终奖,但年终奖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发放的,而且想要拿到年终奖,必须业绩考核合格、绩效考核合格,平时迟到、早退的次数不能超过多少次才可以,反正就是不能顺顺利利的拿到年终奖,而80%的同事都会被以各种理由扣除一部分,能够拿到全部年终奖50%以上的人都比较少。
拿我呆过的企业与山东这家企业相比,企业管理者的格局大的不是一点半点,虽然企业是逐利的,但看人家的做法, 哪怕没有获得轿车,心里也是极其佩服的。
比亚迪跟一汽是老冤家了,但是几次交手下来,无论是在市场占有率,还是新能源车方面,一汽都不是比亚迪的对手。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7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一汽大众的7月零售量同比下降366%,接近“腰斩”。
市场不景气,一汽却在另一个领域找回了面子。
一、被神化的“造车”产业
得益于滴滴造车的成功,近年来的“造车热”开始席卷,不管是 科技 类企业,还是房地产,似乎都把追随滴滴、进军造车当成了解救自己的“良方”。
在网约车行业,除了滴答出行、一喂顺风车、高德目前还没涉及“造车”业务,滴滴以及各大车企,都纷纷转了向。
其他行业,比如恒大,半年之前,恒大 汽车 在证券市场一路高歌,其CEO恒大总裁欣喜若狂“中国 汽车 超越欧美的梦想即将实现!”
仅仅半年之后,昔日的豪言壮语就熄了火。
8月10日,恒大官方发布通告,正在考虑出售公司旗下部分 汽车 产业,包括恒大新能源 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及恒大物业集团有限公司。
在巨额的投资缺口之前,羸弱的恒大不堪重负。原本以为是转型成功的战略性步骤,在现实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二、比亚迪和一汽的“战争”
对滴滴、滴答、一喂顺风车这些网约车平台来说,他们的目的就是捞钱,而对车企来说,首要的目标是卖车。
很多人不知道,跟比亚迪一样,一汽在年初就跟滴滴进行了合作。
从理论上来说,不管是在技术还是资金方面,车企造网约车都有一定的优势,非恒大这种门外汉能比的。
据悉,奔腾NAT主打移动服务,主要目标市场就是网约车领域,在设计上针对性地增加了司机师傅乘坐的舒适感,也给驾驶者留出了更大的车内伸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跟去年发布的滴滴首款定制车D1一样,右后门也是电动侧滑门,在任何狭窄的空间都能打开,避免了“开门杀”的风险。
如今滴滴倒下,比亚迪定制车滞销,一汽却另辟蹊径,开辟了省级代理,还成立了网约车公司。
不仅NAT和D1之间各方面数据相差不大,有意思的是,就连此刻市场指导价都是一样的。不知道此刻的比亚迪,会不会气吐血。
三、车企内卷,惠及司机
很多传统车企造网约车是被迫的产物。
尤其对传统车企来说,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占比微乎其微,想要满足市场需求,只能寻求他法。在此基础上,网约车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业内人士看来,共享出行是日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越发纯熟,未来共享 汽车 保有量或将超过私家车。
涉足共享出行领域,既能帮助车企消化自身库存,也能进行变相的品牌推广。而且,在竞争的压力下,车企对于车辆技术更新以及定价方面,势必会作出进一步的改善。
看到这里,不禁感叹,内卷之风已经刮到了企业身上,真是令人“拍手称快”啊。
前段时间,我们熟悉的互联网大佬马云表达了自己对于996的一番看法,再次击中了不少打工人的内心,那个备受吐槽的996工作制,在马云的眼里竟然是一种福报。他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先别说996加班有多累,有没有加班费的问题,却在跟你讲辛福感,讲成就感,讲人生价值,这让不少打工人听完后表示难以接受。
然而,在大多数打工人的眼里,所谓的996并不是普通人的福报,也不是普通人的梦想。但当你付出巨大的努力,最后却换来了仅能过日子的工资,拖垮的身体,稀疏的发量、疲惫的神色的时候,是否会质疑这真的是996带来的福报吗?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996存在的事实,但你拥有选择在哪家公司工作的权利,毕竟每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异,工作制度也各有不同。就像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老板,他的员工每天上班朝九晚六,中午打1个小时太极拳,周末双休,关键是绝不加班。而老板更是任性,他从2011年开始,就给自己实行6小时工作制,每天10点半到公司,中午花2小时吃饭、健身,晚上6点准时回家,周末绝不干活。如果有996反对者组织,他绝对是里面的“骨干成员”。
这位被称为 最“懒”的土豪老板 ,他就是WiFi万能钥匙的老板陈大年,他的人生绝对算得上惊艳。曾打败过马化腾,26岁成为了最年轻的首富。他只靠一款APP,五年便收获了全球9亿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 当年这么好的成绩,陈大年在年会上宣布,每个入职满4个月的员工都发一辆特斯拉 汽车 ,当时共有40名员工享受到了这份丰厚待遇。
陈大年对员工有多好,据江湖上流传的版本,2015年,陈大年给公司每位员工加薪,增长幅度高达50%,另加码12个月工资作为年终奖;2016年,除了12个月工资的基本操作,还有几乎人手一台的新款iPhone;2017年,员工除了能够享受1个月的跨国 旅游 之外,还能再休一个月的春节假期,就连离职的前员工也给发2017元红包;到了2018年,陈大年直接豪掷6亿现金,用来奖励集团一千余名员工。
不过,说到陈大年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说到盛大,大家可能就比较熟悉,毕竟盛大曾是国内网游界的开山鼻祖,地位显赫,像 《泡泡堂》、《传奇》都是盛大旗下的产品。 而创始人便是 陈大年和他的哥哥陈天桥。当时,盛大网络一路高歌猛进,创立仅5年就成功赴美上市,还与谷歌并列为“全球最佳 科技 股”,兄弟还因此身家暴涨,并以90亿的身家成为了中国首富。
曾放言30岁就退休的陈大年,在盛大鼎盛的时期选择退出。最终,他还是闲不住,2011年,他开始着手研发WiFi万能钥匙,到2016年8月份,才仅仅5年的时间,该APP在全球就拥有9亿用户, 月活跃用户一度高达52亿,日下载量曾超过微信和QQ, 这份数据即使是放到现在也相当抢眼的。
如今,那个借助时代红利成长的WiFi万能钥匙,最终也因红利的消失而停滞,风头也大不如前,不过,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该APP仍有329亿月活用户。此外,陈大年也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据悉,他一直在着手开展长距离WiFi技术、网络安全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等项目,更启动了卫星上网计划。与此同时,2020年,陈大年更是以130亿元身家入围胡润全球富豪榜。
近段时间,坊间更一直在传360公司正在和尚网网络接触,想要收购WiFi万能钥匙,原因是360公司 看好其现存的流量以及经营多年的WiFi技术和数据库,这与360CEO周鸿祎一直想构建的智慧城市网络安全项目相符。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就拭目以待吧!最后,对于这位 最“懒”的土豪老板,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公司购进汽车时,计入“固定资产”会计科目,其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不含税的机动车发票金额+车辆购置税+汽车装具发票载明金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公司将汽车赠送给员工,其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再做: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固定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