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爷爷奶奶送纸钱

老人 0 106

给爷爷奶奶送纸钱,第1张

给爷爷奶奶送纸钱
导读:红红的火苗一点点变小,最后慢慢地熄灭,剩下的这一堆灰依然火热,微风过处吹起星星点点红光。手边没有可以拨弄的树枝,我只好用脚将这一对热灰一点点拨开,好让这些星火早一点熄灭殆尽。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二妹她们住在城里,虽然小区也已成为风控区,但她

红红的火苗一点点变小,最后慢慢地熄灭,剩下的这一堆灰依然火热,微风过处吹起星星点点红光。手边没有可以拨弄的树枝,我只好用脚将这一对热灰一点点拨开,好让这些星火早一点熄灭殆尽。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二妹她们住在城里,虽然小区也已成为风控区,但她们一家都还挺好的,只需要服从管理听从安排就好。

前两天,二妹跟妻说她梦见奶奶了。在梦里,奶奶向二妹诉苦,说是没钱花了,让二妹多给她一点钱。

二妹那边不方便,便让妻代为买一点纸钱烧给奶奶。于是,我们便提着一袋子纸钱,在路口处寻一个宽敞的地方,慢慢地将纸钱点燃。

只见妻一边烧纸钱一边郑重其事地说:“爷爷奶奶好,我给您们送钱来了,您们赶紧过来取啊。还有啊,就是二妹她们那边因为疫情的影响,不让出小区呢,她专门让我跟您们说一声哩。”妻在那里一本正经地说着,又是告诉爷爷奶奶我们现在一切都好,不用太牵挂;又是请她们保佑我们工作顺利、生活幸福平安……

不同地方的习俗并不一样。我下午去买纸钱的时候,老板问我是干什么用的。我告诉他说,是老人托梦说没钱花了。老板便抽出一叠薄薄的毛边纸,说这边都是用这种纸的。我便听从了他的建议买了两沓,然后又寻着与我们老家那边一样的纸钱也买了两沓,既入乡随俗,又保持自己家乡的特色,这样一定更好。

纸钱已经化为灰烬,热灰也已凉透飘散,而我们的心思还在牵挂着,牵挂着阴阳相隔的老人,愿他们在那一方天地过得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我们也在牵挂着远在故乡的家人,因为疫情的原因暂时无法相聚,还好我们可以发微信告知消息、打电话听见声音,还可以视频聊天,看那熟悉的脸庞。

平安顺利,是我最大的祈愿,愿全家人都好好的!

同时,也祝我每一个朋友都好好地。

科学角度出发 是收不到的,但是我们希望逝去的亲人是可以收到的,这是我们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和对死去亲人的哀思,活着的时候,为了生活,省吃俭用,死后,我们都希望他能收到我们烧的纸钱,不用在省吃俭用,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没有人知道到底能不能收着,即使我说能,恐怕十有八九的人也不会相信,到我爱莫能助。我想:三世轮回,各得其道。我讲一个真是的故事你们听后看看有什么感受。

我记得爷爷是九零年六月去世了。那时候我们哥三个都已结婚了。一九九五年的清明节,哥仨去给爷爷上坟,我和大哥提前到了,我弟弟因为做生意太忙了,去的晚了一点,他因为走的急,忘记拿烧纸,我看见他急匆匆来了,手里拿着三根香和几块点心,然后我们就开始烧香和纸,祭拜完了各自回家了。然后当天晚上我父亲做梦,梦见我爷爷说老三没有给他钱,他要给老三要钱。天亮后我父亲问我,我弟弟是不是去的时候没有拿烧纸,我回忆一下还真没拿(我父亲那天身体不好没去给我爷爷上坟)。第三天,我弟弟有个面包车出事了,赔了人家四千多。后来我弟弟可记住了上坟千万要拿着纸和香。这是真事。

能不能收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家老妈九十岁去世的,今年已经离世六年了,给母亲过了三周年后,我们就很少回老家那边了,相对祭拜的次数很少,烧的纸钱也很少,更别说送寒衣了。

2019年的农历十月一(北方说的鬼节)前几天晚上,我梦见了老妈就像生前那样,慈祥的对我说,别人都有给她买衣服,就我没有买给她,梦醒后记忆清楚。

数日后鬼节,我立刻给母亲送去了纸钱,寒衣,和纸做的用品,那日晚上我又梦见了母亲,她精神很好,穿着清爽的乳白色的中式新衣服、微笑的向我招手,说她要走了,从此我再没有梦到过她老人家,我用心祈祷祝老妈在那边一切安好。

还有我的亲弟弟在三十岁那年,突发感冒,发烧三日在医院不治离世,数十年一直都有给他和所有离世的父亲,公婆送纸钱和寒衣,也就是从我们迁移到外地这几年,停止了给家里过世亲人的祭拜(主要是觉得他们离世已经三十多年了,应该早已轮回了)但是,今年清明前,我又梦到了弟弟,他穿的很灰暗,看着很孤寂,告诉我想去老妈那里,无法过去,还给我看了他的钱包,里面只有数张十元小票,醒来后,突然明白是弟弟向我求助。

清明节给所有过世的亲人送去了纸钱和纸用品。

以后不论大小鬼节,我都会记得给过世的亲人送寒衣和纸钱。

在此写出发生在自己梦中的经历,没有宣传迷信的意思,只是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祝所有离世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心有归属、一切安好!!

1、花圈或花篮。

鲜花或纸花均可,上写有挽带,有上下款,上款写对死者的称谓和极简短的悼词,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2、礼金。

在追悼会上人们常常送的就是一些礼金,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交往礼物,又是自己的一份心意,毕竟在开追悼会的时候总是需要花费和开销的,自己的礼金能够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3、鲜花。

送的花也有些讲究,因为每种花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总的来说送追悼的花,主要以**和白色为主,千万不要送那些过于鲜艳的花。能送的花主要有黄菊和白菊。

参将葬礼的注意事项:

1、参加葬礼时,如若不小心碰掉、碰坏了葬礼上的祭品,均应及时和丧家联系,心生忏悔,坦诚道歉,尽量恢复原样,万不可置之不理。

2、参加葬礼时,尤其是在最后遗体告别、尸身开光时,气场虚弱、胆小的朋友,还是别看为佳,这是最好的回避方法。

3、参加葬礼时,丧家戴孝人,如不小心丢失、破损孝布、孝牌、青纱者,均不可补替,更不可刻意丢失破损。

4、参加葬礼时,丧家戴孝人,一定要按照长幼顺序带好自己的孝布、孝牌和青纱,万不可错带、混带。

5、参加葬礼时,礼金千万不能用红纸包装,最好用白色或素色纸封套包好,在封皮上写上“奠仪”、“帛金”之类的黑字并署名,明纪生命。

这个问题我给你回答三点。

第一,祖坟有没有墓碑不是烧不烧纸的依据,只要有祖坟,过了三代五代,到了清明节与寒衣节,还是有人祭拜先辈烧纸的,尽管时间久远,对先辈都是应该祭拜追念,以表后代没有忘记祖先。

第二,按古老习俗,先辈一般保佑三代人。所以,清明节烧纸时,以父母和祖父母坟墓为主,再向上的先辈坟墓也要烧些纸送钱,以表孝敬之意。

第三,农村以父系 社会 传宗接代的观念根深缔固,如果后代没有男性,女性己经出嫁,清明节女儿孙女回娘家烧纸,一般只为上两辈烧,其它的基本忽略了。

总之,每逢清明节寒衣节传统节日,对先辈祭祀烧纸培土添坟,是中华民族尊先敬祖的传统习俗,是追念先祖不忘根本的孝敬之道,也是希望先辈在天之灵保佑后代平安兴旺的心理支撑。在 社会 上对这件事是看得很重的,如果你没有特殊情况在清明节不去为长辈烧纸,会被人们视为不忠不孝,不知感恩,人品不端,忘根背祖的不耻行为,即使你官再大,钱再多,乡里乡亲是看不起你的,周围的人也都不会与你交朋友的。

就我个人来说,我从部队转业到家乡城市三十多年来,是坚持每年清明节回故乡老坟烧纸的,一次也没有少过。我们的生命来源子先祖的血脉传承,父母长辈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我们从哪里来。清明为先祖上坟烧纸,绝不能视为陋习,因为对 社会 没有危害,没有负面影响,对空气污染也是微不足道,应该容许存在,不应随意禁止,那样做不得人心,违逆民意,背离传统,会造成人民群众极大的反感。

应该烧纸。

烧纸的目的有两个,(一)缅怀先祖。(二)证明有后人。以防长期不烧纸给人以没后人的感觉,犁地越犁越小,有的直接平掉。

传人做为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反问一句,对农村三代以上祖辈留下的遗产还要吗?

清明上坟烧纸纪念先悲,与有没有墓碑和几代祖辈阴宅有何关系?没有任何关系吗。有关系的是,第一,后辈愿不愿意去,第二,三代以上祖辈阴宅是否能够确认。

三代以上的祖坟,你不愿去别人也没有办法。你有很好的理由,人间没有养爷的孙子,何况去三代以上的祖坟去烧纸呢?因种种不可抗力的变迁,三代以上的祖坟无法确认,那是没有办法的。可去十字路口给三代以上的祖辈烧纸。

传人认为,只要能确定是祖坟,管他是几代,都应该去烧低。

九族我理解上四辈都得上坟祭祖,即高祖,曾祖,祖,先考这四辈,另题主之题的农村三代,不妥当,什么农村城市,连古代皇上都得认可高曾祖,动不动农村什么磕头什么烧纸,忒酸,你看大清的刘窂相那可是汉人当朝状元他磕的那头,那才叫标准,解放前,上小学老师先教作揖磕头,有些人想把中国传统全否定,西方的东西他又不学,这是些不伦不类,不鬼不人的动物,一句话忒酸

寒食节,本意是纪念先人。

清明时节雨纷份

路上行人欲断魂

祖上,有碑。上三辈有坟。

一般,孝子先清理坟莹。而后添土。

祖宗的钱是要给的,上三辈也要跪的。有几个能忘了爷爷?老爷爷或许在幼时曾经抱你玩过。老老爷爷也该跪拜。

但凡稍年长者上坟,都是从老祖开始,逐一,烧到父辈。

现在的年轻人,或许还小,或者被洋化,,,,

上坟祭祖,各随各俗吧。

烧纸钱其实也是拜祭的一种形式,不只是要烧纸钱,还要在坟头前上香的,光烧纸钱其实不会那样做,在传统文化当中,烧香其实是可以沟通阴魂阴差,打开阴间之路,在上供拜祭的时候,必须要上香才可以,因为阴魂都是需要吸收香火之气,而寺庙里面不是有香火钱一说吗,人间有延续香火一说,说明香火的重要性。

而烧纸钱为什么要上香,阴间其实也是有香火钱的,纸钱加香火合称香火钱,所以祭祀和祭祖上坟这些都要烧香烧纸,有没有蜡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要有香火和纸钱,当然现在很多人都在反对上坟烧香烧纸,说这是一种陋习,说实话现在有些人只有是传统的东西都被他们说成陋习,什么是陋习他们自己都不能解释清楚。

言归正传,现在对于没有墓碑的坟头要不要上香烧纸,这个应该这样来说,只要是你家先祖,只要坟头还在,不管有没有墓碑都应该祭拜的,并不是所有的坟头都有墓碑,其实真正立墓碑的并不多,大多数只是用一块石板来做墓碑,上面甚至连字都没有,因为过去穷,穷人很多根本用不起现在我们认知的墓碑,很多墓碑都是后人修缮坟头的时候重新立的。

在农村地区,没有墓碑的坟头很多,反而有墓碑的坟头这一二十年才多起来,在之前其实大多数的普通家庭的坟头都没有真正的墓碑,大多数只是一块石板代替,时间长了一般过了三四代人以后,坟头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和破坏,其实也变得矮小,坟头上很多的石头都消失,所以已经没有什么规模。

正常来说绝大多数的坟头在五六代左右,超过这个时间基本上都很难找到了,当然这并不是说都是这样,而是说相当大一部分都是这样,五六代的坟头基本上都有在100年以上,属于比较悠久的时间,后人记得的会越来越少,上香的人也变少,最终会慢慢消失后变成无主坟头,然后就在时间里面消失。

为什么后人需要祭拜先祖,主要是缅怀以及保护,只要有人祭拜就说明还有后人,后人还惦记着,所以其他人也不会把坟头当做无主的,也就不敢去轻易破坏,因为这是别人家祖坟,破坏了就是深仇大恨了,所以正常来说只要还记得坟头在,只要还方便就应该祭拜,不是说没有墓碑就不祭拜的。

你如果知道是自己的祖坟,但是因为没有墓碑,也就是坟头没有修缮破坏严重而不认祖不去祭拜,那这样的祖坟会在不久后完全被破坏消失不存在,认祖不是说坟头不好破坏严重了就抛弃不认了,正常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只要还是祖坟一般都是会简单的修缮保护 ,不让别人认为无主无后人祭拜而毁坏。

茫茫宇宙,治瀚乾坤,木有根本,水有源头,溯本思源,万脉归宗。万物皆然,人岂可异之乎?

缅怀先祖,按时祭祀,人之常情!清明祭祖,家国大事,炎皇子孙,切莫忘记。

造化弄人,世事多变,若先祖之墓,现不知何方,可遥祭,以示后辈之孝心,千万莫要局限几代之内,否则,忘远祖,也视同不孝!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数曲忘祖,岂为人也!

在我们老家,一个家族的人,死了以后是要埋在一起的,所以,我们把那一片坟叫做祖坟,把人死了埋在祖坟叫归茔。

人死了,孩子们还是要纪念他们的。清明节就是一个祭奠祖先的重要节日。这一天,华夏子孙都是会为祖先上坟烧纸的。

但是,我们知道,为了节省土地,老坟除了父母,爷爷奶奶以外,再早一些的坟都已经夷为平地了。那以前的没有坟墓,没有墓碑的坟还要不要烧纸呢?其实是不用烧的。

咱们中国是一个讲究孝道的民族。敬老孝老是咱们的光荣传统。你在烧纸的时候,只要在爷爷奶奶的坟前多烧一些纸就行了。做为儿孙,爷爷奶奶会把自己的钱孝敬给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的。一辈一辈向上孝敬,最后都是会有钱花的。

其实,人死如灯灭,除了一把骨头,早已什么都没有了。你就是烧再多的纸,也不能把他们唤回来的。烧纸,也只是遮人耳目,落个孝顺而已,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如有不同意见,下方留言讨论。

既然是清明节,是你家的祖坟,追思慎远,只要有坟,清明祭拜,就应烧纸,这是正道,无可厚非,有碑没碑都是宗祖,都应享受祭祀!

解放前,我们村一老人六十得子,三年后老人得病去世,临死前对老伴说,孩子长大后如果没有钱买不起纸逢年过节也一定要让孩子到坟前去看一看。其目的不言自明,到坟前去看,修整一下坟墓也能向世人证明,这座坟墓的主人是有后代的。添土上坟第一是缅怀祖辈,第二是向世人或路人证明其后代来过,纸灰,香烛可以证明。这是一辈辈的传承。对于我们世人来说,父母,爷爷奶奶的坟墓都能想清楚方位,再往数就有可能不知道了,对于没有墓碑的坟头若是不知道是哪位先祖的可以不去烧纸,免得闹出笑话来,但儿娶女嫁红事例外都得烧。若是不忘先祖,可以在父母或爷爷奶奶的坟前烧纸时多分出几份来另外烧,同时念叨一番,各位先祖,由于不知道你们的坟头方位,过节了给你们烧点纸钱请你们自己来取吧。另外多说几句关于墓碑的事情,墓碑不是任何人都能立的,想为先祖立墓碑必须是他们的后人中有功名的人才能立,其原因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