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儿童溜冰鞋套装一般来说四五年级是培养小学生兴趣爱好最好的一段时期,在城市里许多小学生上学,下学都是自己走路回家,如果路面是比较宽敞,并且行人比较少的话,就可以给孩子购买一套溜冰鞋套装,这样孩子上下学都比较方便,而且套装里面包含的各种护膝
1、儿童溜冰鞋套装
一般来说四五年级是培养小学生兴趣爱好最好的一段时期,在城市里许多小学生上学,下学都是自己走路回家,如果路面是比较宽敞,并且行人比较少的话,就可以给孩子购买一套溜冰鞋套装,这样孩子上下学都比较方便,而且套装里面包含的各种护膝,头盔即使孩子摔伤,也可以很好地保护各个部位,十分贴心。
2、密码笔记本
给自己家的小女孩养成一个天天写日记的习惯还是很不错的,有很多小女孩儿,喜欢记流水账,每天在本子上写写画画记录自己的生活,但是又不希望家长看到,这个时候准备一个带密码的笔记本让孩子更加有神秘感,敢于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家长们也可以偷偷趁孩子不在家,看看孩子的心事,及时了解孩子有哪些不正常的地方。
3、绘画彩笔套装
这个年龄段的小女孩还是很喜欢涂涂画画的,一下课就去黑板上找老师,掐坏的笔头在黑板上书写自己的杰作,而有些小女孩,却十分的有天赋,看一眼身边的事物就能完美的刻画出来,这样的话就可以赠送一套彩笔套装,让孩子课下或者是课余时间能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变为现实,只要能让孩子不经常玩手机培养任何兴趣,都是值得的。
4、毛绒布娃娃公仔
四五年级的小女孩儿,一般都开始有自己的独立生活意识了,不想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睡,而自己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晚上睡觉可能有一些害怕,准备一个大大的布娃娃公仔不仅可以陪伴孩子们玩耍,而且晚上抱着睡觉,也是很不错的。
有人问我,“那些把孩子两岁半就送到幼儿园的妈妈们是怎么想的?”
这个问题好扎心,因为我就是这样的妈妈。扎心的重点在于问题明显带着不满和责备,这些妈妈怎么如此狠心?这么自私?为什么不三岁再上幼儿园?
回想下当年送儿子上幼儿园的情景。那时他已经两岁八个月,会自己吃饭,会表达,虽然自己穿衣服还稍微差那么一点点,我还是把他送去了幼儿园。我自私吗?好像是有点,因为从怀孕开始没上班到把他带到两岁八个月,我已经筋疲力尽,三年半的全职妈妈生活让人快要窒息,如果再不送他去幼儿园,我可能就要得抑郁症了。
现在儿子已经上了小学,你问我,两岁半的孩子到底要不要送去幼儿园?我有下面3个建议。
第一:要看是男孩还是女孩?
男孩和女孩天生不同。女孩刚出生的时候就比男孩的大脑提前发育了几个月,所以,同龄的女孩在智商和情商方面都要比男孩更成熟,女孩的分离焦虑明显要少于男孩。这一点,在我儿子幼儿园的同学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女孩子基本两三天就不哭了,还经常得全勤宝宝。男孩子有的至少哭了一个星期,有的哭了一个月,我儿子竟然整整哭了三年,大班的时候早上上学才不哭了。
因此,如果是男孩,最好延迟一年再上幼儿园。如果是女孩,两岁半上学可以考虑。从我家妹妹目前的表现来看,暂时仍然打算让她两岁半上学。
第二:孩子是自己带还是老人带?
“熬到上学就好了”,有多少全职妈妈是为了这句话在独自带娃的泥泞里硬撑着?因此,妈妈们迫不及待的想让宝宝早点上学,好让自己解放,这一点也没有错。我儿子到大班时一共有四个班,就我们班每天接孩子的大部分都是妈妈,而其他班几乎都是爷爷奶奶接,因为只有我们班的全职妈妈最多,都是从小小班升上来的。这足以说明,家里有没有人手很重要。
所以,如果妈妈们自己带娃,可以考虑让孩子两岁半上学。前提是教会他独立自主,这样,早早上学的孩子才能更快的适应离开妈妈的日子。
家里如果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如果自理能力很强,提前上学也无不可。 只是, 幼儿园再好,也比不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怀抱温暖,能够多给他们一年无拘无束、自由灿烂的时光,让他们按正常年龄上学更好。
第三:孩子有没有安全感?
安全感很重要。
判断一个孩子是不是有安全感,就看他是不是特别黏他的看护人,是不是一刻也离不开看护人?全职妈妈一个人带出来的孩子相对于家里有爷爷奶奶一起带的孩子,普遍安全感比较低,但这并不绝对。我也见过全职妈妈带出来勇敢、坚定、安全感极强的孩子。因为安全感的建立,并不在于家里有多少人,而在于跟他最亲密的人是否情绪平和,是否能对他的需求做到及时响应,是否给予他最温柔的注视。
因此,如果日常能够做到温和而坚定,给孩子建立了足够的安全感,可以试着早点入学,这样孩子的分离焦虑也不会很严重。但是,如果因为家人情绪的不稳定,或者爸爸妈妈缺少陪伴,导致孩子安全感缺失,那么早早让孩子上学只会让他更加缺乏安全感,走向独立的过程会更漫长。
于我而言,让儿子两岁半上学,真的后悔了。希望妈妈们多方考虑,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这个问题我不请自来哈哈哈,南南妈妈和我爸妈都觉得做爸爸的粗心大意,做事毛毛躁躁,不放心让我送。新闻里就没少报道,“郑州某爸爸把孩子送错幼儿园”,“ 宝山某舅舅把孩子送错幼儿园”,“爸爸问宝宝,你上的是哪个幼儿园”。粗心大意的毛病,全国爸爸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但我真的是很爱我们家南南呀,我觉得我自己去送还是有比他们更好的地方,我把理由说给他们听后,他们同意让我送一段时间试试,现在我家南南在我的接送下还是有所成长滴。
1、宝宝有安全感
情绪的影响是相互的。宝宝上幼儿园,开始哭闹的时候,妈妈和爷爷奶奶开始心软加不舍,在这个犹豫不决的情绪中,会影响宝宝的情绪,宝宝更加有了依赖。而爸爸的情绪相反,觉得这件事情是非常轻松正常的,不会有多大的情绪波动,反而给了宝宝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
2、会影响宝宝性格
爸爸的性格阳刚果断,会传染给宝宝。比如宝宝想要一个玩具而哭闹的时候,妈妈会拿一个玩具去哄,爸爸一般就不怎么理会,不给玩具也不哄。宝宝觉得自己的哭闹不能解决问题时,就会停止哭闹了。爸爸的这种行为,从根本上断了宝宝哭闹的想法。
3、培养宝宝独立
爸爸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对于培养宝宝独立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相处的时间少,宝宝在独立上会有所欠缺。比如,宝宝上幼儿园的路上,常见一种情况。妈妈送是帮忙背着小书包,还要抱着宝宝走。爸爸送是,宝宝自己背小书包,牵着手一起走。这个事情确实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就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情,无限放大后会影响到宝宝的性格。
4、增加父女感情
很多家庭的爸爸都是早出晚归,好不容易等到下班回家,宝宝已经睡着了。这样的生活缺少和宝宝的相处和沟通。既然晚上很少有时间陪伴宝宝,早上送宝宝去幼儿园,就是一个很好的相处机会,有助于增加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现在我家宝宝已经上中班了,我开始给她找一些app来对她辅导学习,英文类的还没找到,但是识字类的我有特意买一个,我先自己试玩一遍,觉得比较好操作,有趣味性,才让她试玩一下,看她喜不喜欢,叫《猫小帅学汉字》,也没有天天教她看,但她隔一段时间会要求自己要看,当走在街上看到哪个认识的字,她就会开心的指出来 ,然后回来查看自己读的对不对,如果她不想看我们也不强求。到现在,已经能认800个字了呢。
送孩子上下学,宝妈比宝爸多。
在幼儿园工作,经常见到,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除了爷爷奶奶和保姆,剩下的,妈妈居多。常常有人说,因为爸爸工作很忙,所以,接送孩子的重任交给妈妈。
其实现在生活妈妈的工作和爸爸一样,忙的大有人在。只是妈妈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做得更细腻,对孩子的关心和担心会有更多的顾虑。
前一阵不是有新闻,说有一位爷爷把孩子送去幼儿园,送错了地方,当孩子哭闹着说这不是他上的幼儿园,爷爷说你就是犯懒,你不愿意上幼儿园才说不是你的幼儿园。
而我也亲眼见到不少的爸爸偶尔来接孩子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中班还是大班。孩子教室在什么地方,他也不清楚。爸爸带娃粗心的多一些,对孩子的各种细节不够上心,于是妈妈感觉不放心,干脆就自己带了。所以但凡妈妈有空,大多都是妈妈接送的多。妈妈接送可以多一些跟老师当面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爸爸接送基本很少跟老师交流,早上能安全的把孩子交到老师的手上,晚上能平安无事地把孩子从老师手上接回去就已经很不错了。而给孩子报名注册的时候,留下接送的电话大多也是妈妈的。
当然也有很细心的爸爸,每次接送孩子的时候,事无巨细的跟老师交代孩子的注意事项,或者是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只是这样的爸爸似乎比较难得。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基本上都是我送,爸爸偶尔送。
而据我观察,负责接送最多的是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等老年人,然后是妈妈,最后是爸爸。
这大概是现实的写照, 本来也没有什么问题,有老人帮忙最好,没有老人帮忙的话就一般妈妈会选择全职,最后就是爸爸有空时来带带孩子。但最怕的是形成思维或者行为上的惯性,认为孩子就是某一个人负责的,很多事情与自己无关。
记得有一次儿子班开家长会,说是第第二天有活动需要家长帮忙,看那位家长有空可以报名。结果有一个爸爸就站起来说, 我帮孩子妈妈报名,她妈妈是全职妈妈,明天应该没什么事,今天我是替她来开会的。
我们家长听了都笑了,老师也说: 你是孩子的爸爸,来开家长会也是你的责任,你怎么能说来替孩子妈妈来开的呢,就凭你说的这个话,就可以想象你在孩子成长中的参与度,还是希望爸爸多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说出来很可笑,但却是事实,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孩子完全交给另一个人,觉得就是另一个人的责任,自己完全不参与。
当然接送孩子只是一个方面,谁有时间谁接完全没问题,关键是看平时的陪伴,任何一以工作忙为借口不陪孩子都是不负责的。
关于谁送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我也来说说我的看法哦。目前我在我家宝宝幼儿园看到的妈妈接送的居多,也有一部分是爷爷或者奶奶接送的,爸爸负责接送的也有,但只占了一少部分吧。
在现在的 社会 环境下,每个人的家庭环境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我相信每个做爸爸妈妈的都会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做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的,只是很多时候迫于生活等等因素,让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选择。
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全职妈妈的比例是多于全职爸爸的,甚至说全职爸爸在我们的身边是很少见到的。一般都是在有了家庭,特别是有了宝宝之后,妈妈放弃工作选择来照顾孩子,这可能一方面与女性照顾宝宝比较细心有关,另一方面男性可能在家庭中承担的更多的是赚钱养家的责任。
当然也不能单一的这么说,其实现代女性也有很多比较独立的,既能赚钱养家,也能照顾好孩子的也不少呢。
不管是谁接送,肯定爸爸妈妈都是爱孩子的了,养育孩子,照顾孩子,爸爸妈妈都是有责任的。
每个家庭接送孩子的状况肯定是根据状况来的,希望每个孩子在人生每个重要的阶段我们都能一起经历呢
我来说下我的情况:
首先我是宝爸,儿子上中班,其次我们在广州十三行开个档口卖女装的早上730要开档(商场规定的时间不开罚款的,下班14:30)!
1早上上学基本都是我送,
7:50~8:00出发,十分钟到学校,儿子很这一点很好,随时可以起床,洗个脸就可以走,有时候会问妈妈呢?我说妈妈上班早不能迟到,小孩子还是会理解的,但是有时候会向我倾诉他想妈妈送,小孩子希望的是父母一起送当然也是一起接的!
2放学时间周一周二17:30周三周五16:30一般都是妈妈接,我忙着跑厂拉面料做衣服很晚才回来,他会问同样问题,爸爸怎么不来接我,妈妈给他同样的解释!
3有段时间舅舅接送,宝宝早上送他上学会说爸爸你今天可以接我吗?
总结:爸妈谁有时间谁去,都有时间偶尔也要一起一次,譬如一个月一起接送一次!每次要和宝宝沟通一下,表示爸爸妈妈很爱他,也可以约定!
最主要是接孩子回来,出校门就开始:你要和他尽量聊一下今天在学校是否开心,和小朋友有没有什么愉快的事!孩子都会说的!你可以一直问:还有吗?还有吗?
儿子很喜欢我去接他,主要是我会给到小惊喜:比如放学容易饿,我带个小猪包,小饼干,放在我包里,最近天热,我也会学校附近和他一起买冰激凌,让他自己挑自己选!如果他要买玩具或者软糖我会否决的
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们,无所谓谁接送多,应该说谁陪伴的,谁更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以及学习情况!谢谢不喜勿喷!!!
刚开始的时候是爸爸妈妈一起送孩子上学,我八点半上班,他们都是八点,所以我的时间比较充足,有时候孩子在幼儿园里不想家长走,我就多呆那么一两分钟,有时候跟老师聊几句,了解下孩子最近的情况和表现。
后来要照顾老二,早上事情多,就成了爸爸一个人孩子上幼儿园了,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有点情绪,所以每次都会送到电梯口,跟孩子好好说再见,然后就乖乖的去上学了,表现很棒,没有那种撕心裂肺的哭过。有时候孩子哭,肯定是有原因的,问清楚什么原因,沟通好,下次就不会哭闹了,不要每次都恶语相向,孩子会有阴影。
我家孩子早上送幼儿园,送的最多的是我,也就是妈妈,只有我工作出差或是生病,无法送孩子 的时候,爸爸才会出场,担负起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责任。
根据我送孩子上幼儿园看到的情况,送孩子的,妈妈居多,爸爸只是少数。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我们国家的国情决定的。在当前的 社会 ,家里的经济支柱以爸爸居多,妈妈的责任以照顾孩子、照顾家庭的居多。
既然爸爸是家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那么,爸爸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上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要养家、养孩子,承担孩子上幼儿园、上兴趣班的支出费用。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现在是工作和家庭不能两全。
妈妈们既然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家庭和孩子身上了,那么职场上,就可以松懈一些,能兼顾工作更好,不能兼顾工作就全职照顾孩子,现在好多二胎家庭,妈妈基本上都是全职在家照顾孩子了,早上送孩子时,看不到不少抱着老二、牵着老大上幼儿园的妈妈们。
养育孩子,已经成了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好多父母也意识到了隔代养育的弊端,一些父母已经把养育孩子的重担扛在了自己的肩头,不再希望父辈们来帮着养育了,夫妻俩分工合作,共同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爸爸负责挣钱养家养娃,妈妈负责接送陪读陪玩,按照科学的 育儿 观念去养育孩子,虽然家庭收入少了,但是孩子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父母亲自带的孩子,远比老人带出来的孩子更懂事、更有礼貌。
我们家是一切都是我负责,早上起来给女儿做早饭,穿衣服,吃早饭,梳头发,洗脸等全部都是我的活,女儿暑假每天早上八点要去学舞蹈,因为离家比较远,至少提前半小时出门,七点二十几了叫老公快起来了,七点二十几了,他还来句你还知道七点二十几了呀,真的想打他,可惜打不过他!平时女儿上学的时候也是我一个人做这些,把女儿送到学校再去上班,下午五点下班了再去接她。晚上晚饭也是我煮,洗澡洗头也是我的事,每天晚上给她读故事书也是我的事。老公就是每天洗洗内衣内裤和给我们娘俩弄点水果吃,晚上如果他在家吃了饭的话他会洗碗。
这个问题其实是想折射出这样一个问题: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把孩子的事要放在心上。
孩子上幼儿园,不管是妈妈送的多还是爸爸送的多,这其实并无多大的影响,谁有时间,谁方便就送,这不是非要严格区分开的,所以不要纠结这个问题了,关键是父母要好好看看自己怎么陪伴孩子的。
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爸爸妈妈的工作、时间不一样,所以讲究一个原则,谁方便谁就送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谁送的多并不代表谁就为孩子付出得多,更不能以此来当自己的“挡箭牌”。有的父母就是经常在关于谁送孩子去上幼儿园的这个问题上大动干戈,喋喋不休,其实这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父母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要把焦点放在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上。
有过送孩子上幼儿园经历的父母,都可以感受到孩子的爷爷奶奶送接最多,其次是妈妈。在我们眼中,可能是爸爸接送的最少。这也许和爸爸的工作及时间上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爸爸也不能因此当作接口,有时间的话主动承担起来,或是有机会就去接接孩子,这是给孩子的惊喜。
此问题表面看上去是一个谁送孩子上幼儿园最多,其实暗含了父母的 育儿 观和家庭氛围的建设问题,这两个方面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有很大的影响。父母不应该比较谁送的多,这是毫无意义的比较,也不能代表谁为孩子付出的多,谁又付出的少。同时,父母之间多一份信任和理解,构建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
所以,基于家庭教育的到位,父母尽心陪伴孩子的情况上,这就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比较。父母给孩子高质量陪伴才是至关重要的。
爸爸上班忙,没时间
很多家庭,爸爸是经济支柱,照顾孩子的事情自然落在了妈妈的身上,孩子在幼年时期通常与妈妈更亲近,也会更愿意让妈妈去送他们上学。
上幼儿园的孩子,更容易哭闹
孩子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与不愿与妈妈分离,是很容易哭闹的,而爸爸们通常不善于处理孩子的情绪,或者没有足够的耐心,所以让妈妈送。
其实爸爸妈妈送孩子,都各有各的好处。
在我们小区有一位邻居曾讲述自己孩子上幼儿园的经历,儿子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先生顺路,他想让孩子与先生多一点相处的时间,于是每天早上让先生去送孩子上幼儿园,结果先生每次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转身就走了,没有注意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适应情况和表现情况,直到孩子出现抗拒上学,才发现其中的问题。
爸爸会让孩子更自信
爸爸常常去送孩子,会增加亲子相处的机会,爸爸的方向盘,爸爸的肩膀,爸爸的大手掌都会让孩子更加有安全感,有研究证明,爸爸陪伴多的孩子会更加自信。
当爸爸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多,他对孩子就越了解,在孩子身上时间付出的越多,对孩子的感情也就会越深。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人们的思想也都在变化,对于孩子的接送问题,也都有了不同的见解。
现在处于安全问题的考虑,几乎家家都接送孩子,但是现在生活节奏也很快,孩子的父母不一定有时间。
谁来接送孩子,就成了这家人应该考虑的事情,也成了人们讨论的话题。
孩子上下学谁来接送,也能发现一些问题
❀ 爸爸妈妈亲自接送
如果孩子是爸妈接送,幼儿园门口,最多的应该是妈妈的身影。现在的家庭中,大多数还是妈妈在孩子的教育中出席更多。
家里对宝宝很重视,所以父亲或者母亲亲自送。如果是上幼儿园的宝宝,家长可能还会问问老师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一直以来,妈妈的存在就是所有孩子心中的“神”,而爸爸的作用就是,孩子回来问一句:“爸,我妈呢?”
听着蛮搞笑的,却体现出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爸爸的的陪伴在孩子的童年也是不可缺失的。
因为爸爸身上有一些妈妈没有的勇敢和坚韧,有爸爸陪伴长大的孩子,将来会更勇敢,更自信。
❀ 长辈接送
孩子父母忙于工作,家里的老人住的又近,接送孩子就成了老人的任务。学校或者幼儿园门口最多的家长就是爷爷奶奶了吧。
不止接送,有些老人还在白天帮忙看着娃,帮孩子的父母减轻负担。
经常在爷爷奶奶陪伴下长大的孩子,对父母的亲情可能有点缺失,爸爸妈妈可以在晚上跟宝宝培养感情。
❀ 保姆接送
现在好多人经济条件好了,孩子妈妈坐月子的时候请月嫂、上班之后请阿姨照顾孩子,收拾家务做做饭什么的。
这能体现这家人生活条件比较好,父母可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所以请阿姨。
阿姨照顾孩子的经验比较丰富,平时在饮食上也有更多的时间给孩子做营养餐,在保证孩子平时有人管的状态下,饮食健康也能顾及到。
父母肯定都是希望一家人和和美美,也都想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无奈实在是生活所迫。
忙于工作,不能经常接送孩子的爸爸妈妈,应该注意这几点
1)多和孩子交流,询问孩子白天发生的事
如果宝宝白天上学,爸爸妈妈能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很短,只有晚上的饭后时间和周末。
爸爸妈妈可以在吃完晚饭之后,陪宝宝玩的时间里,问问孩子白天都发生了什么呀,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呀?
孩子的倾诉欲总是很强的,只要爸爸妈妈在平时不过于严厉的管教,他们都很愿意和爸妈分享自己的事情。
2)学校活动及时参加
学校平时会组织一些运动会、家长会等等活动,这种情况下,建议家长亲自参加。
毕竟这是能拉近亲子关系的好时机,当活动的时候老年人不宜做太剧烈的运动,而请的阿姨身份又不够亲近。
小朋友们在结束之后,如果互相问起,说自己爸爸妈妈不能来的宝宝会有一些失落的。
3)经常和老师沟通
从宝宝嘴里问出的事情可能不是很全面,发现宝宝又不对劲,及时跟老师沟通,能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情况。
孩子的心理发生变化也能及时了解,跟老师的沟通还是家长需要多注意的事情。
其实谁放学接送,只要对孩子好就好,能够安全的把宝宝送到家,才是最重要的。剩下的教育问题,就交给家长来做吧。
黑龙江一女孩儿第一天开学全家五人相送,我小时候上学是没有这样的待遇,确切的说是当时的小孩子好像很少有全家相送的,可能是时代的原因,当时一般家里的孩子都比较多,所以对孩子也没有十分娇惯什么的,现在都是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上学或者有不舒服了就是全家出动,当然了这样的孩子能感受更多的爱,但是也养出了好多“小公主”、“小王子”之类的,孩子觉得家人的付出都是应当的,家人稍不注意就会惹毛孩子。
后来我也有问我妈妈,为什么那时候不担心我呢,她说大家都是那样呀,那时候你们的同学不都是骑车去上学么,我说你没担心我在路上摔倒么,我妈说这个倒是从来没有想过,由此看来还是现在的小朋友幸福呀,那时候爸妈都忙着挣钱根本就没空理我们,我还记得我妈好几次从我的学校路过都没有买点东西看看我,当时还问我妈,我不是亲生的吧,路过学校都不去看我。
现在的孩子比较幸福,是我那时候比不了的,现在小孩子上学都是车接车送的,家长都生怕走丢了,我表妹上大学,每次都是她一家人接送的,离家也不是很远,但是她基本上没有坐车回家过,现在看看好羡慕人家,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小伙伴都被自己家的大人送走了,只有我一个人傻傻的在路口等,后来跑到人家家里才知道人家都上学走了,我赶紧回家让我爸爸送我,当时我爸爸还在睡觉。
不能说现在的孩子矫情,我那时候比较懂事,只能说时代不同了,假如我生在这个时代,我家人可能也会接送我上学放学,因为以前都是那样,很少有家人可以周周接送的。
现在的小孩都很聪明了或许同学之间的物质的攀比,或许不想你那么辛苦,或许是耍耍小脾气或许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其中一位送,小孩子多点交流,问题还是可以控制的。希望有所帮助。
我见过的中国式溺爱有孩子不吃饭父母追着后屁股喂饭,孩子快5岁了衣服还不会自己穿,上大学了,自己衣服从来不洗,还有就是饭点不正经吃饭,饿了马上就去给孩子做饭。
现在因为家庭条件好了,很多家长父母对孩子也是过于的溺爱,90后的一代几乎都是一家一个孩,等到他们生孩子之后,更是父母爷爷奶奶眼中的宝贝,时时刻刻都需要有人照顾,我同学家的孩子个子不高,但是却挺有自己主意,有一次我领孩子去他家玩,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所有人都在饭桌上吃饭,但是他儿子却自己一个人在地上玩,我转头对他说:快来吃饭,不吃一会都吃没了。结果他来一句:“我一会吃,一会让妈妈再给我做!"
我转头对我同学说:"你家孩子不按时吃饭吗"我同学给我的回答是“让他妈惯坏了,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他妈给他做饭吃。没事,长大了就好了。”我其实是很不理解的,我小时候吃饭经常是上桌晚了,就没多少饭了,并不是父母不爱我,而是告诉我要按时吃饭,当时还感觉父母是不是不爱我,但是长大了才知道一个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按时吃饭对身体好,更重要的是从小养成习惯,会让人感觉很有教养。
还有的中国式溺爱更可怕,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在水房遇到个同学,那过来个内裤用水洗了一遍直接要走,我问他不用香皂洗洗?结果他跟我说,没事下周就回家了,我洗衣服都是我妈给我洗,她说我洗不干净!
这真的让我很是不能理解了,这么大了衣服能洗不干净吗?马上都要自己工作的人了,衣服还不能自己去洗,真不知道他父母从小得溺爱他到什么程度。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我自己就深有体会,以前家庭条件很一般,买个新衣服都得求我妈好几天,但是现在整体生活水平上去了,独生子女的孩子更是家里的宝贝疙瘩,恨不得所有好的东西都给他,我妈看到她孙子总是买这买那,去一趟奶奶家,饭都不正经吃了,就爱吃小零嘴,我跟我妈说,我小时候怎么没这待遇呢?我妈给我来一句,当妈的时候不怎么喜欢孩子,现在当奶奶了,太喜欢我孙子了,可能是隔辈亲!
现在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多了,中国式的溺爱也越来越眼中,很多家长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但是这种溺爱往往会伤害到孩子,孩子是不懂事的,只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要自己想要的东西,作为父母不应该一味的去满足孩子,而是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给孩子指引方向,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所以有时候作为家长要“狠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