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楼房养猪场(26层高楼养猪场将投产,“养猪上楼”是未来吗?)

运势0123

新式楼房养猪场(26层高楼养猪场将投产,“养猪上楼”是未来吗?),第1张

“投资40亿元,26层,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养猪场将于8月底正式投产。”湖北中新凯威现代牧业有限公司(简称“中新凯威”)建筑养猪项目近日引发关注。


目前,提交招股书的a股上市公司如牧原股份、新希望、温氏股份、、罗牛山、京基智农、等纷纷布局建设养猪场。养殖设备供应商“大牧羊”掌握的数据显示,虽然近两年受市场形势影响,养猪场建设速度有所放缓,但养猪企业建设养猪场的热情并未因土地获取困难而降低,保守估计每年建设养猪场的增速超过30%。


养猪“上楼”能否成为行业大趋势?一些大型养殖企业认为,建筑养猪和平面养猪并不是绝对的替代关系。只有对于一些土地特别稀缺,猪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地区,才能平衡建设生猪养殖的成本劣势。也有企业认为,建筑养猪虽然建设成本比平房高20%左右,但折旧摊销周期长。综合考虑猪圈环境、母猪生产效率、人工成本等。综合来看,建筑养猪的优势可能更大。南方山区的养殖企业更喜欢这种模式。


单体建筑最大的养猪场即将投产


中新新威微信公开信息显示,中新新威现代牧业项目总投资40亿元,建设两栋26层养殖楼,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设计年出栏生猪120万头。“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成为中国生猪养殖业劳动效率、防疫水平、环保低碳、人均工资最高、综合成本最低的现代化生猪养殖牧场之一。”


根据公开报道,中新新发展26层大楼养猪项目奠基仪式于2020年8月举行,一期工程于2021年6月正式封顶。在生猪养殖项目的基础上,中新信威还计划投资60亿元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还致力于在5年内成为“全球最大单体工厂”。


无独有偶,同样推崇建筑养猪的a股上市公司唐人神,近日也派养猪旗下湖南龙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龙华农牧”)负责人龙秋华赴中新参观建筑养猪项目。双方还交流了经验。


龙秋华在现场交流中介绍,龙华农牧拥有5个基地,8个现代化养殖场。2021年,龙华农牧投资25亿元建设智能建筑养猪项目,面积80多万平方米,生猪规模130万头。建成后,生猪存栏量将达到190万头,销售产值40亿元。


根据唐人神2022年7月21日给投资者调查的回复,龙华农牧从2016年开始试建猪圈,2016年和2018年分别建成两层猪圈,2019 -2020年建成五层果园猪圈。目前龙华农牧的生猪养殖产能大部分是建筑用猪养殖,这个总部的广东养猪场也养猪用于建筑。


建设养猪场年增长率超过30%


除了中新凯威和唐人神,生猪养殖企业试水建筑生猪养殖项目并不少见。


早在2020年半年报中,牧原股份就透露,公司开始尝试在河南内乡建设生猪养殖。截至2022年3月,牧源股份大厦猪舍产能约300万头。


希望六和在2020年财报中也表示,为减轻人工成本压力,公司加大了建筑养猪和智能养猪的建设力度,其在莱州的13500头建筑式母猪场的年存栏量将于2020年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时,新希望六和已在山东、河北、浙江等地建设了十余个楼宇养猪项目,设计种猪规模8万头,育肥24万头。


根据a股上市公司京基智农的财报,公司生猪养殖项目主要采用楼宇结算的立体养殖模式。2022年7月13日,京基智农接受投资者调查称,目前公司在建和已建成的自繁自养项目年产能225万头,除徐闻一期项目和文昌项目(总产能60万头)采用平床养殖模式外,其他项目均采用楼栋养殖模式。


设备生产商青岛大牧羊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牧羊”)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国内建筑养猪在2010年左右开始出现,当时主要分布在多山的福建省,规模较小,公众关注度不高,相关政策也不允许。2017年前后,广西向洋和浙江华通这两个颇具影响力的养殖集团分别建设了两个大型建筑养猪场,引起了国内外生猪养殖行业的关注。


“在对这两个养猪场进行检查后,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参照六层养猪场建设标准,于2019年联合下发了《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允许生猪养殖设施建设多层建筑。政策发布后,国内建筑养猪如雨后春笋,大规模推广建设。”据大牧羊介绍,虽然受市场影响,近两年养猪场建设速度有所放缓,但养猪企业建设养猪场的热情并未因土地获取困难而降低,保守估计每年建设养猪场的增速超过30%。2019年以来,大牧羊参与了200多个建筑养猪场的建设和设计。


景芝农曾公开表示,楼宇养猪模式在土地集约、生产管理、生物安全、环保、节能灯等方面优势明显。2022年第一季度,广东茂名高州楼养殖项目出栏率约88%,育肥成活率约95%,生产成本约14.89元/公斤,“效果良好”。


唐人神在最近的一次投资者调查中也表示,建设生猪养殖有四个特点:一是节约土地,突破区域土地限制;二是楼房的猪圈环境比平房好,有利于猪的生长和健康改善;第三,养殖和物流人员的人力成本降低;第四,建筑养猪虽然建设成本高于平房养猪,但其折旧摊销期较长,整体折旧成本略高于平房养猪。“总体来说,楼房养猪的优势更大。”


与平床养猪不是替代关系


建筑养猪能否成为未来的行业趋势?


新希望在2020年10月回复投资者称,建筑养猪是与平面养猪并行的可选建设生产方案,而不是绝对的替代或升级。现阶段楼房养猪成本比平楼层高。只有对于一些土地特别稀缺,猪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地区,才能平衡建设生猪养殖的成本劣势。所以,是否在楼房里养猪,是一个经济决策。


相比南方地区,大本营在河南省的牧原股份坦言,其产能规划中,建设猪舍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建设的复杂程度和投资成本都高于平面猪舍。目前,牧源有限公司仍以平面猪舍为主。广西向洋股份有限公司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其财务费用高于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原因之一是自有猪场实行建筑养猪模式和防疫“铁桶计划”,整体投资规模较大。


根据京基智农2022年4月26日给投资者的回复,目前已投入运营的楼宇养猪平均单头投资成本约为2500元,包括四通一平、土建钢结构、设备、环保设施、配套设施、引进费用等。其中,土建钢结构成本约占65%,设备、环保设施及配套设施成本约占25%,生猪养殖成本约占5%-10%。


“现在业内普遍认可建设养猪场的建设成本比平房高20%左右,但考虑到其折旧摊销期较长,整体折旧成本与山寨养猪场相当。考虑到以上优势,建筑养猪的优势可能更大。”大牧羊告诉新京报记者,猪舍的环境控制明显好于传统的山寨猪舍,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因为它的密封和保温。此外,由于建筑养猪场更有利于自动化、智能化机械设备的运行,人工成本也可以大大降低。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适合建设养殖,但考虑到征地成本,南方山区的养殖企业可能更倾向于建设养猪模式。


“建养猪在上市集团企业是一种趋势,但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通常建在相对封闭的山区和有天然屏障的丘陵地带,这就涉及到林业用地的流转。由于当地养猪没有利税,也有污染风险,而且可能触及林业红线,所以一般养猪项目通常不受地方政府欢迎。有些地区给大型上市养猪集团开绿灯,通常是因为有配套的加工业项目,可以给当地带来税收。”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大牧羊人认为,楼内养猪模式不是简单的平层叠加,而是一种全新的养殖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它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如何防水地板,如何在高空运输饲料和如何通风不同的地板。随着养猪技术的不断迭代,这些技术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从生猪生产需求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建筑养殖模式可以节约80%以上的土地。从装备技术来看,建筑养猪是养猪产业化进程的升级,对养殖装备企业要求更高。技术R&D和模式创新投入越高,市场前景越大。


新京报首席记者郭铁


编辑朱凤兰


校对陈志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