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如果有条件,你会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出国上学吗?为什么?你不会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出国上学。上小学的孩子年龄还那么小,这个时候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的安全感、良好的个性、感知幸福的能力,这个时候的孩子应该好好地享受童年的大好时光,给他送到国外去读
如果有条件,你会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出国上学吗?为什么?
你不会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出国上学。上小学的孩子年龄还那么小,这个时候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的安全感、良好的个性、感知幸福的能力,这个时候的孩子应该好好地享受童年的大好时光,给他送到国外去读书,语言也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民俗文化也不同,万一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形成不好的影响,那一切就得不偿失了。
再说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的月亮圆吗?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底蕴深厚。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优势都是外国比不了的。就像韩国、日本很多国家,现在还在沿用着我们国家古代时候的礼仪和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让孩子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孩子还太小咱们中国有非常好的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放着这么好的资源不用,非要花钱把孩子送到国外,自己又不陪着,浪费钱并且伤害孩子!既然做了父母就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而不是在他还是儿童的时候,把他推给别人照顾和管理。或是为自己的脸面,让孩子完全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做。为人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去完成自己缺失。
孩子意愿最重要可以小学在国内打好语言基础和社团基础。语言要无障碍沟通。社团要清楚孩子出去后想选的学校的重要社团,例如橄榄球,冰球等,从小学习,争取尽快融入。初中在家长可以陪读的条件下出去。如果孩子能融入学校,喜欢当地环境就继续,孩子实在反对就应该回来。
家庭教育的支持比经济支持更重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影响孩子的成长以及成熟型,本次疫情英国留学生的举动,受到很多人夸赞,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影响。经济支持较多,缺失了家庭教育,留学回国,不是因为所谓的“镀金”,还真不能和国内本科生相提并论!经济条件允许,家庭教育更不得缺失,让孩子真正凭本事去国外淬炼,勤工俭学,这样的留学生定能为祖国做贡献!
首先,我觉得镀金的想法是比较常见的。
社交和自理能力,是自己锻炼的,也许正是因为差,所以他们才把孩子丢出去放养一下吧。
另外,无关国内学习压力,国外其实要修满学分,似乎也非常非常累,非常非常难,除非是那种野鸡大学挂名就能毕业的那种,否则现代文明以西方为导向的科学信息时代,是怎么来的?外国的学科如果信息量和内容深度没国内强,那么是怎么缔造的近现代文明?这很明显了。
而学习上,仅仅是一个,师傅带入门,修为在个人的体现。在国内成绩好,自己又爱学习,多努力看书和思考,未必就比国外差,个人以为还是以镀金和去外国长见识为主。
顺便一说,你看现代中国IT行业崛起,第一批IT业领袖人物,很多商业模式和思路都是照搬西方一些运作得比较成功的东西,作为起点。去国外毕竟还是有这方面的好处,可以直面第一线的创意和氛围,这些东西都是国内短期不可能具有的。
最后,我觉得国内和国外而言,对于学生塑造成型本身影响只是一个取舍问题,而实际情况各有优劣,我们如今看待外国都比较脸谱化,这里纸上谈兵意义不大。如果孩子是个人物,他体内一定有某种力量源泉,迫使着他去追赶,去奔跑,去超越。而不是个人物,而家长非要把他逼迫成自己想要看见的“成功人士”,那么只能用郑渊洁老师那句经典的回应来说。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近几年大批的孩子远渡重洋,开始了自己异国求学的生涯。许多家长看到身边的亲朋好友把孩子送出国读书 自己的心里也泛起阵阵涟漪——“要不,我也送孩子出国?”
其实每一个真正出国的孩子,身上都背负着家长的殷殷期盼:有的孩子的确非常的优秀,家长希望孩子学有所成 未来有所成就 ;有的是家庭殷实希望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领略不一样的文化教育;有的是孩子成绩不好,希望换一个环境, 改变一种教育方式试试看……
来源网络
每个个体情况都不一样 ,我先讲讲自己孩子的一段经历,与大家分享。
我当初送孩子出去是因为孩子的身体本来就不好,每天写作业都熬得很晚,瘦成了一把骨头。所以想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不那么辛苦的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能够睡眠充足。然后孩子在澳大利亚上初中的时候,学业上真的不像国内的孩子辛苦,这里学得非常轻松,知识也相对简单一些。
澳大利亚中学实行小班制,一个班不超过30名学生,强调团队合作、自我表达和个人发展。
记得刚去的时候,儿子习惯于认真倾听 却羞于表达。在小组合作中 他能认真完成自己那一部分任务,不注意与别的同学合作沟通。老师注意到这种情况,建议孩子在团队合作中增加参与度,更外放一些 多承担一些小组合作中的任务。在一次团队作业中,组内有同学自己承担的部分完成得不好,他主动帮忙分担,最后作业分数超出预期 ,他很高兴。也深有体会:努力承担, 积极参与,提升了自己 ,增加伙伴互动,收获自信 。这是他以前欠缺的,也是当地教育的一个特点:注重合作,自我表达,个人成长。
孩子学校提供的课程内容广泛,包含各个方面:英语、数学、社会与环境学、科学、艺术、英语以外的外语、技术、健康与体育等。可以按兴趣选修 ,所以儿子学起来兴冲冲的。一段时间后 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身体逐渐好了起来。我的体会:教学内容多样化,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来源网络
到了高中阶段就发现,其实国外的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轻松。高中的教学方法跟大学是类似的,每个星期除了小作业半个月还会有次大的作业,是论文的形式来呈现的。澳大利亚中学评估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测试和作业,而是多种多样,包括个人研习项目、集体活动、口头与可视化演示等等,从高二起按权重计入总成绩 也是作为高考成绩的一部分。(各州要求不一)
记得儿子高二时选择了engineering的课程,其中一节课要求设计一个自动化机器,从设计到程序全部一个人负责。孩子从大量资料查阅,电脑设计,论文撰写,整个过程做下来,真的不亚于一个大学生的能力水准。儿子能力上的提高让我惊讶,国外教育在提高个人实践能力方面真的有独到之处。因为学生每次大作业是要计入总成绩的 所以每次的作业孩子都很尽力,想偷懒也不可能,突击学习没多大用处以下。但是要想得高分也要拼全力,熬夜学习的情况是常有的。
来源网络
其实,并不是每个家庭都适合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国,盲听盲信不可取。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应当问的就是孩子本人,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很多情况是家长一厢情愿,考虑将孩子出国留学作为日后改变命运的跳板,其实大可不必。孩子不是自己愿意去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效果 都受影响, 起不到留学的效果。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并非留学是成才的唯一途径,没有留学也成才的例子比比皆是,家长不必为此纠结。
其次:出国留学需要一笔不小的开销,一个家庭要准备大量的资金。在留学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可能比自己预估的要多,这一点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头脑一热就盲目效仿,没必要为送孩子出去极大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甚至举债出国。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国内国外教育各有优劣,看个人怎么选吧,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按照新西兰移民局的规定,10岁到17岁[i]的学生可以申请独自来新西兰留学,但学生的住所必须由学校确认满足居住条件并有符合要求的监护人(Caregiver)来照顾。10岁的年级在国内才是小学4年级,这么小的孩子估计爸妈也舍不得把他们一人送出去。但到了初中的年纪能送吗?如果你问我,我会建议不要送。
孩子小小年纪独自在外,自己还没有学会照顾自己,又要面对太多的事情,挑战是巨大的。有人会觉得,这是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但这是超出孩子在这个年级应该面对的。
孩子独自一人在外,学习上的压力不谈(虽然国内盛传,新西兰的学习相比国内的轻松,但来了之后就知道,所谓的轻松只是没有刷题,但轻松可真是谈不上),还要一个人面对生活上的各种琐事,处理学校的人际关系,和寄宿家庭的关系,哪件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虽然说现在由微信联络挺方便,但也绝做不到孩子一有需求,家长就能响应的效果。而孩子一人在外,他们对家长帮助的需求其实比在国内的时候还要多。
尤其是一些孩子碰到问题,需要家长进行心理干预的状况,远在万里之外,家长只能干着急,总会有鞭长莫及的感觉。孩子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久了也就倦了,惯了,搞不好会出现心理的阴影,影响一生。
到了孩子高中的年龄(一般已经16岁往上),可以考虑送他们独自出国留学了。但这也要看孩子的实际情况。具体来说,就是要评估孩子是否具备了管理和照顾自己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意愿,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最危险的一种情况是,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不具备,也不怎么想学习,在国内情况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眼看着可能连大学都难以考上。但是家里经济条件很宽裕,家长就想,把孩子一个人送出去,觉得在国外上了高中,然后随便申请个什么大学,也能算是有个学上。这样的做法有个极大的风险,就是孩子的成长轨迹完全失控。
家长远在万里之外,孩子自己又已经有了独立的意识,独自在外做什么,想什么,家长没有那么容易能够及时了解到,失去了帮助孩子矫正的机会,有可能会遗恨终生。
所以,即便是高中学生可以一人独自留学,我也建议对实际情况做出一个评估后再做决定。
如果早已决意将来让孩子出国读大学,而且家长能够陪读的话,孩子小学毕业后,越早出来越好。因为这样孩子基本已经打牢了中文基础,又可以尽早地接触西方的教育体系,按照这个体系去学习发展,对孩子将来适应西方大学的学习,掌握其所需的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和逻辑思考能力都很有帮助。如果大学毕业后打算留在海外发展,早出来则能使将来的学习、就业和生活更加顺利。
新西兰在这家长陪读这方面有比较成熟的支持体系,家长可以申请陪读签证,这使得有这样决心和能力的家庭多了一份可能,按照自己的期望来设计孩子的发展道路,甚至是全家的生活走向。
然而,如果一位家长前来陪读的话,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夫妻两地分居。对于这个问题,各家可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规划。
目前在新西兰有很多情况是妈妈在新西兰陪孩子读书,爸爸在国内打理生意,但经常会来新西兰小住,尽量减少分离的时间长度。现在新西兰的旅游签证办理是相当方便,而且也有多年多次往返签证可供申请。
我见过最具创意的做法是,家里一位家长作为陪读家长,申请陪读签证来新西兰陪孩子读书。而另一位家长则自己申请新西兰的学生签证,来新西兰上学。如果英语水平能够达到雅思55分的话(不同专业和学历会有不同要求),专业方面可以自己进行选择。就算英文暂时未达到要求,如果有经济能力,不需工作挣钱的话,甚至可以申请语言学校,来新西兰学习英语。当然,这种做法需要全家一致的决心和勇气。
孩子的教育和未来的发展是每一位家长所关注的。国内家庭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海外教育的开放使得孩子们的教育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孩子留学的年龄考虑(初中还是高中)以及形式的考虑(独自留学还是家长陪读),都还需要在有了初步想法之后进行比较周全的考虑再做决定,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