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小孩上学可以咨询教育主管部门,比如市教育局或者县教育局,如果是要就读小学的,应该咨询教育局的初教(股)。如果是要读初中或者高中学生上学的问题,应该咨询中教科(股)。如果是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应该咨询职成科。教育局下属有设立各个机构和部门分别
小孩上学可以咨询教育主管部门,比如市教育局或者县教育局,如果是要就读小学的,应该咨询教育局的初教(股)。
如果是要读初中或者高中学生上学的问题,应该咨询中教科(股)。如果是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应该咨询职成科。教育局下属有设立各个机构和部门分别管理小学,初中,高中,职校等。
小学入学工作坚持“以县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旗县区教育局、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涉及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具体问题,可以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对应的中小学校咨询。
部分地区:
呼和浩特市四区教育局入学咨询电话:
新城区教育局:0471-6218004。
回民区教育局:0471-5205729。
玉泉区教育局:0471-5974190。
赛罕区教育局:0471-6651030。
金川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0471-3147996。
深圳龙华区教育局咨询电话(工作日9:00-12:00,14:00-18:00),0755-23336218,0755-23336372,0755-21014232,0755-21014249。
泉州孩子上学问题 96339。
驻马店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孩子入学问题咨询。
没有房产证上学怎么办
没房产证孩子还是能上小学,只是有的学校能上,有的学校不能上。可以上学的情况有:
(1)如果没有房产证,在有证的都报了,还有名额的时候能上;
(2)可以去私立学校,民办这些不要求房产证的学校;
(3)可以去有名额的公立学校。
孩子上学需要什么证件
孩子上学需要以下证件:
1、户口本;
2、儿童出生证;
3、父母当地的《计划生育服务证》;
4、住房证明材料。即在学校招生地段内的房产证明或购房合同、租房合同等材料。
没有房产证,没有购房合同,孩子则按照非户籍新生入学条件入学。 孩子上学,一般以户口所在地就近为原则,当事人应具体咨询学校,依对方的要求办理,学区的享受,要以具体学校的要求为准,并不是全国统一。正常情况下,上小学报名时,所需要的条件有,父母带孩子、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需要将有地址栏的首页和小孩本人页,复印在同一张A4纸上、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房产证、宅基地证或购房合同的原件和复印件,如果没有房产证,须提供有效居住证明,如集资房证明、拆迁协议、市房管部门认可的租房合同及唯一居住地证明。如果没有房产证,在有证的都报名以后,还有名额时可以报名,也可以去私立,民办等不要求房产证的学校或有名额的公立学校,或把孩子送回户籍所在地上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予以保障。
如果孩子不想读书,你可以带他去4个地方:客运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和机场。
让他们去看看,挤大巴车的人群,穿什么样的衣服,抽什么样的烟,嘴里说什么话。
再带他们去火车站、高铁站和机场看一看来往的人群,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然后问问他们将来想成为哪一类人。
去年冬天下班回家,看到这样一个场景:
在寒风中,一个小男孩坐在奶奶的垃圾车上,借着昏黄的路灯,全神贯注低着头看着手里的书
突然想起很多年前的自己。
我的父母没什么文化,为了挣钱,只好进城务工。
一家四口人挤在不足15平米的小房子里,父亲在工地打工,母亲骑三轮车载客。
中学之前,我没买过内裤,都是姐姐穿剩下的,鞋子是邻居们送来的,穿了两年,鞋底快断了。那年学校要开运动会,我参加了接力跳长绳比赛。
轮到我跳的时候,我飞快地跑到长绳中间,腾地跳起来,但是,脚下的鞋底突然飞了出去。
我腾一下子红了脸,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马上请了假回到家里。
父亲翻着满箱邻居送来的旧鞋,竟然找不到一双码数合适,鞋底没断,又两只都在的。
我站在父亲身边,看不见他的脸,只看到他低头脖子憋得通红,我以为他生气了,连忙擦干眼泪说,没事,大点的鞋也可以穿……
我仍清晰地记得,说完这句话,父亲翻鞋的动作更加剧烈,他低着头,两滴豆大的眼泪落在破旧的鞋子上。
那天怎么回到教室的,我已经不记得,但是永远记得在那最虚荣最好面子的青春期,我一直鲜少说话。
憋着一股气,我考上了本地最好的学校。
因为,每次父亲从工地回家,脱掉沾满泥浆和汗水的衣服,我都暗暗告诉自己,我要努力读书,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家人。
二十年后,我第一次坐硬卧从湖北来到北京,13个小时的路程中,我遇到很多和父亲一样的人。
他们有着相同的黝黑脸庞和皲裂的手背,操着不同的地方话,却背着相同的蛇皮袋,他们性格各异,却同样舍不得买车上的一个盒饭。
几年后我的工作慢慢有了起色,我渐渐习惯飞机和高铁。
诚然,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交通工具的选择上。
但不可否认的是, 头等舱可以优先登机,银行VIP不用排队,演唱会最贵的票位置是最好的……
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而拉开大多数人差距的,就是读书。
读书,不仅是冲破阶层的束缚
央视曾经播放过一部名为《翻山涉水上学路》的纪录片,光听名字就有些匪夷所思。
不错,这部纪录片正是揭露了我们所处的世界上,一些落后国家地区,孩子们冒着生命危险、跋山涉水去上学的真实境况。
孩子们为了上学,或是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与野兽同行,
或是在群山密布的高海拔地区,攀爬人工“天梯”命悬一线,
或是在水流湍急的“吃人河”上,利用生锈的钢索横渡江面,
亦或是在世界最大的山地湖面上,划船漂泊数小时,饿了累了就靠芦苇充饥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期在肯尼亚的拍摄。
柯坦卡的母亲,正陪着女儿穿越一片危机四伏的灌木丛,随时有凶猛兽类出没,越过灌木丛,母亲就得返回家里照看牲畜,剩下的路只能靠柯坦卡独自去走。
12岁的柯坦卡,接下来要一路向南穿越广阔的大草原,才能抵达学校。
影片里,母亲望着女儿离去的背影,眼中带泪说:
“前面的路看上去安全些,但对孩子们来说依旧危险,有时会有狮子和大象,或者一些心怀不轨的人,这些都是上学路上的危机。”
她并不富裕,没有手机,在柯坦卡离开数天里,四处打听是否有人见过她的孩子,以确保女儿已安全抵达学校。
影片里无数相似的画面,都让人为之动容,每一条上学路,都潜伏着生命的危险。
我们都上过学,但我们的上学之路从未这样艰辛、坎坷,我们从未想到这世界上,居然有这样一群孩子,需要冒着危险去上学。
然而,父母们心怀不舍的相送,孩子们艰辛倔强的跋涉,都只是为了去读书,去收获真知,孩子们总说:“我真的很喜欢读书,不怕吃这些苦。”
很多孩子抱怨上学苦,上学累,可相比较而言,谁更苦,谁更累呢?
怕吃苦,吃一辈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辈子苦。
能现在用汗水解决的事,不要留着以后用泪水,况且,泪水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当你获得了足够多的知识之后,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美好的东西。
唯累过,方知闲。唯苦过,方知甜。
读书,是相对轻松的一条路
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位叫梅梅的网友说她同学的故事,感触挺深,她同学厌学,辍学回家帮父母打理餐馆生意。
每天帮着招呼客人、传菜、端盘子、收钱,穿梭在各式各样的食客中,餐馆收益自是还不错,生意红火。
但没多久就跟梅梅抱怨说挣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累身也累心,而且这样做下来内心空虚,还是不如读书的时候充实。
其实,这世界上并没有哪条路是轻松好走的,但真正进入社会之后。
当年抱怨上学时候的苦和累,比起现实生活的曲折残酷来说,读书进取,通过知识升级来敲开更多的机会之门,通过智慧去获取财富和心灵的安宁,或许才是相对轻松的一条路。
当然,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我身边有位朋友,硕博连读之后到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就职,有次回老家,当地一位做生意的老乡,问起我朋友的收入状况。
朋友说了个大概,老乡满脸不屑说:“还以为你们高材生多棒呢,结果还没我一间美容院收益多。”
朋友笑笑不说话,只是心里很明白,如果不是读书,自己的境遇只会比现在更差,然而知识的升级,思想的拔高,让她不会去跟这位“鄙视”她收入的老乡之间争个输赢高下,浪费掉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社会阶级上的固化和差异,并不仅仅是财富上的差距,更多是每个人眼界和选择的不同。
我们也许没有办法决定我们出生和阶层,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读书,为自己塑造一个优秀的人格,实现个人的提高和阶级的突破。
由此,我们再看开篇张雪峰先生打趣的例子,或许更能明白,其实读书真正滋养的是一个人的精神。
想起作家毕淑敏书中的一段话,或许能让孩子们更加明白读书所赋予的精神层面的意义,她说:
他可以听到雪落的声音,可他感觉不到肃穆;他可以听到儿童的笑声,可感受不到纯真;
他可以听到别人的哭泣,却体察不到他人内心的悲苦
深以为然,或许这就是人人生而平等,但格局和见识却千差万别的所在。
所以亲爱的家长:我们教育孩子读书,是希望他们在未来,即使面对同样泥沙俱下的生活,也能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多争取一些自主选择权,多增加一份对生命的掌控感。
而不是被动地、违背自己内心意愿地承受和忍耐。
所以,亲爱的孩子:如果老天,如果老天善待你,给了你优越的生活,请不要收敛了自己的斗志;如果老天对你百般设障,更请不要磨灭了对自己的信心和奋斗的勇气。
当你想要放弃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的比你晚、起的比你早、跑的比你卖力、天赋还比你高的牛人,他们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个你永远只能眺望的远方。
人生,就像一家银行,现在的努力,就是本金。
如果你觉得读书苦,而选择了放弃,当你走入社会,才会发现: 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作为一个从教多年的老师,我想,给孩子选小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师资力量,小学是我们学习的起步,一个良好的开端对孩子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参差不齐的,所以,首先看重的是师资力量。名校之所以为名校,就是因为它除了优秀的管理模式,还拥有强大的师资。很多家长都是直接奔着优质师资的。
2学苗的情况。学苗较好的学校学习风气比较浓厚。学生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能够,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共同提高。一个学校小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在一个小团体中。互相模仿,互相学习。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如在班级中有的孩子某方面特别出众,如果班里有一部分这样的孩子,其他的孩子也都和家长就有一种效仿性。
我记得曾经教过一个班级,毕业的时候,班里的所有孩子每个人表演了一个节目,艺术特长各具特色。这都是六年中家长的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最后有了一个良好的收获。所以选学苗好的学校家长的素质相对来说,也比较高一些,互相交流教育的经验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3大门进对了小门也要找对,所以选学校的时候还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特点的老师。比如,比较内向的孩子,就要选择一个比较温柔和蔼可亲的老师。嗯,比较调皮 思维活跃的孩子要选择一个严中有爱的老师。因为一个老师可能,要培养孩子要陪伴孩子几年的时间,甚至有的学校一到六年级都是一个老师教。所以这常常的几年的时光,是孩子知识增长心灵成长的重要时期。找一个比较符合孩子特点的老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4选择学校还要选择离家近,交通和生活都比较方便的学校。进入小学之后有一个孩子通勤的问题,还有一个家长接送的问题。如果学校离家近比较便利 家长和孩子都很方便,有特殊情况时也能很快的到学校来解决问题。天气不好时,孩子和家长也不用遭罪 走那么远的路。
幼升小,如何给孩子选择学校?其实这种问题在现实生活已经很明确了。
孩子上学选择环境有两种:一是城市,二是农村。无论在哪个环境,政府都有明文规定,划片就近入学,但两种环境孩子选择学校还是有差异的。
一、 孩子在城市上学选择学校有两种情况 :
(一)、你在所在的学区有房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所在学区孩子有户口,至少一名监护人也有户口。2、所在学区监护人已交养老保险。3、有的地方还会要水、电费条子(防做假)。
(二)、你在这个学区无房子。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在这个学区租房住,并有租房合同并需要到相关机关报备。2、需要有半年以上的社保证明。3、要有暂住证或居住证。4、要有劳动合同5、有养老保险。6、租房的水、电费条子。
二、在农村上学相对要宽松的多,基本上去哪所学校都不会拒收。
选择学校各地的要求大同小异,但绝不是你想去哪所学校上就去哪所学校上的事。(有特殊关系的除外)。
我是一名教师,教书多年,个人认为选择学校有这样几点建议:
1、 是否离家较近? 小学阶段孩子需要足够的休息,如果离家较远就会早起,导致休息不够势必会影响吃早餐的质量,建议孩子还是能够在家里安静的吃上一顿热乎且营养均衡的早餐,这对孩子一天的成长发育都是尤为关键的。因为六年的时间相对漫长,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发育都是一个关键的基础。
2、 生源质量如何? 生源也是家长们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这决定孩子将来会成长在一个怎样的圈子里,古时孟母三迁,也是为孩子选择理想的成长环境。 这也是很多家长择校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挑学校不如挑老师。 无论什么样的学校里,老师的水平也都是良莠不齐的,这里说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师德师风等,同样的孩子在不同的老师眼中,会有不同的待遇。例如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的处理方式就有鼓励型、批判型等,如果孩子刚上学就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不欢迎,不接受,那么未来六年就会非常煎熬。一方面要选择师德师风比较好的教师,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孩子。在学校积极表现,给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1、笔试过程中经常出现铅笔折断,孩子向教师求援现象,请家长一定在笔试前为孩子备好铅笔,多备几只,让孩子减少紧张感。
2、不会的题一直做,直到最后,会的题也没做出:家长要提醒孩子,笔试过程中一定要先挑会做的做,遇到不会的可以跳过。
3、不要乱问老师问题:如: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不会!安安静静做题,有问题举手示意,这样的孩子哪个老师都喜欢
4、不要提前交卷,请让您孩子多检查几遍,马虎的孩子没人疼!
5、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拼音能力:孩子在考试中即使教师帮助读出题目,,在笔试中,最难的是孩子对题目的理解,这样部分考题中教师会根据情况酌情给分。
面试部分:
很多学校会考孩子和家长
孩子:懂礼貌,守纪律,成绩优这样的孩子会讨小学老师喜欢,嘴甜且听话的孩子老师都喜欢
孩子在面试过程中应:
1、善表达,不添乱:表达能力优秀但不爱表现,乱表达
2、较灵活,兴趣多:灵活思考问题,思维不局限,兴趣爱好广泛且有一项较精通
3、不吵闹,端正坐:守纪律,不吵闹,东倒西歪坐不可以
4、拍皮球,跳绳一定会
还是要根据孩子之前上学的地方还有孩子特长相结合而来,最好是能跟同小区或者同校的孩子一起,这样还是到了不会有陌生感,希望有所帮助
没有学区房,没有上海户口,已摇号已是听天由命的想法了[捂脸],但是咱该学的也得学该玩的也得玩呀。
不知道您是哪里人,通常北京的话选择权比较小,都是就近分配。
如果确实选择面比较大的话,建议您考虑学校的距离和师资。好的启蒙老师甚至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人生观、世界观、学习方法、态度、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
但如果距离太远的话建议重新考虑或搬家到学校门口,因为毕竟是小学,不要让孩子太奔波。人生很多美好的记忆都发生在童年,每天早晨背着书包迎着太阳走向学校,无疑就是特别快乐的事情。让孩子每天睡足了觉,开开心心的去学校学习,是很重要的事。
但无论选择任何学校,都不能把所有的教育责任和义务完全的甩锅给老师。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关心关爱,父母才是孩子的最早启蒙老师和终身导师。
对于孩子学校的选择总的来说没必要太在意。家长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从小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学习习惯和思想修养上来,我认为这是主要的。比如:自律,守信,感恩,分享,深思,好问,虚心,自尊。再者说现在各地都执行就近入学,划片招生政策。这方面选择可能受一定局限。
但是如果真的在意学校的选择那么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教师的整体素质。一个良好的学校口碑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内部肯定有一班业务精、师资力量和责任心强的校长和老师。其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蕴含文化底蕴的校训也是塑造学校良好形象的必备条件。
2学校是否是单纯的小学。“混杂”的九年制学校很容易给孩子行为习惯带来“前卫”的意识。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尤其一些初中孩子的言语行为会耳濡目染给孩子。
3一般选择离家较近的学习。节省时间,有利于孩子接送,使孩子有充裕时间学习休息和发展自己的爱好。另一方面也是处于安全考量。
4整体选择男老师相对多的学校。孩子正是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男老师个性可以给孩子带来性格方面的果敢, 自信、坚强、 大方、关爱、 胆大心细、 思想独立、有担当等优势,这些都是在激烈的 社会 竞争中获得生存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
现在都是就近入学吧,按片区划分。
每个地方每个学校不一样。
一般来说,看比你成功的选什么,如果你条件够,模仿就行了。
幼升小,如何给孩子选择学校?
孩子已经上二年级,以过来人的经历来给你建议,以供参考:
1、就近入学。如果家里没有专人接送,建议就近入学。当时为了进更好的学校,给孩子选择了离家较远的学校,想当然,现在交通这么发达,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啊,真正入学后,才碰到了以下问题:
1)孩子接送问题。我跟老公都上班,奶奶不会骑车,不能坐公交(晕车),在家带二宝,爷爷上班,宝宝每天早上爸爸带去上学,顺便上班,下午4点多就放学,放学无人接,只能送到托管,然后爸爸下班再去接。刚开始托管的伙食还可以,后来越来越差,就面临总是换托管,很麻烦。而且孩子跟托管孩子一起混熟之后,会总想着一起玩,作业也不好好做,每天回来作业都要做到九十点。今年碰上疫情,学校不给托管老师接送,而且中午低年级不给在学校吃饭,一天接送加起来5次,爷爷、两个姑姑轮流接,跟流浪儿童似的,实在够呛。这疫情还不知道何时结束。小学要6年,还是选近点的学校方便。
2)好多小朋友都是粗心的性子,经常会丢三落四,东西忘在家里,特别是书本,我都送过好几次了,都是到学校了打电话来,说忘记带书了,离家近还好,几分钟就送到了,离家远的,来回又得一个小时,家里没有闲人,这事真来不了,还是选近点的学校吧。
2、选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校。重视素质教育的学校,除了正常的文化课外, 体育 课、 科技 课、美术课等都是正常上的,除此之外,还有选修课,包括国画、油画、各种乐器、书法等;而有的学校只重视文化课的分数,其它课都省略了,用来上文化课了,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很不利的。
3、看学校的学区整体素质水平,这就跟选学区房一样,有的学区,孩子从小得不到好的教育,素质不高,说脏话、骂人、打架等,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自身也会受影响。
4、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这个主要是靠口碑了,哪些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水平高,随便打听都能知道了。当然,建议选择多为年轻化教师队伍的学校,现在跟从前不一样了,教师不只是要教育经验,还要先进的教学理念。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