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 写李白的作文450字 吃软饭、打群架、混黑社会、梦想是在闹市拿刀砍人……这样的古惑仔形象能和“诗仙”李白划上等号么?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檀作文坚持认为,李白是唐朝排名第一的古惑仔,并且他专门写了一本名为《大唐
1 写李白的作文450字
吃软饭、打群架、混黑社会、梦想是在闹市拿刀砍人……这样的古惑仔形象能和“诗仙”李白划上等号么?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檀作文坚持认为,李白是唐朝排名第一的古惑仔,并且他专门写了一本名为《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的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证明李白是在道上“混”的人檀作文认为,李白崇尚侠客,但侠客在古代一直存在争议,往正面说就是义士,往负面说就是流氓。从当政者角度来说,这些侠客始终是安全隐患,不利于社会治安,他们肯定是不喜欢的。檀作文说,在这样的争议中,李白依然向往侠客,这说明他本身就想当古惑仔,“李白在《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中说:‘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我刚把头发编起来,还不懂世道的时候,所交往的人都是著名的古惑仔,都是豪侠英雄。这首诗写到后面,我们就知道古惑仔是干什么的了,‘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这就是李白的理想,在闹市拿刀砍人。当然他是行侠仗义,并借此扬名立万。” 李白不但这么想,还这么干了。檀作文介绍说,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就吹嘘自己做过两件事,诗的大意是:我从四川出来,顺江而下,到了维扬(今扬州一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花了三十多万。怎么花的呢?只要有哪个公子哥儿落魄了,没钱吃饭了,我就管吃管住———黑社会就是靠这个组织起来的,我管你吃、喝、住,没事就算了,到了我有难的时候,你要过来帮忙。这说明李白还是很有心计的,是有领袖气质的大古惑仔。 檀作文还从李白的《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中发现李白打过群架,“李白在诗里说,当时我们是斗鸡徒,而且还成立了自己的组织,结果得罪了当地的黑社会,幸亏兄弟你大发神威,杀开一条血路,没让我死在黑社会手里。”檀作文由此认为,李白不但组织过黑社会,而且组织里的弟兄都很讲义气,从这首诗来看,李白可能组织了一群四川的古惑仔,到了湖南,碰到当地的流氓,两组人为了斗鸡,或者为了抢美女,发生火并。” 在这本书中,檀作文还提到,作为商人的后代,李白吃软饭的功夫很有一套,“李白跟人结婚,都是看准了再下手。李白先后结了4次婚,第一个夫人姓许,最后一个夫人姓宗,都是前宰相家的孙女。李白专挑谁家的爷爷做过宰相,就去做上门女婿。做过宰相,意味着家里有大笔遗产,还有人脉关系网。商人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眼睛贼亮贼亮的。”他解释 是为还原一个真实的李白 在一个北大古代文学博士眼中,李白居然是一个古惑仔形象,这个论调在千百年来关于李白的研究中还没有出现过。檀作文表示,他说的古惑仔和**中的古惑仔是不一样的,“古惑仔**我也看了很多,所以把这个词语拿过来的。不过,我觉得古惑仔更多是一种精神,古惑仔最主要的特点,实际上是青春的象征。另外,这个古惑仔主要是有一种冲破一切束缚,敢做敢想的一种精神在里面。” 檀作文介绍说,他最早是在2005年在北大讲课时将李白和古惑仔联系起来的,“一般读者对李白的印象就是天才,包括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后来一看,李白不是这样,李白有很多一般文人没有的,或者是一般人没有的一些特点。” 在檀作文看来,说李白是古惑仔,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增加书的趣味性,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想还原一个真实的李白,“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李白是一个天才艺术家,是一个儒雅文人,把他向高大全的形象想像,但实际上李白不是如此。为了写这本书,我在文献方面,把《资治通鉴》从头到尾读了两遍,《李白诗文集》读了很多遍,包括李白的所有材料都找出来了。讲的时候可能带有一定的调侃,但所有材料的使用都经过最严格的考证。”
2 写一篇读李白的作文时势造“英雄”
——遥思李白当年
李白是一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李白是一个诗人,也只有诗歌的国度能缔造李白的不凡来灌溉茫茫无边的诗歌之土。时势造“英雄”,也只有唐代,这个空气中也弥漫着诗香,土地里也耕耘着自由的时代。缔造了超然的李白;缔造了狂放的李白,更吸引着我走近李白。
唐代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李白则是峰顶的一块坚石,伟岸而不可动摇。唐代是中国诗坛的长江与黄河,李白则是浪尖的一股劲流,凶猛而不可阻挠。失去了巨峰基垫的坚石,拥有不了自身的伟岸;失去了巨浪烘托的劲流,拥有不了自身的凶猛。于是我们了然失去了时势后盾的“英雄”拥有不了自身的不凡。
唐代的历史环境缔造了超然的李白。“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自认为是老子李茸后裔的李世民来了,骑着那昭陵六骏,如一阵风,兴盛了“站在九天绝顶看人间”的老庄道家,兴盛了自魏晋至南北朝便勃兴的佛教。没有过往的思想芥蒂,没有过往的言论束缚。于是,李白也插上了梦想的羽翼在自由的天空飞翔。他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他是“双晴曜宿,六翮垂云”的大鹗,昂首观宇宙把视野扩大到最大限度。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何大海去扬起海上的狂涛。于是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哀苦。生活的超然使他耐得住身为百姓的凡,受得住皇帝召见的喜,挺得住无情流放的悲。诗格的超然使他写得出岑参、高适大气磅礴的边塞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使他写得出王维恬静优美的山水诗“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成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使他写得出孟浩然写意田园的田园诗“跪进雕胡饭,月光明专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更使他写得出独绝古今,无人匹敌的《将进酒》等等。宋代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我想这就是我看到的时代造出的超然李白吧!
唐代的政治环境缔造了狂放的李白。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李白昂首挺进皇宫。但他毕竟是完全生活在梦中的诗人,梦一旦醒来,留下的就只是失望。他不明白只有诗人屈从政治家,断没有政治家屈从诗人;他不明白唐代的政坛需要的绝不是一个梦化了的诗人,更不是一个不可一世的诗人。于是,他叫喊出“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他呐喊出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想的羽翼一次次被无情地伤害,现实的荆棘一寸寸不停地蔓延。是累了还是倦了?你停下了曾想憧憬的一切一切。但政坛的失意成就了你诗坛的得意;无尽的踌躇成就了你无边的自由。你明白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你明白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奔跑,从那现实的荆棘奔向无边的草原;你狂放,从那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到完美的不容丝毫卑屈的人格。狂放的你,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未必真那么险峻的蜀道也“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算不得多高峻的天姥山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狂放的心智,狂放的李白,我想这才是我看到的时势造出的狂放李白吧!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李白,站在巨峰顶上遥望的李白;挺在巨浪尖前进的李白;超然狂放的李白;我走近的李白,我想更是唐代缔造的李白,时势造“英雄”,诗场“英雄”的李白。
3 不同角度写作文李白与老奶奶的故事唐朝的着名的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去街上闲逛。
一天,李白有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河边。和暖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鲜花绿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呆在家里那多没意思啊!”
李白走着走着,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老奶奶正在专心致志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好奇地走过去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老奶奶抬起头,对李白慈祥地笑了笑,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棒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呢?”
老奶奶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那铁棒为什么不能磨成针呢?”
“可是,您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奶奶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学习也很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史的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成功。
4 800字作文:站在朝廷门外的李白 急最后的李白 周实 上元二年(761年)初夏,李白下了庐山,过寻阳,毫无目的的又来到了宣城。
宋若思已调离宣城。李白听说,年初,朝廷封任李璘手下的叛将,浙江西道节度使季广琛,兼任宣州剌使。
李白以为,他与季广琛曾同舟共济过一段时间,他到了宣城,季广琛不会不理。可李白没想到,季广琛最忌讳的,正是原李璘手下的人来找他。
他怕引起朝廷的怀疑,对所有曾与永王过有关联的人,一概拒之门外。 李白被宣州府门人拦在大门外,气得双手发颤。
他一时不知去哪里才好,心里直骂季广琛势力小人。 正逢季广琛手下的副使刘世敏外出办事归来。
他走过府门,听说门口站着的这位白发老者是诗人李白,连忙翻身下马,朝李白客气道:“李翰林,恕晚辈刘世敏来迟了一步。” 李白见这刘世敏身材魁梧,一身武官打扮,知道必是季广琛手下的一员战将。
他不想理他,扭头,准备自己离去。 刘世敏上前拦住李白,道:“晚辈从来仰慕李翰林的才华,敬请翰林赏脸。”
“你有何事?”李白问。 刘世敏笑了笑,说:“晚辈听说李翰林在此,只想与翰林喝上一杯,别无他求。”
李白也笑了,他喜欢刘世敏的爽快。两个人,一老一少进到酒家里坐下。
刘世敏要了上好的酒菜,款待李白。喝着酒,李白从刘世敏那里,知道了不少有关朝廷和局势的消息。
前年,朝廷九节度使与史思明混战于邺城城下,双方仓皇退出后,郭子仪退守洛阳。接受教训,肃宗封郭子仪为东畿等道的元帅。
可到了去年,朝廷里有小人攻击郭子仪,肃宗听信小人谗言,免去了郭子仪的军职,调他回京城,派李光弼接替了郭子仪的职务。 年初,李光弼与史思明在邙山(河南洛阳北)交战,官军大败。
三月,史思明再入洛阳。不想,在洛阳,史思明步安禄山后尘,走上了同一条死亡之路。
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为争夺王位继承权,纠合史思明身边的宿卫将,一起将史思明砍死,自己登基,做了伪皇帝。 朝廷想借此机会,重新夺回洛阳。
肃宗封李光弼为太尉,兼待中,统领河南、淮南、山南东、荆南、浙东等八道节度使,镇守临淮(安徽泗县)。 “看样子,离朝廷与叛军决战的时间不远了,”刘世敏说,“安禄山、史思明先后被谋杀,平定安史之乱,不会再要多长时间了。”
李白听得连连点头。他想的是,安史之乱至今已有六个年头了,自己未能立功,反倒风风雨雨走了许多的弯路。
如今,正临大决战之机,他一定不能再错过了机会。李白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刘世敏听了。
“难得前辈仍有如此壮心,”刘世敏说,“时机要看准了再做行动。李翰林不妨先在宣城住下,我会替你多方打听,有合适的机会,我一定告知前辈。”
“以前,我来宣城,一直住在敬亭山。” “前辈想去敬亭山?当然可以,我送你去。”
刘世敏听出了李白的意思,爽快的说。 李白谢绝了刘世敏的好意,他说,请刘世敏借他一匹脚力,他自己便可去了。
刘世敏当即回州府,找来一匹退役的老马,送给李白。 四年前,李白被从寻阳监狱送入宋若思幕府时,他曾向宋若思提出,想住在敬亭山,或是去敬亭山看看。
李白一直想着他的孩子和武谔。他总觉得,武谔会把平阳和伯禽安全的接来。
可宋若思说,李白是被监管之人,不便四处走动。他专门派人去敬亭山,替李白找武谔。
回来的人说,那里并没有一个什么叫做武谔的门人。李白也就失望了。
这次,李白从庐山下来,他先没想好要往哪去。冥冥之中,像是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牵动着李白,他很自然的又来到了宣城。
李白想,武谔和孩子们一定在敬亭山等着他。他骑上刘世敏送给他的老马,朝敬亭山赶去。
武谔果然回到了敬亭山。 六年前,武谔主动去任城接李白的家人。
路上,遇官军征兵,不由分说,将武谔抓进了军营。他在军营里苦熬了大半年,于至德二年逃出来,赶往任城。
找到李白的家人,武谔说明来意。开头,吴氏与平阳都不大信任他。
武谔急得声泪俱下,说是,都怨他自己,不幸在军营中遗失了李老爷的书信。他完不成李老爷之托,回去无颜再见李老爷,不如一死了之。
说着,武谔便准备一头撞死在酒楼下。吴氏和平阳将他拦住,相信了他。
可她们说,伯禽娶亲不久,媳妇已有了身孕,外面兵慌马乱的,就此上路怕有危险。她们请武谔住下等些时日,待伯禽媳妇生过孩子,再和他一起去宣州不迟。
年底,伯禽媳妇生下了一个女婴,满月后,武谔即催着他们上路。他说,离开敬亭山已近两年时间,怕李老爷他们担心。
听说李白已有了新夫人,吴氏不打算跟着去。平阳已年近三十,她没出嫁,和吴氏一起积下了钱,先给十八、九岁的伯禽娶了一房媳妇。
吴氏不肯离开任城,平阳也放弃了和父亲团聚的念头。她想念父亲,也舍不得把吴氏一个人丢在任城。
这些年来,他们姐弟二人与吴氏相依为命,有了很深的感情。平阳决心留下来陪吴氏。
伯禽和媳妇带着刚满月的女婴,随武谔一起上路,赶往敬亭山。 他们来到敬亭山,已是乾元元年。
这时,李白正在流放的途中。 住在敬亭山,伯禽一家没有生活来源。
武谔重新谋回了替州府看守院落的职位,大家靠着武谔微薄的奉禄维持生活。这年秋天,伯禽媳妇又生下了一个女婴。
眼见着五口人的生活再维持不下去了,伯禽离。
5 有关描写李白的作文“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你的才华馥郁了一个王朝!
十岁遍观百家,作赋更凌相如。沉香子亭下,熏熏乎挥笔成章;碧玉金殿上,贵妃研墨力士脱靴!可人的一生哪能有这么多繁华?于是——你看见高力士那恨恨的眼神了吗!你看见杨贵妃妩媚多谲的恣笑了吗?三天,你便成了一个背着“才名”的“御用文人”!难道皇帝的“赐退金”不是施舍?
“繁华落尽见真淳”!于是你花月下对饮三人,放浪形骸之外,享尽了“谪仙人”的飘逸潇洒!于是你慵懒地坐在黄花梨椅子上,举觞搔头地问着:“主人为何言少钱?”五花马,千金裘,在你眼里不过是身外之物!
葡萄美酒,壶觞交错,一醉解千愁!
“唐朝啊唐朝!你为何宜诗宜酒不宜诗人?”
你不再像从前那般“执着”,把天下疾苦通通交给了杜二去低吟浅唱……
你寻白鹿,访天姥,把所有的遗憾洒在了镜湖!是啊,老天也不忍一颗诗心搁浅在功名利禄!
无奈,留恋与不舍,揪着遗憾一同扔到了酒壶里!可你心中为何还有惆怅?
哦——抱负不展!憾矣!那么,许我——
采借你诗歌中的平平仄仄,借录你灵魂里的缕缕丝丝,以青冥为长剑撷取七分二寸,以流水声调演绎八音三叠。你有芳香的魂,我要留醇厚的韵!无人赏识,你与飞仙共游天;我有机遇,我与清风同入壶!我要酿一口铁血丹心,酿一口豪气万丈!
你落志出世,我怀志入世!
干年后,我站在这里感悟你,立志超越你!我要用一生的完美来演绎另一种人生,让你看到另一种“真淳”中的繁华!你,还会遗憾吗?
6 我心中的李白 作文我眼中的李白
在我的心中,有一个长长的影子,纵跨上下千余年,青衫长袖。持剑把酒,他,是李白。
寒风萧萧。皇宫一片金碧辉煌。你独自站在皇门之外,想数月之前,天子堂前跑马;醉酒之时,让高力士脱靴。想奉命之时,你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羔人。”;想鼎盛之际,一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新妆”使皇城上下万千痴迷。却也是这句妙诗,却遭高力士恶语。站在这皇宫之外,没有泪,没有悲,寒风不能使你弯腰,挫折无法把你压倒!是的,”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是我不得开心颜。”你走了,在诗史上留下了一座丰碑。在我眼中的李白,一身傲骨。
惊涛翻天,黄沙飞卷/你独驶一叶孤舟,独自走去。你清楚地听到,一身又一身踏浪高歌。蓦一回首,是汪伦的身影,不断走近。一时,友谊溢满了碧水,也溢满了你的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你走了,带走了一江友谊。 在我眼中的李白,满心情谊。
独在异乡,何人共酒?在月下,你独自举杯。于人,无人与你共酒。于心,无人把你赏识。你举杯高歌”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何须共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孤影,岂非永远的朋友?纵使千人离去,依有明月,孤影,守于己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欲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在我眼中的李白,洒脱豪放。
李白,是你这诗仙,这青莲居士,用豪情作巨笔,写下了锦绣大唐。
7 求一篇800字《我心中的李白》的作文李白,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座巅峰,在我的心里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从少年时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现在大学时代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的精神气质,就一直在我的精神血液里流转。
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盛唐精气神的象征,是我国灿烂多姿的唐文化的一座伟大的丰碑。 如果说唐诗是白雪皑皑的珠穆朗玛峰,那么,李白便是这登上珠峰的征服者;如果说唐诗是波浪汹涌的海洋,那么,李白便是那搏浪远航的弄潮人;如果说唐诗是姹紫嫣红的白花园,那么,李白便是那餐花品拮英客;如果说……李白凭借着他丰富的联想,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以及他如泉涌的才思,汪洋恣肆的诗情,加上他性格中独特的放荡不羁的豪情在诗中的诠释,他作为一名诗人,登上了唐代诗歌界的最高峰,成为盛唐气象的代言人。
李白用手中的笔抒发了“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凌云壮志;他用手中的笔,畅谈着“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人生自信;他用他手中的笔,表达了“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洒脱与豪放;他还用他手中的笔写出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物我合一……他的笔,在他的手中,熠熠生辉,像一柄利剑,直指盛唐。
在李白的人生概念里,“出世”是他最大的愿望,但是“入世”又始终在他的心灵深处屡屡召唤。在他的诗中,有“大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的抱负和气概以及”浮云在一块,誓欲清幽燕“的爱国 。
他也像当时所有的文人一样,渴望着建功立业,渴望着用自己的才华去报效国家。但是,在那个昏庸的封建时代,统治者需要的是为他们歌功颂德,点缀升平的奴才,而不是针砭时弊的”革命家“,而他的性格,狂放不羁而又自负,他强烈的希望自己可以在政治上大展其才华,殊不知,当他"仰天大笑出门去"待召翰林时,他的注定在政治上无成的命运就开始了。
他那”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言“的刚正性格让他怎么能容忍只做一只区区在帝王手把玩的玩物呢?他不屑于与世沉浮,他”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他本应该是媲美孔明,管仲的”帝王师“啊!因此,这个揶揄的政治场,再也容不下这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了,李白自此也没有了他施展政治抱负的舞台了。
于是,他手中的笔开始直指时弊了。傲藐权要,蔑视富贵,抗争命运从此便成了他诗的重要内容。
他鄙视那些庸俗的贵族权贵,嘲笑那些痴迷于权贵,与世沉浮的人。 但是,命运不是那么的轻易就能抓牢的。
接踵而至的理想破灭,让他不停的在自信与绝望,追求与颓废,眷恋与怨恨等复杂的矛盾中挣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采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在及时行乐与自信进取中的挣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在对人生的自信与迷茫中挣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在感叹人生苦短,忧愁与悲愤溢于言表。“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却是不经意的旷达与洒脱。
李白,他在崇高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中撞的遍体鳞伤,最后,只能在理想追求的中途一病不起,郁郁而终。然而,我不得不佩服的是,他在这强大的撞击后,他迸发出来的个性与精神的力量是如电闪雷鸣般的,他的所有的追求与矛盾也正是盛唐气质的内涵。
李白理想的破灭,精神的寄托也随之出现了危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媚俗成风的黑暗社会里,尽管他是那么的清高孤傲,但有时他也不得不妥协。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卑躬屈膝的成为了唐玄宗一年多的玩物,不得不随波逐流的写了一些浮华的歌功颂德的违心之作。
他想要挣脱这沉重的枷锁,想要用他的孤傲去重获个性的自由,反抗这不平的现实。然而,他只是一个人而已,他没有成功的可能。
于是,他只能妥协,退让,到那山林,醉乡和仙境中去寻找他另外的精神寄托。他将诗酒演绎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境界,他的诗风因有酒的浇淋,而更加的悲壮,飘逸。
他想要借酒消愁,却殊不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将仙境诠释的是那么的虚无缥缈”每思欲遐登蓬莱,极目四海,手弄白日,顶摩青穹,挥斥幽愤,不可得也。
“然而,这也只不过是幻想,是人生入梦的痴醉。就连想要逃避现实,去追寻仙境的游仙梦幻化为了泡影,《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他游仙梦的破灭,失落,伤感,孤独,悲戚,就是他直对人生,官场以及对寻仙道的绝望。
在这绝望之余,他仍然有着对宁静,对光明,对纯净的憧憬,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漾江水流”“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等诗句就是他此时心灵的写照。 李白用他那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用他那 澎湃的感情,揭露时弊,表现自我,在他的诗中,在半醉半醒中,熔铸了他的叛逆,倾注他全部的感情,诠释着他生活的那个时代。
他的诗就像是一面镜子,照着他自己,也照着盛唐时代。他不负于杜甫对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评价,也不负于“诗仙”的这一称号!他的确是一个时代的英雄,一个与众不同的英雄。
民国36年(1947)秋,长直沟中心国民学校附设1个幼儿班,收幼儿30人。次年秋,学校停办,该班随之解体。
1952年在东关小学开办幼儿班1个班,招收幼儿44人。1956年,全县有幼儿园2所、3班,在园幼儿85人。1957年后,经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周折,幼儿教育忽起忽落。1980年以来,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到1985年,全县有幼儿园51所、258班,在园幼儿8550人。幼儿园(班)一般都开设语言、计算、图画、故事、唱歌、游戏,手工劳动等课程,每天上3~4节课,每节课30分钟。上课以游戏形式为主,寓教于乐,生动活泼,基本上克服了早期存在的幼教小学化的偏向。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下颁“立停科举,以广学校”的诏令。泗县自光绪三十四年起,先后办起两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各1所,初等小学堂6所。其中设在现辖区域内的有:
泗虹初等小学堂,光绪三十四年开办于州治东文昌宫内(今县人民政府院内),甲、乙2班,学生80人。
泗州官立高等小学堂,设在北关察院旧址(现供销合作总社所在地)。宣统元年(1909)初办时有1班,学生40多人。次年发展到2班,学生80人。
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发生,上述学堂停办。
民国元年(1912),泗县有小学5所,其中较有名的3所:一是原泗虹初等小学堂恢复改建的“泗县县立同盟小学”,设甲、乙2班,每班学生40余人;二是原泗州官立高等小学堂恢复改建的“泗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设甲、乙、丙、丁4班,每班40多名学生;三是新办的“泗县县立同盟女子小学”,设在文昌宫前院,2班,学生80多人。之后,泗县小学不断发展,民国2年7所,4年20所,5年24所,6年29所,7年43所,8年68所,9年140余所,为泗县早期小学发展的高峰。
民国10年起,由于自然灾害、军阀战乱以及土匪抢劫的影响,泗县小学渐次衰减。10~13年,与9年相较,小学递减80多所。14~15年略有回升。后又连年下降,到18年减到30所。19年增加12所。21年达51所。22年续增到62所,在校学生4451人。23年又减至58所,在校学生4097人。
民国27年秋,日本侵略军人侵泗县,沦入敌区的小学停办,大片非沦陷区的小学,在国共两党一度合作抗日的有利条件下,得到坚持和发展。据28年统计,全县小学52所(其中乡镇小学31所),在校学生2170人。
民国29年2月,主政皖东北的安徽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盛子瑾动摇出走,上述小学由泗县新建的抗日民主政府接收管理。
民国30年12月,当时以泗县为中心,划片建置的几个边区县共有小学150所(完小22,初小128)、224班,9020名学生,教员262人。其中泗南县小学74所(完小11,初小63)、129班,在校学生5053人,教员150人;泗宿县小学38所(完小4,初小34)48班,在校学生1645人,教员48人;泗五灵凤县小学16所(完小4,初小12)、16班,在校学生800人,教员18人;半城直属区小学18所(完小2,初小16)、23班,在校学生1130人,教员27人;洪泽湖小学4所(完小1,初小3)、8班,在校学生392人,教员19人。31年起,小学续有发展,到33年,仅泗宿一县就有小学100余所,学生4000多人。泗县分属于泗南、泗宿、泗五灵凤、泗灵睢等边区县的现有区域范围内,到抗战胜利前夕,计有小学63所(完小6,初小57),在校学生5067人。抗战胜利后,续办南关女子小学1所、6班,学生125人;泗城市小学1所、5班,学生200人;从半城迁来雪枫小学1所、6班,200名学生(均是烈士、干部子女)。至此,全县现有区域内共有小学66所、143班,在校学生5592人。
民国35年秋,国民党重兵进攻解放区,泗县解放区小学先后停办。这时,县国民政府又陆续办起中心国民学校34所、135班,2581名学生;国民学校100所、150班,6890名学生,为泗县小学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期。37年秋,泗县解放前夕,这些小学全部停办。同年11月,县人民政府主政后,陆续恢复旧有小学33所,新办小学96所(内有部分私塾转办的小学)。到民国38年9月,全县小学达129所、201班,在校学生6585人,教职工250人。
建国后,小学续有发展,1952年,全县小学达289所,是建国前夕的231倍;学生19651人,接近于建国前夕的3倍。这些小学都坚持学校为工农开门,优先招收工农子女人学,对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工农学生给予减免学杂费。1949、1950两年,全县暴雨成灾,各小学都坚持教学与生产救灾相结合,实行轮班教学、分散教学和湖坡教学。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纺纱、打席、拾草、拾粪等勤工俭学活动。1950年第二学期,据大庄、屏山、黄圩、长沟、沱东、汴河、刘圩7区统计,小学勤工俭学收入为2937835万元(旧人民币)。
1953~1957年,贯彻执行“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方针,对已有小学进行全面整顿,并重点发展一些小学。1957年,全县有小学323所(完小50,初小273),在校学生31575人,同1952年比较,学校数和学生数分别增长838%和6067%。各小学教学质量也有很大提高,1957年,全县2004名报考初中的高小毕业生,各科成绩总平均835分,其中最高平均分945分,最低平均分725分。1954、1957两年,全县还指导、安排2878名未能升学的高小毕业生走上了工农业生产岗位。
1958年,全县小学发展到450所,在校学生44652人,但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不少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加之反“右倾”、拔“白旗”,在教师中批“白专道路”,在学生中批“智育第一、分数挂帅”,学校数度停课大炼钢铁,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一度下降。
1965年,小学大发展,全县达1060所(完小78,初小982)、1761班,在校学生62143人。其中实行半日制、间日制以及早、午、晚班办学形式的耕读小学班776个。同1958年相比,学校数增长135倍,学生数增长039倍。
1966~1976年,全县小学管理体制和教学设施被破坏,教学人员有的被打成“黑帮分子”,集中起来“劳动改造”,有的调回原籍,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各校纪律废弛,秩序混乱,教育、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1978年以后,加强党对学校领导,为错划右派和被打成“黑帮分子”受到错误处理的教育工作者改正和平反,贯彻“调整、整顿、巩固、提高”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师生精神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关第一小学两个学雷锋小组,多年如一日,给第三居民委员会的徐大娘、朱奶奶两位烈属老人挑水、买面,打扫环境,胜似亲人。1981年,大庄朱祠小学三年级学生郝庆金在上学的路上,拾到一个1752元的存款折,立即交到学校送还失主。小学经过调整、整顿,1985年巩固到452所、2579班,在校学生102283人,学校数和学生数分别是1949年建国初期的35倍和1553倍;与民国36年泗县(包括现已划归江苏泗洪和本省五河县管辖的区域)小学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期相较,学校数和学生数分别增长237倍和979倍。 民国38年9月,县人民政府根据“维持原有学校,逐步作可能与必要的改革”的方针,委蒋伯明为副校长,恢复原泗县县立初级中学校,更名泗县中学。初设一年级1班,招生55人。1952年发展到7班,在校学生365人。在此阶段,该校针对地方连续发生自然灾害的特殊情况,吸收老解放区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成功经验,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以巩固学额、坚持灾区教学为中心的生产抗灾活动。在近20亩校田里种菜种粮,并从事积肥、割草、垫路等劳动,据1961年上半年统计,全校师生生产劳动收益3171万余元(旧人民币)。
1956年暑假,在大庄建立泗县初级中学,后依地名改称泗县大庄初级中学。1957年暑期,在长直沟设立泗县长直沟初级中学。至此,全县共有中学3所、14班,在校学生1197人,教职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
1958年,泗县中学扩建为完全中学,同时增建刘圩、草沟两所初级中学。1959年,在东关外建泗县初级中学(后改称第二中学)。1960年,在黄圩建泗县黄圩初级中学(因办学条件不足,只办一学期,即并入大庄初中)。1962年,设在城东南小朱圩的泗县初级农校改为普通中学,更名泗县墩集初级中学。这时,全县计有中学7所(完中1所,初中6所)、67班(高中9班,初中58班),在校学生3003人(高中406人,初中2597人),教职工340人,其中专任教师185人。
1963~1965年,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控制普通中学发展,全县保持原有7所中学,并作了一些调整。调整后的1965年,在校学生2807人,其中高中407人,初中2400人,教职工由1962年的340人精简到243人,专任教师由185人精简到146人。
1966~1976年,除重建和新建黄圩等12所初级中学,扩建16所完全中学和大量发展小学附设初中班外,并将28所农业中学转为普通中学。1972年,泗县第二中学并入泗县师范学校,编为附设中学班。1976年,全县有中学40所(完中17所,初中23所)、313班(高中50班,初中263班),另有小学附设初中班98个,共计在校学生18623人(高中3448人,初中15175人),教职工1013人,其中公办709人,民办304人。
1977年,全县中学调整为完中20所,初中21所,在校学生充实到高中3476人,初中21039人,合计24515人。此后,根据中央“充实加强小学,整顿提高初中,调整改革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办好重点中学”的方针,对全县中学再次进行调整。1978年9月恢复泗县第二中学。为使学校布局合理,1981年又新建新集高中1所。初中由1977年的21所,一度发展到1980年的76所,进而调整为1985年的50所。小学附设初中班,采取只毕业不招生的办法,到1983年逐步将1977年的85校处理完结。1985年,完中由1977年的20所压缩到3所(泗县中学、刘圩中学、草沟中学);中学在校学生为25610人,其中高中2111人,初中23499人,教职工为1324人。其中公办1225人,民办99人,专任教师1048人。调整后确定的重点中学有泗县中学、泗县新集中学。
1949~1985年,泗县普通中学计为国家培养初中毕业生67743人,高中毕业生14600人。1977~1985年,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1948人,其中入高等院校786人,入高中专407人,初中专755人。
彩礼啊。
有的八万,有的十万,各地还有不同的风俗。农村还要送鸡,鱼,羊肉。还有点心,酒,糖,奶等等。
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地处苏皖两省五县交界地带,地近沿海,背靠中原,位于北纬33。16'~33。46',东经117。37'~118。10'之间。是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的23个县(市、区)之一。
驾车路线:全程约2111公里
起点:城中邮政支局
1宿迁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泗州中大街行驶150米,调头进入泗州中大街
2) 沿泗州中大街行驶640米,直行进入泗州西大街
3) 沿泗州西大街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泗州西大街
4) 沿泗州西大街行驶240米,在第2个出口,左前方转弯进入通达路
5) 沿通达路行驶21公里,朝宿迁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350米,直行进入新扬高速
3沿新扬高速行驶463公里,朝新沂/宿迁高新区/S49/G2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580米,直行进入新扬高速
5沿新扬高速行驶614公里,朝连云港/G30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北沟枢纽
6沿北沟枢纽行驶960米,直行进入连霍高速
7沿连霍高速行驶670公里,直行进入沈海高速
8沿沈海高速行驶210米,直行进入连霍高速
9连云港市内驾车方案
1) 沿连霍高速行驶119公里,过宁海立交桥,朝连云港市区/临沂/G2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宁海枢纽
2) 沿宁海枢纽行驶500米,过宁海立交桥,右前方转弯进入连霍高速
3) 沿连霍高速行驶130米,过宁海立交桥,直行进入长深高速
4) 沿长深高速行驶102公里,在连云港市区/港口/G310出口,稍向右转进入宋跳立交
5) 沿宋跳立交行驶840米,直行进入宋跳立交
6) 沿宋跳立交行驶60米,直行进入宋跳立交桥
7) 沿宋跳立交桥行驶98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港城大道
8) 沿港城大道行驶460米,直行进入新港城大道
9) 沿新港城大道行驶28公里,稍向左转进入花果山大道
10) 沿花果山大道行驶13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香里乡亲酒馆
驾车路线:全程约8364公里
起点:泗县大庄镇人民政府
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行驶200米,右转进入京福线
2沿京福线行驶222公里,左转进入睢宁绕城公路
3沿睢宁绕城公路行驶50公里,朝经济开发区方向,左转进入京福线
4沿京福线行驶13公里,朝邳州/G2513方向,右转进入S251
5沿S251行驶71公里,朝盐徐高速/南京/淮安/徐州方向,右转
6行驶320米,朝徐州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7沿匝道行驶340米,直行进入淮徐高速
8沿淮徐高速行驶767公里,直行进入京台高速
9沿京台高速行驶2661公里,过长清崮山立交,朝菏泽/东平/G3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济南绕城高速
10沿济南绕城高速行驶250公里,直行进入京台高速
11沿京台高速行驶911公里,过德州枢纽立交,直行进入京沪高速
12沿京沪高速行驶1094公里,朝廊沧/廊坊/沧州/浮阳大道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3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廊沧高速
14沿廊沧高速行驶838公里,过黑龙港特大桥,朝保定/天津/北京/G18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5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荣乌高速
16沿荣乌高速行驶259公里,朝北京/衡水/霸州西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7沿匝道行驶920米,直行进入大广高速
18沿大广高速行驶325公里,朝涿州/涞水/廊涿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9沿匝道行驶390米,直行进入廊涿高速
20沿廊涿高速行驶385公里,朝涿鹿/张家口/G95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1沿匝道行驶640米,直行进入首都环线高速
22沿首都环线高速行驶122公里,朝北京/石家庄/G5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3北京市内驾车方案
1) 沿匝道行驶850米,直行进入京昆高速
2) 沿京昆高速行驶110公里,在房易路/张坊/大石窝出口,稍向右转进入广禄庄南桥
3) 沿广禄庄南桥行驶10公里,右转进入房易路
4) 沿房易路行驶36公里,右转
5) 行驶11公里,左转进入周张路
6) 沿周张路行驶850米,稍向右转进入涞宝路
7) 沿涞宝路行驶148公里,到达终点
终点:花果山景区
泗县大庄镇人民政府
从泗县大庄镇人民政府到京福线,行驶210米
右转,进入京福线,行驶222公里
左转,进入睢宁绕城公路,行驶50公里
左转,进入京福线,行驶658公里
右转,进入汉源大道,行驶111公里
请直行,进入长安大道,行驶44公里
请直行,进入京福线,行驶470公里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G104,行驶256公里
右转,进入京福线,行驶243公里
请直行,进入平行南路,行驶33公里
请直行,进入平行中路,行驶21公里
请直行,进入平行北路,行驶16公里
请直行,进入京福线,行驶188公里
请直行,进入峄山南路,行驶165公里
请直行,进入峄山中路,行驶14公里
请直行,进入峄山北路,行驶45公里
请直行,进入东宏路,行驶102公里
请直行,进入京福线,行驶18公里
请直行,进入弘道路,行驶880米
请直行,进入合德路,行驶630米
请直行,进入弘道路,行驶35公里
请直行,进入京福线,行驶1348公里
请直行,进入南辛庄西路,行驶36公里
右转,进入南辛庄街,行驶10公里
请直行,进入经七路,行驶36公里
左转,进入顺河东街,行驶50米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顺河高架路,行驶34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从顺河高架路到北园高架路,行驶770米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北园高架路,行驶37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将军路,行驶42公里
请直行,进入京福线,行驶56公里
右转,进入G220,行驶140米
请直行,进入北郑线,行驶637公里
请直行,进入S239,行驶533公里
请直行,进入新大济路,行驶65公里
请直行,进入S239,行驶59公里
请直行,进入棣新九路,行驶91公里
右转,进入S239,行驶258公里
请直行,进入中心路,行驶11公里
请直行,进入S239,行驶79公里
靠左前方行驶,从S239到津歧线,行驶11公里
请直行,进入津歧线,行驶820公里
右转,进入北穿港路,行驶630米
左转,进入海景大道,行驶89公里
右转,进入轻纺大道,行驶46公里
左转,进入中央大道,行驶237公里
请直行,进入南海路,行驶70公里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中央大道,行驶163公里
左转,进入汉蔡路,行驶35公里
右转,进入滨唐线,行驶46公里
进入环岛,进入滨唐公路,行驶71公里
左转,进入光明路,行驶32公里
右转,进入芦汉线,行驶780米
右转,进入S201,行驶18公里
左转,从S201到京环线,行驶60米
右转,进入京环线,行驶11公里
请直行,进入津渝线,行驶132公里
请直行,进入京环线,行驶127公里
请直行,进入山深线,行驶435公里
请直行,进入京山道,行驶48公里
请直行,进入山深线,行驶178公里
左转,进入福州路,行驶110公里
右转,进入名城道,行驶14公里
左转,进入平青乐线,行驶20公里
右转,进入京哈线,行驶169公里
请直行,进入G102,行驶30米
请直行,进入京哈线,行驶320公里
进入环岛,进入滨河东路辅路,行驶490米
请直行,进入S261,行驶303公里
右转,从S261到花果山景区,行驶65公里
花果山景区
送油一般是指在女方出嫁后第二天,女方长辈携带一晚辈(一般为新媳妇的弟弟)到男方家里,在吃饭时候和男方的长辈交代几句,一般都是“女儿(侄女)现在进了你们家的门了,就有劳你们照顾了,以后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你们多多担待”等等之类的客气话,男方父母也会相应的客气一下。仅仅是个仪式而已,这就叫“送油”,当然来男方家里时,一般会带个小包袱,里面会有些出嫁时忘记(有的是故意的)带的衣服,饰品之类的。
到男方家后,男方家庭要以“大宾客”礼仪相待,吃饭时候要将“正位”让出来共女方长辈坐等等。男方家里会摆上好几桌,家人以及比较亲的邻居等等也会坐在一起吃饭。待吃饭完毕后,女方家人坐的那桌吃饭完毕了,都站起来了,其他桌人方可起席。
这都是一些过去的旧规矩了,早些年送油都要好几天的,现在都从简了,一天就OK了,包括饭桌上的那些礼仪,也都不怎么讲究了,吃个饭。然后双方长辈互相寒暄几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