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多户人家讨求一点米,积累到一起就是百家米,这是一种为小儿祈福的行为。提供百家米的人不会倒霉,恰恰相反还会积德旺运,所以如果手头宽裕的话,是可以将米送给别人的。 百家米并不是一种米的称呼,而是我们从多户人家讨要来的米的总称,称之为百家米。一
从多户人家讨求一点米,积累到一起就是百家米,这是一种为小儿祈福的行为。提供百家米的人不会倒霉,恰恰相反还会积德旺运,所以如果手头宽裕的话,是可以将米送给别人的。
百家米并不是一种米的称呼,而是我们从多户人家讨要来的米的总称,称之为百家米。一般的人是不会讨要米的,只有在为了小孩祈福的时候,才会有讨米的行为,所以遇见的人可以赠予。
别人向自家要米好不好别人向自己要米的话是一件好事。一来这说明我们家中钱财富裕,是一种财运旺盛的象征,日后家中的财富会变得更加多,可以积累阴德和富贵运;二来通常讨米的人都是因为一时窘迫或为了祈福,如果我们能将米送给他们,那么自身也会跟着积累福运,在日后的生活里能够少病少灾,生活的更加顺心如意。所以我们不必为了此事而心生不快。
遇到讨百家米的给不给遇到讨百家米的可以给,但要依照自己的现实情况而定。如果家中并不算富裕的话,那么即便不给米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家中有富裕的话,送一些米出去还可以提升家中的福运,毕竟求百家米的人都是为了给小孩子祈福,我们在赠予的同时也收获了福气的反馈,所以这是一件比较好的好事,如果心存善心的话,完全可以去做。
送祝米是北方地区的传统的民俗活动。女儿出嫁后生育的孩子满月时,娘家人和亲戚送小米和鸡蛋前去看望女儿和婴儿。送祝米是用圆筐装上东西盖上红布以显示喜庆和祝贺,一大早亲戚们集合起来一起出发,代表家族的兴旺和人脉的众多。
弥月后,母家来接女,谓之‘叫住满月’。”这一记载,基本上反映出了中原一带在庆贺新生婴儿之喜中的习俗和禁忌。各地也还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和特色。林县一带,头胎婴儿,不论男女,报喜最隆重。建国前富裕人家抬食盒、酒坛,赶两只褐山羊,项系铜铃,一路叮当作响,为让众人知晓。
建国后,一般农家,报喜时将“喜帖”放在一小木匣中,装入钱袋内,让一童子背着去报喜。生男孩用左肩背,生女孩用右肩背,“男左女右”,一路不准换肩,是男是女,一目了然。到姥姥家后,款待报喜者,要烙油饼、做鸡蛋面疙瘩汤等,忌讳给报喜者做面条饭,否则,据说婴儿会爱流鼻涕。上蔡一带报喜,俗称“吃喜酒”。男家又称“吃喜面条”,女家又称“送祝米”。
生头胎婴儿后,男方的上辈要到女家报喜。报喜时,除送常礼外,生男孩要抱一只公鸡,谓之“大喜”,生女孩则抱一只母鸡,谓之“小喜”。双胞胎,抱两只鸡。女家见到鸡,不言而喻,就知道生的是男是女了。报喜时,双方商定“送祝米”的吉日。
“送祝米”忌讳在中旬,因“十”与“死”谐音,故避之。“送祝米”抬礼盒,挑礼挑,忌讳用竹篮子。俗话说,“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因而避忌之。礼物之中要配一只鸡。男孩配母鸡,女孩配公鸡,有祝婴儿成人婚配之寓意。男方招待女家吃饭,主食一般是蒜面条,俗称“吃喜面条”,即从此出。
据有关资料讲,云南彝族生了孩子后,姑爷也要到岳父岳母家报喜。除带酒食外,也要带一只鸡。不过与中原一带的习俗不同,生男孩不是抱公鸡,而是抱母鸡;生女孩不是抱母鸡而是抱公鸡。
岳父、岳母看来抱来的是母鸡,就知生的是男孩,看到是公鸡,就知是女孩。岳父岳母收下鸡后,要换只鸡给姑爷。抱来母鸡,换只公鸡;抱来公鸡,换只母鸡。
姑爷把换来的鸡抱回饲养,不准杀吃。这意思,抱走的鸡,只是报信用的,换回的鸡才是婴儿的“本命属性”,所以是杀不得的。从生子报喜送鸡的不同习俗中亦可见到风俗之异曲同工之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