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愿你是永远奔腾的千里马。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天,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天;愿你在未来的一年中,无限珍惜这每一个今天。假如你曾有过虚度的时光,请不要以叹息作为补偿;明天的路途毕竟长于逝去的岁月。快迈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愿你是永远奔腾的千里马。
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天,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天;愿你在未来的一年中,无限珍惜这每一个今天。
假如你曾有过虚度的时光,请不要以叹息作为补偿;明天的路途毕竟长于逝去的岁月。
快迈步,前面相迎的是幸福的曙光
性命是真实的,性命是诚挚的,坟墓并不是他的终结点。
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把春天衔来。
父母送给孩子的格言,关于《我要成为最优秀的女孩》
真理的小小钻石是多么罕见难得,但一经开采琢磨,便能经久、坚硬而晶亮。
—— 贝弗里奇
父母送我的格言怎么写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关于《我要成为最优秀的女孩》父母送给孩子写在书上的格言。
一、谚语 1、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
(中国) 2、儿行千里母担忧。
(中国) 3、难偿世上儿女债,可怜天下父母心。
(中国) 4、爷娘惜子女,好比长江水。
(中国) 5、父母的美德是子女最大的财富。
(法国) 6、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法国) 7、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西班牙) 8、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 9、乌鸦认为自己的孩子最优秀。
(英国) 二、格言 1、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柯罗里) 2、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
(塞尚) 3、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
(比彻) 4、母亲有如光辉灿烂的朝阳。
(佚名) 5、岁月给母亲忧愁,但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
(华兹华斯) 三、诗句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2、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汉〗刘安 3、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4、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劝孝歌》 5、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劝孝歌》 6、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据骊山老母玄妙真经记载:老母乃斗姥所化,为上八洞古仙女也。斗姥者,无上秘要云:斗姥天尊乃先天元始阴神,因其形相象征道体,故又称先天道姥天尊。又斗姥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云:斗姥上灵光圆大天宝月,号曰九灵太妙中天梵斗姥元君,因沐浴于九曲华池中,涌出白玉龟台、神獬宝座,斗姥登宝座之上,放无极光明,化生九苞金莲,应现九皇道体,为北斗众星之母,综领七元星君、功沾三界,德润群生,故又称无极大天尊。 集仙传所载:骊山老母天姿绰约,风华绝代,尝作阁道于骊山。秦时始皇帝游此遇之,惊其艳,欲侮之!因受老母施法以惩,乃罢。自此之后化为老妪,人遂以老母称之
1 关于孩子父母离别的诗句(母亲舍不得与孩子离别的诗句女儿)
关于孩子父母离别的诗句(母亲舍不得与孩子离别的诗句女儿) 1母亲舍不得与孩子离别的诗句女儿
妈妈舍不得孩子的句子
有一种情感在心的痛,那是一种难以割舍的痛,来自内心的底部的痛,真得舍不得让那种痛消失,那种隐约而朦胧的痛变无。
对女儿不舍离开的句子
父母不舍的女儿或者儿女离开的句子很多,给你举几例:
1、你要走了,把我的心也带走了,孩子你走到哪里,父母的心就在哪里。
2、爱是无辜的风筝,拉扯最在乎的人。
3、女儿,妈妈也不想离开你,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如果可以妈妈真希望可以一直守着你,直到你慢慢老去,可妈妈必须要离开,对你有太多的不舍,希望你能理解
4、人最脆弱的处所,是舍不得。
舍不得每天见不到你的日子。
5、虽在眼中,匆匆地远去,但在心中,却不阔别,即便我闭上双眼,仍旧能够看到你,我爱你。
6、风,起了涟漪,却怎么也消不平,因你的离去,而涌来的忧。
7、这思念,是这样挥之不去,它盘旋在我的眼前,萦绕在我的耳边,沉淀在我的心里。
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世间的母亲,或者都要阅历这与孩子分辨的相思之苦。
母亲用身心养育了孩子,孩子却不能永远属于母亲。
孩子分开家之后,母亲领有的是无尽的挂念和悠久的思念。
和儿子们舍不得的句子
1、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2、儿行千里母担忧。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唯恐迟迟归,夜夜盼天明。
3、你要走了,把我的心也带走了,孩子你走到哪里,父母的心就在哪里。
4、女儿离开家乡,最牵挂的莫过于父母了。
父母把儿女养大,培养成人,费尽了千辛万苦,不管穷家富家,儿女都是父母的心肝宝。
感情只在内心汹涌地奔腾,折磨自己,不愿让孩子知道。,
2有关和孩子离别的诗句有哪些
1、《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即将去往河梁,掀起门帘依依不舍的与母亲告别,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感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3、《母别子》——唐代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译文: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
4、《渡辽水》——唐代王建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译文:离开咸阳,此去辽水漫漫五千里,还未出门父母就已知道此去将隔海茫茫,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临出门时母亲又为我重新做了几件衣裳,好像怕我有去无回,万一死在路途中没有干净的衣服可以殓葬。
5、《燕诗示刘叟》——唐代白居易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译文:想想你们是乳燕的时代,也同样远走高飞,抛弃父母那时父母多么挂念,今天你们应有体验。
3形容“孩子舍不得离开母亲”的古诗句有哪些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淮南子》汉 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谁氏子》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注释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
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⑹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谁氏子》韩愈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译文:满头白发的老母亲掩门而啼。
拉断了衣袖也留不住。作者: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4推荐几首关于“母子离别”的诗句
1《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 子别母, 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 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 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 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 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 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 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 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 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 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 更有新人胜于汝。
2《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 爱幼雏, 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 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 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 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 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 床前戳地银柱斧, 祸在韩王金柜书。
3《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 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 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 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 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 愧听慧鸟语。
4《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 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 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 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 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平常, 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 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 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 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 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 写吾此诗持送似。
5《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 日初出。上山迟, 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 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 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 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 无乐声。
1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2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就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
《游子吟》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孔子: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5和孩子离别的诗句
推荐一首:《母别子》。
原文:
母别子唐 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翻译:
白话译文
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一家人住在关西长安,丈夫身居大将军的高位,去年立了战功,又被加封了爵土。还得到了赏赐的金钱二百万,于是便在洛阳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妇。
新妇来了不满足,就要丈夫抛旧妇;她是他掌上的莲花,我却是他们眼中的钉子。喜新厌旧是俗世的常情,这本来也不足为悲,我就要收拾行装,无奈地离开。但悲伤的是,留在丈夫家的,还有两个亲生的小孩。
一个才刚刚会扶着床沿走路,一个才刚刚能够坐起来。坐着的孩子啼哭,会走路的孩子牵着我的衣服。你们夫妇新欢燕尔,却让我们母子生离死别,从此不得相见。此时此刻,我的心有诉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还不如林中的乌鹊,母鸟不离开小雏,雄鸟总在它们身旁呵护。
此情此景,倒象是后园的桃树,曾经遮蔽着花房的花瓣已经随风落去,幼小的果实还将挂在梢头经历霜雪雨露。新人新人你听我说,洛阳有无数的红楼美女,但愿将军将来又立了什么功勋,再娶一个比你更娇艳的新妇吧。
扩展资料:
赏析
这首诗是写将军遗弃妻子,迫使母子别离时妻子说的话:我们母子生离死别,连林中鸟儿都不如;那些鸟儿母亲不失儿女,丈夫陪伴妻子,过着恩恩爱爱、白头到老的生活。凄婉哀怨,声泪俱下,比喻真切,意境独到。
-母别子
6表达“与小孩离别”的诗句有哪些
没有与小孩分别的诗句,关于骨肉亲人之念、离别的诗句有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 柳永译文: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译文:我心中充满愁思却无人可诉,无人理解只好寄托于明月。它一定会跟随你直到目的地。
3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蝶恋花》 宋 李清照译文: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宋 苏轼译文: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 两汉 佚名译文: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相离也没有多远。
6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 唐 杜牧译文: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7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两汉 佚名译文: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8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送别》 唐 王之涣译文: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 王勃译文: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10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行行重行行》两汉 佚名译文: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7母子离别的名言或诗句、俗语
1、《母别子》——唐代 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译文:
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
一家人住在关西长安,丈夫身居大将军的高位,去年立了战功,又被加封了爵土。
还得到了赏赐的金钱二百万,于是便在洛阳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妇。
新妇来了不满足,就要丈夫抛旧妇;她是他掌上的莲花,我却是他们眼中的钉子。
喜新厌旧是俗世的常情,这本来也不足为悲,我就要收拾行装,无奈地离开。但悲伤的是,留在丈夫家的,还有两个亲生的小孩。
一个才刚刚会扶着床沿走路,一个才刚刚能够坐起来。坐着的孩子啼哭,会走路的孩子牵着我的衣服。
你们夫妇新欢燕尔,却让我们母子生离死别,从此不得相见。
此时此刻,我的心有诉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还不如林中的乌鹊,母鸟不离开小雏,雄鸟总在它们身旁呵护。
此情此景,倒象是后园的桃树,曾经遮蔽着花房的花瓣已经随风落去,幼小的果实还将挂在梢头经历霜雪雨露。
新人新人你听我说,洛阳有无数的红楼美女。
但愿将军将来又立了什么功勋,再娶一个比你更娇艳的新妇吧。
2、《游子吟》——唐代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别老母》——清代 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
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4、《墨萱图·其一》——元代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
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5、《思母》——宋代 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译文:
我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箫,银河红墙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遥远。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为了谁在风露中伫立了整整一夜呢?缠绵的情思已尽如抽丝的蚕茧,宛转的心已经像被剥的芭蕉。
回想起她十五岁时在那月圆之夜的情景,可叹我手中的这杯酒竟已无法消除心中的忧愁。
8写父子分离的诗句
1、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释义:当时村里到处都是儿子告别爹娘、丈夫告别妻子那哀痛的哭声。
2、此时父子情,两地同惚恍。——明·杨基《送陈资深归广》
释义:这个时候,父子两人之间的感情深厚,虽分隔在两地,但两人精神都游离在外,思念对方。
3、暂别亦不恶,益重父子情。——宋·陆游《遣舟迎子遹因寄古风十四韵》
释义:暂时分别也不是坏事,我更加看重父子间的感情。
4、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唐·杜甫《兵车行》
释义: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5、可怜竟背爷娘去,不共汪锜作国殇。——清·丘逢甲《南还抵汕头埠,闻琰儿、球儿殇耗,哀感书此 其六》
释义:可怜的孩子竟然离开父母而去了,不能和汪锜一样用成年人的葬礼埋葬。
母亲常说:“文化越高的人,越是狼心狗肺;不要指望一个大学生给你养老送终。把孩子供应出去了,父母的责任也就完成了。以后不管她是研究生、还是硕士,都是她自己的事了,都是她自己享福,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可是,文化程度低的人也不一定是个大孝子。现在,我把发生在山东农村的一件真实事例讲给你们听。
这是偶然听父母谈起的。
上个世纪,我们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夫妻二人皆以务农为生,上有年迈老母,下有二三岁的孩童。做农民是很难富裕起来的,尤其是上个世纪的农民。所以,他们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
二三岁的孩子正是贪玩的年纪,家中只有这么一个独子,夫妻俩待他如珍似宝。但忙于农活,无暇分身,便把孩子托付给了老母照料。老母亲身体不好,在照顾精力充沛的小鬼头时,也常常有心无力。
有次,老母在抱着孩子哄时,手不知怎的忽然脱了力,小孙子摔在地上,嚎啕大哭。老母哄了半天,孩子还是哭个不停;老母害怕极了,怕小孙子哪里出事。不过,到底是农村妇人,在找了村里的大夫,大夫也无济于事后,老母也只能在家等干农活的儿子儿媳回来。
夫妻二人回家,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这家的邻居说,儿子回家后,就对母亲破口大骂。午后,二人带着儿子就医,大概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落后、口袋太拮据吧,小孙子最终没有得到良好的救治,一只手摔断了,成了个残疾。
这件事过去没几天,一天午后,儿子趁老婆和残疾小儿子不在家的空当,来到老母的房间。自那天过后,被愤怒冲昏头脑的儿子就把老母锁在了昏暗、不见天光的小破屋,断了她的口粮。当天下午,儿子用大铁锅烧了满满一锅滚烫的热水,牵着老母来到了灶台前;说着,‘‘你不是饿吗,那就喝个够。”滚烫的热水被儿子灌着硬生生顺着喉管冲进了母亲的身体。
其实,当时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平时,我心急喝口热水,吃口热菜都会烫的舌头发麻,眼泪直飚。那当时的老母呢,她又在想什么?她一定是痛苦的。
后来,老母的尸体在灶台边被发现,那惨状不言而喻。儿子并没有逃跑,只是蹲在院子里抽闷烟。老母终究是用死亡弥补了她无心下犯的、连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的错误。
儿子被抓了起来,这件事也迅速传遍十里八村。由于这桩惨事太过骇人听闻,有失人道,造成的影响很恶劣,儿子最终被判处了死刑。
儿子在失去自己的父亲后,也失去了自己的母亲,而且刽子手是他自己。而小孙子是个残疾,在十里八村,是很难找到媳妇的。至于剩下的一切,就全部留给他们孤儿寡母了。
至于后面的故事,那对母子的命运如何,我也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故事,我听过不止一遍。有时,它是大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有时,它的出现必然伴随着一个“孝”字。我现在真的觉得,儿子错了,至少不该以那种惨烈的方式。
反正,他们的家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