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高高每一个爸爸的例行动作,下一秒竟然是儿子摔进ICU的惨痛教训

爸爸 0 26

举高高每一个爸爸的例行动作,下一秒竟然是儿子摔进ICU的惨痛教训,第1张

举高高每一个爸爸的例行动作,下一秒竟然是儿子摔进ICU的惨痛教训
导读:如果不是因为一场意外,这个一岁半的孩子可能会从呀呀学语的儿童,到风华正茂的中学生,到将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有些意外是意料之中,有些意外是意料之外,而一岁半的孩子被父亲举高高摔进ICU,就是意料之外的意外。 最近,发生了一件

如果不是因为一场意外,这个一岁半的孩子可能会从呀呀学语的儿童,到风华正茂的中学生,到将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有些意外是意料之中,有些意外是意料之外,而一岁半的孩子被父亲举高高摔进ICU,就是意料之外的意外。

最近,发生了一件非常痛心的事。

10月10号,在河南商丘,一个年轻的爸爸,为了哄一岁半的儿子高兴,在床边抱着孩子玩举高高,把儿子高高举起,可一抱一提之间让他没想到的是,到了第二下,孩子没接住,结果失手把儿子直接后脑勺着地摔到了地上!

孩子起初一直哭,随后浑身发搐。这位爸爸赶紧打了120,一进医院,儿子就被送进了ICU。

经诊断,孩子严重脑出血,至今仍在昏迷之中。

孩子爸爸表示儿子醒过来之后有可能是植物人或者智力受到损伤,发生这件事,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10月15日下午,孩子爸爸说举高高失手时孩子是后脑勺先着地,造成了颅内大出血,目前孩子的病情非常危险。

主治医生也告诉家属,孩子的脑损伤面积非常大,并且位置十分关键。

如果能渡过危险期,也有很大可能成为植物人。

目前孩子的体温一直停留在35度,身体检查各项指标都不乐观。

心跳只有每分钟80次,已经无法自主呼吸,全靠呼吸机在维持。

医院方面已下达了三次病危通知书。

医生表示,目前孩子恢复的希望不是太大,让孩子爸爸做好最坏的打算。

孩子的爸爸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这个坎却再也没有机会过去。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握的,你不知道谁明天会离开,你不知道分别,死亡,意外谁先到。

孩子哪怕抓得再紧,心里完全不想放弃他,哪怕还有一丝希望,你就还有机会,多希望自己和孩子从来没有玩过这个游戏。

可是偏偏你们的距离越拉越远,最后变成了一种遗憾。

这本是一件让人万般痛心的意外。

“爸爸举高高失手一岁半儿子摔进ICU”的消息,引起网友热议。

大家在讨论“举高高”这样的举动是否安全的同时,更担心的是宝宝现在的身体状况到底如何。

大多数爸爸带娃都不会有妈妈那么细致,这是男人性格决定的。

每个男人当了爸爸之后,可能都梦想着要跟小孩玩举高高游戏。

喜欢举高高几乎是每一个爸爸的例行动作,孩子也非常喜欢那一种飞在半空中的感觉。

看到小孩又紧张、又兴奋、又惶恐、又开心的样子,当爸爸的也很高兴。

所以把孩子举高几乎能定义为一个很幸福的画面了,很多家庭还留着这种照片。

我好想问一下这些喜欢举高高的男性家长,你们认为做这种游戏能逗孩子开心,听着孩子咯咯咯的笑声,心里就会满足了。

医生也曾表示,当家长将孩子抛向空中,在重力的作用下,孩子的下降速度会明显增加。

此时,家长用手接孩子时,必然会增加夹持的力量,这样就容易导致因夹持外力过大而损伤孩子的脊柱,甚至脏器。

婴幼儿的脑部发育不完全,且颈部肌肉较软,这些“游戏”动作易导致孩子脑部组织的位移,造成潜在的颅神经损伤等。

如果颈椎受损严重,还会造成瘫痪。

爸爸在抛接孩子时,还有一个更可怕的隐患:万一爸爸失手没接住,后果不堪设想。

缺乏安全意识的父母,等同将孩子置于危险之中。

在逗孩子时,一定要适度啊,莫让玩耍成玩命。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疼肉,希望家长们千万要长点心,这种危险的行为坚决不要做!

但是,这个不幸的事件的确要怪这位父亲不够小心,我们也都希望孩子能出现奇迹,完全康复。

还是那句老话,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如果谈到危险的话。

这个自然界对我们的来说危险无处不在,几乎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断送人的生命,在生命还处于弱小状态的时候,做父母的还是加倍小心吧!

有句话是这样说:我见不得你受伤,更见不得你受委屈,哪怕那个人是我自己,也不可以。

面对孩子的受伤,总感觉是自己的疏忽和无知,没有照顾好她,感觉好对不起她。看到每一个受伤的孩子除了难过我已不知如何表达。

10月10日,上海虹桥站,一名3岁女童在跟随母亲上车时,不慎一脚踩空,跌落到列车与站台之间的间隙里。

危急时刻,正在巡逻检查的乘警立即飞奔上去,俯身抓住小女孩的双手,迅速将女童安全救出。

发生这样的事情,谁也没有想到,孩子是妈妈怀胎十个月生下来,孩子哪怕受一点点,

最伤心的那个人就是妈妈。

然而,在新闻的评论区,我又看到了一些让人无奈的声音:

种种疑问背后,我只觉得心寒。

未经他人苦,所有你自以为合情合理的猜测,不过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敢说谁都没有孩子妈妈爱孩子,谁没有个疏忽的时候,况且是上车那会,高铁停车时间很短的,都怕赶不上。

危险就在一瞬间,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过度的去指责这个母亲,孩子不小心掉进高铁的车缝里,中间翻来覆去的看不清楚的那几秒很明显看到妈妈的手很急的往下抓,是在发现警察抓到小女孩后才整理的头发,惊慌的抱住小朋友。

一个人带孩子出门很多不容易,稍不留神就会出差错。掉进车缝是一件很出人意料的事。

很多人都站在上帝视角预先知道了会有危险发生生活中的很多意外不都是因为事先没想过有安全隐患而疏忽嘛有几个人能想得到高铁的缝能掉进去一个孩子,只能说大家引以为戒吧

换了孩子妈独自带孩子出门,因为行李箱手忙脚乱出了错,指责这个妈妈,我不信你没有犯过错。

能不能理解一个妈妈带孩子整天面对的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小孩,那种孤独是不可言喻的。有时候真的会累到让人崩溃,尤其一个人带孩子。

一切都不尽人意,带小孩是一种责任,但可能是我带孩子的经验不是很足,却还要在网络上,看到你们的各种指责,谁都没有权利去抨击这个妈妈,都不是当事人不要姿态那么高,站着说话不腰疼。

难道我们不应该先关心孩子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都说孩子是星星,母亲是伟大的,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的成长。

我在热搜上看到一条新闻。

10月13日,江苏南通,一辆满载乘客的大巴突发追尾,情急之下一怀抱婴儿的女子,因为紧张过度,选择跳车,纵身一跃重摔倒地,婴儿头部着地,导致小孩受伤较重。

下面就开始一大堆评论:

这样的评论看着让人心寒了。

你有没有感觉到一种趋势就是现在男女对立越来越严重了。

随随便便在网上看到女人带孩子的话题,就会开始指点这个妈妈为什么没有保护好孩子?总是喜欢站在网络的最高点去指责一个妈妈。

难道就因为他们有键盘,他们是圣人,站在上帝的视角,喜欢指点别人的生活。

反倒是爸爸举高高失手把一岁半儿子摔进ICU这件事,下面的评论让人大吃一惊。

不要再怪孩子的爸爸了,孩子爸爸也没想到会这样的。

孩子父亲也不要太自责,毕竟是想逗孩子开心。

别太自责了,你也是因为太爱孩子了,才把他举高高。

近几年,网络男女对立情绪严重,几乎所有舆情事件中,不管事件的起因是什么、本质是什么。

只要涉及男女,此话题的必定会引起男女争议,男性群体与女性群体相互诋毁、辱骂。

这些惨痛教训的背后都是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将女性极度物化,不予尊重。

甚至在带孩子出现意外的时候,女人一但当了妈妈,有的人就是要求她是神,不能犯一点错。

因为社会普遍认为母亲是“超人。

最难受的是评论里受害者有罪论,如果是真的妈妈,那一刻真的就是太害怕可能发生爆炸,孤注一掷的跳,孩子如果真的有个三长两短,看到这些评论是不是还得再死一次才够。

如果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可能最危机的时刻说实话键盘侠又有多少有勇气临危不乱一跃而下?

这个妈妈她只是缺乏常识,她也只想保护孩子,为什么那么多人在批评她,你们遇到这种情况还不一定有她做的好呢?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补偿,有些东西永远无法补偿。

就如同语言上的伤害,不应该去指责每一个爸爸和妈妈,更不应该存在男女对立的问题上,孩子摔进ICU、掉进高铁缝里。

毕竟这些事都是意外,除非不做这类危险动作,不带孩子出去,要不然这种意外总会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时刻出现,难免会发生。

对于其他人来说,除了叹气之外,也可以说是看到了一个极其惨痛的教训。这种意外的突然临到,出乎意料,也完全不在人的掌控当中。

让更多的爸爸妈妈学会引以为戒!保护好我们祖国的花朵。

https://mpweixinqqcom/s/BKSGXDpLdKCLxZs1tHf_Hg

宝宝摔倒了家长如何反应比较合适

宝宝摔倒了家长如何反应比较合适,宝宝摔倒后的痛觉其实不像大人想象中的那样疼,因此孩子摔倒后,要平静的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并且表扬他的勇敢,来看宝宝摔倒了家长如何反应比较合适。

宝宝摔倒了家长如何反应比较合适1

张奶奶您好:我家宝宝1岁多了,之前都是我和他爸爸看着他,每次他玩着玩着摔倒了,我和他爸爸也没有什么反应,他就会自己爬起来继续玩,但是最近姥姥姥爷来了家里,我发现孩子再摔倒就会先看看周围站着谁,

如果是我和他爸爸,他就会自己站起来,但如果是姥姥姥爷,他就会趴在地上哭,姥姥姥爷就会赶紧去哄他,但是越哄哭的越厉害,连我们过去哄也没有用。

最佳答案:

越小的孩子痛觉越不敏锐,宝宝摔倒后的痛觉其实不像大人想象中的那样疼,孩子的疼与不疼会受到心理、情绪的很大影响,会以大人的情绪表现为参照物。

当孩子看到你平静的表情时,自己本来也不觉得痛,因此就会自己站起来继续玩;但当你紧张的过去安抚他时,反而会使原本不一定疼痛的孩子认为自己确实是摔痛了,越哄觉得越疼痛,所以才会越哄哭的越凶。

因此,在孩子摔倒的第一时间你要平静的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并且表扬他的勇敢,让孩子明白摔倒没有什么,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孩子坚强、勇敢的好品质。但是如果孩子确实摔得比较严重,还是需要给予处理,视具体情况看是否需要去医院。

宝宝摔倒了家长如何反应比较合适2

宝宝摔倒后爸爸妈妈该怎样应对?

当我们的宝宝摔倒后,我们父母可以这样是应对的。

首先我们不能做的是,当宝宝摔倒后,“亲 不得”“骗不得” 上一篇文章我们讲到这两点了。

宝宝现在很小,表达能力很有限,宝宝摔倒后,爸爸妈妈们应该学会观察,观察宝宝的表现,宝宝是想要表达什么呢,(这个就要我们做父母的平常应该做观察,多总结)。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先去给宝宝一个拥抱,但是不要太夸张,在耐心的询问宝宝的情况,是否还可以走路,疼不疼,让宝宝去表达他的想法。

如果宝宝清楚的表达的了他的意见了,那么我们父母应该按照宝宝的意愿去做。

如果宝宝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那么爸爸妈妈就是我上面说的要观察孩子的动向,走路或者不走路。

通过刚会走路的宝宝可以对二选一的选择做出反应了

宝宝摔倒后爸爸妈妈做的处理方式:

第一种现象:当宝宝摔倒后,爸爸妈妈又是抱的又是亲的,爸爸妈妈这个时候过分紧张,这个时候宝宝通常会大哭,哭的更厉害,爸爸妈妈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爸爸妈妈这样的举动加强了宝宝的恐慌感,让宝宝感觉到摔倒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适当。

第二种现象:当宝宝摔倒后,我们父母的通常会这个月说“宝宝一点都不疼,宝宝最勇敢了,宝宝不哭,宝宝自己站起来”这也是很多家长现在正在做的,

也是我经常见到的很多家长都是这么做的,这种宝宝通常会选择强忍着眼泪、瘪瘪嘴,站起来自己走路,这种情况会让宝宝以后很可能会变得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是感受。

以上两种现象,我们做父母应该都会遇到,也许有的父母正在做呢,我们应该换个思路改变一下想法,让孩子更快乐!

宝宝摔倒了家长如何反应比较合适3

孩子学走路,摔倒是常有的事儿,当孩子摔倒后,你的第一反应是怎样的?来看两个不同的场景:

场景一:

当孩子摔倒后,这类家长的反应是这样的:

宝贝,摔疼了吗?妈妈抱,你看,都怪地,都是地不好,把我们宝贝摔倒了,看妈妈打它,宝宝别哭了!

场景二:

当孩子摔倒后,第二类家长的反应是这样的:

判断孩子没事儿后,会说:宝贝,别怕,勇敢一些,自己站起来,下次走路要慢一些,小心一些,这样才不会摔倒!

这两类家长都爱孩子,但是第一类家长的爱只是在眼前,在表面,这样的教育和引导,会让孩子变成爱抱怨的孩子,当孩子竞选班干落选,

家长会安慰孩子是学生老师们没眼光,总是为孩子的失败找理由,慢慢的,孩子就会变成这样的人,总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难挑重任。

而第二类家长才是真的爱孩子,爱孩子不是宠溺孩子,而是要教会孩子生存与生活的能力,让孩子能够适应这个社会,当有一天父母老去,甚至离去的时候,孩子能够独当一面。

我们爱孩子,就要教会孩子学会飞翔,而不是把孩子养在温室里,不应该剪断孩子的翅膀,而是教会孩子本领。

就像老鹰训练小鹰,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老鹰会狠心地把小鹰赶下山崖,幼鹰坠崖时,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然后学会飞翔的本领。

所以说,只有经过磨练,才能禁得住蓝天的考验。对孩子也是一样,虽然不至于像鹰妈妈那样残忍,但是我们应该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而不是一直让孩子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我们羡慕别人的成功,羡慕别人家孩子比自己的孩子优秀,其实谁比谁聪明多少呢?只是对孩子的教育不同而已。你想要孩子优秀,那么就应该给孩子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一直躲在父母的伞下,孩子永远学不会飞翔。

当孩子摔倒后,你是怎么做的'呢?

一分钟认识我:亲爱的,我是木棉妈妈,孩子为什么动手能力差?孩子为什么不爱吃青菜?孩子怕人、胆小是怎么回事儿?

宝宝摔倒了家长如何反应比较合适4

孩子跌倒了,父母会怎么办?扶,担心产生依赖、太娇气;不扶,又担心会不会摔伤了,会不会因此变得冷漠,两边都难选择。其实,扶与不扶都有合适的做法。

“扶”字派

有时候孩子摔得并不严重,平常会自己站起来,可这一次偏偏可怜巴巴地看着妈妈。这可能是在向妈妈暗示:现在我需要妈妈对我有个关心的表示,我要妈妈爱我一下。

根据情况,妈妈可以温柔地询问一下:“要妈妈帮忙吗?”如果孩子需要妈妈帮忙,就会把手伸给你。妈妈把孩子抱起来,亲一亲,让孩子在怀里撒个娇,就像给孩子的情感“加点油”。

如果孩子确实摔得比较疼,或者出了一点血,家长一定要赶快过去充满关怀地把孩子抱起来安慰。如果这时家长态度冷漠、严肃,坚持让孩子自己站起来,疼痛和流血带给孩子的惊吓可能会造成心理创伤。

当孩子因为疼痛而哭的时候,一定不要严厉制止。哭对孩子有特殊意义,可以缓解紧张、释放负面情绪,不许孩子哭,就是压抑孩子的正常的情感表达。冷漠可能就因此而来

不扶派

称职的父母应该是敏感的,善于观察的。当孩子跌倒时,如果并不严重———比如在家里木地板上、地垫上、泥土地上摔倒,家长应该不动声色,观察一下。

大惊小怪地“哎呦”一声,孩子可能就哭起来了———其实本身并不疼,是被家长的反应吓哭的。

学步期的孩子最容易跌倒,由于充满了探索的迫切精神,如果家长素来对小磕小碰泰然处之,孩子多半会自己爬起来接着玩。

这时,家长连一句“自己站起来”都不用说。有时候家长觉得孩子依赖性强,摔倒了习惯性地等着妈妈抱起来,希望有所改观,的确可以蹲在他身边,温柔地坚持:“宝宝,自己站起来,来吧,到妈妈怀里来。”

扶不扶都要看

一看:看孩子倒地时的姿势与状态,看脸色有否异常,手脚是否能动,身上有无外伤或起青包、出血、血肿等。

二问:询问孩子什么地方疼,胸部、肚子、头部有无不适的感觉。

三查:检查全身各个关节是否有问题。先让孩子做几次蹲下、起立的动作,接着让孩子伸展胳膊、活动手腕、左右转头,再让孩子反复做几次弯腰挺身动作,

最后让孩子张口,看牙齿有无松动或脱落、口腔有无破损。即使上述检查完全没有问题,还要继续观察1-2天。

主要观察孩子的大小便有无变化,如大便变黑、小便呈血色或黑色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送医院,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跌倒之后的功课

平时需要加强对孩子手脚活动能力的训练,让孩子学会“碰撞”、“跌倒”。成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要摔倒时会不自觉地迅速保护人体最重要的部位,如闭上眼睛、用手抱住头部等。

孩子的手却缺乏这样的“本领”,原因之一是大人给孩子的手提供的训练机会太少了。如父母在孩子学步的过程中总是牵着孩子的手,孩子便没有机会体会手臂在摔倒时的用场;

再如怕孩子碰着而过多地限制他们的活动,不让荡秋千、玩攀登架等,也会使他们的胳膊得不到足够的锻炼,平衡能力得不到加强。

因此,家长要鼓励、引导孩子多活动,特别是多做锻炼手脚的活动,以发挥两手在活动和自我保护中的作用,获得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

大家都知道爸爸带孩子有的时候没有妈妈那么细心,所以一般爸爸带孩子的时候都会有妈妈在旁边陪伴,但是河南一个爸爸带孩子的时候,为了逗孩子高兴,把孩子举高高,但是没想到自己失手把孩子摔倒了,孩子伤势比较严重,直接进了ICU,跟你爸爸也十分的后悔自己的举动。爸爸带孩子还是要多注意一些细节,毕竟平时爸爸带孩子的时间比较小,对于孩子的生活习性,了解的不是那么清楚。

一、孩子小时候不能随意举高高,尤其是爸爸带的是会后,因为有力气又想都孩子开心,就会失了分寸。

做爸爸的都是力气很大,把小小的孩子抱在怀里,总想着逗孩子开心,所以举高高是很多爸爸都想去做的一个动作。有的孩子可能胆子小 ,不敢让举高高,但是有的孩子对于举高高是乐此不疲,只要一举起来就会开心的笑。因为孩子高兴,爸爸们就更加卖力地举高高。殊不知,这种举高高的行为中隐藏了很大的危险。一方面是孩子大脑没有发育好,这样举高高的动作会如果动作幅度太大,可能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伤害。

二、马有失蹄,人有失手,爸爸很可能在举高高的时候不小心把孩子摔倒。

宝宝非常脆弱,平时在床上和沙发上睡觉或者玩耍的时候,还一再得防止孩子摔下来,但是有的爸爸在举高高的时候,个别情况也会遇到意外,那就是突然失手把孩子摔到。这种情况虽然发生的几率不是特别大,但是确实在现实中有这样的例子发生。在河南就有一位爸爸在给儿子举高高的时候,把儿子摔成重伤,进入了ICU。这就提示爸爸们在带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给孩子举高高了。要知道这种安全隐患是任何家庭都承受不了的。

三、爸爸带孩子,还要注意一些饮食上的喜好。

有的爸爸带孩子的时候,可能就会比较懒,不愿意给孩子做饭,就会直接点外卖,但是孩子并不适合吃外卖的饭,还是在家里给孩子做低盐、少油的清淡饮食更适宜宝宝吃。

刚出生的宝宝,一双卡姿兰大眼睛,长长的睫毛,圆圆的脸蛋,那模样,谁看了都想上去亲一口。更别提和孩子每天朝夕相处的家长了。

不过与宝宝嬉戏应该建立在健康、适度的原则上,若家长无知地对宝宝作出危险行为,非但不利于宝宝的成长,还会危害到宝宝的健康。

去年网络上热传了一个视频,网友看后纷纷惊悚。 视频里是一对正在互动的父子,手牵着手,在一家超市的两排货架前嬉戏。

孩子和父母互动,似乎并不稀奇,但事情在下一秒却发生了令人胆战心惊的情况。监控中,只见孩子使出了一点小力气,把前面的父亲拉了个踉跄。父亲想要努力地站稳,可还是败给了强大的惯性。整个身子重重倒下去,压在了儿子幼小的身体上。

旁边的售货员见状连忙扶起男子,又抱起小孩,将他交还给男子。谁知孩子就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了,生命就此定格。视频看得网友心里一直在颤,相信看到这个视频的父母心里肯定特别恐怕。

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在有了孩子后都会有一个最简单纯朴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可命运总会给人开玩笑,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通过这个视频,我们再怎么去批判,指责这位父亲,都无济于事。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

在父母和孩子互动时,这几种方式可千万别对孩子在做了!

捏宝宝脸蛋

很多人在看到讨喜的宝宝,都会忍不住上前捏一下宝宝的脸蛋。这个动作在很多家长眼里并不稀奇,但是这种看似无伤大雅的动作,对宝宝的潜在伤害却是非常大的。

捏宝宝鼻子

很多家长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传言“孩子幼时鼻梁骨有可塑性”,于是就会有事没事的给孩子捏鼻子;有些家长认为捏宝宝的鼻子是一种疼爱,就特别喜欢捏宝宝的鼻子,逗宝宝玩耍。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宝宝鼻粘膜的严重损伤,如果家长手上带有感冒病毒,那么就会传染给孩子。

转圈圈

有些大人喜欢用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提起后飞快转圈。这样会让宝宝因为快速旋转导致晕眩,他们可能感觉这样很有意思,但一旦出现意外,宝宝可能会怪你一辈子。

如果大人稍微一不留神,可能会和宝宝一起摔倒。宝宝的关节部位还没有发育完全,很有可能导致其关节脱臼、脊椎骨受损等伤害。

骑大马

这样的动作很大爸爸都应该做过,让宝宝骑在自己肩上,觉得坐在爸爸的肩上威风又好玩。但是爸爸们要注意,禁止不到一岁的孩子骑大马。如果你们没有抓紧宝宝双手,会造成宝宝后仰摔倒,从而导致颈椎受损等。

用宝宝寻乐

很多长辈在逗孩子的时候总喜欢说,“你妈妈不要你了”、“你在不乖,妈妈就给你生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就不爱你了”、“你是我从垃圾桶里捡来的”等等。宝宝正处于发育阶段,对大人说的话没有判断能力,他们普遍会把吓唬自己的话当真,造成恐惧。

挠痒痒

有些家长特别喜欢看宝宝笑,所以会刻意通过挠痒痒的方式去逗孩子。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笑的时间过长,有可能会导致宝宝缺氧,严重的甚至窒息。因此,不要强迫逗宝宝笑了。

亲吻宝宝

可爱的宝宝几乎都避免不了大人的亲吻,这样对宝宝是很不好的。当你亲吻宝宝的脸时,大人如果用了化妆品,会接触到宝宝的皮肤,化妆品里面含有很多化学成分,很可能会对宝宝的皮肤造成皮炎等,伤害小朋友娇嫩的皮肤。

张口抛食

有些孩子不吃东西,爸妈们就会让宝宝张大嘴,将食物丢进宝宝的嘴里吃。这样玩起来很有趣,但里面的隐患可不小,给宝宝投食,一旦误入孩子气管,很可能导致食物进入气管,使宝宝呛咳,严重时甚至引起窒息死亡。

养个孩子不容易,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看完以上内容,家长们一定要警惕!

如果你的亲戚或者邻居们有用以上这几种任意一种方式逗你家宝宝,一定不要碍于面子不去拒绝,因为宝宝的健康是最重要的,我们也要让自己懂得更多,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