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骂人的词汇有哪些?

问答035

重庆人骂人的词汇有哪些?,第1张

重庆人骂人的词汇有哪些?
导读:重庆方言骂人的词主要有:你勒个宝批龙在网吧上网,给别个发视频,网管说有防火墙发不起,你一哈就跟网管两个冒火老,防火墙在哪里嘛我要把他推老,我要看人,你个龟儿脑壳浪个冷个JB哈嘛,你长的挺有创意,活得挺有勇气,丑不是你的本意是上帝发了点小脾气

重庆方言骂人的词主要有:

你勒个宝批龙在网吧上网,给别个发视频,网管说有防火墙发不起,你一哈就跟网管两个冒火老,防火墙在哪里嘛我要把他推老,我要看人,你个龟儿脑壳浪个冷个JB哈嘛,你长的挺有创意,活得挺有勇气,丑不是你的本意是上帝发了点小脾气,你还起名叫做云上舞你不如叫过街老鼠,你娃从小缺钙长大缺爱腰系麻绳头顶锅盖你以为你是东方不败,其实你是哈批二代,你语言没有杀伤力拿着5个大硬币看场三毛流浪记一天活得还挺满意。

1、安逸 

安闲舒适的意思。“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令人满意、 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广泛。例:你好安逸哦!

2、藏猫儿 

即捉迷藏,又称“逮猫儿”,是儿童玩的一种游戏,指将一小孩的眼睛蒙上,待其他小孩藏起来后, 再让该小孩将他们一一寻找出来。另有“救救猫儿、电棒猫儿、 沾沾草猫儿”等多种玩法。

3、装舅子 

四川民俗,姐姐或妹妹出嫁时,其哥哥或弟弟一定要穿戴得十分整洁去送亲,称为“装舅子”。此词后指讥讽某人 穿戴讲究、整洁。

4、幺儿

对自己小孩的昵称,还有非常爱护之意。 在川渝地区的方言里,子女不论男女长幼,父母疼爱,都会称“幺儿”,特别是独生子女,家中长辈都称其为“幺儿”,以表达疼爱之情。

5、撇脱 

即洒脱,干净利落。已见于宋代。“撇脱”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简单、容易、轻松”等义。

6、打牙祭

此词反映的是四川人的祭祀习俗,后泛指吃肉,在四川地区使用得非常广泛。旧时厨师供的祖师爷是易牙,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向易牙祈祷,称为"祷牙祭",后来讹传为"打牙祭"。

7、打晃晃儿

意思是三心二意的。例:今天上课你是打晃晃儿的哦,该你做的笔记在哪? 

8、 瓜兮兮

 意思是一个人很傻,笨!例:你看他昨天喝酒的那个疯狂哦,瓜兮兮的! 

年纪相差不大,但辈分却相差不小。

上一辈兄弟姐妹中最小的那个就是幺房。过去时代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孩子生的多,兄弟姐妹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可能相差二三十岁,这就造成大哥结婚或者大姐嫁人要比幺房早上个几十年。简单来说就是大哥大姐的孙子,可能就和幺房的儿子一样大。在辈分上就高了一倍。

扩展资料:

幺房出老辈的故事:

我的家乡是川东小镇,以前是农业镇,这十年,县(现为区)里搞开发,定位为高新区,宣传口号是“您梦想开花的地方”。现在宽阔的大路,漂亮的公园和现代化的厂房,产业发展生机勃勃。在外拼搏的小伙伴回家过年戏称,以前点支火柴都能逛遍的万古场,现在让人迷路了。

告别土地的农民,改变了生活方式,住上了高楼大厦,逛起了超市,跳起了广场舞,但永远改变不了的是,那一句朴实亲切的“我们生产队的……”。

还好巴倒巴岳山那边的生产队还没开发,腊月二十八,在农村院坝亲戚家团年,席间大家一句句“我们生产队的”,“我们大队的”,“他们七队的”,让人仿佛回到了六七十年代那片峥嵘岁月。

话题就从生产队说起,生产队是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农村,它是劳动群体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生产队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归生产队集体所有,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有权分配自己的产品和现金。

队上团年,挨邻择进都要喊起,席上的菜品我最喜欢吃的是侧耳根(多年以前一位哥子给我说,他90年代去过万古场,唯一印象就是我们那边吃的侧耳根主要吃梗梗,重庆主要吃叶叶),熹沙(也称夹沙肉,亲戚屋头在糯米里加了东条,橘饼和葡萄干),滑肉,还有用炸过的酥肉蒸的豌豆。

农村喜欢办酒,这边队上的人红白喜事,全队都要请教,而且还真有母猪下崽儿都请的,呵呵!反正大家也图个闹热。有次队上老人满百岁,隔壁几个队的都来了,害得主人家抓不倒姜了,桌子板凳也不够,最后还是把晒粮食的大簸箕甩了几个在干田头当桌子。

今天太阳好,姐哥饭桌都摆在了院坝里,大家一边晒太阳,一边吃饭喝酒。幺房出老辈子,虽然本人90后,但队上很多10后,也要喊老夫一声“公”or“舅公”,因此本人还是坐的主桌,得以在桌上听到老人们聊生产队的故事。

七队的曾大爷,一边喝酒一边说,万古场当年土改分地的时候,在生产队(那时还不叫生产队)找不到几个识字的人,正在大家犯难的时候,从上面分下来一个西农的大学生,因此人姓袁,大家喊他“袁大学生”。

袁大学生驻村的地方是新石乡十七村(据我吃亲戚团年饭的地方也就几根田坎的距离),袁大学生工作的地方在莲花庵,测田块,作表册,袁大学生很快就把统计工作做完,为顺利分配土地,土改打下了基础。

当时新石那边人多地少,比大雄村,高峰这边人口密度大,所以人均土地面积较少,乃至后来土地征用,队上“农转非”时,赔偿也相对少一点。曾大爷吸老一口烟,补充道,袁大学生,就是搞杂交水稻那个老头儿。

有一次,袁老对探望他的万古老乡说,在万古那半年,乡亲们省下粮食接济他,以及队上的乡亲们对土地的热爱,种粮的热情感动了他,一定程度上也坚定了他日后研究稻米的决心。

因此,可以这样说,万古场的生产队,在中国农业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即使比不上小岗村,华西村,也不差那一点两点。但是我没搞懂,为啥子去年搞的水稻中心在拾万,没在万古?唯一的理由就是,万古在搞工业开发。

在大队当过书记的张老头对曾大爷说,“袁隆平,楞凯夯实的人,你看倒过没得哟?”说到生产队,曾大爷点着酒桌上的我们几个晚班说,“你几个是没遇到,那个年代,我们那个时候穷啊,嘀嘀大个娃儿就开始做活路儿,挣工分。

狗娃,就你妈,那个时候才五六岁,还没得背篼高,就跟倒生产队割猪草,你晓晓得哇”。 “工分制”——当时,万古的生产队和全国一样,报酬也以“工分”形式体现,生产队根据当年社员所获工分多少进行分配。

每个社员的工分档次由生产队负责人会议核定,那是在新石,男的壮劳力12分,女的壮劳力9分,高中男生8分,高中女生6分,小娃娃3分,每年大队分粮食,分生产生活用具,年底把每年分的东西折成钱,再把一家人所挣的工分折成钱,两项比较,多退少补。

有的家庭壮劳力多的,可以获得大队补的钱,有的家庭女多男少,工分低的,一年到头还要倒给大队交钱。所以说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

天锅那边,亲戚家两妯娌,60年代生孩子,嫂子生个儿,妹子生个勾儿,家里要是有只鸡,保管是嫂子享受了,要是有两个鸡蛋,妹子也别想分一个。乃至后来,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了,农村的亲戚冒着生命危险都要躲个儿子。

正在上菜的隔房老大嫂,说起躲娃儿,就开始“骂”喝酒的三娃儿,“三娃儿,你妈躲你的时候,藏到我屋猪圈后面的粪氹头,你晓晓得哇,为啥子小时候大家说你是粪氹头捡的哇,你莫不对你妈好点哇,跟老子少喝两口马尿。

要喝,你就敬哈二婆婆撒,生你那晚上,深更半夜,别个二婆婆忙上忙下,半夜还帮你妈煮老碗开水蛋去,记不记得倒哇”。三娃子尴尬的放下酒杯说,“晓得老,大娘,节好看,说勒些。快点,楞多菜老,莫去煮老,来吃老”

张书记说,“那时候挣工分,男女老少齐上阵。有政策就有漏洞,特别是十七八的年青小伙,最近放的《大江大河》拍得很真实。三娃,你屋老丈人,那个时候,他算一个调皮的,还有你拜那个宝宝,他们几个娃儿,专捡轻松的工分整。”

那个时候开荒除草翻地也可以挣分,他们一天专门找那种不长草的地翻,指给记分员说,这是我们翻的,那是我们翻的,记分员也不敢较真,以为我们队上那个时候晓不得所。

不过那年你屋老丈人还是立老功的,区头(那个时候镇叫区)过年来抓打牌的,还是你屋老丈人精灵,提前开起拖拉机烂在老长坡那个坎坎高头,把路奏起,不然你三叔和队头那几个打麻将的,过年要遭蹲几天鸡圈的个。

都开席老,队上张屠夫才来,由于是同辈,说话也比较随意,我问他,“张哥,喂老几头猪哇?”张屠夫说,“百十头老,一天料都要几包” 我问他“好像猪瘟过去了,前几个月没遭撒”。

张屠夫夹起一块熹沙肉,往嘴巴头莽,一边说:“没遭,那两天队上几爷子天天喊我们养猪的去开会,说是预防猪瘟。我不怕噶,现在政策好,我买老猪瘟险的,烧猪还不要我出力,保险赔老又亏不倒撒子,我正好耍几个月,去重庆带孙儿安逸得多”。

 不过听说队上还是有几家养猪的,这两天行情不好,百多斤的猪最多卖十块,前段时间价格还高些。张屠张屠夫夹起鱼说,这个鱼安逸,是不是钓的队上水库的?

那桌袁姑爷说,陡钩子钓的,没扯倒两个,“龟儿铜梁有帮人,经常跑到我们水库来钓,窝子一撒就是几十斤,舍得本钱哟,我最看不起那种钓法。”

这边李姑爷说,你不晓得你们袁姑爷,外号袁一爪,钓鱼走到哪里塘子只撒一爪窝子,稳当得很,下重庆的时候,喊他到队上去给你扯两条回去吃,没喂饲料的。

以往团年院坝头都要摆六七桌,今年少了两桌,我以一数,杨三娃屋头没过来,我一问,才晓得三娃子屋头在相亲,女方来人了,也办了几桌,队上有两家去帮忙老。果然,这边席还没杀割,队上胡老大过来吃二台。

胡老大说,女方来老一桌多,过来谈彩礼,依我说要嫁过来就嫁过来,不嫁就算老,给撒子钱哟。女方是湖北那边的,喊得高,最后双方谈下来打了个5折,队上老支书谈判时做了个总结,“彩礼,反正最后都是用在娃娃身上,就不计较老。

扯证,就定在初十,刚好遇到情人节(老支书居然晓得情人节),日子好;今年把酒办老,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就办到国庆节,国家大庆,我们队上小庆,到时候就办到队上,不要办到该上,其他的,你们两家慢慢商量”。 

话音落定,女娃娃改口称男方家长,“父母,舅,姨……”,喊一个给个红包,胡老大当舅爷也遭老两百,女方从湖北恩施那边开车过来的,每个司机还要发油钱。

胡老大喝老口酒,对狗娃说,“狗娃,以后找个贵州那方的,听说那边男方给了彩礼,女方陪嫁过来要翻倍,喊你妈出100万彩礼,到时候陪嫁200万过来”。 

酒足酒足饭饱,拿起口袋到地头去掐豌豆尖,屋头娃娃最喜欢吃老汉下的豌豆尖面,姐哥也过来帮忙,一边掐,一边念那边的东汉菜拿剪刀来夹点回去哇,南充菜砍几个走哇,我说:“少整点,吃不完,下回来砍”。

姐哥深情地望着这片土地,指指前面说,“那块田对面,一直到那个弯弯那边,拉拢镇上,是他们六队的,已经规划老,队上都开老几次会老,我们这个队可能也快老了……”

四川方言有:

1:称谓:

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

婆婆----是对女性老人的尊称;

老板凳----是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

老太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

嬢嬢----是对父辈女性的称呼;

幺儿(女)----是对子女的爱称。

2:生活用语:

摆龙门阵----是指漫无边际的闲谈;

冲壳子----是指吹牛皮,说大话;

涮坛子----是指开玩笑;

打滥仗----是指不务正业或无法按常规办事;

打锤----是指打架;

扯筋(皮)----是指吵架或闹纠纷;

刹割----是指结束或没有了,用完了;

弄归一 ----是指把事做彻底;

整巴实----是指做好;

莫来头----是指没关系;

光董董----是指不穿上衣。

3:形容词:

悬吊吊的----不稳当(妥);

红扯扯的----红得难看;

粑希希的----烂得很;

宝挫挫----不聪明,有点傻;

瓜兮兮的----傻里傻气;

温都都的----温热合适

香喷喷的----形容很香;

甜咪咪的----形容很甜。

4:歇后语:

一坛子萝卜----抓不到姜(缰);

丁丁猫(蜻蜓)想吃樱桃----眼都望绿了(办不到);

下雨天出太阳----假晴(请);

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跑不脱)。

5:动物名称:

偷油婆----蟑螂;

丁丁猫----蜻蜓;

赖格宝----蟾蜍;

缺块儿----青蛙。

6:常用语:

安逸——四川方言中指“舒服、 舒坦、顺心”的意思,常用语。

打牙祭——四川方言中指“吃肉”和“吃好东西”的意思,常用语。

撇 脱——四川方言中指“轻松”,“简单”的意思,常用语。

雄起——四川方言中指“坚持”,“不服输”的意思,常用语。

惹毛——四川方言中指“发脾气”,“发火”的意思,常用语。

扯把子——四川方言中指“骗人”,“讲谎话”的意思,常用语。

匀兑——四川方言中指“走后门”,“偷偷摸摸不为人知”的意思,常用语。

扎起——四川方言中指“撑腰”,“有后台”的意思,常用语。

耿直——四川方言中指“讲信用”,“有性格”的意思,常用语。

扩展资料:

(1)四川方言,指代四川人说的方言,宋以前的四川方言和元代至今的四川方言有明显不同,依据宋代文献显示,当时的学者把四川方言与西北方言合称为“西语”,属同一方音语系。

(2)四川方言,发源于上古时期非华夏族语言的古蜀语和古巴语,迄今四川方言的原四川方言始层中仍然保留了“坝”(平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古蜀语和古巴语的词汇。

(3)四川方言,一般被看作西南官话的代表,和云南话、贵州话共同构成一致性较高的西南方言,四川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和普通话总体上相当接近,在语调上则差异显著。

参考资料:

——四川方言集锦

——四川方言

晓得——知道

  婆娘——老婆、或者骂女人的意思

  妹崽——女孩的意思,如“潭妹崽”就指姓潭的女孩

  要台——临时加餐,不是正餐。如“打要台”,“要台”不等于“宵夜”,要台上午吃,宵夜是晚上吃的。

  乡音——便宜的意思,如“这东西很乡音”,意思是这东西卖的很便宜

  脑壳——脑袋

  酸寒菜——泡菜

  背时——倒霉,如“该背时”,就是何该倒霉的意思

  稀客——就是很少来的客人

  新姑央儿——新娘

  哄人——骗人的意思

  传传、锤子、鸡八——都是指男人的性器官,也是骂人的语气词语。

  龟儿——语气词,带有埋怨的意思。如“他龟儿不吃饭”意思是他不吃饭。

  龟儿子——骂人的词语

  摆龙门正——就是闹家常的意思,通常几个人一起

  哦屎(屙屎)——拉屎

  杀个了——完了。如“锅里的饭杀个了”,就是锅里的饭完了。

  爪子——做什么。如“你要爪子嘛”意思是“你要做什么”

  幺——最小的意思。如“幺爸”,就是最小的叔叔的意思

  打摆子——症状是全身发抖,很怕冷,喜欢盖很多被子。并不是得痢疾的意思,得痢疾主要是上吐下泻,是肠胃疾病。

  摆子——就是瘸子的意思。如“周摆子”,就是姓周的瘸子。但摆子的程度没有瘸子严重,摆子只是走路一拐一拐的。

  桑怕儿——桑葚。桑树上的一种果实。

  打梦脚——走神

  哈巴儿——傻子的意思

  客嘛儿——青蛙。干客嘛儿指在陆地上生活的蛙

  紧到说——就是一直在说,唠叨的意思。

  摇裤儿——内裤,指短的内裤

  谷子——稻谷 打谷子——收割稻谷

  耙——软。如“这肉煮得黑耙”,意思是“这肉煮的很软”。

  笔开水——倒开水。一般指从容器中倒出液体。

  老子——我。如“这事老子不干”意思是“这事我不愿意(做)”

  有——你家或你。如“有妈2月28日生”意思是说“你妈2月28日过生日”

  老汉儿——老爸。 有老汉儿——你老爸。钱纸/纸钱——冥币。烧钱纸意思是给阴间去世的人烧钱。

  秧歌队——指结婚女方的亲戚队伍。

  走秧歌——指结婚时担当女方亲戚到男方家做客。

  跑江湖——出门打工。一般在80、90年代使用这个词语。

  混(读音声调为平音)——意思是倔强爱撒娇,一般说小孩很混就是爱撒娇倔强的意思。

  茧八浪——说话口吃的人。

  耙(pa)耳朵——指怕老婆的男人。耙就是软的意思,意思是耳朵让老婆拧软了。

  靠沙罐儿——枪毙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