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溜娃这一年,我发现了一个特别难以解释的现象,就是奶奶带的孩子大多很乖巧, 会跑的自己和小朋友跑着玩;不会跑的在婴儿车躺着自己玩! 孩子的奶奶有些在跳广场舞,有些坐在一起拉家常,而我是 左3圈、右3圈
溜娃这一年,我发现了一个特别难以解释的现象,就是奶奶带的孩子大多很乖巧, 会跑的自己和小朋友跑着玩;不会跑的在婴儿车躺着自己玩!
孩子的奶奶有些在跳广场舞,有些坐在一起拉家常,而我是 左3圈、右3圈 的来回转悠,10分钟过去了、30分钟过去了、1小时过去了、2小时过去了,我家孩子提出抗议很多次了,而那些孩子们都不哭不闹。
对此,我特别不理解。
在孩子小月龄的时候,我最奢望的事就是孩子能安静坐在我的腿上,而我能坐在凳子上,事实上我家孩子一直没能让我如愿。
但是我在溜娃的时候发现 但凡 奶奶溜娃,大多都带着小马扎,她们目的性很强不会围着小区转圈圈,就是径直把孩子推到人多的地方,比如, 小区主门商铺;小区喷泉处;小区游乐场;幼儿园门口, 然后打开小马扎坐下来,大家都跟商量好的似的,不一会很多奶奶带着孩子都来了。
然后,这些奶奶们都开始拉家常了,会走路的孩子就和年龄大一点的哥哥姐姐 在旁边玩; 不会走路的孩子要么 躺着看天 ;要么坐着 认真听奶奶们唠嗑, 还有一些好动调皮的孩子在学习奶奶 跳广场舞。
我忍不住问自己,她们的孙子/孙女都这么听话吗?怎么这么好带?有什么秘诀没有?当然有, 这3次 对话给我了答案!
孩子5个月时,我驻足下来看阿姨们跳广场舞,身边有个阿姨抱着孩子给我打招呼,告诉我孩子鞋掉了,我连忙说谢谢时,阿姨问我 “孩子真胖,吃的母乳吧?” 我把鞋子捡起来以后就和阿姨多聊了几句。
阿姨说:“孩子妈妈没有母乳,孩子吃的奶粉,他妈妈上班,喂母乳也休息不好,就一直给孩子喂奶粉。”
我听了以后,内心直夸阿姨明白事理,母乳虽好,但是实在没有哪也没办法。
我说: “这孩子虎头虎脑这么壮,这么乖巧还是您会照顾。”
听我这样一说,阿姨露出欣慰的笑容。并且说:“我是过来人比你们年轻人有耐心,知道孩子的需要和需求,在每个年龄段孩子想表达什么?我都知道,我是尽量和孩子好好沟通,尽力满足他,但是该有的规矩还是要立的。”
聊了一会以后,阿姨说,孩子该回去吃奶粉了,就走了。走的路上还很热情地对身旁的阿姨打招呼约明天一起溜娃的时间。
孩子8个月时,我还没让他学站立,我看到一些大点的小朋友已经会走路了,心里就特别羡慕,也特别期待孩子能赶快长大, 会走了我应该就能轻松了! 然后我就听到旁边的阿姨在讨论,孩子脾气大怎么治?
一位阿姨说:“她家孙子15岁了,那个脾气,大的不得了不得了!他妈都被气哭好几次了,但是被我几天就治好了。”
另一位阿姨说:“是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真是厉害的不得了,我孙女当时也是,把那个家倒腾的呦,根本不像个样子了,我也不管她, 她倒腾够了、烦了、累了,我不给她收拾,我就在旁边等,我端着饭菜等,她饿我也不给吃,必须自己收拾好了放回原位才能吃饭。”
听到这里我心里在想,阿姨有文化,还懂得科学 育儿 。
孩子1岁时爬的溜,但是不会走,我呢一点也不着急。一次溜娃时,看到一个7、8个月的小朋友非要站着,阿姨不让,嘴里不停地说: “你还小不能站,你妈妈说的你现在站以后罗圈腿,小女孩家家的罗圈腿不好看。”
因为图图在一直盯着阿姨家的小孙女,我就把图图放下来对他说: “这是小妹妹,妈妈牵你手去找小妹妹玩好不好?” 图图伸出手啊啊啊的想过去,我就牵着图图向阿姨走了过去。
来到阿姨旁边,我问阿姨小宝贝多大了?阿姨说差一周就8个月了。
接着我就说:“阿姨,您的 育儿 观念很科学啊,我刚听您说,不希望孩子现在学站立呢?” 大多数奶奶都做不到,基本孩子3、4个月都让孩子站了。
阿姨说: “我听孩子妈妈的,她妈妈是专业育婴师,她说什么我都照着做,少了矛盾不是。” 再说了,一个时代一个样,也不可能啥都遵循老传统,她妈妈专业学的就是照顾孩子,现在都讲究科学, 我如果跟她对着来,那不是给儿子添麻烦吗?
和阿姨聊了一会图图饿了我就回去了,在回去的路上,我对图图说: “你如果有这样一位奶奶,那该多好啊!”
回到家我反复思考了一中午奶奶带娃和我有什么不同?除了孩子 天生性格有差异 以外,这 3 个原因是奶奶带娃看似很轻松的秘诀:
(1)不受手机控制, 奶奶的年龄一般在50~7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农村老太太大多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 所以照看孩子时就不会分心,不会像年轻爸妈们总是忍不住看手机。
结论: 奶奶们除了爱聊天,其余的焦点基本都在孩子身上,孩子的需求时时刻刻能得到满足,当然会比较乖巧一些。
(2)奶奶带娃比较有耐心, 经过半辈子的生活,老年人具有了一定的 社会 经验和阅历观察,不管是说话做事都比年轻人有耐心一些。所以在照看孩子这方面,纵使孩子调皮捣蛋,奶奶们大多也不会发火。
结论: 奶奶发脾气打孩子的不多,是因为她们擅长于满足孩子,一个总是被满足、夸赞、宠爱的孩子大多很听话。
(3)热情, 老年人爱聚集扎堆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她们没事干,早晨跳跳广场舞;下午和几个老太太拉拉家常。所以全职带娃的奶奶们,一般在孩子满月以后就带孩子接触别的小朋友和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了。
结论: 孩子因为从小就有玩伴,性格偏向于活泼,喜欢出门找小朋友玩。
我呢,都是一个人溜娃,溜娃这一年也没认识新朋友;孩子呢,也没有能一起相约的好伙伴,所以我家图图看上去和孤单。
孩子的内心需求得不到更多的满足和补充, 我还以为是孩子需求高,明明每天都陪伴他说话;与他互动,他有时候还是感觉图图很失落的样子。 有时候呢,图图会盯着哪些奔跑、踢球、比赛滑板车的哥哥姐姐们喊, 我知道图图也很想像他们一样奔跑,一起认识更多的 新鲜事物 和不同的人群。所以从现在开始,我需要做些改变了!
奶奶抱不哭妈妈一抱就哭
奶奶抱不哭妈妈一抱就哭,妈妈在生下宝宝的时候经历了很大的痛苦,可以说宝宝是和妈妈最亲密的,可是有些时候,妈妈在抱宝宝的时候,宝宝会止不住地啼哭,以下了解奶奶抱不哭妈妈一抱就哭。
奶奶抱不哭妈妈一抱就哭1其实这个问题大部分新手妈妈都会遇到过,新手妈妈经验不足,抱孩子的姿势不正确导致孩子不舒服等等。宝宝开始认生,因为平时奶奶带得多。
不同月龄的宝宝有不同的抱法
1、0-1个月
要横抱,可用腕抱法或手托法,抱月子里的宝宝,要注意托住头和颈,头和臀部一定要保持一条直线。
2、1个月后
可竖抱,可让宝宝伏在肩上或背对自己,满月后或头能竖直后就可以短暂地竖抱了,3个月后可以适当延长竖抱的时间。
3、3个月之后
抱孩子仍要保护头颈,此时,宝宝的颈部力量基本能支撑住头了,抱孩子就可以灵活一些了。
4、6个月以后
宝宝头部就可自由活动了,家长抱的时候,也不需要再刻意帮孩子支撑头颈,只要稍微托住就可以了。
扩展资料
初生婴儿认识周围世界,和外界取得联系是通过感知觉来实现的,因此对婴儿的教育应着手于发展感知觉方面的训练。所谓感知觉,是指人类通过眼睛、鼻子、耳朵等感觉器官,对周围环境中物体的颜色、气味、味道、形状等各种特性的认识。
父母应该及时给予婴儿适当的刺激,锻炼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以及相应的神经系统、大脑等有关部分,促进婴儿智力的发展。
父母应给婴儿布置一个“小天堂”。为了使婴儿的视觉提早发展,可为他布置一个舒适的、色彩鲜艳的环境。如在婴儿睡床的周围,可挂一些红、绿、黄等色彩鲜艳的玩具或实物,放些鲜花或塑料花等;婴儿的衣服、被子等用品,最好也用不同颜色制成。当婴儿醒时,通过观察可刺激他的视觉,促使其功能的成熟。
奶奶抱不哭妈妈一抱就哭2婴儿为什么妈妈抱就哭
1、妈妈抱宝宝的姿势不对
宝宝还比较小,这个时候不会说话,不能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感觉,也没有其他多余的动作,所以就只能通过啼哭来表达自己不舒适的感觉。
2、妈妈的情绪比较糟糕
宝宝虽然比较小,但是对外界也是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的。如果妈妈的情绪比较糟糕,在家里大喊大叫面色凶狠的话,那么宝宝也会产生恐惧的感觉,所以通过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恐惧。并且宝宝是具备一定的记忆力的,如果妈妈比较凶地吼了宝宝,宝宝在心里面是会记住的。
3、妈妈身上的奶味比较重
不少妈妈现在是通过母乳来喂养自己的宝宝,如果出现漏奶的情况的话,妈妈身上的奶味就会比较重。这个时候,如果妈妈把宝宝抱得紧的话,这种强烈的味道会引起宝宝产生不适,所以会哭。
4、宝宝生病了
宝宝的身体虽然比较幼小,但是却是五脏俱全的。如果宝宝身体出了问题,比如尿道或者消化道出了问题,宝宝想尿尿不出,那么宝宝会感到身体不舒服,所以会通过啼哭来表现出来。
妈妈们可以结合以上的原因来具体分析,看自家宝宝啼哭属于哪一种。如果是自己的问题的话,那么就要改善过来。如果是宝宝的问题,妈妈可以结合宝宝的一系列身体状况来分析,可以带宝宝去医院做检查。
奶奶抱不哭妈妈一抱就哭3宝宝哭闹,妈妈一抱就不哭的原因在这
1、根据妈妈的气味,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呆了十个月肯定对妈妈的气味很熟悉!宝宝在六个月前视力都还处于发育阶段还不能清晰的判断哪个是妈妈,因此气味是宝宝辨别妈妈的主要方式之一,一般来说宝宝只要通过闻妈妈乳汁的味道就可以判断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宝宝断奶的时候,妈妈最好回避的原因,刚出生的宝宝嗅觉是非常灵敏的,妈妈在旁边,宝宝一会就能闻到乳汁的味道,也加大断奶的难度
2、妈妈的声音,宝宝的视觉发育较晚但是听觉和嗅觉是与生俱来的,宝宝在一两月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妈妈的声音判断出来哪个是妈妈!也正因为宝宝能够分辨出妈妈的声音,所以妈妈哼一些小调可以安抚宝宝!
所以新手妈妈们知道宝宝是如何认出你们的了吗?宝宝比我们预想中的聪明得多!新手爸爸们,再也不用气馁了,宝宝刚出生不久肯定喜欢给他口粮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