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十月初一是寒衣节?你知道寒衣节是咋来的吗?有什么历史典故?

老人 0 51

为啥十月初一是寒衣节?你知道寒衣节是咋来的吗?有什么历史典故?,第1张

为啥十月初一是寒衣节?你知道寒衣节是咋来的吗?有什么历史典故?
导读: 1、为啥十月初一是寒衣节?你知道寒衣节是咋来的吗?有什么历史典故?2、什么叫送寒衣3、寒衣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4、孟姜女送寒衣是什么日子5、十一送寒衣都送什么东西寒衣节,是农历的十月初一,在这一天,古人就有一些祭祀、授衣、开炉等风俗习惯。相
  • 1、为啥十月初一是寒衣节?你知道寒衣节是咋来的吗?有什么历史典故?
  • 2、什么叫送寒衣
  • 3、寒衣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 4、孟姜女送寒衣是什么日子
  • 5、十一送寒衣都送什么东西

寒衣节,是农历的十月初一,在这一天,古人就有一些祭祀、授衣、开炉等风俗习惯。

相传寒衣节起源于周朝,在相关诗文中就有关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样的记载,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农历的九月份开始,气温下降,天气就会逐渐的转凉,为了防寒保暖,人们就要添置一些过冬的棉衣,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之为“授衣节”。后来也逐渐演变成在这一天为远方的亲人寄送寒衣,为亡故的亲人烧寒衣祭祀。现在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并统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寒衣节作为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典故。

第一个是关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民间“授衣”,十月初,正值稻谷收获的季节,这时候帝王身穿冬衣,告诉百姓冬天将至,要注意防寒保暖。而朱元璋登基后,为顺应天意,在这天将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饭分享给群臣品尝,并举行相应的“授衣”之礼;

第二个就是关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壮丁送去修建长城,十月初天冷,孟姜女带着寒衣千里寻夫,但是不幸的是她的丈夫已经亡故,故而其悲愤交加,日夜哭泣,结果哭倒了长城,见到了亡夫的尸骨。于是长城内外的人们为了纪念孟姜女忠贞为夫的故事,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称作“寒衣节”,而在十月初一烧寒衣也成了祭祀亡故亲人的一种风俗习惯。

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商人为了促销的伎俩,商人慧娘为了将造出的纸张卖出去,自编自导了一场闹剧,让周围人信以为真,阳间普通的纸张,在阴间是可以用来当作钱花的。于是也就有了寒衣节烧纸祭祀的习惯。

送寒衣是汉族民间祭祀风俗。

送寒衣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夏历十月初一(十月朔日),祭扫祖墓。祭扫时,于坟前焚烧纸糊竹扎的衣服鞋帽,谓冬季来临,气候日冷,为阴间的鬼魂送衣取暖,故名。

此俗流行甚早,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描述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在夏历九月下旬,即有“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献”的。元代在夏历七月进行。《析津志》云:“都(今北京)中人民七月祀先,用麻秸奠酒为诚,买纸钱冥衣烧化于坟,谓之送寒衣,仍以新土覆墓。”

明代在夏历十月进行。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十月朔日,纸坊剪纸五色,作男炙衣,长尺有咫,日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日送寒衣。”又演化为把衣服式刻板印在纸上。

清张英《渊鉴类函》:“时俗刻板为男女衣状,饰文五色,即以出售,农民竞以(十月)初一日鬻去,焚之祖坟,名日:送寒衣。”清代仍有此俗。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喜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

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诗经·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天逐渐冷了,人们该为逝去的亲人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农历十月初一又称授衣节。下面是我整理的寒衣节的来历和 传说 故事 ,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更多寒衣节相关内容推荐↓↓↓

寒衣节的讲究与注意事项

关于寒衣节烧寒衣是什么时间

寒衣节送寒衣的意义是什么

不得不看的寒衣节禁忌有哪些

寒衣节的来历

寒衣节自古有之。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不过,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

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下诏(《唐大诏令集》卷77),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稍嫌早,所以,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了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不过,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寒衣节:“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在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中,则记载有清代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寒衣节是什么节

寒衣节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祭祀节日之一。

阴历十月初一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但和春季的 清明 节、秋季的中元节不同的是,除以烧的形式为死去的亡灵送纸钱外,因为正逢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所以传统的寒衣节还要送去五色纸做的寒衣,以表达后人对祖先的纪念。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寒衣节的传说故事

1、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给死人送衣服这一习俗,据说是由孟姜女首开先河。

据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累死在工地上,并被埋在城墙之内。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长城40里。她最终用咬破手指“点血入骨”的方式找到了丈夫尸体,并用带来的棉衣重新装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寒衣节”。

2、蔡伦大嫂的促销手段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而这个精明的东汉商人,乃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

蔡伦造纸出名后,其兄蔡莫仿造之,因质量不及蔡伦所造之纸,故常常积压。为将积压的纸销出去,蔡莫之妻慧娘想出一个办法:一天,她佯装死去,躺在棺材里,蔡莫悲痛欲绝,大放悲声:“慧娘啊,都是我害的你呀,因为我造的纸卖不出去,把你害成这样,我真该死,我要把所有的纸都烧掉”!一边哭,一边把纸抱到慧娘棺材前烧,烧一阵,哭一阵,哭一阵,喊一阵。

突然,棺材内的慧娘有了声音,围观的人非常惊异,这是怎么回事呢慧娘一边从棺材里走出来,一边装腔作势地唱:“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钱能做买卖,不是丈夫把钱送,谁肯放我还阳来”。唱了许多遍又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我到了阴间地府,阎王让我推磨受苦,丈夫向阎王送了钱,阎王就派好多小鬼帮我推磨,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所有的钱都给了他,他就打开地府的后门,放我回来了”。

蔡莫装模作样地说:“我并未给妻子送钱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慧娘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到他父母坟上去烧。在场的人认为烧纸能让死人还阳或在阴间少受罪,都来向蔡莫买纸烧。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蔡莫的纸销了个精光,因此改变了困境。由于慧娘还阳的日子正好是十月初一,因而每到十月初一,人们就要给死去的人烧纸。

3、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

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他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时,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曰:“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在加衣避寒的同时,还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寒衣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相关 文章 :

★ 寒衣节的来历及传说

★ 关于寒衣节的传说故事

★ 关于寒衣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 寒衣节的5大传说

★ 关于寒衣节的传说来历

★ 寒衣节的起源是什么

★ 关于寒衣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 寒衣节的起源是什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6732713c8049618d4dd9c9b08bf5768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孟姜女送寒衣是寒衣节

俗话说“十月一,送寒衣”,这里的十月一,说的是农历的十月一日,在这一天,我们都要为逝去的亲人少一些冬装,给亲人们送去御寒的衣物。我们给亲人们送去寒衣的时候,需要烧一些“五色纸”,就是为了防止一些没有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和自己的亲人抢衣服。这些习俗都深刻地表现出,生者对亡者的哀思和崇敬!

在民间,寒衣节的习俗还有很多,不仅仅是烧五色纸和寒衣。通常人们还会煮红豆饭,而且在祭奠的时候,也有讲究,有些地方会要求祭奠的男子磕头而不哭,而女子需要放声大哭,而不需要磕头!

相关传说

相传,秦时 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 

孟姜女用带来的棉衣为其重新装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十月初一烧寒衣”,也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寒衣节

送寒衣需要准备的东西有食物、酒水、香烛、纸钱,最重要的就是冥衣。

大家会在这一天把自己准备好的冥衣给祖先烧过去,保证祖先在“另一个世界”不着凉,当然也会祈求逝者保佑生者。

在山西,大家在做寒衣的时候还会往里面塞一些棉花,据说这是为了给已故之人做棉衣还有棉被用的。同时还会准备帽子、鞋子、被子等等,甚至还会做一个纸房子,看上去相当的精致。

在河南洛阳,人们在这一天会做很多的烹炸食品,也会包饺子,同时准备供奉祖先的食物,这些食物大多数都很油腻,因此有“十月一,油唧唧”的说法。

在山东,人们都习惯在郊外的路口焚烧寒衣,这些寒衣大部分都是用彩纸剪裁制成的。

典故传说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喜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