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艾草香囊和寓意

老人0150

送艾草香囊和寓意,第1张

送艾草香囊和寓意
导读:送艾草香囊的寓意是祈福安康、驱恶辟邪。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会制作各种艾草香包来祈求平安和健康,这种香包通常是由艾草和各种香料制成的,具有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寓意。在古代,艾草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可以驱邪辟邪、预防疾病。因此,在端午

送艾草香囊的寓意是祈福安康、驱恶辟邪。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会制作各种艾草香包来祈求平安和健康,这种香包通常是由艾草和各种香料制成的,具有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寓意。

在古代,艾草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可以驱邪辟邪、预防疾病。因此,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将艾草挂在门口或佩戴在身上,以祈求平安和健康。同时,艾草香包也可以用来赠送亲朋好友,表达祝福和关怀。

除了端午节之外,送艾草香囊也寓意着祈福安康、驱恶辟邪。在现代社会,很多人也会选择在车内或者家里放置艾草香囊,以保佑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和健康。同时,这种香囊也可以作为一种小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关怀和祝福。

总之,送艾草香囊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一种表达祝福和关怀的方式。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寓意都深受人们喜爱和珍视。

1、古代女性喜欢香囊,除了装饰外,还有另一层意思,她们往往把“包”视为“定情之物”。正如孙光宪的《遐方怨》词中所写:“红绶带,锦香囊,为表花前意,殷勤赠玉郎。”所以,“包包”也就是香囊,逐渐成为男女相好的“定情之物”。

2、香囊以锦制作,又称锦囊或锦香袋、香包、香缨、佩帏、容臭等,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一般系于腰间或肘后之下的腰带上,也有的系于床帐或车辇上。由于奇特香料多来自外国,清朝还把香囊作为赏赐之物。端午节前后,人们除了吃粽子、插艾叶以外,还要给孩子们带上香囊。

3、汉朝的时候出现了一种叫“绶囊”的方形包,而这时的“包包”因为皇上常常用它来赏赐有功之臣,于是便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据《宋书·礼志五》记载,“汉代着鞶(pán)囊者,侧在腰间。或谓之傍囊,或谓之绶囊。然则以此囊盛绶也。”

4、而且,正因为此时的“包包”与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相联系所以,包包的图案、色彩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北朝时期“鞶(pán)囊,二品以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品、六品彩缕,七、八、九品彩缕,兽爪鞶(pán)囊,官无印绶者,并不合佩鞶囊及爪”。

可在自家选择清静处,横着摆放一张桌子,桌上左侧立三乳妈的神位,右侧立土地爷神位,神位前摆放九层米糕一笼,米粉做成的冥斋、寿桃各五枚,水果四盘,全鸡一只,鱼一条。

肉、紫菜、香菇、木耳、红枣各一盆,酒一杯、茶三杯,还要在九层米糕上摆放数束五色丝线和数个特意制作的香囊。祭品可多可少,但九层米糕和五色丝线、香囊不可缺少。

扩展资料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这篇《端午节游园活动方案》,是 考 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活动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为了弘扬民族传统节日,根据我们的特殊情况,制定适合的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的

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开展适合我院服务对象参加的游艺活动,让传统节日在游艺中体现。根据服务对象的能力、精力、动力、活力的不一致,将我院的服务对象分为"长寿组"与"活力组"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人群对传统节日的不同需求,设计既符合传统理念又体现时代特色的游艺方案,使我院的服务对象在游艺过程中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使民族精神得以弘扬、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参与能力,同时也能达到联络感情、促进友谊、活跃身心的作用。通过活动,使人们既能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活动对象

四、活动地点

五、游艺详细内容

1、赛龙舟方法:10人一组,分为4组参与比赛。将准备好的纸张发给参赛选手,听到裁判员的指令后开始动手,首先折出一条船,并放在装有水的容器内,利用扇子的风力让自己的船到达终点。取前3名优胜奖。参与选手有参与奖。裁判员根据比赛结果发放相应"领奖卷"新意之处: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准备材料:彩色折纸、大水盆(长形)、10把扇子、桌子数张。

2、包粽子方法:10人一组,可分4组进行比赛。将准备好的粽叶(仿真)、糯米、红枣、红豆、猪肉(仿真)物品发放给参赛选手,听到裁判员的指令,开始动手,完成的作品需达到指定的标准,(最终解释权在裁判员),取前3名,参与选手有参与奖。裁判员根据比赛结果发放相应"领奖卷"新意之处: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吃有关,端午吃粽子,可算是全国通行的习俗,而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准备材料:布料、带子、米、绿豆、仿真水果(小)、桌子数张。

3、制香囊方法:10人一组,给每位选手分发一块色彩鲜艳的丝布、一根可以挂在脖子上的细带子、一张小纸条、一支笔、一些香药、一付针线,绿豆或花生代替香料。每位选手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小香囊,在小纸条上写下祝福和许愿的话,缝制在香囊外。要求针脚工整,外形美观。香囊制作完毕后,可以自带,也可以送给他人。裁判员根据完成作品的质量发放"领奖卷"。

新意之处:

佩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准备材料:彩色丝布、细带子、笔、绿豆或花生、针(十盒)、白线、穿针器、彩色卡纸、桌子数张。

4、唱童谣 品童趣

(一)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二)端午花,红又红;摘朵鲜花送金龙;端阳端阳,粽子粽;拿个粽子塞龙洞;龙戴鲜花吃粽子;吃饱粽子回龙洞。不要伤害屈原老公公。

(三)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是端阳;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沾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四)五月五,是端阳;龙船双双闹长江;两边坐着划船手;中间坐着打鼓郎;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

(五)粽叶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进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六)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方法:裁判员准备六首童谣,参与者从中抽取序号,并手持稿件,听裁判员发令"开始",而裁判员手拿节奏器,参加人员必须按照裁判员的节奏,一字不差的读出来。必须使用普通话。(老人可选用语言表达方式,节奏可适当放慢)新意之处:

你是否还记得这些伴随自己成长的童谣听着这些曾经熟悉的曲调,是否会令你回味儿时的童趣传统童谣,是民间文学遗产的一部分。因其文字简单、朗朗上口而在民间传唱。我区12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童谣,尤以壮、汉两族童谣为多。童谣也称儿歌,是流传于儿童之间的歌谣,它以说为主,也有连说带唱的,还有一唱到底的。之所以代代流传,除了浅显生动、韵律响亮、诙谐风趣,还能够将事物清晰表达,您是否又会想起属于我们地方特色的童谣"月亮粑粑,兜里坐个嗲嗲,嗲嗲出克买菜,兜里坐个奶奶```````"!

准备材料:彩色卡纸、写好童谣、准备抽签号、一张桌子5、吹乒乓球方法:将一只乒乓球放入盛满水的第一只杯子中,用嘴将球在30秒内连续吹入至第五个杯子中的为胜。分四组同时进行,如果超时或吹的过程中球掉落,则淘汰出局。取2组优胜,2组参与。

新意之处:

锻炼肺活量、激发参与者的主动性,让参与者有信心参与活动。

准备材料:乒乓球10个、25各水杯、5张桌子6、丢沙包方法:裁判员准备四种玩沙包方法,参与者必须都通过才能获奖,(老人可适当减少难度)新意之处:

锻炼参与者的眼、手、脑、回忆童年快乐时光,在游戏中找回自信。

准备材料:四个小沙包、一张桌子。

六、工作分配

1、 前期准备宣传:

2、 游艺活动材料准备:

3、 "长寿组"活动场地准备:

4、 "活力组"活动场地准备:

5、 裁判员:14名裁判员(总裁判2名、精神科各2名、老年科各1名)志愿者:14名6、 颁奖组:4名7、 打印稿件(童谣)各活动细则:

8、 彩色卡纸裁剪准备:

9、 奖品采购:长沙通爱心社或爱心单位捐赠10、音乐播放:康复科(长寿组)、社工部(活力组)(烘托活动气氛)

七、活动流程

1、9:00集合在老年科一楼大厅,各参赛组队排列站好。

2、各裁判员各就各位。

3、党总支书记:做重要讲话并宣布游艺活动开始。

4、各部门的参赛选手可自由选择参赛项目(注明:保持秩序、文明参与,各部门对服务对象做好安全防范)5、活动的结束后与社工部打好招呼,带领服务对象,安全回病房。

八、经费预算

2400元1、彩色卡纸 50元2、扇子10把4= 40元3、仿真水果30个4= 120元4、丝布 40元5、针线 20元6、彩色带子 30元7、宣传 3008媒体费用:500元9粽子:300元8、奖品采购5(元)200(人)=1000元

1、香囊的风情意味是在男女情事上,女子佩香囊意谓有所归属,香囊表示爱慕之情的缘故。香囊在我们通常的概念中,就是定情之物,含蓄且优美,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2、古代女性喜欢香囊,除了装饰外,还有另一层意思,她们往往把“包”视为“定情之物”。正如孙光宪的《遐方怨》词中所写:“红绶带,锦香囊,为表花前意,殷勤赠玉郎。”所以,“包包”也就是香囊,逐渐成为男女相好的“定情之物”。香囊又叫香袋,也叫荷包。

起初是辟邪之物,“五月绣香袋”曾经是全国各地的风俗。到了后来,香囊的风情完全在男女情事上。通常概念中,香囊是定情之物,它所传达的情感密码,因其所绣的不同形象而多种多样,含蓄且优美。

文化习俗:

祛邪祈福,香包文化的永久主题。而隐喻象征、托物言志则是香包的鲜明艺术特色。庆阳香包的图案和造型非常考究,具有丰富的意蕴:老虎狮子象征勇猛威武,祛除邪恶保平安;双鱼、双蝶、蛟龙等象征两性相爱、交合、生育。

莲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寓意女性的坚贞甜美;用登梅的喜鹊、采花的蜜蜂隐喻男性;借葫芦、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借大枣、花生、桂圆、莲子之名,取其谐音,寓早(枣)生贵(桂)子;送给长寿老人的“耄耋童趣”,以猫和蝴蝶戏牡丹组合图案,喻意老年生活富有情趣。

香包又叫容臭、香袋、香囊、香缨、佩帏,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它是古代中国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