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于视频记者
在农历新年的第二天,“懒人”回到他们的父母家。高兴的公公婆婆可以做一桌好吃的,大红包招待儿女,还有“在父母家晒太阳的狗”(河南习俗中,指的是孙子)。
2月2日上午,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自家小区门口看到,小区门前再次出现了许多熟悉又陌生的车牌号。车上下来带着孩子的家长,孩子的妈妈带着孩子。孩子父亲停好车后,打开后备箱,一箱一箱地拿出礼物。牛奶、水果、茶、坚果、枣...甚至还有米面油、杂粮、散养鸡蛋等礼品。
在小区里,等在门口的公公婆婆看到自己“刮饭”的人回来了,赶忙和其他还在等人的邻居聊完,高兴地伸手去接他们。从孩子手里接过东西,拉着孙子孙女的手,老人们忍不住开始唠叨,“回来就回来,买这么多东西干嘛!又花钱了。”
看着小区里已婚女儿“嫁带孩子”归来,记者只好带着亲人和孩子去亲人家“吃顿饭”。
由于前几天没有提前赠送牛奶等礼品,记者只好先在门口的超市买了一些。超市里的牛奶、杏仁露、果汁等饮料又在卖“火”了,都是提前包装好的,经营超市的大姐乐呵呵的忙着算账收钱;估计连儿女回国的“酒席”都没时间准备了。
买了两勺牛奶,放在车后备箱里,上楼催孩子剃了头发的爱人,把之前买的水果拿进来,一箱西瓜,一箱橘子。记者一家三口去我公公婆婆家“蹭饭”。
在路上的车流中,十辆车有八辆载着孩子。沿途很多小区门前,也有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娘家的“队伍”。大人们手里提着各种礼物,孩子们蹦蹦跳跳。
这时,记者不禁想起去年有很多关于女婿带爱人回娘家的短视频。“每年这个时候,村子里总会有很多熟悉的和陌生的人。他们总是一个人在村子里转悠,见到人就咧着嘴傻笑。他们不是坏人,是外地女婿。”
回想当初和爱人结婚,去爱人老家的那些年。记者本人也是如此。好在因为疫情防控,今年允许老人留在郑州过年。他们不用再待在村子里了,所以见到人就只能咧着嘴傻笑。
到了公公婆婆住的小区后,很多人也在小区门前回到父母家。一些人带着牛奶和水果;一些人带着饮料、坚果和鸡蛋;他们有的是提着一箱好酒,跟抱着孩子的爱人说,一定要和老丈人喝几杯。
到了公公婆婆家,早就做好了一桌子好吃的,婆婆忙着催孩子洗手上桌吃饭。孩子也收到了爷爷奶奶准备的大红包,向他们拜年,献上一份童真的“味道”祝福,新年的又一顿团圆饭也拉开了序幕。
大年初二,带媳妇回娘家。你会给公公婆婆带什么?欢迎私信大河报官方微博、微信、大河报Tik Tok姐姐和头条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