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组数据:从2018年到现在,中国礼品经济行业的市场规模在逐年增长。
而且预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规模还会继续增长。
在另一组数据中,人均送礼次数达到了一年4.9次。
一年送礼4.9次是什么意思?
要么你在一年多个节假日送礼物,要么每个礼物会送给多人。
最近收到一个男读者的私信,他说刚结婚,两个人经历了很大的压力。
他是土生土长的北方小城市人,那里有这样的习俗:
新婚夫妇应该给两个节日,包括中秋节和春节。
两人中秋节前结婚,临近中秋节提前送礼,花了近3万元。
妻子的家庭包括:
祖父母,外祖父母,叔叔,阿姨和叔叔。
丈夫的家庭包括:
叔叔阿姨。
总共有将近16人被派去。
礼物的内容也有讲究:活鸡活鱼、烟、酒、糖、茶等一些礼物。
平均一个家庭花了近2000元。
第一次,长辈会给他们一个小红包。
400-1000不等,但不会超过1000。一般会回400的小红包。
不管怎样,年轻人吃亏。
我问他:“为什么送结婚礼物?”你就不能把父母都送去吗?
他说:因为别人家的孩子结婚也来我们家送结婚礼物;现在,我们送一份节日礼物,就相当于帮父母还清了人情债。
我一听,这个压力不是一般的小。
到了过年的礼物,他们就是送人,拿不回来,因为长辈不给红包。
年轻人的假期压力真的很大。
一次节礼3万,两次6万。
在小城市,必须是一个人一年的收入,还得不吃不喝。
每一份礼物都是对钱包的考验。
多送点,钱包受不了;送的少,又担心对方嫌弃。
所以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下,他们身心俱疲。
如果新婚夫妇真的要送礼,跑十几趟也不是一天能搞定的事。
更何况,如果有人送你价值1k的礼物,你给对方礼物的时候标准也不能少于这个。
更重要的是,年轻人结婚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想到了另一个案例:
和女朋友恋爱2年多了。我去过女朋友家3次见父母,至今都没有得到女朋友父母的满意。
第一次拜访:花了2000元买礼物。
第二次拜访:给女朋友父母两套衣服,外加一些小礼物。
第三次拜访:我买了一只羊、烟、酒、糖和茶。
以上三次送的礼物加起来,价值早已过万。
就这样,我还没有得到女朋友父母的同意,尤其是女孩的母亲。
更何况,更何况:
在母亲的鼓动下,女孩也不喜欢男朋友送的不好的礼物,不能买东西,不够有诚意。
最后两个人分了手,关系到此结束。
三年的感情都白费了,挨家挨户的送礼也砸到了水漂。
对于这种情况下的女生和她的家人来说,是不可能把这些礼物还给男生的。
年轻人结婚有几个压力:
第一:结婚前,你要经历各种考验。
一般来说,男生的父母不会那么挑剔,因为在现在的环境下,男生很难找到对象结婚。
而女孩的父母,则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话语权。
男生要过五关六将,还要经历婆婆的各种考验。
第二:结婚时,双方的压力。
男生要给彩礼,三件金首饰,准备婚礼;女生要准备嫁妆,还有婚礼费用。
第三:婚后的关系。
如上所述,逢年过节要给双方长辈送礼。
对于刚工作几年的年轻人来说,独自承担这一切真的压力很大。
我越来越能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结婚。
因为见过生活的艰辛,所以不想太早结婚。
回到送礼本身:
习俗的东西需要年轻人去打破。
礼物不需要很贵,重要的是心意;如果对方因为对你的礼物不满意而不尊重你,那么这样的亲人不值得你尊重。
送礼不需要“撑起脸”,因为面子在婚后生活中不值钱。
活得好不好,只有你自己知道。
今日话题:
中秋节你会花多少钱送礼物?
(文章配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