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午托班,不能老人带吗?

孩子 0 30

家长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午托班,不能老人带吗?,第1张

家长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午托班,不能老人带吗?
导读:家长之所以把孩子送到午托班。其实更多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教育,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好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很多的家长在中午的时候,其实没有自己的时间的,他需要做一些应酬或者自己吃饭,或者说其他的一些工作,所以也是比较繁忙的。那对于

家长之所以把孩子送到午托班。其实更多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教育,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好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

很多的家长在中午的时候,其实没有自己的时间的,他需要做一些应酬或者自己吃饭,或者说其他的一些工作,所以也是比较繁忙的。

那对于这种家长来说,自己就没有办法很好的带孩子,但是孩子如果放在其他的地方,自己就会不放心,所以就希望把孩子放到一个可以集体的去照顾孩子的地方,那这个时候午托班的这种好处就显现了出来。

因为这个午托班可以帮家长去更好的照顾孩子,而且都是一些专业的人员去照顾孩子,不管是孩子在吃饭还是在休息,做的其他的东西都能够很好。

有些时候老人带孩子的话可能很好,因为毕竟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对孩子会更加精心,但是更多的时候老人带孩子会有很大的一些缺陷。

首先就是老人不一定是愿意带孩子的,很多时候都是孩子的父母去主动的要求老人去带孩子,那这种情况,老人带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很多的矛盾的东西。家长感觉老人做的不好好老人感觉家长不负责任,所以互相就会慢慢的让感情变得恶化。

还有一个就是老人带孩子的话,容易在孩子小的时候让孩子,但思想没有那么好。老年人的想法大多数都是比较古板的。也就是说老年人在想一些事情的时候,没有现代人想的这么前卫。

那他去带一个小孩子的时候,自然也会用这种自己的老思想去教育孩子。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应该更好的去接受一些新的世界。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把自己的想法或者头脑固定在一些过去的东西里面的话,这个孩子也不会有太多的进步。

所以家长把孩子送到这种午托班里面的话,也可以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教育,总之来说送到这种专业的地方就会让孩子做一些更加专业的东西。

以不形成习惯为好。

我和老同事每天都要接送孙子上下学。他有车,我步行。开始,他邀请我乘便车一起走。第三次我就告诉他,咱们别这么绑定,互相惦记太费心。他说,这有啥呢,顺便的事,你不乘坐我也得开车,没有啥。我说,那就这样吧,如果你开车出发时,我也到了,咱就结伴,如果没来,你就别等了。他说,这样也好。

虽然看似搭便车,其实很不方便,每天的惦记出门时间,唯恐让人等。另外,万一人家有事不能按时出门,或早或晚都要惦记你。另外,孩子虽然同年级但不同班,放学总有个早晚,时间不合的时候。而学校门前场地紧缺,不可能使车辆停留而不及时离开,互相等待,极为不便。真的不是搭乘便车那么简单。还是不要这么做。

这特么真是个事儿了。当年我女儿上中学,邻居的女儿同班,一直蹭我们的车一起上下学,从初一到初三,天天都是如此。初三的那个冬天春节过后,快中考了,有一天我女儿感冒发烧了,头天晚上还给她电话,告诉她明天不能上学了,让她自己做公交车去上学,结果她还是按坐车去的时间出门,当然迟到了,老师批评了她。早上她妈妈给我女儿打电话,让我接电话,说:你女儿发烧在家休息,但是并不耽误你开车送我女儿一趟吧,这下老师当众批评了她,她心里很不舒服,你作何感想?卧槽!我尽无言以对,么得都是我的错。

我是直接拒绝了,我女儿高三,跟小区里一个女孩一个学校,不是一个班级,一开始次就那样了,后来发现她家长连个微信也没加我,哪管打个电话说谢谢也行啊!每次都是让孩子跟我姑娘联系,后来我直接告诉我姑娘,不用回她微信!一到晚上就问我姑娘明天能不能捎她!她妈妈就是想睡懒觉!都上班点直接上班!

我曾经就遇到过这种实况情况,是孩子偶然在小区发现了他们幼儿园的一个同班同学。然后这孩子的妈妈就加我微信,希望我放学的时候能捎一下他家孩子。本来也没什么,因为我不捎的话就是这孩子奶奶坐公交接孙子。可是接了几次,发现这家孩子实在太没教养了,在车上大喊大叫,他奶奶都管不住他,还抢我闺女玩具,有一次站起来扒拉我肩膀,当时我还正在开车。

实在忍不了了,后来每次接我闺女的时候都说带她去加班,所以捎不了那个男孩和他奶奶了,其实我都是带闺女去儿童乐园玩去了。几次下来他们就明白我的意思,再也不提让我捎他们回家的事了。

反正该拒绝就拒绝,没什么不好意思,说难听的,万一路上撞车孩子受伤了,他们要追究你责任你找谁说理去?

这种邻居的人到处都有,就看你如何处理。首先第一次就有立规矩一不方便为借口拒绝。然后先小人后君子对死皮赖脸的邻居采取找律师朋友起草一份类似安全责任保险文本。认真的跟她说明白,车是私家车,孩子是未成年。如果你一定要蹭车不是不可以大家都是邻居,但是你一定要签字证明是你自己一定要蹭车的,并且家长不陪同。万一车辆行驶路上发生任何意外事故造成任何后果你必须负法律责任及经济赔偿。

签字按手印拍照留证!有点认知的家长都会做出正确选择的。这不是危言耸听,车在路上你不碰人,人也碰你出车祸再说什么都迟了!

曾经我开车接送隔壁小孩两年,直到有一天隔壁老公回来了,我心想我们两个就在屋头煮饭等她老公去接,我们两家就是门挨门,结果我儿看到我没去接他,就自己跑回来了,她老公回来对我发了好大的火,说我儿不听话,喊我以后自己娃自己接,就算我儿不听话,你就看在我帮你接了两年的娃儿,你能不能给我个面子委婉点,,过后隔壁问我有没有生气,我肯定生气了,从此以后我学会电瓶车,自己接自己娃

这真的很难处理,稍微处理的不当两家关系就破裂了,如果不处理,邻居天天蹭你车你也很难受,如果不去说破还能解决问题,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你和你的孩子多吃点苦就行了,邻居之所以天天蹭你车,无非就是料定你每天会准时开车去接送孩子上下学,而且蹭你车也成了他的一种习惯,如果你每天不准时或者说坚持一段时间坐公交车接送孩子上下学,时间一长,你的邻居也就慢慢的淡化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你以前每天都是早上七点左右送孩子去上学,你的邻居肯定也会在七点之前就准备好了蹭你的车,假如你突然某一天早上出发的特别早六点半或者更早,改变出发时间,在你邻居完全不知情准备蹭你车的时候,发现你已经开走了,稍后如果你邻居问起来为啥没有捎上他们,你就可以编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去搪塞他,比如有急事,或者单位有事去干啥等等等等,又或者干脆借口车子坏了,没时间去修,坚持一段时间坐公交车接送孩子,你的邻居不可能因为这个理由还去蹭你车,他也只能去坐公交车了,多坚持一阵子,或者偶尔不定时的改变出发时间,久而久之,你的邻居会慢慢改变蹭你车的习惯的。

正好我遇到一个类似的情况。我家孩子有个同学父母做小生意很忙,从清早到晚上,经常就麻烦我顺便接一下,有什么作业帮忙打印一下,有什么课外班一起送去一下,冬天早上她怕孩子起不来床,让我去她家喊门一下,刚开始我倒是可以帮忙,可后来我觉得这不成了我的责任了吗?帮忙变成不能推脱的义务?我就开始疏远他们家了。说实话特殊情况一定好帮,帮忙成为常态我做不到,升米恩斗米仇,分寸的掌握很重要。

这种情况我遇到过类似的,单位新来一同事,提出想搭我车上下班(她没给我油钱或礼物啥的哈,别误会我是收人家钱物了),我当时和她说“顺路搭车可以,不过我有时时间不能固定,毕竟都会有其他事情”,她跟了我三个月车天天上下班,她竟然在背后说跟我车受罪,我每天等她上班的地方离她家要走十分钟路,而且下雨下雪天也没给她送到家,我简直气炸,这人良心被狗啃了,我自己车技也是一般,她家那条路是巷子,我车又宽,上下班时间人又多,我怎么给她接送到家门口,趁早叫她滚蛋

我儿子上初中时,学校没有住校,公交车也不顺路,要倒一次车才能到学校。儿子的同班同学是个富二代,妈妈专门买了辆车接送儿子。他们家离我家很近,于是我提出让我儿子也搭他们家车上学,我家出油费。他们家想想自己的独生子有个小伙伴也不错,就同意了。但他们家说:只按以前每天10元的校车标准收费,不要多给哦。于是乎,三年下来,两个男孩成了铁哥们,双双考上了华附(上下学的车里是他们俩学习交流的园地),我们家长也成了好朋友。人和人相互帮忙,受帮忙的一方一定要懂得感恩,才可以长久往来。

这位家长显然是为孩子入园分离正在焦虑,我特别理解家长的这个行为,因为我自己是有两个孩子,即使我已经有很丰富的理论储备了,但是在送孩子上学的过程中还是会经历这个阶段,尤其白天的时候,我会用尽种种理由说服自己说:“没关系的,孩子会很喜欢幼儿园,会跟其他的小朋友玩得很开心,还会很喜欢他的老师。”可是当下午接到孩子的时候,又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些不好的反馈,家长就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当中,进而考虑自己的这个决定是不是正确,所以我真的是特别理解。

那问题当中的这个宝贝回到家之后就说害怕老师,晚上做噩梦,这种情况确实会令家长非常的焦虑,家长会纠结要不要继续送。其实我个人给到的建议还是要继续送的,因为孩子在入园的过程当中是需要时间去适应的,而在适应过程当中,有的孩子会很快,有的孩子会很慢,这个时间不一而足,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在不适应的过程当中,孩子又会出现种种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表现也是因人而异。总体上来说有的孩子是大哭大闹,有的孩子是睡眠困难,有的孩子食欲下降,有的孩子会害怕老师情绪低落等等,这些都是有可能的,甚至有的孩子可能身体素质稍微弱一些或者免疫力稍微差一些,入园会出现生病的情况。这些都是因为孩子最开始不适应幼儿园环境所出现的种种行为表现。那问题当中这个孩子的表现是害怕老师,晚上做噩梦这种情况。我给到的建议是,家长每天可以在孩子放学之后跟他聊一聊这一天在幼儿园中的情况,当孩子晚上回来跟家长说害怕老师之类的话时,要及时去跟他进行沟通,了解他为什么害怕老师,当孩子做噩梦的时候,及时的去安抚。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永远站在他这一方的,永远关心他的,永远会为他提供帮助的。

当然如果家长实在是不放心,也可以跟老师进行沟通,了解一下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当中具体是什么样的表现,他在课堂的哪一部分非常的开心,或者在哪一个部分不够融入,这些都是可以帮助家长更好的回应孩子的信息。

总体上来说,如果孩子的不良反应是在正常的情况和范围之内,我是建议家长及时送孩子去幼儿园的,因为不管什么时候送孩子,他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孩子哭的太厉害,就暂停几天再送,一旦这一次出现了暂停,那过几天之后孩子一定会出现更大的反应。因为他觉得上次哭就不用去上了,是不是这次继续哭,妈妈还会让我回家。这样的一种回馈方式对孩子来讲其实不是很友好。好了,关于这个问题我就回应到这里,希望我的答案会对这位家长有所帮助,谢谢。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很正常

作为宝妈,我能理解题主的矛盾和纠结,一则一家人携家带口在外面拼搏,虽然收入高一点,但除去老人孩子房租生活费等各项开销,能存下的钱有限,因此在外地工作让老人过来帮忙带孩子经济压力确实比较大。二则老人一般都比较恋根,如果有机会,老人肯定是希望能够带着孩子回到老家去,这样夫妻两个人还能多存点钱,老人孩子在老家开销也相对低一些,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会小很多。

对于我们这种普通的工薪阶层,面对这种情况,确实容易陷入两难的选择。但是作为一个过来人宝妈, 若莲的建议是,尽量坚持让宝宝在父母身边待到3三周岁以后再考虑让老人带回老家。

0~3周岁是宝宝性格及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宝宝语言能力发育的黄金时期,同时更是培养亲子关系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缺席了宝宝在幼儿阶段的成长,很可能这辈子都无法弥补了。

若莲认识一个宝爸,听他讲过他家女儿的成长经历,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给想要过早让宝宝跟父母分离的家长们敲个警钟吧。

这位宝爸说他家女儿现在十一岁了,将女儿放在老家养大是他这辈子做过的最后悔的一件事。

女儿在上幼儿园之前是在老家跟奶奶一起长大的,因为老家距离这位宝爸工作的城市很远,基本上半年一年回去一次。到了女儿三周岁准备上幼儿园的时候,这位宝爸和妻子决定将女儿接到身边上学,女儿接过来以后他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女儿在老家养成了非常任性跋扈的性格,而且特别叛逆,特别自私,卫生习惯也很不好,总是邋里邋遢的,每次宝爸和妻子想要管教女儿,女儿就会非常生气,对他们很排斥,一点也不愿意跟爸爸妈妈亲近,只要爸爸妈妈教育她,她就哭着闹着要回老家找奶奶,哪怕是语气平和的教育她也不听,直到现在十几岁了,性格依然任性叛逆,依然不喜欢跟爸爸妈妈亲近,从小打大从来不会主动跟爸爸妈妈撒娇,也不黏爸爸妈妈,感觉父母跟女儿之间有着很大的隔阂,无论父母怎么努力都无法跨越…

这位宝爸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不会选择将女儿放在老家养大,不管多难都要把女儿带在身边,好好陪伴她长大,给她足够的爱和安全感,让她跟其他天真无邪的小女孩一样,开心了找爸爸妈妈分享,伤心了找爸爸妈妈安慰,想要什么东西了趴在爸爸妈妈怀里撒撒娇…这才是一个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该有的样子啊!

最后若莲想说,虽然现在将宝宝留在身边,父母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也会更加辛苦一点,但请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切也都是暂时的,我们做父母的辛苦一点,熬一熬,努力给宝宝一个幸福有爱的童年,孩子会用一生来回报你。让孩子在父母身边长大,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无价的礼物,父母的陪伴和爱是孩子未来人生中最重要的底气。

如果有可能的话,在三岁之前尽量不让孩子离开父母太久,在孩子的世界面对对象分离超过七天,也许就被理解为遗弃。

三岁之前的孩子不仅是学语言的敏感期,也是他依恋关系, 情感 世界的培养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期间有稳定的安全依恋关系孩子,一生都有一个心理的安全基地,可以从此出发去建立他自己丰盛幸福的一生。如果这个安全基地被破坏,或者是根基不稳,根本就没有建立来,那么他就会穷起一生,去不断地寻求 情感 的链接和内心的安全。成人后孩子在 情感 世界和亲密关系上也会不断受挫。

所以建议你尽量克服困难,让孩子留在父母身边。

孩子由谁带,在哪带的问题,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 老人是否会带孩子

带孩子不是简单的给吃给喝陪玩一玩就可以的,要有高质量的陪伴。

老人 育儿 观念,文化水平,整体素质,三观等跟年轻人不一样,看老人平时带娃的情况,老人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是否可行,是否能放心给她带,如果放心,那么就简单多了。

这里举个例子,我表姐是奶奶带大的,奶奶对她很好,但仅仅停留在生活层面,小时候基本不说话,内向,有点呆呆的,敏感,老人也跟着经常说她内向,不合群。她和父母的关系也很一般,基本不沟通。直到她嫁人生子后话语才多一点,有老公疼,婆家人理解,生了女儿自己带,女儿也活泼开朗,机灵聪敏。她说小时候不说话,是因为没有人理解。

所以 育儿 方式不一样,带出来的孩子也不一样。

2 家庭经济条件

家庭收入较好的话,可以考虑放在身边带。孩子3岁前由父母带,更有安全感,亲子关系更好,性格发展更健全。

第一种情况 ,孩子父母一方辞职在家带孩子,另一方的收入可以支撑家庭开支,那么可以自己带孩子。

第二种情况 ,孩子父母都上班,请小时工,或者请 育儿 嫂帮带孩子,家庭收入可以满足请人帮忙,那么孩子可以留在身边带。

第三种情况 ,家庭收入一般,一方辞职了,另一方收入也不够开支,那么孩子自己带很勉强,还是得奶奶带。

3 其他可行办法

①是否还可以再挽留老人继续帮带

老人为什么要回老家,是否因为不适应现在的生活,或者老家有事,或者其他原因。

如果可能,针对回老家的原因解决问题,还是要挽留老人帮忙带孩子至少到可去幼儿园的年龄。

②是否还可以有其他亲人帮带

现在孩子不是婆婆带,就是外婆带,或者妈妈自己带,有些是男性长辈带,或者爸爸自己带,反正谁能带孩谁合适孩子就谁带了。父母能让孩子留在身边比其他什么都好,有些事可以适当妥协。

③ 带回老家带是否也可

如果老人带合适,虽说老家远了点,但可以经常打电话问问情况 ,还可以视频看看孩子,有假期还可以回去看孩子。可以带回老家一段时间看看,实在不行再接回孩子来,重新想办法。

以上总结,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总有一些要妥协和为难的地方,尽量留孩子在身边带,能自己带就自己带,实在不行,只能让老人带回老家带了。

我觉得不要!我两个孩子,大的五年级12岁,今年马上就要六年级。课业紧,压力大,小的才22个月,但是两个孩子我都自己带在身边。我觉得孩子的成长我不想错过!

如果说是因为工作原因,你可以叫父母过来帮忙搭把手,孩子还是要自己教比较好。因为现在大多都是隔代亲,老人带孩子,会把孩子宠坏掉,一些习惯养成很容易。但是想改就很麻烦了。所以说如果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理由,孩子还是自己带会更好些!

带孩子的时间快乐且又短暂

建议不要送回老家,但凡自己能想到办法把宝宝留在身边教养,都不要同意宝宝随老人回老家,尤其是孩子在这样的关键期;否则,宝宝在老家待的越久,以后你后悔和自责的概率越大。

首先,孩子这个生长阶段不但是语言培养的关键期,而且是亲子 情感 培养的关键期。宝宝这时是最需要父母在语言上的启发和引领,语言的启发同时也是大脑的开发。

同时,亲子 情感 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和孩子分开时间久了,孩子的心和你的距离想再拉进就不会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了。

然后,我们再说说宝宝的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养成,这个阶段也很关键。宝宝回老家生活,他不好的习惯和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再改,就相当的困难了。

最后,我想说,宝宝都一岁半了,你再辛苦一年多,他就可以上幼儿园了;为了今后更多的省心,何不现在费点心,再想办法坚持一段时间呢!

宝宝还是自己带在身边比较好,这样有利于成长。

太小了,不建议,小孩需要父母的陪伴,给孩子留下美好童年!

不建议送回老家,我生了两个孩子都是留在自己身边带,每天下班第一时间就是回家看孩子,孩子只有假期偶尔让老人家带回去玩几天。

自己带孩子的几个优点 :

1,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在父母亲身边长大,都会有很强的安全感,不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性格相对会比较开朗。

2,特别小的孩子更粘爸爸妈妈,宝宝需要拥抱和撒撒娇,而且每天必须出去走走运动一下,也是需要体力。

3,爸爸妈妈带孩子同时教给他们生活的安全常识、为人处世、识字等等。特别是宝宝在游乐场玩时候,培养孩子正确交往方式。

4,爸爸妈妈自己带孩子,随着年龄逐渐长大可以帮忙干些家务活,不会溺爱孩子。

5,爸爸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细心发现宝宝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的改正。

6,爸爸妈妈带孩子也是促进自己再次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自己带宝宝后就更懂得珍惜和感恩。

总而言之,爸爸妈妈自己带孩子,肯定是比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更好,当然,自己带孩子一定会有辛苦一点,这点辛苦也是微不足道的,希望每个为人父母的家长们都努力加油!孩子的明天才会更加精彩!

我建议还是不要送回老家。作为妈妈是不舍再加上孩子正在学说话期间更不能送回老家。我们再难都要克服下,但对孩子小到另一个环境种种不适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和烦燥。我们作为父母尽可能给孩子所有爱,让他能有个 健康 的身体,美好的童年。

那要看你你们是什么情况,如果是上班没有时间带那只能给爷爷奶奶看了,当然如果有条件还是自己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