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北京方便面,她,一年只吃一次

老人 0 38

一包北京方便面,她,一年只吃一次,第1张

一包北京方便面,她,一年只吃一次
导读: 1、一包北京方便面,她,一年只吃一次2、比较方便仿写的记叙文,要短,多多益善(要给出例文)要5篇,像让座,扶老奶奶过马路一类的都行3、婆婆生病媳妇给她吃方便面,对老公说:“月子饭”最养人,这是报复吗?4、我的儿子今年十三岁特别喜花銭该怎么
  • 1、一包北京方便面,她,一年只吃一次
  • 2、比较方便仿写的记叙文,要短,多多益善(要给出例文)要5篇,像让座,扶老奶奶过马路一类的都行
  • 3、婆婆生病媳妇给她吃方便面,对老公说:“月子饭”最养人,这是报复吗?
  • 4、我的儿子今年十三岁特别喜花銭该怎么办今天他奶奶给他五十元钱让他下楼买二包方便面中午吃,给果一去不
  • 5、那些年,我吃过的方便面
  • 6、这几天来我们家走亲戚的多拿的礼也多,我就把一箱方便面给了我奶奶,一箱奶给了我妈,回家我婆婆问我一箱

在她的童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北京方便面和辣条,如果只能选一个,那――肯定是北京方便面。因为当时的辣条一毛一根,但北京方便面居然要五毛一袋,能吃到一包北京方便面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她爸外出务工了,家里只剩她和她妈。那一年她四岁,和往常一样,早上她被她妈叫醒吃早饭,吃完出去找“老狗丹”玩泥巴(“老狗丹”是她最好的朋友,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丹”,在农村都喜欢叫“狗旦儿”之类的小名,意味着孩子身体扎实)。

玩泥最好是黄泥,更有黏性。 她们两个人先各自拥有差不多大小的泥巴,每次“老狗丹”都偷偷的多挖一点,她就“强制性”的从“老狗丹”的泥巴里抠过来一些以达到 “游戏公平”

两人用手把泥磨成“碗”的形状,底越薄越好,轻轻端起来放手上,使劲儿“啪”的一下扣在地上,“碗底”会出现一个洞,这样就要用自己的泥给对方补上,补上的泥巴当然就是对方的“资产”了,最后看谁的泥巴多。

她的“资产”好像还没有太大变化,就听到再熟悉不过的声音:“旦儿,回家吃饭啦!旦儿,回家吃饭啦……”她还在玩,“老狗丹”忍不了了,说:“旦儿,你妈叫你吃饭呢!”

其实她听见了,只是还想再玩会,所以才当作没听到,她说:“好,咱俩再玩三盘儿。”玩到第二盘儿的时候,她妈又喊了:“旦儿,吃饭啦!”已经是第二次叫她了,她不敢再玩了,如果等她妈第三次叫她,回去肯定该挨打了,她麻溜儿的回去了。

她回到家,这次她妈不像平时,以前有点晚回就会生气,但这次她妈态度很温和。她无暇顾及她妈的态度,所有的眼光早被桌子上的东西吸走了,两根辣条和一包北京方便面。辣条,平时她妈偶尔会买给她吃,北京方便面只见过别人吃,但她没吃过。

她赶紧过去拿起北京方便面,问她妈:“妈,你看,这几个字是不是北―京―方―便―面?”

她妈点了点头。

她有点兴奋但是又不太相信,她不敢吃,只是拿着,很小心地问她妈:“妈,这是谁的呀?是给旦儿的吗?”(她说话喜欢称自己小名)。

她妈说:“嗯!”

这个“嗯”好像点亮了她的小世界,她好开心,终于可以吃上梦寐以求的东西了,好像比山珍海味还要金贵。

她立即放下方便面,说:“妈,旦儿要洗洗手!”此刻的她好奇怪,平时玩泥回来都是她妈强制让她洗手的,这次莫名地自觉。她擦完手又用毛巾擦了擦方便面包,因为刚才拿的时候把上面弄脏了一点。

她妈说:“旦儿,今儿个你生日,妈给你买的好吃的!”

在农村不太注重“生日”,奶奶爷爷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过“生日”。

那时的她更不明白“生日”的意思,只知道今天有好吃的,这就够了!她没敢自己拆口,怕把口撕坏了,她说:“妈,你给旦儿撕开!”

她妈小心翼翼地撕开方便面,她拿起里面的调料包,(调料包的样子她一辈子都忘不了,表层是白色的,上面的字是红色的)她用嘴咬开一个口,但用力过大,有一部分洒到了手上,她先把调料都倒进方便面里,又舔了舔手上的调料,有点辣,但超级好吃!

她用手使劲攥着方便面口,上下摇,她不懂为什么这么做,只是看过别人都这样,所以她也这样。

她摇了几下之后,再也按耐不住自己对方便面的喜爱,松开口就吃了一口,调料的“威力”太大,“味道”直接进了鼻子里,她被呛到,就开始咳嗽,但是依然阻止不了她要吃光它的心情。

她妈一直看着她,她实在太开心了,完全忽略了她妈。她吃的还剩下几口的时候想起了她妈,她想妈应该也没吃过北京方便面,说:“妈,你尝尝,可好吃了!”。她妈说:“不吃了,你吃吧,妈不喜欢吃辣的!妈吃饭就行!”

她很快就把一包北京方便面,也是记忆里第一包北京方便面吃完了,吃到最后方便面袋里都会剩一点调料,她不舍得扔,都倒在手上,过一会儿舔一点,直到吃完。

她对她妈说:“妈,旦儿明天还想过生日。”

妈妈看着她,眼角湿润,没有说一句话

后来,她发现方便面包装袋上写的不是“北京方便面”,而是“北京麻辣方便面”。

后来,她发现北京方便面吃到最后,包里剩的调料几乎都是盐,咸死人了。

后来,她发现妈妈其实很喜欢吃辣,现在吃饭每天都是“无辣不欢”。

后来,她发现方便面包封口处不需要撕的很完整,只要大差不差就可以。

后来,她发现每个人一年只有一次生日。

当然,她就是我,我喜欢用第三人称去讲述我的故事,前些天又买了一箱北京方便面,还是老味道。

你吃过“北京方便面”吗?你玩过泥巴吗?童年的记忆会永远存于我们的潜意识中,影响我们的一生。

你的童年有什么代表性的记忆或东西吗?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回到过去!

争做文明小卫士

让我们先想一想环境问题。

其实环境卫生的破坏者就是我们这些居民啊!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每人吐一口痰,那么中国有13亿人 ,就有13亿口痰。如果一个人随地扔一串香蕉皮,那么中国大陆上就有13亿串香蕉皮。这样的事例很多,而且在我身边也常常发生。

那是一天傍晚,一大群胸前佩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他们买了些方便面、面包等零食,相互扶着肩,边走边吃,东西吃完了,包装袋就随手扔在马路上,好像还很神气。难道他们胸前的红领巾仅仅是一件装饰吗?

再让我们想一想公共设施的问题。

比如说,一些体育器材被大量损坏,秋千上的座椅掉了,只好将两根铁索焊接起来,人只能坐在铁链上,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就更大了。还有一些人家的收信箱的门也被不文明的人拽下来,上面还贴着许多小广告。这种事例还有许多。

这些不良行为随处可见,举不胜举。我觉得,我们小学生应该从小养成保护文明的好习惯,不破坏公物,不乱扔垃圾,争做一个“文明小卫士”!

们从胡长畈坐上了303公交车,发现车上人真多,所有位置上都坐着人,还有不少叔叔阿姨站着,我们也只能站着了。开了一站路,上来一个老爷爷。车开动了,老爷爷摇摇晃晃的,站都站不稳,却没有一个人站起来让。我觉得很奇怪,老师不是说要给老年人让座的吗?我正想着,这时售票员阿姨看到了老爷爷的这种情景,她叫一个坐着的大哥哥让座给老爷爷,大哥哥被售票员阿姨提醒后立刻把座位让了出来。我想这下对了,青年人就应该给老年人让座的。车开到了白阳村,又有一位老奶奶上来了,这时,一位大姐姐主动站起来给老奶奶让座了。可是,这位老奶奶身体很好的,她笑着对姐姐说:“不用了,你自己坐吧。”姐姐说:“您年纪大了,还是您坐吧。”这样,那位老奶奶才坐下,她一边坐一边说:“现在的年青人真有礼貌啊!”后来又有一位抱着小孩的阿姨上了车,我马上给她让座。我想我应该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该让我做做好事了。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想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献出我们的爱心,那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我们少先队员更应该多做好事,让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

星期天,在夕照的残热中,我和朋友瓜子从大冲坐公交,刚好碰见有什么高级领导来访,深南大道的那一段戒严,警车呼啸。

站点聚集了一大堆翘首待车的人群。大家都是赶时间,都有点抱怨。

戒严终于结束,远远地,很多公交车冲了过来。

我们坐得是那种**的370,还好车上乘客不多,空位很多,我和瓜子就坐在最前边。

华灯初上,各个站点都是人头攒动,大多是出游归来,疲惫不堪地在等车的人群。

车上的人越来越多。这时候上来一对小两口,男的抱着个小孩。我和瓜子都站起来让位。最后他们还是占了我坐的位置,瓜子还坐在那里。

不过他们连句“谢谢”都没有,我虽然不在意,但是也稍微有点不快。

后来车上又挤进来一位老大爷,步履蹒跚。

“哪位乘客让个坐?……”售票员喊了好几遍,没有人愿意。最后售票员让坐在中间的一个青年让坐,那青年怏怏不快地站了起来。不过我看到那老大爷也是心安理得地坐下,并没有一句感谢的话。

公交车在深南大道上缓慢行驶,走走停停。车上终于在也挤不上人了。瓜子说让我坐会,我说不用。

瓜子前边站着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女子,她提了两个袋子,一只手还要抓扶手。随着公交车的不停开和停,她也左右摇摆,苦不堪言。

我知道瓜子肯定是如坐针毡。那抱着小孩的男人,似乎很疲惫地在打盹,他怀里的孩子,头部枕在瓜子的胳膊上。瓜子不敢动,怕小孩滚到地上。所以瓜子没法给那女子让位。

我冲瓜子坐了个鬼脸,他苦笑。我想他的感觉肯定是很异样的。

公交车突然一个急停,人堆东倒西歪。那女子一下子歪到了瓜子身上。那打盹的男子醒了,差点没把自己的孩子弄掉到地上。

“你坐吧。“瓜子也趁机会站起来,对前边的女子说。然后头也不回地挤到我旁边,我看到他满头大汗。

“不,不用。”那女子迟疑了一下,盛情难却,最后还是坐下。

我还在想那女子为什么不想坐呢?

“你来坐。”那女子突然站起,在我疑惑中,轻轻拍了瓜子下说。然后就下车,消失在路灯下的人流中。

“你真会让位,好事做了,人家也感激了,可是人家就坐一站就下车了,座位又是你的了。”我恍然,笑着对他说。

瓜子傻笑,他也没有去坐,因为有很多站着的JJMM。

不过座位却被一个青年挤过来占住了,我们哑然。

公车内有些沉闷,人们都似乎疲惫地话都懒得说,我在心里感叹着。

很公正地说,每个人都一样出一张车票钱,都享有坐座位的权利,从私而言,我可以不让;但见到老弱病残孕让座,是处于公德心。然而,有很多得到让座的人不仅不说谢谢,仿佛别人就该让给他一样,这我就不敢苟同,甭管您年龄多大,得到别人让座应该最起码说声谢谢啊。另外作为一个男人,给一个女士让位置,这不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吗?

370公交车仍在缓慢地行使,窗外景物渐渐熟悉,我们似乎快到站了。

暑假的一天,我到公园去散步。一路上,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我走到了马路边,看见一位老奶奶刚想过马路,我立刻拦住老奶奶,说:“老奶奶,您看,对面亮起来的灯是红灯,而不是绿灯,所以请您先不要过马路。”老奶奶听了,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红灯立刻变成绿灯,我高兴的说:“老奶奶,可以过马路了,我扶一下您吧!”老奶奶说:“嗯,好。”我扶着老奶奶过了马路,老奶奶问我:“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我说:“我叫。”奶奶高兴地说:“哦!,你可是一个乖孩子呀!我重来都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孩子。”我说:“呵呵,老奶奶,谢谢您的夸奖,这多是我应该做的。”老奶奶说:“再见!”老奶奶就回家了。尊老爱幼,希望每一个小孩子都能做到。名师点评:小作者在到公园去散步,做了一件好事:帮助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助人为乐是一种传统美德,小朋友应从小培养这种精神,从小事做起,例如在车上让座等,都能够体现这种美德。文章通过和老奶奶之间的对话,把整件事描述得十分生动,也很能吸引读者,无论从文章的写作还是小作者助人为乐的行为,都值得表扬!

听到朋友说她在医院的所见所闻。当时她正在陪伴生病住院的母亲,伺候母亲吃完午餐之后,她就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玩手机。这时,就听到身旁的一对母子在讲话。

小男孩说:“妈妈,你不是一直告诉我,泡面是没有营养的食品,不可以多吃吗?奶奶现在生病了,你为什么一直给她吃泡面呀。”

朋友抬头,果然看到女子手中端着一份泡面,她脸上的表情有些奇怪。听到孩子的话,女子也不生气,反而笑了笑,道:“你奶奶很喜欢吃泡面的,生病的人很可怜,我们应该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样,她们才会开心嘛。”

顿了顿,女子又继续说道:“当初妈妈在生下你坐月子的时候,奶奶也是经常让我吃泡面,她说泡面特别有营养,而且煮起来又方便,当时还一口气买了5箱呢。平时她忙着去打牌,就让我自己一个人在家煮泡面吃。”

等泡面煮好了之后,女子就端进了病房。躺在床上的老人瞥到泡面,当即不满的抱怨起来:“怎么又是泡面?我现在生病了,你让我吃这种没营养的东西,这不是在要我的老命吗?!”

女子将泡面放到桌上:“当初我坐月子的时候,是您说泡面特别有营养的,现在我煮给您吃,您怎么反而还责怪起我来了?”老人看着泡面,沉默了许久。

其实,这位女子的行为虽然比较欠妥,但是她的心情,或许很多人却能够理解。这就是很常见的“月子仇”。

一、什么是“月子仇”?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就一直是个相当敏感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生完了孩子后因为身体虚弱,所以很多婆婆都会来照顾儿媳妇,但是有的婆婆对儿媳却比较冷漠,甚至冷言冷语、挑三拣四,这就让儿媳感到很寒心了,甚至心生怨气。

等将来轮到婆婆生病无助的时候,宝妈们就会联想到自己当初孤立无援的处境,不但不会觉得婆婆可怜,反而还会越想越憋屈,别说帮忙了,能不落井下石就已经算是有良心了。

二、为什么女人的月子仇,能记一辈子?

1人在最无助的时候,往往最能看清人心

都说人心是肉长的,坐月子这一个多月的时间,说长不长,可说短也不算短。可往往总是在这个时候,最容易看清楚人心。如果在儿媳妇最无助的时候,婆婆不仅没有积极伸手帮忙,反而还站着不嫌腰疼的说各种风凉话。那么将来等婆婆生病了,要想儿媳妇亲力亲为的照顾,那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了。

2坐月子需要经常求人

坐月子的痛苦丝毫不亚于生孩子,通常在这个时候,宝妈们的身体都是相当虚弱的,有些严重的,甚至连手都握不起来。因此,就不得不需要人在身边帮忙了。

如果在这种时候,婆婆一个过来人不仅不体谅,反而还不停的抱怨:“别人生孩子都没你这么矫情,就你事儿最多!”要是总听到婆婆说这种话,试问哪一个宝妈能不伤心呢?

当然,在现实生活当中也会有很多好婆婆,不仅在平时处处体谅儿媳妇,在儿媳妇坐月子时也是任劳任怨的帮忙。通常这种情况,总会让儿媳妇感激不尽,将来就会更加关爱婆婆。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在平时如果遇到冲突,如果婆媳都能互相忍让对方几步,尤其是在儿媳妇生孩子和坐月子期间,婆婆肯不遗余力的帮忙,相信婆媳之间的矛盾一定会化解的。

在坐月子期间,各位宝妈们是否都得到婆家的细心照料呢?如果婆婆对坐月子期间的自己不闻不问,将来婆婆生病需要人照顾时,是否能够放下当初的“怨气”去帮忙呢?

孩子13岁了,会有自己喜欢的,想买的东西。还有就是小伙伴们会互相请吃东西。有些人家里很有钱,就会给孩子比较多的零用钱,就经常请孩子吃东西。有些孩子没有那么多零用钱可能觉得都是别人请自己,自己都没有请别人好意思。这个可以和孩子沟通。不能过多的给予孩子零用钱。给太多了,养成奢侈的习惯不好。

我小的时候,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留守儿童。

那个时候爸妈在离家很远的大城市打工,年幼的我跟着奶奶住在乡下的村里。

家里很穷,穷到连住的房子的都没有。我们住的地方是村子里的一所破庙。

那所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会有村里人去烧香磕头的破庙,承载了我从出生到十三岁的所有的童年时光。

小时候其实没有太多机会吃到各种零食,家里经济捉襟见肘,一毛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但是每当有外村的脚夫,挑着担子来以货换货的时候,奶奶总会拿出十斤玉米来换几包方便面, 那个时候的方便面,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人间绝味。

于是,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没有游戏,没有网络的小村庄里,脚夫的吆喝声,是所有小孩儿最盼望的声音。

最常见的方便面,是京辉方便面。小卖部里五毛一包,对我来说,可以算得上是天价。

记忆里的京辉方便面,是很适合撕开袋子直接吃的。

红色的包装袋,“麻辣”这两个黑色的大字极其突出。撕开之后,能闻见廉价但是诱人的油炸食品的香味,它的调味料很是简单,只有一包粉状的麻辣的咸调料。

小的时候可以吃一包方便面是一件值得去认真对待的事。 那个时候,方便面对我来说,是一种奢侈的东西。

我喜欢先把整包方便面都揉碎,然后把麻辣的粉状调料全部倒进去,抓住方便面的开口,蹦跳着上下摇动,等到摇的胳膊都酸了,才会停下来,小心翼翼的打开。

这个时候,被揉碎的面和放进去的料已经很好的混合在了一起。味道咸中带辣,常常一整包吃完,会被辣的像小狗一样吐着舌头喘气。

偶尔也有更奢侈的时候,花一毛钱在村子里的小卖部买一根辣条,小心翼翼的拿回家切成小粒小粒的辣条丁,混合着调料一起放在面里摇匀,那个味道,我到现在想起来还是会流口水。

可能是那个时候的我手太小,总觉得京辉方便面一袋的量很多,要吃十几分钟才吃的完一包。但是如果你想要去煮一包京辉方便面,那味道可能会让你很失望。

一包五毛钱的方便面,其实做工很廉价。水一泡面就软了,断了,而且单一的调味料,着实很难让它变得美味,纵然你自己加点醋,香油等其他调味料,也还是会觉得味道差强人意。

所以我很少把京辉方便面煮着吃。

京辉方便面在我的童年时光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光出现在脚夫的担子里,还出现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

是不是很神奇,儿童节学校给我们的礼物居然是方便面。但在那个落后破败的村庄里,对于我们这些整天调皮捣蛋的孩子来说,方便面也许才是最好的礼物。

当然,除了方便面之外,还有一些铅笔,文具盒,三好学生还有奖状等礼物,但我们在乎的只有方便面。

每个学生都能拿到五包京辉方便面,班长作为帮着老师发礼物的人,可能会比其他同学多一两包,这也是我每年都争着当班长的原因。

礼物发完之后,大家会用红领巾把方便面包起来,像拎着一个小小的包袱,也有些人会当场就撕开一袋,嬉笑着和朋友们分着吃。

那个时候的日子,单纯开心的让人嫉妒。

记忆里的第二种方便面,叫六丁目。

第一次吃到六丁目方便面,是过年串亲戚的时候。去各种七大姑八大姨家走亲戚的时候,她们会给一张崭新的一块钱当做压岁钱, 伴着压岁钱一起的,是六丁目方便面。

虽然跟京辉一样,都是五毛钱一包,但是六丁目给我的第一印象着实有点不好。

同样是撕开袋子放了调料直接吃,但第一次吃六丁目的时候,觉得它过于油了。吃完之后整个袋子里还是油油的。

但六丁目是一种吃过之后你会回味无穷,然后觉得越来越好吃的,神奇的方便面。

有了六丁目之后,京辉方便面的分量在我心里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虽然吃的时候觉得一包六丁目的量并没有京辉多,但物以稀为贵,因为少,才会觉得好吃。

用唇齿留香来形容一包方便面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但六丁目确实是这样,可能也是因为它油多,所以吃着香,但我从未尝试过将六丁目方便面煮着吃,这也是一件遗憾的事。

我吃过最好吃的方便面,叫甲一麦。

甲一麦是我心目中方便面的第一名,现在也是。只可惜现在已经买不到。

甲一麦我其实接触的不多,没吃过几次,也忘了是在什么样的场合吃过,我只记得,同样是五毛一包的甲一麦,简直是方便面界中的龙凤。

不管是京辉还是六丁目,吃的时候都需要把调料放进去,才会觉得有味道。但甲一麦不用。

甲一麦的面饼本身就带着诱人的香味,而且它的面饼本身就有味道。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甲一麦的味道,思索良久也只能说个好吃,好吃,好吃。 是那种提到甲一麦的名字,就会不自觉流口水的好吃。

可惜我只吃过两三次。

小学五年级,开始流行一种叫做小康家庭的方便面。

这是唯一一种我没有直接撕开吃的方便面。

因为小康家庭直接撕开吃的话,实在是太难吃了。

小康家庭方便面更接近现在煮着吃的方便面,也是我小时候接触的众多方便面中,第一次里面有两包调料的方便面。

小康家庭有两包调料,当时发现的时候还很是惊讶了一番,它有一包常见的粉状调料,还有一包当时我未曾见过的酱包调料。

所以,他在价格上也比京辉,六丁目,甲一麦要贵。

那个时候的小康家庭,要六毛钱一包。 虽然只是贵了一毛,也足够让我们这些贪吃的熊孩子,在买的时候,犹豫很久了。

小康家庭的味道我其实记不太清了,我并没有认真的去煮过一包小康家庭方便面,只是在小伙伴吃的时候,尝过一两口,喝过一点剩下的汤。

我的贫穷,不允许我吃得起小康家庭。

但想来,味道应该不会好到哪去,如果好吃的话,这些年来我魂牵梦萦的方便面,就不是甲一麦而是小康家庭了。

虽然未曾拥有过一包小康家庭,但作为当时第一种让我知道,方便面的调料可以有两种,小康家庭方便面,还是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再后来经济稍微发达了,虽然还住在破败庙里,但是过年的压岁钱从一张一块,变成了一张五块。

各门各户走亲戚带的礼品,也从一箱京辉,几斤米面,变成了一箱今野拉面,一桶油。

那已经是我小学六年级了,说来惭愧,直到小学六年级,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好吃的方便面。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认真的煮面,煮了一包今野方便面,雪菜味儿的。

热腾腾面里,把粉包调料,酱包调料,还有让人新奇的雪菜包通通放进去,霎时香气扑鼻。

小学六年级,我最幸福的事,就是煮一包雪菜味儿今野,端着碗蹲在电视机前,美滋滋的看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然,让我自己去买一包今野,我还是买不起的。

知道买不起,所以从来没有在小卖部里问过一包今野拉面的价格。能吃到今野的时间,也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

雪菜味儿的今野固然让我觉得新奇美味,但没多久也就腻了。后来偏爱上的,是西红柿味儿的今野。

初尝西红柿味儿的今野,其实有点不太喜欢。总觉得味道怪怪的。而且味儿的今野,它的面是扁宽的,并不像雪菜味儿的面,圆且细长,看着就让人喜欢。

但世人大都逃不过真香定律,我也不例外。

后来我对西红柿味儿的今野方便面,是越来越喜欢。

再后来小学毕业,我被爸妈接到了城里读初中,开始了我新的故事, 记忆里的京辉,六丁目,甲一麦方便面悉数退场,我再也没见过了。

而甲一麦方便面,成为了我这辈子的遗憾。

我见证了一个小山村的里方便面的变迁,偶尔也会在车水马龙的现在细细回味。

可能某一天,我再也想不起它们长什么样子,可能某一天,我会忘了它们的名字,可能某一天,我再也回味不起记忆里的味道。 它们会随着我的年岁渐长,变成脸上的皱纹,变成眼里的沧桑。

但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将是我毕生珍藏的宝藏。

你以后要说实话,就算你把东西给你母亲你也没做错什么,更何况家里没人喝又是别人送的给了就给了,你买一箱送家里也没毛病,有些时候不用太看婆婆脸色她爱怎么想就怎么想,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孝敬她不惹她生气可以但不能看他脸色过日子那样会累。明天把你的谎言弥补了吧买箱奶给奶奶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