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华为出招开除5名造谣传谣员工,这五名员工在华为内部担当什么职务?2、给你一个真实的华为员工事件!3、华为员工越权访问机密数据被判刑,这件事给华为带来了哪些影响?近两年来,随着美国对于华为的持续制裁,关于华为的各种小道消息也是不绝于耳,
- 1、华为出招开除5名造谣传谣员工,这五名员工在华为内部担当什么职务?
- 2、给你一个真实的华为员工事件!
- 3、华为员工越权访问机密数据被判刑,这件事给华为带来了哪些影响?
近两年来,随着美国对于华为的持续制裁,关于华为的各种小道消息也是不绝于耳,其中更是不乏一些恶意的造谣、传谣,而一些谣言的源头甚至还是来自于华为内部员工。比如不久前网上盛传的“华为将出售终端业务”、“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跳槽上海微电子”等传闻,就是由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认证信息为华为员工率先爆料的。
最近华为有一歌消息广受关注,就是针对微信群及公开网站平台相继出现的关于华为公司高管变动、业务出售等一系列谣言,华为已经采取一系列行动,除了正式报案外,还经调查发现有华为内部员工参与其中。
这则谣言称,经国资委批准,徐直军将被调到上海微电子(SMEE)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此外有谣言称,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已退出华为,履职科技部副部长。之所以会这样,文章称因为华为下定决定要在光刻机上面有所突破,所以才将徐直军派往了上海微电子。
针对这则关于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的谣言,华为公司发言人正式做出回应称:网络谣言毫无根据,无事生非,严重干扰了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先生的工作和生活。对造谣传谣者,华为将依法采取措施。这5人分别来自华为云与计算BG、子公司董事资源局、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运营商BG等部门(据说其中还有高级别的老员工)。为此,根据公司相关管理规定,华为近日对参与造谣、传谣的黄某、董某某、王某某、赵某某、谢某某五名员工,予以除名处分。
具体声明内容如下:
近期,微信群及公开网站平台相继出现关于华为公司高管变动、业务出售等系列谣言,引发客户、政府和国内外媒体关注、问询,让外界产生误解曲解,严重影响业务发展、企业声誉及员工情绪,谣言无事生非、毫无根据,产生严重后果,性质恶劣。
为维护企业正当权益,华为向深圳市公安局宝岗派出所正式报案。我们相信,司法机关会对案件依法处理。同时,经华为公司调查,有员工参与了造谣、传谣,其行为严重违反了《华为员工商业行为准则》,根据公司相关管理规定,华为对参与造谣、传谣的黄某、董某某、王某某、赵某某、谢某某五名员工,予以除名处分。
任正非也曾强调过这点,“没有纪律的自由就是无政府主义,没有自由的纪律就是盲从和奴性。而使纪律和自由相辅相成的关键,是理想和信仰的共同性。”
组织的内涵就是纪律性,比如军队就是最强调纪律、最有执行力的组织。企业也是如此,自律是管理的低成本,如果员工没有制度、纪律的约束和控制,那就必然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力可言。任正非曾指出,华为公司是通过“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来塑造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理想的队伍的。“力出一孔”是华为长期坚持的战略原则,“利出一孔”是华为对高级干部和骨干员工的严格要求。华为靠这两条纪律和原则走到了世界产业的前列,使我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和发展空间,我们未来还会继续坚守这两条纪律和原则。
有组织守纪律,应该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基本功,如果做不到这点,那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
实际上,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成长,从根本上靠的是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
比如华为追求的是群体奋斗,这是说所有人的力量要集中在一起,压强原则,集中突破。而组织和管理就是实现这点的保证。不然的话,“力出一孔”就无从谈起了。
而在群体奋斗的同时,个人主义也是允许的,任正非表示这不矛盾,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群体奋斗不代表要压抑人的个性。实际上,在群体奋斗基础上的个人主义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员工的创造力需要这种自由。
企业需要的是可以互相配合、奋斗不息的员工,而不是唯命是从的奴隶。对此,任正非说得很明白:
中国的先哲孔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不就是自由和纪律并存的最佳状态吗。所以,华为对干部员工的要求就是:有理想,守纪律。所以,纪律和自由是相辅相成的,而要做到这点,有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是关键。
最近华为34岁员工被裁的事件被各种大大小小的媒体作为典型案例,一种声音是质疑华为的企业文化,一种是把这个事件当成鸡汤的反面教材,给大家打打鸡血,教大家努力工作,努力理财等等,更有甚者,非常大胆地质疑通信行业,煽动群众都去搞新媒体,做微商,卖保险。
作为一名华为员工,事情之初,一如大多数理工生,对于这种流言蜚语只会置之一笑,因为我们更愿意相信自己亲眼所见。我想之所以这个事件会被大家写成各种版本,可能跟华为一向低调的作风有关。
纵观当今世界伟大的企业,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大多宣传得正向,自由,积极。而华为在这方面是没有过多的自我宣传,大多靠“以讹传讹"。
一、裁员还是末位淘汰?
文章的原文早在事件初期,公司的同事之间就已经传开,但是在公司内部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因为末位淘汰在华为是一直存在的。公司也会根据年度的财政情况来调整这个比例,也就是说,公司效益好的时候,甚至可能是没有这个比例的。
而被炒作成裁员,可能大家觉得裁员和末位淘汰不都是走人么?如果非要这么说,那么很多大家向往的外企,世界500强,大规模的裁员几乎每年都在上演,可能没有任何理由,只是因为你的肤色,因为你所处的部门。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把裁员和末位淘汰区别对待。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通信行业是一个瓶颈期,整体行业的利润都在下降,华为也是如此,虽然市场份额在增加,但是整体的利润是在下降的。这种情景,公司的末位淘汰比例只是调整到了正常的10%。
很多人会说,怎么可能,华为的手机卖的这么好,华为的产品这么多。没错,华为现在已经成为通信界的一个巨无霸,但是体型笨重的结果就是,一个小石头,一颗小草都有可能绊倒你。
因此,华为公司内部的这种自我反省是时刻存在的,包括末位淘汰,组织架构调整,甚至是产品结构的调整都是长期持续的。
二、为什么是34岁?
34岁是一个怎么样的年纪?家庭上,上有老,下有小,父母需要赡养,孩子需要培养,家庭需要更大的经济支撑。身体上,也许已经没有了刚毕业时的青春活力,大肚腩,每天的工作已是身心疲惫,哪里还有时间锻炼。工作上,十年的工作经验已经可以足够用来混过每天的工作,甚至突发状态,对行业也没有了敏锐的嗅觉。
这样一个年纪大多数人都已经进入了舒适区,就如这个事件中的仁兄,在深圳买了两套房,有一套房还是学区房,妻子可以全职照顾家庭,自己可以全心投入工作,每个月的薪水也能支撑起整个家庭。这在一线城市,没有多少人是能办到的。
特别是我们深受父一辈的影响,工作了十年了,也算得上一个小领导或者专家,新来的那些年轻人总是要磨练磨练才能到我们这个程度。可是,34岁,公司希望的是,你有年轻人的干劲,又有中年人的心智。
34岁,这样一个不温不火的年纪,似乎是人的分水岭,那么在这条分水岭上,总是有一些人被隔离在了那一边。只是,华为的这次分水岭的划分是以末位淘汰的方式,这么一种激烈的方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分水岭的划分到处存在,降工资,停职,降职,这些在其他公司也是存在的。
三、如何对待末位淘汰?
此事一出,很多大V们都纷纷支招,给世人以警示。
一说,这位仁兄应该提前开始理财,这样不至于没了工作后就供不起房。首先,我想说的是,华为的工作时间真的很长很长,压力真的很大很大,这种长时间的工作有时候并非是公司的压榨,而是这群人真的热爱这个行业,他们真的是把自己献给了这份事业,甚至到了麻木的境界,没有爱好,没有生活规划,他们深信,工作会给他们最好的回报。
而我个人认为,在现在这个自信心日益膨胀的时代,这种踏踏实实的精神尤为可贵。所有的人都去P2P,炒股,我们的制造业由谁发展,我们的社会又如何进步。
二说IT行业,甚至波及到了其他行业太苦逼,来吧,做个微商,写个爆款文章,当个网红,然后给出了各种21天速成班。
真的这么简单?21天真的能养成一个习惯?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上大学,研究生,我们用21天养成学习的习惯就好了啊,然后我们就不停学学学,练练练。
也许是学理工科的偏见,个人总是喜欢脚踩着地,一步一步前进,不忘初心。
去年公司的心声上曾经有一篇文章非常好,我想对这个事件是一个很好的处理方式。
文章是一位华为女工程师写的,在这个被称为“女生当男生使”的行业里,作者靠着男人般的毅力连续几年拿好绩效,然而一次体检,改变了她的想法,年纪轻轻的自己有了几项由于过度疲劳,压力大引起的慢性病。
回顾往昔,作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并不拥有过人的智商,突出的个人能力,自己取得的成绩真的是靠时间,靠身体累积出来的。
后天的努力真的很重要,但是这种努力是建立在天赋之上的,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梦想都应该是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之上。
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一个匹配的身价,规划一条稳当的职业之路,我想即使是在34岁失去工作,依然可以重新出发,更何况,只要我对于某个岗位来说,足够优秀,完全可以做的得心应手。
还要补充一句:华为的招聘是上不限年龄,我就知道有位非常出色的60多岁的专家入职华为。
华为手机在中国现在可谓是一个领先的品牌。可以说中国用户大多都是非常喜欢华为手机的华为手机,以他的鸿蒙系统开辟了一条新的大路。让用户们不仅仅局限于安卓和iOS系统两个系统之中。这也算是华为在投入大量资金研究后的一个比较大的突破吧。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让很多人都喜欢的手机公司,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华为公司的工作中,有一名员工越级访问了机密文件,并将这机密文件泄露了出去。这对华为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但这名员工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然而这对于华为公司来说并不是简单就能过去的事情。一个公司的机密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这名员工将华为公司的机密泄露出去,华为公司必将会为了这个集密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华为公司在这些机密泄露之后。肯定是要对这件事进行弥补的。大家都知道商场如战场。虽然这名工作人员泄露的只是供应商。但对于华为来说,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对手知道了华为公司的采购价格后,肯定也会通过这个消息来拿到更低价的货或者是更多的货。从而能够在价格方面给华为公司带来很大的压力。众所周知的是华为公司,有很多的资金都是投入研发的,而这些研发的资金都是不会像手机购买者索要的,如果不能够在原材料的收购比其他公司低,那么投入研发的资金必将会大大折损。这也会导致华为公司所生产的手机,不能够有很大的性能的提升。从而会失去购买者对华为的技术的追求。这可以说是非常严重的。
但这次小小的泄露也不是都是坏处。这次泄露正好提醒了华为公司。要对公司内的程序以及其他东西,要有一个完善的检查。尽量避免在更大的方向有机密的泄漏。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的坑,公司的发展同样也有很多的坑,华为公司这次踩了这个坑想必会吸取教训。对以后的发展肯定有着很大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期待一下华为公司接下来发布的一系列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