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德国人感觉到奇怪,苏联为啥士兵越打越多?

孩子 0 53

二战期间德国人感觉到奇怪,苏联为啥士兵越打越多?,第1张

二战期间德国人感觉到奇怪,苏联为啥士兵越打越多?
导读:整个苏德战争期间,德国人觉得苏联人越打越多,是由于两个国家在人口上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德国人口8000多万人,苏联人口18亿多人,整整多出了1亿人口,所以能够动员的军队数量也必然远远超过了德军。苏联虽然在战争初期遭受了严重打击,但是国家体制

整个苏德战争期间,德国人觉得苏联人越打越多,是由于两个国家在人口上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德国人口8000多万人,苏联人口18亿多人,整整多出了1亿人口,所以能够动员的军队数量也必然远远超过了德军。

苏联虽然在战争初期遭受了严重打击,但是国家体制保证了超强的动员能力

开战10天之内,苏联就征召530万人入伍。战时苏军兵员损失巨大,1941年6月至1944年4月德军共俘虏苏军5754万人,其中322万人死于战俘营。战争期间苏联战死的军人达1360万人(含死于战俘营),战争期间苏军人数一直保持在1000万左右。苏联大部分壮年男子在前线战斗,后方的劳动力资源出现巨大缺口。填补苏联劳动力需求缺口的主要是妇女、少年及从前线退伍回来的残废军人。苏联女性就业者占就业总人数比重由1940年的384%提高至1944年的574%,轻工业1942年底81%的工人为女职工。职工中18岁以下少年比重1942年比1939年增加25倍,战争第三年少年在工业各部门的职工比重中达到40-60%。

德国人低估了苏联体制的动员能力。

当时的苏联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执政体系,在苏联的各个城市到各个乡镇、村以至于各个生产单位都有党委,只要苏共中央党委一声令下,各地的党委,从最高层到最基层都会完全地动员起来,将一切能够动员的人员全部动员参战。

当然,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伤亡的惨重也使得苏联当时是尽了全力进行了战争动员,从甚至连妇女都走上了战场。

举国体制的优势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许你会说,为什么党委尤其是基层的党委能够发挥这么大的动员能力呢?

可以拿我国来说,我国的政治体制一直都是治理不下乡镇,基本只到县级,而我国的大多数人口都在农村,农村基本是由乡绅进行治理,所以当国家要动员的时候,乡镇以及村这两级的资源往往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动员。而有了基层党组织之后,乡镇以及村级的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动员,也就最大程度上地调动了国家的一切潜能,服务于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

苏联的党委就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使得苏联调动了能够调动的一切资源。

苏联强大的工业能力是苏军持续增加的保障

当然,到了二战期间,除了人员以外,武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只有人员而没有武器,再多的人上了战场也是白搭。

如当时的中国,人口有4亿多,但是在整个战争期间中国军队的总数最多也只是在400多万左右(包括***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而苏联18亿人口就可以动员超过1000万的军人参战,这个原因就在于武器生产能力,也就是工业能力。

1939年二战爆发前夕德国的工业产值就已经超过苏联,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32%,居世界第二位。

就二战期间的主要武器来说,苏联生产了102万两坦克,德国为42万两;苏联生产了13万架飞机,德国为8万架;苏联生产了各类火炮120万门,德国为53万门;苏联生产主要枪支1200多万支以及各类机枪就有954万挺,充足的武器生产能力保证了部队的装备,而装备起来的部队才真正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战斗力。

苏军的顽强导致德军伤亡越来越大

当然,苏军的顽强也是德国人觉得苏军越打越多的原因,因为德军不断地减少,一增一减,就自然觉得对方越来越多了。

战争的第一年,即1941年德军就付出了伤亡百万人的代价,主要是在莫斯科战役中,德军就损失了50多万人。

而在第二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损失更是超过了150万人。在一系列的战役中,苏联军队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补充,而德国由于人口有限,再加上希特勒直到1943年才进行了战争总动员,但那个时候的总动员为时已晚,苏德战场基本上在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军败局已定。

当然,美英联军在欧洲开辟新的战场,也使得苏德战场上的不少德军不得不从苏德战场撤出赶到其他地方“救火“。如库尔斯克战役期间,盟军登陆意大利,使得希特勒不得不将参加库尔斯克会战的德军装甲部队抽调到了意大利参与意大利的防御作战;1944年盟军登陆诺曼底之后,更多的德军从苏德战场撤出赶赴西欧,就直接导致了德军在1944年到1945年初的苏联“十次突击“中的惨败,退回到了本土防守。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一是苏联的举国体制,保证了苏联能够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资源参战;二是苏联强大的工业能力,保证了部队的装备;三是苏军的顽强作战,导致德军伤亡越来越大,德军数量越来越少;四是美英联军在欧洲开辟新的战场,使得苏德战场上的德军不断地被抽调走。因此,苏德战争可以说越到后面,德军就觉得苏军越来越多了。

车臣人是怎么折磨俄军俘虏的?

如今俄罗斯乌克兰两国可以说是闹得不可开交,战争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同时也爆出了不少虐待战俘的情况,而这些毫无人道主义的做法也让很多人想起了多年前俄罗斯与车臣战争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车臣人虐待俄军战俘的事件。不过好在是,如今的车臣人非常的亲俄,车臣的问题也在普金执政期间得到了解决。

若是说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的话?那么车臣人可以说就是战斗民族当中的战斗民族。世界上最有血性的民族,这车臣人绝对要算一个。

要知道,就车臣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在历史跟庞大的俄国可是战斗了几百年的历史,从来没带怂过。所以能看出,车臣人是有多么的骁勇善战,体内流淌的完全是来自高加索山脉的战斗止血,战力之强让人惊叹。

在历史上,车臣人长期遭到打压,不论是沙俄时期还是苏联时期,他们从未屈服。但知道俄罗斯总统普金的出现,最后成为了车臣人最为崇拜的人。如今车臣领袖小卡的洛夫,号称是俄罗斯的“安禄山”。

当初俄罗斯与车臣战争期间,车臣人的残忍程度可以说让人闻之色变。战俘在他们手中,几乎没有活的希望,即便是活下来了也是生不如死。

俘虏到了他们手中,他们首先做的就是看下俘虏的手和脚,然后再各种虐待致死。而且有些杀红眼的车臣人所针对的不仅仅是军人,甚至还有女人和孩子。他们会把虐待致死的之人的头颅割下来绑在火箭筒上,然后打到俄罗斯阵地上。这种场景给敌军可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在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为了能将那些作恶多端的武装头目绳之以法,可以说俄军的高层可谓是废了不少的心思。不论是军事打击还是分化瓦解,目标就是为了将罪大恶极、沾满鲜血的罪人彻底清除,以绝后患。这其中俄军生擒绰号孤独的狼的萨尔曼·拉杜耶夫的行动,可谓一波三折。今天小编就戴着大家一起回顾这场惊心动魄的行动。

一、孤独的狼的发迹史

萨尔曼•拉杜耶夫(俄语:Салман БетыровичРадуев),1967年2月出生在车臣的古杰尔梅斯。中学毕业后曾在当地商业局工作,后加入苏军担任一名普通的建筑工程兵。退役后回到车臣,在当地的共青团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也曾在一家外贸公司进行工作。

1991年秋,拉杜耶夫逐渐成为车臣分离势力的积极分子,之后与杜达耶夫的侄女莉莎结婚,为表自己的忠诚,他将自己的长子取名为焦哈尔·拉杜耶夫。大为感动的杜达耶夫随即任命他为古杰尔梅斯地方行政长官。1992年拉杜耶夫组建了臭名昭著的孤狼大队的前身——车臣总统卫队。这支总统卫队以抢劫车臣通往阿塞拜疆和达吉斯坦的民用火车而在俄罗斯臭名远扬。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拉杜耶夫因为表现出色,多次对俄军目标展开打击,而在车臣内部成为炙手可热的红人。他也因为这些功绩而一路升迁,从普通的战线指挥官一跃成为车臣的高级将领,军衔也由此升为准将。

拉杜耶夫最出名的一次行动是1995年12月15日的古杰尔梅斯人质事件,当时为了迫使俄军停止对车臣的进攻,拉杜耶夫一手策划和指挥这场人质劫持行动。行动中,为了逼迫俄军投降,残忍至极的拉杜耶夫亲手杀害了5名俄军伤员,为此他获得一个看起来颇为霸气的绰号——孤独的狼。

当时车臣极端者内部的二号人物是沙米尔·巴萨耶夫,他因为之前的布琼诺夫斯克医院事件而声名大噪,许多人都认为他肯定是杜达耶夫的继任者。这引起了拉杜耶夫的不满,为了想在老大面前挽回尊严,拉杜耶夫决定也想搞一场类似行动,目的就是灭巴萨耶夫的威风,证明谁才是真正的接班人。

经过考虑,拉杜耶夫将行动地点选择在了达吉斯坦的基兹利亚尔市。虽然行动方案被组织内大多数人所反对,但杜达耶夫出于维护拉杜耶夫的心理,同时也为了抗衡巴萨耶夫日愈提升的声望,最终批准了拉杜耶夫的方案,并如愿以偿地赋予拉杜耶夫绝对的行动指挥权。但令前者没想到的是,这次行动却吃了大亏,拉杜耶夫也至此交上了霉运。

二、折戟基兹利亚尔

1996 年 1 月 8日晚,萨尔曼•拉杜耶夫亲率几百名武装分子,越过车臣边境,大摇大摆地进入了达吉斯坦共和国的基兹利亚尔市。次日凌晨5时45分,拉杜耶夫带人出其不意地占领了当地的两所医院,把千余名医护人员、病人,以及附近居民楼的居民都劫持为人质。

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俄军此时才如梦方醒,大批军警迅速赶到了现场,并立即与拉杜耶夫及其手下展开了激烈的交火。仗着有千名人质作盾牌,拉杜耶夫威胁如果俄军不撤离车臣,他们就将杀死所有人质。为了保证所有人质的安全,俄军被迫停止了进攻,开始与武装分子展开谈判。

谈判中,俄方派出的代表严词拒绝了拉杜耶夫的无理要求,并告诫后者只有释放人质,全体人员才能平安回到车臣。同时还警告说如果有任何人质被害质被伤害,那么军民一定会让拉杜耶夫等人血债血偿。

碰了钉子的拉杜耶夫灰溜溜地下令释放大部分人质,并请求政府提供交通工具,以便他和其他人安全离开。10日凌晨,拉杜耶夫释放了3000名人质,挟持165名人质,分乘11辆客车车开始撤往车臣境内。但他不知道的是,俄军为了消灭他,已经在郊外布置了伏兵。此时拉杜耶夫的撤离举动正好中了俄军的下怀,俄军决定尾随并在合适的时机下解救人质,击毙全部武装分子。

可狡猾的拉杜耶夫好像发现苗头不对,于是立即决定将全部车辆开往附近的五一镇,并在那里与俄军继续负隅顽抗,同时派出代表与俄军进行谈判,双方对峙了数日,谈判也不欢而散。为防止俄军发动突然袭击,拉杜耶夫将镇子内所有要道进行封锁,挖下大量地道,设置前沿阵地并布置大量地雷。期间由于谈判不成,拉杜耶夫下令处决了一些人质,此时的他已经是穷途末路,歇斯底里起来。

1月15日,失去耐心的俄军在空中与地面同时开始了对五一镇的攻击行动,多架米-24、米-8直升机和苏-25攻击机向城中展开大规模轰炸。一轮密集的炮火齐射后,信号旗特种部队与快速反应部队在装甲车的掩护下发起冲锋,迅速突破武装分子的防线,攻入镇中。而镇中武装分子则用手头的轻武器进行还击。

经过几天的不间断战斗,拉杜耶夫的手下大多都在猛烈的炮火中变成了田野里的肥料,少数人在拉杜耶夫的带领下开始向山区转移。期间自私的拉杜耶夫不顾及手下人的死活,将重伤员随意遗弃在战场上令他们自生自灭。但即使这样,拉杜耶夫的手下也是死伤殆尽,侥幸生还的拉杜耶夫有如丧家之犬一般逃回了车臣。

回到车臣的拉杜耶夫,被死去手下的家属大肆抨击,认为他的无能和自私让自己的亲人无故丧命。1996年3月的一天,当他外出返程途中,愤怒的家属持枪袭击了他的车队,他本人也被子弹打中了头部,连眼珠也被打了出来,最后经过紧急抢救才捡回一条命。

不解气的死者家属们给他起了个十分侮辱性的绰号——妇科医生,形容他只会对手无寸铁的女人和孩子下手,而面对俄军却窝囊不已。为了安抚拉杜耶夫,杜达耶夫还煞有介事地给他一份奖励。不料却遭到了死敌巴萨耶夫的当面挖苦:你为了获得这枚奖励,连自己的亲戚朋友都不顾了。

三、难逃正义的法网

自从基兹利亚尔事件失败,本人也被报复后,拉杜耶夫的处境开始越来越不妙:曾经的老大杜达耶夫已经被俄军给炸死,已经没人为他撑腰护航了;此前名不见经传的阿斯兰·马斯哈多夫成了新任的老大,原本是死对头的巴萨耶夫也更加无所忌惮起来。

可以说,曾经风光无限的拉杜耶夫已经是墙倒众人推的局面了,虽然也在一些行动中看到拉杜耶夫的身影,但是他的手下却越来越少,想要再次东山再起已经变得十分困难了。

同一时期,俄军在战斗中节节胜利,收复了不少之前被武装分子控制的城镇,歼灭了大量负隅顽抗的武装人员。如何迫使对方投降,就成了俄军下一步的选择。经过多方考量,俄军和政府高层决定抓捕一些颇有名望的武装分子头目来逼迫其余人投降,而萨尔曼·拉杜耶夫正是名单上的第一位。

为此俄方在车臣内部进行了大量宣传攻势,并且成功策反了一位拉杜耶夫身边的保镖,该人向政府透露了大量消息:当格罗兹尼被俄军收复后,为了活命,拉杜耶夫使出了诈死伎俩,试图蒙骗俄军,但这些努力都没有让俄方上当,对于他的追捕也进入了最后阶段。

2000年3月10日,俄军侦察部队无意中发现了一支由数百名武装分子组成的武装团伙。侦察兵们发现这伙武装分子装备精良,组织严密。就断定一定有大鱼藏身其中,他们一边紧紧咬住敌人不放,一边将情况迅速通报上级。当晚,一支特别行动小组赶到车臣,经过严密的判断,断定这是拉杜耶夫的卫队,他本人一定躲藏在此,于是针对他的抓捕行动随即展开。

经过两天的部署,3月12日凌晨,拉杜耶夫与手下秘密来到一个亲戚家中过夜。正当所有人还在睡梦当中时,俄军抓捕小组破门而入,还没反应过来的拉杜耶夫被直接按在床上,成了阶下囚。据说当时拉杜耶夫被眼前突然发生的这一切吓得魂不附体,所以直到抵达莫斯科还没有醒过神来。

2001年12月25日,萨尔曼·拉杜耶夫及3名同伙被送上法庭接受审判,拉杜耶夫最终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一年后的12月15日,萨尔曼·拉杜耶夫因突发体内大出血,在监狱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终年35岁。

结语

萨尔曼·拉杜耶夫在多次侥幸逃脱后,最终难逃正义的制裁,暴死狱中。这样的因果报应也是这个歇斯底里的疯子的最好结局,任何推行暴力和恐怖行为的人都不应该成为英雄,都应该受到世人的唾弃。

普京是出了名的铁腕总统,在俄罗斯国内谁敢跟普京对着干,等待他们的下场一般都非常惨。

当普京当时还是俄罗斯代理总理的时候,车臣共和国就开始要闹独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车臣问题,车臣武装不断在俄罗斯国内制造冲突,甚至绑架人质。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车臣武装部队甚至偷袭了俄罗斯的内务部队,这举动激怒了普京,普京以强硬的态度,直接出动10万部队,通过空中和地面的双重围剿,彻底攻占车臣首府,不给任何谈判的机会。

铁腕的背后是实力

说到车臣战争,就不得不聊聊巴萨耶夫

车臣人民跟俄罗斯的仇恨很早之前就已经产生。沙皇时期,车臣人民就跟沙俄冲突不断,到了斯大林时期,甚至把所有车臣人民驱赶到荒凉而寒冷的西伯利亚,这可以称得上是灭国之仇。

巴萨耶夫在年轻时只是一名最底层的士兵,机缘巧合之下,跟朋友一起加入了恐怖组织,恐怖组织给他灌输极端的民族仇恨思想。

凭借着当兵时培养的专业战争素养,巴萨耶夫逐渐晋升成为高层,这更加激起他的野心,让他决心要成为人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巴萨耶夫资料图

想要成为民族英雄就必须利用车臣人民与俄罗斯的仇恨,为了增加自身的实力,他派了身边几个信任的下属到阿富汗接受恐怖袭击训练,这让俄罗斯吃尽了苦头。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他多次在路边埋伏炸弹,炸死炸伤很多俄军士兵,凭借在军队中受训的经验和阿富汗学回来的恐怖袭击经验,拿下不少俄军哨站,猖狂的巴萨耶夫还把俄军的飞机轰下来,这更加增加了他在车臣人民中的威望。

巴萨耶夫资料图

接连的袭击成功让巴萨耶夫更加丧心病狂

2002年的10月,此时苏联已经解体,但这并没有减弱俄罗斯人的战斗意志。在这个10月里,巴萨耶夫带领属下在俄罗斯的首府莫斯科策划了一起绑架事件。

在莫斯科的轴承厂文化宫内,正举办着一场盛大的展览,巴萨耶夫看准了这次的机会,趁机带领武装力量将文化宫包围,绑架了700多名观众和100多名表演者。

普京得知后,愤怒不已,怎可容忍这些暴徒在自己的眼皮下干出这种事情,他立即派出经验最丰富的战斗部队去处理。

俄罗斯战斗部队

俄罗斯的部队毕竟不是好惹的,通过激烈的枪战消灭了大部分歹徒,但这也导致了130多名人质受伤死亡,不愧是战斗民族。

巴萨耶夫在逃跑过程中还踩到了地雷,地雷的爆炸让他当场失去了一条腿,全身都是严重受伤,但顽强的巴萨耶夫还是捡回来一条命。

当时情况

歹心不死的巴萨耶夫在两年后又策划了另一起绑架事件。在俄罗斯别斯兰市一所学校,巴萨耶夫派出30多名下属绑架了1000多名师生,这次绑架事件导致300多人死亡,500多人受伤。

巴萨耶夫这次对孩子下手,彻底点燃了普京的怒火。2006年,正值八国峰会举行前夕。疯狂的巴萨耶夫打算在这次重要的会议轰炸国会,但俄罗斯国安部门提前掌握了线索。

在一辆装满炸弹的车中,俄罗斯卧底在车底悄悄放下炸弹,巴萨耶夫的一举一动都在普京的监视下。

车辆在行驶去莫斯科的途中,车中的炸弹被引爆,巴萨耶夫被自己精心准备的炸弹炸得粉身碎骨,疯狂的匪首从此成为了炮灰,永远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当晚,普京宣布这是俄罗斯政府为别斯兰事件中的孩子,为布琼诺夫斯事件,为俄罗斯联邦的所有地区的一次公正的复仇,同时脸上挂满了遗憾,表示为没有亲手将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匪徒绳之于法而感到惋惜。

巴萨耶夫的死因至今有争议,俄罗斯方面宣称的如上文所说,是被特工设计炸死,但是车臣叛军说死于意外爆炸,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普京的说法,叛军这个说法就是在"挽尊"。

不管怎么说,这个大魔头死了就是好事一件。

事后俄罗斯政府宣布要重赏所有参与过行动的俄军士兵,称他们为国家英雄,民族脊梁,为国家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个俄罗斯新兵私自携带手机拍摄的训练营照片曝光,庆幸的是这是集训营,如果是战场可就麻烦了,绝对会成为导弹攻击的目标。看到如此大的训练营,让我们感触颇深。我们如此幅员辽阔的大地,如果没有前辈的义无反顾,就绝对没有现在幸福的生活。有人说这样的环境太简陋,其实这样的环境应该说非常不错了。俄罗斯新兵私自上传照片绝对不应该,尤其是在战争环境下,一个不经意就有可能暴露真实意图。这张照片比较出名,因为俄罗斯军人随意拍下的照片被乌克兰通过背景破解,从而锁定弹药库位置。最后爆炸持续了三个小时,让大鹅损失巨大。因此只有吸取教训才会减少损失!

俄新兵训练画面曝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一个俄罗斯新兵私自携带手机拍摄的训练营照片曝光,庆幸的是这是集训营,如果是战场可就麻烦了,绝对会成为导弹攻击的目标。

看到如此大的训练营,让我们感触颇深。我们如此幅员辽阔的大地,如果没有前辈的义无反顾,就绝对没有现在幸福的生活。

有人说这样的环境太简陋,其实这样的环境应该说非常不错了。

曾经我们猫耳洞的环境更加艰苦,因此战争不是儿戏更不是度假。

俄罗斯新兵私自上传照片绝对不应该,尤其是在战争环境下,一个不经意就有可能暴露真实意图。因为通过照片就能够确定准确的经纬度!

这张照片比较出名,因为俄罗斯军人随意拍下的照片被乌克兰通过背景破解,从而锁定弹药库位置。最后爆炸持续了三个小时,让大鹅损失巨大。因此只有吸取教训才会减少损失!

俄新兵训练画面曝光相关阅读:

训练一周就上战场,手持古董步枪的俄军新兵,拿什么跟乌军作战?

为了进一步阻挡乌克兰军队的前进步伐,俄罗斯国内展开了局部动员,征召30万预备役军人开赴前线。不过,在下达局部动员令刚过一周的情况下,就有消息传出训练不足一周的俄军新兵已经被送上了前线作战,以弥补俄军目前兵源不足的问题。

日前,据《莫斯科时报》报道,一名新动员的俄罗斯士兵在一家法律权利组织“佩尔维-奥德尔”发布的短片中表示,我们被正式告知,在我们被派往战区之前,不会有任何训练。这名俄军新兵强调,自己身边很多的战友只经过一周的训练就被上级派遣至前线,有的甚至就没有经过训练,只是在集合之后发放军服和枪支,等待上级的下一步指示。

针对此事,军事分析师帕维尔·卢津对《莫斯科时报》表示,俄罗斯武装部队及其所有官僚机构都无法灵活和快速地处理新兵训练的问题,尤其是缺乏训练的做法,可能会给克里姆林宫带来一系列新问题,诸如士气低落、士兵感觉部队不可靠和高死亡率等。

除了抱怨缺乏训练之外,俄军新兵还面临着装备不足的问题。《莫斯科时报》提到,一名应征入伍的俄军新兵在社交媒体上吐槽,部队除了发放军服和武器外,并没有给他们分发一些必备品,诸如止血带、防弹衣以及日常的防护用品等,想要这些的话只能自费去购买。而在一些部队中,有的甚至只给士兵分发了步枪,连军服都没有,只能在开赴前线后才能领到这一身代表部队番号的军服。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装备不足外,装备本身的老旧也深深困扰着当前的俄军。网络流传的多段影片显示,一些被征召的新兵在入伍后竟被分配到已经严重生锈、且早已被淘汰多年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枪,这也让不少新兵满肚子怨气。而且,除了枪支外,一些老旧的设备也被俄军重新拿了出来,就连一批封存多年的俄军KrAZ-255越野卡车都被重新投送到前线。可以说,这一仗可谓是把俄罗斯的底裤都快打没了。

不难看出,当前的形势似乎对俄罗斯较为不利。不仅装备老旧,新征召的30万预备役军人的实际战斗力也成为一个谜。毕竟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新入伍的士兵并未接受到正儿八经的军事训练,即便接受了,从征召到上前线最多也只有一周的时间,在这一周当中,最基本的军事技能都无法得到保障,可能除了会开枪外,其它作战技术都完全没有学到精髓。

况且,现代的战争,讲究的是以高科技来取胜而非人力密集型,那种过去光靠人海战术来取胜的战争已经成为了过眼云烟。在武器装备老旧的前提下,俄罗斯即便再征召更多的新兵,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军事训练,恐怕也很难扭转目前的战局。

暂且不说俄军能否在短时间内征召到30万人,即便是征召到了,能否通过更多的兵力和大量的老旧装备来扭转战局,还是一个未知数。要知道,这30万人不是一送上战场就能形成战斗力的,除了日常的军事训练、磨合和趁手的武器外,还得有最起码的后勤保障,否则的话,先不说能否面对北约帮助下的乌克兰军队,光是刚到来的冬天就足够这些新兵喝上一壶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缺乏军事经验、装备老化,甚至连止血带都要自备的俄罗斯新兵蛋子,拿什么去同得到西方国家大量武器援助、且装备精良的乌军作战呢?难不成要以人海战术去抵挡钢铁洪流吗?真要这么做的话,这又跟送死有什么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