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对联,要图片哦

老师 0 63

隶书对联,要图片哦,第1张

隶书对联,要图片哦
导读:1门无车马终年静 座对琴书百虑清2莫道浮云终蔽日 严冬过尽绽春蕾3三峰华岳凭海立 九曲黄河抱山来4书为至宝一生用 心作良田世世耕5心随落叶归故里 情伴飞鸿走天涯6云鹤千年寿 苍松万古春近日,写了四幅对联(严格讲没有写成对联形式,行间统称“联

1门无车马终年静 座对琴书百虑清

2莫道浮云终蔽日 严冬过尽绽春蕾

3三峰华岳凭海立 九曲黄河抱山来

4书为至宝一生用 心作良田世世耕

5心随落叶归故里 情伴飞鸿走天涯

6云鹤千年寿 苍松万古春

近日,写了四幅对联(严格讲没有写成对联形式,行间统称“联语”),尺寸为尺八屏对裁仿古描金龙纹宣纸,即116X53厘米。写完之后,感觉意犹未尽,即对对联的深刻涵义进行一番解读,于是便有了下文。

——武锋(一峰)

一、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

汉字底蕴深厚,涵义深广,可以下文作一个例证。

解析两个字即成一副对联: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单纯从字面讲,“若”和“苦”字的差别很小,即“若”字那一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了;“各”字和“名”字的区别,就是那个“捺”笔中途停住了,只有“收得住”才会成为“名”字。

但这幅对联有着极深的涵义,那就是这幅对联的横披:“撇捺人生”!只有撇开杂念、包袱,才能不受苦楚折磨;该舍的就要舍,该收的必须收,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

二、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据说人老了,就得过"半称心"的生活!

在杭州灵隐寺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副对联语言朴素直白,却含有深刻的哲理。这种“半称心”的生活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半称心”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万事如意。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祝福,反而那些凡事只求“半称心”的人,更容易求得幸福和快乐。如果事事都求完美,都要求称心如意,那只能使自己陷入痛苦与无奈之中。

因此,这种“半称心”的生活,这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然舒适的生活态度,也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食半美味

一大碗菜摆在面前可能会觉得没了胃口,但是精致的一点点菜,却总是格外诱人。

中老年朋友在饮食上也要学会“食半”,这样不仅有利于健康,而且能更好地发现食物的美味之处,更认真去品尝美食在嘴里那一瞬间的色香味。

当然,我们也不要节衣缩食,趁着身体好、身材好、胃口好的时候,吃点好吃的,吃点对健康有益的。

动半健康

人老了仍需要适度运动,散步、跳舞、打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但是,运动也不能过量,不能过满。

保持健康不是花冤枉钱买杂七杂八的保健品、药品吃;而是要适度运动、均衡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话半动听

说话留有余地,做事掌握分寸,把握一个“度”,不顾此失彼,不剑走偏锋。少说,反而能展现你的大度和宽容,历练和得体。

特别是对于子女的事,我们不仅要少说,还要开导着说。这样,才能让子女对你有好感,愿意接受你的建议。

老了以后,我们说话要适度,这样才能避免无谓的不良后果,也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新老人。

心半快乐

凡事只求半称心,因为上苍不会让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杨绛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这段话恰恰是对“半称心”的概括和总结,富含人生哲理。

世事没有十全十美,坚持完美只会令自己不快乐。有一点点遗憾、有一点点缺陷,也是另一种美,不是吗?

其实,“半称心”才是一种完美的人生境界。凡事只求“半称心”,尤其是对于中老年朋友,更应该把琐事看淡、眼界放远,心平气和地去追求“半称心”的生活。

追求“半称心”的生活,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

(此文系转贴,本人有较大改动)

三、展卷知我学识浅,临池晓人造诣深

前不久我在网上发现一幅篆书对联,随即把内容抄录下来,原作落款“龙年除夕任志刚撰并书”,可见这副对联应是任志刚原创。且不说这副对联的写作如何符合联律、如何对仗工稳,仅就其内容来说,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这副对联与上面“半称心”联有共通之处,即语言朴素直白,但却有着深刻的道理:展开书本才知道自己学识的浅薄,临摹碑帖方晓得前贤造诣的深厚。一个“知己”的不足,一个“知彼”的高超,从而发现自己的差距,可谓谦虚之至!

人类知识浩如烟海,自己所学所知,不过沧海之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文化学养,只有多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博大精深,要想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只有多临前贤碑帖及多学多看名家的墨迹,在继承中求创新、求发展、求提高,写起字来才能得心应手!

本人曾有一副学书画座右铭:“书临法帖,画师自然”。书法先贤、书法名人比比皆是,是永远学不完的宝库;浩渺的大自然有画不完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此即学海无涯,艺无止境!

四、屋连湖水笔墨润,窗近花荫琴书香

这副对联字面意义浅显易懂,是说你的书房或者居室毗邻湖水笔墨会经常润泽,窗户接近花木琴书会溢满香芬。但“屋连湖水”和“窗近花荫”只是说明有了一个非常优雅的外部环境,至于你的“笔墨”是否“润”,“琴书”是否“香”,则是另一码事!这就是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外因是必要的客观条件,内因才是决定的主观因素。只有坚持不懈地临池、挥毫,才能写出漂亮的字,画出漂亮的画;只有持之以恒的弹奏,焚膏继晷地苦读,才能演奏出美妙的乐章,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如果你主观不努力,即使有再好的条件,一切都是零。

四尺隶书书法《沁园春雪》中堂对联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和我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隶书迎春对联 ,欢迎借鉴!

隶书迎春对联1

金鸡报晓

神犬驱邪

闻鸡起舞

放犬缉私

金鸡歌国泰

义犬报民安

金鸡交好卷

黄犬送佳音

犬守平安日

梅开如意春

戍日耀吉瑞

狗年臻福祥

犬吠佞人丧胆

鸡鸣玉宇生辉

舜犬重临华夏

犬年大展雄姿

辞旧灵鸡歌日丽

迎新瑞犬报年丰

当于鸡鸣常起舞

莫为狗苟总偷安

狗护一门喜无恙

人勤四季庆有余

国富民强缘改革

鸡鸣犬吠报升平

鸡年利事家家乐

犬岁发财户户欢

鸡去瑶池传喜讯

犬来大地报春意

鸡声笛韵祥云灿

犬迹梅花瑞雪飞

鸡岁已添几多喜

犬年更上一层楼

鸡为岁归留竹叶

狗年春联大全

犬因春到献梅花

鸡追日月雄风舞

狗跃山河瑞气生

金鸡报捷梅花俏

义犬迎春柳色新

金鸡献瑞钦郅治

玉犬呈祥展宏猷

龙翔华夏迎新岁

气搏云天奋犬年

犬吠鸡鸣春灿灿

莺歌燕舞日瞳瞳

犬画红梅臻五福

鸡题翠竹报三多

犬效丰年家家富

鸡鸣盛世处处春

日新月异鸡报晓

岁吉年祥狗看门

瑞雪翩翩丰收景

犬蹄朵朵报春花

戍岁祝福万事顺

狗年兆丰五谷香

戌犬腾欢迎胜利

酉鸡起舞庆荣归

腊酒谢金鸡唱遍神州歌大有

春风催吉犬迈开健步跃高峰

隶书迎春对联2

1 上联:进门都是客 下联:到此即为家

2 上联:今晚栖身留燕寓 下联:明朝展翅赴鹏程

3 上联:接待八方旅客 下联:欢迎四海亲人

4 上联:交以诚接以礼一团和气 下联:近者悦远者来四海春风

5 上联:鸡声茅店月 下联:人迹板桥霜

6 上联:鸡鸣声早早 下联:马去意迟迟

7 上联:华侨外宾联欢满座 下联:高楼大厦聚会一堂

8 上联:鸿雁远去皆因大地春暖 下联:旅客常来只为小店情深

9 上联:红日坠西行客身倦堪止步 下联:群鸦噪晚离人马疲可停骖

10 上联:红日堕西行客身倦堪止步 下联:群鸦噪离人马疲乏可停骖

11 上联:过客相逢应止宿 下联:征途到此便为家

12 上联:国中尚有人乎夜半鸡声劝英雄莫忘起舞 下联:我亦非无意者雪中鸿爪是佳客是管题诗

13 上联:共对一樽酒 下联:相看万里人

14 上联:祖国天涯同梓里 下联:神州海角遍亲人

15 上联:踪迹息风尘满地江湖仆仆 下联:萍踪征会合一肩行李匆匆

16 上联:竹席布衾迎远客 下联:香茶热饭款嘉宾

17 上联:挚意挚情似故友 下联:问寒问暖如亲人

18 上联:栈曲有云皆献瑞 下联:房幽无地不生香

19 上联:曰归曰归莫为鹧鸪行急急 下联:有客有客且随燕子住依依

20 上联:玉宇琼楼迎来春夏秋冬客 下联:锦衾绣被温暖东西南北人

21 上联:幽斋特下高人榻 下联:古道频来长者车

22 上联:迎八面春风入院 下联:接四方宾客归家

23 上联:银星未出先投宿 下联:晓日方明赶前程

24 上联:以天下为己任红心似火 下联:将宾客将亲人笑脸如春

25 上联:以天下为己任丹心似火 下联:把旅客当亲人笑脸如春

26 上联:烟外暮钟催倦鸟 下联:林间残照促归人

27 上联:小住为佳客来则喜 下联:引人入胜宾至如归

28 上联:相留四海五湖客 下联:尊重东西南北人

29 上联:相逢似萍水 下联:小住胜亲人

30 上联:乡梦不随春意厚 下联:客思偏向雨声多

31 上联:喜待东西南北客 下联:欣捧兄弟姐妹情

32 上联:君行且止 下联:宾至如归

33 上联:居安来客喜 下联:喜客来安居

34 上联:廾曲有去皆献瑞 下联:房幽无地不生香

35 上联:改革住房制度 下联:造福更多人民

36 上联:浮生若寄谁非梦 下联:到此能安即是家

37 上联:风雨送劳人特为筑室道旁聊避劳人风雨 下联:光阴如过客快去作羹厨下莫延过客光阴

38 上联:风尘小住计亦得 下联:萍水相逢缘最奇

39 上联:饭香菜美喜供嘉宾醉饱 下联:床洁被暖笑迎远客安居

40 上联:饭香菜美喜供佳宾醉饱 下联:褥净被暖笑迎远客安居

41 上联:店中称适意 下联:房内可安身

隶书五字对联作品有:好景同春到;财源顺时来。物华长安乐;人寿大吉祥。

对联简介: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对联发展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隶书写春联不会不吉利。

从科学的角度讲,用隶书写春联是没有影响的,而且隶书写春联规整庄重,又不失灵动,更显沉稳,有内涵。所以隶书写春联更具美感,也没有不吉利的说法。

隶书,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隶书春联:曹全碑集字春节对联

五言

祥光临福地;喜气入华堂

物华长安乐;人寿大吉祥

好景同春到;财源顺时来

曹全碑集字七言春联

岁月更新人不老;江山依旧景长春

山清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

一年好景同春到;四季财源顺时来

东风送暖花自舞;大地回春鸟能言

有情红梅报新岁;得意桃李喜春风

三阳开泰财源广;六合荣春生意兴

物华天宝长安乐;人寿年丰大吉祥

吉星高照家富有;大地回春人安康

好生活方才起步;甜日子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