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采访老奶奶现在怎么样了

老人035

2006年采访老奶奶现在怎么样了,第1张

2006年采访老奶奶现在怎么样了
导读:千禧年的8月,来自我国魔都上海的老太太在出门买菜的时候意外捡到了一个黑人男婴。老人看孩子可怜,就收养了他,并且把他当作自己的亲生孙子来对待,一年年的把他抚养成人。时间过得飞快,老人已经渐渐老态龙钟,准备安详地颐养天年。因为她有两个儿子,一个

千禧年的8月,来自我国魔都上海的老太太在出门买菜的时候意外捡到了一个黑人男婴。老人看孩子可怜,就收养了他,并且把他当作自己的亲生孙子来对待,一年年的把他抚养成人。

时间过得飞快,老人已经渐渐老态龙钟,准备安详地颐养天年。因为她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家庭条件也还可以,所以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会出现老无所依的情况。可是谁都没有想到,老太到了这个岁数竟然遭到了亲生孩子的背刺。他们把老人200多万的积蓄全部骗到了自己手上, 骗完钱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心碎欲裂的老人也和子女彻底决裂。

老人体面了一辈子,到了现在竟然沦落到无依无靠的地步。就在这时,她抚养长大的黑人孙子站了出来,并且成为了老太太此后唯一的依靠。

有记者来采访这件事,面对提问他十分淡定淡然地回答“以前她抚养我长大,现在我要陪她变老。”这句话从黑人小伙口中说出来,如此的理所当然,然而老太太的亲生子女却做不到。

这位黑人小伙当年为何会被遗弃呢?老太太是怎么发现他的?在抚养黑人小伙的这么多年里,有没有发生什么令人感动的事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事。

2000年的8月,上海的原住民老太太朱水宝和平日里一样出门购买蔬菜,准备回家做饭。

老太太还没等走到菜市场,就感觉隐隐约约地听到了一丝微弱的哭声。起初听到这个哭声,老太太以为是草丛里的小猫小狗在叫,可是越听越不对劲,这个声音更像是婴儿的哭啼声,并且有几声哭得十分的清晰,根本不可能是猫猫狗狗发出来的。

老太太本不想为自己添麻烦,但是她越听心里越慌,担心自己如果就这样走掉的话,原本就被遗弃的小婴儿,可能就没有命活了。

朱老太跟随着声音来到了草丛边,她扒拉着膝盖高的杂草,不一会儿就发现了一个小竹筐:里面正躺着一个光溜溜的小男孩,男孩儿的身边还写着一张纸条,写着:孩子出生于7天前的8月1日。

朱老太看着孩子又看看手里的纸条,心中大声咒骂:作孽呀,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把他抛弃呢!

老太太也顾不上买菜了,抱起了这个刚出生没几天的小婴儿。他的浑身黝黑,并且由于夏天的湿热,浑身长满了痱子。

这个孩子因为没有人照料,或者是太久没吃东西,已经呼吸十分微弱,快要奄奄一息了。如果放任他不被救治的话,随时都会可能失去生命。

老太太实在心疼,便把这个小孩子抱回了自己家里,并且细心地给孩子洗了澡。经过老太太多天无微不至的照料,这个孩子终于渐渐地面色红润了起来,不光身上的痱子全部退了下去,精神看起来也更好了。

老太太每天都会给这个孩子洗澡,但是无论怎么洗,孩子永远都皮肤黝黑。朱老太还在担心这个孩子不会得了什么皮肤病吧?于是他们一家人就带着这个婴儿去医院检查,最后才恍然大悟地得知:这个孩子根本没有得什么皮肤病,他本身就是一个中非混血的小男孩,这个就是他本身的皮肤颜色。

了解了真实情况后,朱老太才长吁了一口气,放下心来。而这时她也将面临着两个选择,这个孩子到底该何去何从?是将这个孩子送进福利院呢,还是把他留下来自己抚养长大呢?

经过这几天的相处,朱老太与这个小男孩也有了不浅的感情。如果现在把他送进福利院,老太太还真舍不得。于是她决定要把这个中非混血的小男孩留在自己身边,并且把他过继给自己的儿子,将其抚养长大。

老太太刚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家里人,就遭到了尤其强烈的反对。朱老太的儿女都很不希望母亲收养这个孩子,并且觉得他是一个黑人,叫外人知道也会被笑话。

老太太没有上过几天的学,对于什么黑人、白人、黄人不甚了解。对于孩子们的说法,她更是不以为然,在老太太的心里,这只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老太太早已下定决心,谁阻拦也不管用,她毅然决然地留下了这个孩子,并且决定自己抚养他长大,不久之后就给他起了一个中文名字:朱军龙。

时光飞逝 ,转眼间,朱军龙就已经6岁了。在老太太的悉心照料下,他看起来健康茁壮。而现在他们又面临了一个难题:朱军龙没有户籍,但此时他需要上学了。

因为朱军龙没有户口,家附近的学校根本不收他,他也没法和正常孩子一样上学。朱老太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求助了媒体。

朱老太祖孙俩的故事一经曝光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家对于他们的故事都十分感动。相关部门针对朱军龙的情况也进行了特事特办。朱军龙虽然没有户口,但是仍然可以去附近的一家小学读书,孩子的上学问题也终于得到了解决。

进入小学后的朱军龙十分调皮,每天不是上山就是下树,经常逃课,让老师找不到。 也正因为朱军龙的调皮,朱老太三天两头就会收到学校老师的告状。对待这类情况,老太太是十分严格的,她严厉地批评教导朱军龙,对待他和对待自己的亲孙子一视同仁。也正是在老太太的教导与扶正下,朱金龙越来越懂事。

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又有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出现在他们面前。这个年纪的孩子通常都是童言无忌,说话没有分寸。朱军龙也渐渐地发现自己与同学长得不一样,皮肤更黑,五官也很不一样,反倒和书籍上非洲的人们长得更像。

熙熙今年四岁了,妈妈下班的时候,听爷爷说,“今天她在幼儿园哭了四次,都是一些小问题,老师说让你明天跟她见个面去,要跟你说说孩子最近的表现”。熙熙妈妈听了,心里咯噔一下,最近实在太忙了,孩子一直由公婆接送,孩子最近的表现她也不知道,今天听公公一说,才意识到很久没有去幼儿园跟老师见面了,这实在是不应该。

第二天,熙熙妈妈早早地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孩子表现得很兴奋,自己脱衣服、拖书包,还主动跟老师打了招呼,笑嘻嘻地进去吃饭了,熙熙妈妈心想,孩子这不是表现很不错吗?老师去拉着熙熙妈妈来到走廊,对她说,“熙熙妈妈,孩子最近在幼儿园表现得不太好,昨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水撒在了她的身上,她就开始哭,非要回家换一套,后来一个小朋友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推凳子,碰到了她一下,她也开始哭,饭都没吃好,昨天一共哭了四回,她原来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呢”。

熙熙妈妈也赶紧解释,孩子确实出现不温顺的情况,她也感到很纳闷,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呢?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听孩子爷爷说,您最近很忙,但是我想说,您在忙也要抽空多关心孩子,就拿上学来说,您送孩子和爷爷送孩子,孩子完全是两个状态,像今天她这么高兴的情况,基本很少见,爷爷来送的时候,她很不高兴,除非爷爷说放学给买好吃的,她才会往教室走,今天孩子表现简直太棒了,我想跟妈妈送有很大关系呢”。

熙熙妈妈从幼儿园出来,就开始思考,老师的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孩子被父母接送,比老人接送,确实存在不少好处呢。

孩子对一天有期待

老师说,孩子被父母接送,尤其是妈妈,她的心情是非常高兴的,美好的一天从早上开始,她早上的状态奠定一天的心情基础,虽然老人送孩子也非常尽心尽责,可是这么小的孩子,打心眼里还是愿意跟妈妈在一起,和妈妈分享美好的早晨,这从孩子上学的状态就可以知道了。

孩子可以跟妈妈有效地交流

孩子跟妈妈在上学的路上,可以交流很多东西,在这个时候,孩子也是最健谈的,可以跟妈妈分享很多小秘密,是最融洽的亲子时刻,妈妈也可以趁机进行亲子互动,让孩子多一些想象力。而老人接送孩子,往往只注重多吃饭、多喝水等生活习惯问题,不会过多进行情感交流。

可以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

可别小看短短的十几分钟,妈妈却能发现孩子的很多问题,比如她不想跟谁在一起玩,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学到了什么,情绪上有什么不对劲,这些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而老人呢,却会忽略这些细节,把孩子带回家,孩子一吃东西,一看电视,就啥都忘记了。

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来接,孩子却只有爷爷奶奶接送,时间长了,她内心就会产生变化,对放学这件事没有丝毫期待,也没有交流的兴趣,因为他跟妈妈更有共同语言。通过跟别的小朋友进行对比,他会觉得别的小朋友的父母更爱他们,这种想法会让她很没有安全感,内心也不会很快乐,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行为问题,比如比较敏感,性格很极端等,多少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当然,幼儿园的放学时间跟很多父母的下班时间相冲突,也是很多父母亲子接送不了孩子的原因,建议爸爸妈妈们,如果实在没有时间,也可以在一周内,抽出那么两三天,早上去送下孩子,周末多陪陪孩子,也能发现孩子的很多问题,亲子关系也能得到有效改善呢。

虽然五一去假期已经过去,但是假期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仍没有消退。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有“东方巴黎”的美称。    

上海的旅游景点众多,是人们假期外出游玩的好去处。    

就比如说,上海有一条路叫做武康路。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沿线有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         

   

这里的建筑古朴,历史悠久,既有西式的小洋楼也有中式建筑,著名的黄公馆、宋庆龄故居都坐落在此。           

近日,上海武康路的蝴蝶结阳台和蝴蝶结奶奶火上了热搜。

原来,这栋楼上的一户人家将巨大的粉色蝴蝶结挂在了老奶奶每天都会经过的阳台上。  

网友以为这是独居在此的老奶奶的杰作。           

借着假期的机会,无数的网友闻风而动,来到武康路的这栋小洋房下打卡。                         

每天从早到晚,楼下挤满了人,大声叫着奶奶。       

这位八十多岁的奶奶虽然不明所以,但仍站在阳台上,向游客们挥手打招呼。                    

游客朋友们的过度热情已经严重影响了这栋洋房居民的正常生活,使得居民们不堪其扰。    

老奶奶因此受到了惊吓,甚至不敢下楼出门。               

不久,老奶奶被家人紧急接走,蝴蝶结也被拆除。           

身为游客,我们也应该提高自己的素质,文明出游,不能破坏社会的正常秩序,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上海文旅局局长方世忠先生呼吁大家文明出游。            

他说:“上海的旅游具有都市型全域旅游的特点,主客共享,也就是说市民是游客,游客也是市民。           

游客在体验美好风景的过程中, 出游文明行为也是风景的一部分。我们 希望市民和游客共同营造宁静、雅致的旅游生态。”

有句古话叫“养孩子防老”,但有时养孩子也不敢上年纪。

今天我想说的是痛苦得让人落泪的老人。她并不是不想养自己的孩子,而是老人到了80岁,有一件让人无法放心的事。

据紫牛消息,这位八旬老人叫陈秀兰,她不能放手的人是他的孙子刘宝朝。陈秀兰努力了六年。工作日一定要做的事情是把孙子送到学校。

刘宝朝今年14岁了,为什么自己不能去学校呢?

他是智力障碍的孩子,孩子的母亲也有智力障碍。刘宝朝从小就跟着奶奶长大。为了让孙子上学,陈秀兰每天往返三十公里,把孩子送到特别教育学校。

孩子上课期间,舍不得从家里来学校的6元交通费,陈秀兰坐在学校对面。在一家美容院入口的楼梯上,我在等孙子从学校回来。

每次美容院的客人多的时候老人都会离开。她总是认为自己不能给别人添麻烦。到了午饭时间,陈秀兰在附近的快餐店做15元米饭和2元卷心菜套餐。

快餐店老板想给老人盛点肉,但每次都被拒绝了。他们只能尽量给老人点菜。

陈秀兰家在徐州市铜山茅村镇季山村,80多岁的她应该含糖玩弄孙子,家里有六个孩子成了一家人。对老人也很好。

但是儿子的结婚一直是老人的心病。因为儿子没有钱去学校,这几年他一直没有技术,生活很差。之后,介绍说儿子娶了有智力障碍的媳妇。

这也是老人为什么这么多年,主张不管刮风下雨都送孙子去学校的理由。陈秀兰不管怎样都说“孙子需要文化”。

陈秀兰老人和孙子的故事感动了很多网友,大家纷纷祝福老人。

我祈祷奶奶健康长寿。我相信孙先生不会背叛你。将来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吃。

确实刘宝朝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了六年。已经基本上可以自己生活了。还可以看到公交车站。

我相信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会报答奶奶的。

还有,网友担心,老人百年的时候,社会会不会给孩子提供什么帮助。实际上,社会上所有的努力都是帮助老人的,但是老人总是说自己的生活还可以,不想得到帮助。

网友没有被老人的坚韧所感动。“强者自胜,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从天而降。如果活下去的话,你会怎么处理这些事情呢?”

更多的人还是希望能都变得精彩,希望孩子能有效地得到治疗,有光明的未来。

我也知道,残疾儿童并不是一生都会成为家长的累赘,而是通过学校的科学训练和家人的协助,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和同龄的孩子相比,学习能力可能会有差异,但是也可以自己学习。

他没有成长,所以我不敢上年纪。这是因为这位8岁的老奶奶坚持了6年。

我也知道,有时候人最应该失去的东西,其实是善良和爱,有这样一个好奶奶,只要孩子有善良、上进的道德品行,他就可以经营自己的人生。

真的很感动。祝福奶奶和孙子。



我觉得奶奶的这种做法确实会宠坏孩子,让孩子变得娇生惯养,并且我觉得这确实是一种溺爱。奶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在溺爱孩子,是因为她觉得对孩子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首先我们要考虑奶奶定制这个铁笼的目的在哪里,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孙子少走路,让自己的孙子不被太阳晒,不被雨淋。她将自己的孙子当成了温室中的花朵一样娇养,而自己却在这个铁笼外面被风吹,被日晒,被雨淋,并且自己还要推着一个铁笼子走路。

她的孙子就如同笼子中的鸟一般,看不到生为一个人的尊严和自由。多走走路对于小孩来说其实算是一件好事,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他们的身体,增强他们的免疫力。如今的小孩运动机会本来就比较少,放学之后也不像以前的孩子一样一起跑跑跳跳。如果连上学时的走路都免了的话,他们就更加没有什么机会锻炼了。并且受过雨淋日晒的花朵才会更加坚强,尤其是男孩子,更不应该将他当做一朵娇花来养。这会让孩子将自己的奶奶在外面被风吹被日晒当做平常事,自己却在里面心安理得地享受奶奶的付出。付出过了头时,就会起到反效果。

我们绝对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辛苦,否则孩子根本就不会感恩自己,甚至还会学会理所当然地索取。并且这位奶奶的行为也会给其他的家长和孩子形成一种不良的示范,毕竟笼子始终是一个不好的东西,我们将鸟关在笼子里,将狗关在笼子里,没有必要将小孩也关在笼子里,就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小孩好。我们爱孩子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一昧地付出。

如果觉得孩子走路上学辛苦的话,我们可完全可以带孩子去坐公交车或者带孩子打车,这样孩子也不用风吹和日晒。爷爷奶奶总是喜欢溺爱孩子,把父母这种是喜欢严格要求孩子,这在孩子心中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爷爷奶奶的溺爱会让他们将自己的父母当做坏人,让孩子不再亲近自己的父母。这对于这个小家庭的感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爷爷奶奶可以选择照顾孙子,但是一定要听从父母的一些建议,不要总是惯着孩子。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白河村,是一个只有40多户人的小村庄,自2016年遭遇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后,田海成便再也没有出过这个村庄。39岁的田海成和年近七旬的父母以及6岁的女儿一起生活,开始,田海成的女儿在直播平台上陆续发布自己照顾父亲的视频,并进行直播,引来众多网友关注。

靠着直播打赏,田海成每个月可以获得4000元左右的收入,也曾有人说他“贩卖同情心”,但田海成说,自己现在没有生活来源,把女儿和自己的故事通过网络讲给大家,好心人愿意捐助基本的生活费这也并没有什么不妥。

讨要工资路上出车祸高位截瘫田海成出生于1979年,初中未毕业,他便外出打工,主要做电焊工,曾经去过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因为算是有手艺,所以每个月能保证3000元左右的收入。

2008年,田海成的儿子出生,2012年,女儿出生,他平时负责在外打工,爱人在家照顾家人,同时经营家里的70多亩地,虽然并不富裕,但是也算其乐融融。

2016年3月,田海成在去包工头处索要工钱的途中遭遇车祸,乘坐的轿车翻到了路边的沟里,田海成在翻车过程中损伤到了颈椎。“我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的床上了,当时医生和我说颈椎受伤,因为我没什么文化,对医生的这个说法并没有什么概念。”田海成说,“直到医生告诉我下半生可能都站不起来了,我才意识到问题有多严重,感觉像天塌了一样。”

爱人出走3岁半女儿担起重任而田海成的情况要比“站不起来”更严重,因为受损的部位在颈椎,他颈部以下的身体都失去了知觉,无法动弹,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十多天后,缴纳不起治疗费的家人,只得将他接回了家。

在出事后的第三个月,田海成的爱人告诉他,要回娘家住上几天,结果这一走便再也没有回来,田海成爱人走的时候,还带走了他们的儿子。

田海成的父母已经年近七旬,父亲一天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地里营务庄稼,而田海成的母亲患有腰间盘突出、白内障等多种疾病,根本无法照顾儿子。“刚回家的时候每天就只能躺在床上,想翻身都没有办法,真的特别绝望。”田海成说,“但是没想到的是,身边的女儿在我出事后似乎一夜长大,她以前很调皮,但是自从我出事以后,就学着我父母的样子,经常喂我吃饭,后来力气大了,还会帮我翻身。”

尝试直播引发网友关注打赏有女儿陪伴在田海成身边,他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经过一些恢复锻炼,他的手臂逐渐能够活动。

不过田海成瘫痪后,家庭的收入来源少了最重要的一块,“现在只有靠父亲下地干活才有收入,但是我们这边属于西海固地区,土地本身比较贫瘠,靠种地并没有多少收入,政府每个月会有1000元左右的补助给我,不过我每个月都要服药,花费在数千元,原有的收入并不足够支付药费。”

有亲戚回家和田海成聊天的时候谈起,现在很多人通过网络直播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能够获得一些打赏和捐助,建议让田海成尝试一下。

后来,田海成的女儿学会了用手机拍视频,并且发到直播平台上,一年多的时间,田海成的女儿先后发布了600多段短视频,收获了40多万粉丝的关注。“我因为脊椎受损,所以自己没办法操作手机,拍视频只能由女儿完成,而开始直播之前也只能靠女儿把手机支好,然后我再来直播。”田海成说。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田海成的账号下看到,他的视频内容大多是女儿照顾他的过程,包括喂饭、翻身、陪伴聊天等等。而田海成的粉丝现在有40多万。

田海成的女儿上了小学,白天的时候,田海成便少了女儿的陪伴,不过有好心人给田海成送了一部电动轮椅,如果天气好,田海成可以坐着电动轮椅去接送女儿上学放学。

“靠着直播和发送短视频收获的粉丝打赏,我每个月大概会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直播的时候也偶尔会有人说我‘卖惨’,但是我一直觉得,我把我和女儿的故事讲给大家,有好心人愿意帮助我继续生活下去,我也能够更长久地陪伴女儿,这并没有什么不妥。”田海成说。

田海成:刚出事的时候,因为身体瘫痪,加上爱人出走,我低沉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心里渐渐恢复平静。开通了直播以后,感觉躺在床上,也可以和全国各地的网友进行交流,像是又重新回到了生活中去,因为要互动,我的性格也开朗了很多,没有那么消极了。尤其是看到大家表扬我女儿懂事儿,我就特别开心。

在网上,还可以认识一些和我有同样遭遇的人,可以通过视频和直播与他们交流病情,谈谈心,为了让我翻身方便,会一些电焊技术的父亲给我做了一个移动支架,很多病友通过直播会看到,我就会告诉他们支架的制作方式,很多人也安装了类似的装置,生活也变得更加容易。

:有好多人会在我女儿拍摄的视频下留言,也有人在我直播的时候留言,质疑我这算不算是“卖惨”。我现在确实没有能力去工作,家里也没有了其他经济来源,把我和女儿每天的生活拍成视频发到网上,我觉得并不算是“卖惨”,而是可以温暖别人,如果别人有能力,能够给我一些“打赏”,维持我和家人的生活,我觉得也没有什么不妥。而且我一直在平台上说,不会接受生活困难的人,以及老人孩子给我的“打赏”。

现在靠着网友们的帮助,我可以维持生活,女儿现在很爱上学,而且老师说她学习还不错,女儿放学了就会回来照顾我,看见她每天这么开心,我就想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能够陪伴女儿更多的时间。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医学能够进步,让我有机会能够重新好起来,如果有医生想要寻找治疗的实验对象,我愿意去作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