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身背亡妻回家的男人,半年后娶广州富婆,如今怎样了?

领导 0 60

汶川地震身背亡妻回家的男人,半年后娶广州富婆,如今怎样了?,第1张

汶川地震身背亡妻回家的男人,半年后娶广州富婆,如今怎样了?
导读:“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别人。”这是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所说的一句话,曾经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且还被发展到了网络上。而且人们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似乎越来越透彻,也越来越符合现实。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更低的门槛发表自己的声音,而且也

“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别人。”

这是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所说的一句话,曾经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且还被发展到了网络上。而且人们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似乎越来越透彻,也越来越符合现实。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更低的门槛发表自己的声音,而且也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虽然这是自由平等的体现,但也被一些素质低下的人利用,这些人随意的发声,而且进行造谣和污蔑。

每当一件事情出来的时候,很多人总是为了追求热度,所以进行夸张的描绘,结果造成极大的信息差距,然后惹起无尽的争端。客观来说,这一现象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就好像当年美国的媒体发展,也有一个这样的过程,即使到如今也没有杜绝。

不过可惜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想到,自己对于别人的恶意揣测,极有可能会给别人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网络暴力,伤害到一个人的一生。例如,汶川大地震给妻子最后的尊严,这件事情就曾经引起过很多讨论。

一、惊天浩劫

爆发了一场汶川大地震,在这恐怖的浩劫面前,无数的人丧失了生命,还有无数的人在动荡之中,亲眼看着自己的亲朋好友死去。记得当时有人写过文章,突然天崩地裂,然后房屋挨个倒塌,所有的人都在尖叫声中逃命,更有无数人就在身边被压在石头下。

人们拼命的逃跑,人们尽可能的想要找到自己的家人。但可惜的是,劫后余生,再回头看现场,只剩下了一片狼藉。原先的高楼大厦全都不见了,原先的街坊邻居也都消失了,只化成了一具具尸体。

在救援行动中,很多的人都在撕心裂肺的哭泣,现在还有的人即使身上有着重伤,依旧要跟着救援人员在进去,因为那里面还有他们的亲人和朋友。

那是全国人民都疼痛的时候,在浩劫面前,生命居然如此脆弱,所有的感情似乎就这么容易被生死所撕裂,只留下孤单单的灵魂。

不过我们也得肯定,虽然天灾让人无可奈何,但是在这一事件中,人心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力量。救援官军悍不畏死,冲入现场救人,有的甚至累倒在地也依旧不愿离场。

还有在灾难爆发时,伟大的母亲,伟大的父亲,甚至还有伟大的老公,他们撑住了那些障碍物,只为了拯救自己最亲爱的人。人性在天灾面前绽放,鲜血也浇灌着品德之花。

二、妻子最后的尊严

在这些震撼的人性面前,也有一个小故事,那就是丈夫和妻子的爱,也被称为给妻子最后的尊严。据报道,有两名外国记者拍了一张震撼的照片,这张照片里面有两个人,

一个丈夫骑着摩托车把妻子绑在身上,他准备把妻子带回家,而妻子在当时已经成了尸体。这一幕可谓十分的震撼,而且非常温馨。据记载,照片中的主人公名字叫做吴家芳,而他背上的妻子名字叫做石华琼。

地震爆发之初,妻子正在外面看别人打牌,所以地震来临之时她没有跑得开,于是就被倒塌的石块压死。发生危险以后,丈夫第一时间跑过去救妻子,并且大概找到妻子的位置以后,疯狂的挖掘,最终将妻子从废墟中挖了出来。

面对妻子的死亡,丈夫肯定是非常痛苦的,毕竟生离死别,在天灾面前是那样的悲伤。于是这个丈夫就给妻子穿上了身前最爱穿的衣服,并且用绳子将妻子和自己绑一块,然后骑着摩托车送妻子回家。

回家的时候刚好被记者拍到,于是就有了那张震撼的照片《给妻子最后的尊严》

群众的热捧

当这张照片问世以后,很多人都给这个男人疯狂点赞,甚至大家都不清楚这个男人和妻子的关系,就把他捧到了一个很高的地步,而且大家都在跟风。当时吴家芳接受了很多的采访,并且还被评价为有情有义的丈夫,很多人对他发来问候,甚至很多人都自觉的为他刷屏。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的人都写信给他,信件的内容都在称赞他是一个好丈夫,并且表示要弘扬这种美德。其实这样的行为并没有错,而且这也的确是树立榜样的做法,但事实上,当年的很多事情大家都没有搞清楚,只是一味的跟风,这才有了后来的大辩论。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人,例如一个叫刘如蓉的女人,她是一个四川妹子,而且曾在国企工作,后来去了深圳打工。这个女人非常讨厌男人的虚伪,因此听到了这个男人的故事以后,于是就主动联系他,甚至还表示想要和他重组家庭。

当年这件事情可谓是一下子升温到了极点,由原先的追捧支持,到后来直接以身相许。没过多久,这个女人就和吴家芳结婚了,随后就领了结婚证。然两人从相遇再到结婚,甚至都没有超过一年的时间。

四、网友的恶评

他们俩结婚的消息传出来以后,一下子网上炸开了锅,因为这个男人是以爱老婆的形象而被大家追捧,结果突然之间就闪电般结婚,这让大家不能接受。

于是很多人对于他的行为表示抗拒,甚至还指责他对于爱情的忠贞。而且,吴家芳和那个女人结婚以后,两人婚姻状况十分差劲,

因为没有婚姻基础,所以经常吵架,甚至后来一年半以后,他们就选择离婚。对于这样一个结果,网友的指责更加猛烈,他们不仅否定了这个男人对于爱情的忠诚,而且还认为这一切就是一个骗局,甚至还提出那两个记者都被利用了。

此外还有人站出来说,吴家芳之所以会背妻子回家,其实是受到了妻子家人的逼迫,当然了也有可能是作秀。这样的言论出来以后,大家立刻跟风,又回过头来指责这个男人,而且大有一种义愤填膺要澄清天下黑白的姿态,当时在网上炒得十分严重。

五、现状

对于网友们的指责和怒骂,这个男人没有任何表态,他既没有反驳,也没有赞同。他只是默默的生活着,无视着大家对于他的抨击。当年那些事情已经过去了十二年之久,他早就已经选择了遗忘,并且开启了新的生活。

当然了,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很多人去打扰他的生活,对此他却没有任何态度,毕竟这个人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只不过是因为汶川大地震,普通人的行为被放大了无数倍,再被网友们推波助澜了。

结语

所以回头来看这件事情,我们不仅能够看到道德依旧是主流价值观,而且人人都是道德标兵。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上的舆论似乎还没有引导性。有的时候一件事情刚刚出来,大家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进行跟风,可能都出于彼此的情感需求进行了强烈的表达。

但事实上很多人都没有了解当年的真相,只知道一味的宣传,甚至还盲目的跟风,例如后来跟吴家芳结婚的那个女人。

事实上,网络上的事情有真有假,现实生活中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传奇。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新人类,我们不仅要合理利用自己的声音,同时也要谨慎的使用。对于一些事情,如果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不要随意的去过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要去带节奏。

因为网络上的情感表达,不仅会掀起狂澜,如果不加以约束,甚至还会形成网络暴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而且每一个人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伟大,大家都只想平平凡凡的度过,并不想在网上被放大。这就是网络时代的人权和自由,也是大家应该尊重的点。所以这个事情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类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生活习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赚取金钱,改善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实现自我价值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

一种是科考,寒窗苦读九年,一朝中举,就有希望在朝堂上提出自己有用的意见,以此来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另外一种方式是从军,通过在战场上厮杀,得到军功,然后慢慢晋升,以此来实现自我价值。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改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方法变多了。不在居于以往的科考和从军两种方式,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这个人要有才华能力,如果这个人没有才华能力,他自然是不会成功的。单纯的凭借外物,凭借一时的噱头,没有真才实学,那么他永远不会在他的人生中留下浓烈厚重的一笔。

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五千年来,华夏民族对世界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吸纳了许多优秀的文化,摒弃了不好的文化,同时也引进了些许宗教。佛教就是从外国的引入的,它起源于印度。被佛学大师引入后,就渐渐地在中国生根发芽,慢慢发展兴盛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佛教在中国也慢慢地形成了规模。在唐朝的时候,佛教的兴盛达到了一个高峰。

佛教有许多尊佛,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弥勒佛。大家对弥勒佛都印象深刻,因为弥勒佛总是一副和善的样子,人们看到弥勒佛心情便会很好。而且弥勒佛非常有特别,与佛教中的其他尊佛很好区别。只要大家看到一个佛尊是大肚子的,笑眯眯的,和蔼可亲的,那他很明显就是弥勒佛。

在电视剧中,也经常出现弥勒佛这个角色。弥勒佛在电视剧中都是扮演着好人,帮助主角脱离险境,解救主角出困境等。在古代,有这么一个传说。据说弥勒佛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和尚,但他喜欢在外四处化缘。和尚具有逢凶化吉,带来安稳的功能。在这个和尚死后,他就变成了弥勒佛,他的标志性大肚子和笑眯眯的脸庞也成为了一个特点。

人们非常喜欢弥勒佛,就算去寺庙里拜佛,很多人都拜的是弥勒佛,祈求弥勒佛带来吉祥。就有这么一个中年男人,因为他的外形酷似电视剧里的弥勒佛,所以他在当地很有名气,人们都想去看看他的样子。男子也因为长得像弥勒佛成网络红人。

这个男子长得像弥勒佛,不仅吸引了大多数普通人的注意力,还吸引了许多拥有商业天赋,机智聪明的老板的注意。一般人注意到男子,都是因为男子长得像弥勒佛,看起来很舒服。但是还有另外一波人注意男子,那完全就是因为他们发现了男子身上具有很大的商机。这名男子长得很胖,肥头大耳,还有一个大肚腩,将近有200多斤。他的五官其实不怎么好看,眼睛小小的,嘴巴大大的,鼻子也不是很挺。但是这样的五官的组织协调起来,看起来就是一副和善的样子,像极了寺庙里的弥勒佛。因为这个原因,男子被一个公司的富婆看中了请回家中,跟他商量一个合作。

公司因为他的外貌,想要跟他开展一个合作。公司打算给他包装打造,给他培训一些相关的网红知识,并且给予他薪酬,负责他的吃穿住行。他则只需要听从公司安排,经营弥勒佛形象即可。公司一说男子就同意了,就这样男子开启了他的网红之旅。男子开始在广场和公共场合进行活动,通过路人打赏来赚钱。不仅如此,男子也进行线上直播,通过直播打赏来赚钱。在短时间内,男子就赚了很多的钱,收获到了极大的关注。

这种赚钱方式其实是赚快钱,这个工作不可能长久地做下去。首先人们有视觉疲劳,在看了一个东西很久后,就会产生厌烦,久而久之就不想要看下去了。其次这种方式对于佛教徒来说非常的不尊重。佛学应该是严肃的,正经的,不应该被娱乐化、搞笑化。

男子这样的装扮成弥勒佛,引起了很多佛学爱好者的反感。再然后,这个工作对他的身体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为了像弥勒佛,这个男人每天不得不吃很多食物来保持自己体重的稳定,并且男子要经常笑,对自己的脸部神经不太好,自己脸部的肉可能会僵硬。

网红行业竞争压力很大,男子因为自己的表演风格过于单一,以及以上的相关因素,很快的就不红了。于是男子慢慢地退出了直播,不再是一个网红,成为了一个普通人。那么现在有很多人好奇,这位“弥勒佛”后来怎样了。男子在没有热度后,便与经营网红的公司解了约。公司很现实,在得知男子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利益后,就果断提出了解约。男子也只好无奈同意,毕竟他的确不红了。

这位男子也是比较理智冷静的,他也并没有把这个网红事业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其实他自己也很清楚,他红了的事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并不可能长久下去。最终他还是要靠一份的工作来养活自己的。男子想要回归普通生活,慢慢淡出大众的视野。于是他决定先把自己的体重减下去,毕竟他之前为了像弥勒佛,疯狂增肥,这对他的身体健康存在相当严重的隐患。男子也怕身体出问题,所以他想要先减肥,然后等减肥成功后,再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工作事业。

人们再难在网上看该男子的相关消息。如今的他很有可能是一个保险员,也有可能是一个白领,还有可能是一个教师。一切皆有可能,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确定,他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吃饭的。

结语网红是一个不稳定的职业,工作的收入和职业生涯充满了不确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们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其次网红公司挖掘的是热点热度,已经过气的人很容易被抛弃。而且有时候成为网红还会面临着人们的议论,有很多网红公司,为了热度毫无下限,没有树立起一点道德的门槛,成为网红要有心理很强大,抗压能力强。

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在事业上成功,一定要有才华能力。靠弥勒佛走红的男子之所以很快就被公司解雇,就是因为他没有相关的才华能力,仅仅凭借外貌的优势,是不可能在事业上走得很远的。

只要一个人有才华,有能力。那么这个人无论处于什么环境,处于什么地步,他都可以把事情做的成功,并且得到成功。有才华的人在哪里都会发光,没有才华的人即便给了他机会,他也不会成功,一生也是碌碌无为。

引子

《词学集成》:“吹花嚼蕊,相炫虚华,范水模山,自诧淡远。”

在我国的文学体裁当中,有一个叫做范水模山的成语,它的意思是说效仿模仿他人。诚然模仿这一行为,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于人类社会当中,模仿一些比自己更加优秀的人,也有助于提高我们自身。然而凡事都要讲究一个界限,如果只顾着模仿他人,而不是注重提升自己,往往不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模仿弥勒佛

在《庄子·秋水》当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燕国人到赵国去游玩,看到邯郸的人走路姿势非常优美,便跟在他们身后学习这种走路姿势,到了最后不仅邯郸人的走路方法没能学会,就连自己平日里怎么走步也都忘了,无奈之下只好爬着回去,这便是邯郸学步这一成语的由来,除此之外东施效颦等成语也有类似的意思。

在我国有一位小伙外形神似弥勒佛,被富婆看中带回家“供养”。他可以靠这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一生吗?很显然是不可以的。在佛教文化当中,弥勒佛给我们的形象总是在开怀大笑,而且还有一个露出来的大肚子,让人看了就感到非常温馨舒适。这个小伙从小长得就比较胖,如果稍加化妆,真的和佛教里面的弥勒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很显然这是一个谋生的手段,在民间有很多人靠模仿歌手的嗓音,模仿明星的仿妆赚钱,这个小伙模仿佛教里面的弥勒佛,不也是一种赚钱的手段吗?然而事实证明光靠模仿,而不是形成一个自己的特色,终有一天会让人视觉疲劳,而变得无人关注。就好像那些模仿歌手唱歌的人一样,他们纵使模仿再像,最终也会因没有自己的个人特色而被市场所淘汰。

选择离开

在一开始,这位小伙靠模仿弥勒佛的噱头而在网络上爆火,当地很多商铺在开业的时候,都会选择找这个小伙登门剪彩,让他顺便打扮成弥勒佛的样子,就是为了图个好彩头。小伙子的名气越来越大,当地的一位富婆甚至还将其带回了家,不是因为爱上了这个小伙子,而是希望能够与他一同合作赚更多的钱。

原来这个富婆的身份是一家经纪公司的老板,她打算利用这个小伙子去外面参加商务演出。最开始在公司的包装下,小伙能够接到的商演数都数不过来,几乎每天都要在全国各地跑。然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小伙能够接到的演出变得越来越少,价格也开始逐渐降低,毕竟在他爆火之后,有很多其他人开始模仿别的角色,一同开始抢占市场,小伙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地位。

结语

他后来怎样?随着能够接到的商演次数越来越少,小伙最终决定离开这门行业,重新回归到普通人的队伍里面。面对小伙的决定,他背后的公司也没有过多苛责,毕竟再和他合作已经很难赚到钱,不如就此散伙。成为一名普通人之后,小伙子一边减肥一边做着普通的工作,失去了弥勒佛外衣的他生活得更加幸福充实。

参考资料:

《庄子·秋水》

这是阿西莫夫作品中的一句话,虽然是科幻文学的意象,但也阐述了无数的人生道理。有的时候我们特别的崇拜神,因为我们相信,神会听从我们的呼唤,会给予我们所有想要的东西,会带着我们脱离苦海。但其实,这个世上并没有神,或者说神就是我们自己,因为神的存在不是让我们去信仰,不是让我去依赖,而是让我们懂得约束。

笔者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笔者对于信仰和宗教却从来不排斥,因为笔者的老师曾经反复教导,作为一个真正全面的人,不仅仅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学习知识,而且还要懂得敬畏,懂得约束自我。

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神,我们也不能去依赖神,但是神的存在,却能够约束我们的内心。例如,现在大部分的宗教,主张善良,主张和平,主张遏制自己的欲望。遵循这样的宗教教义,我们可以进行人生的修行,在混乱的年代里,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乐土。所以笔者一直都相信,神就是自己,而且神代表的约束。

但可惜的是,这个简单的道理却并不能够让所有人明白,而且在践行的时候,我们会面临着很多的诱惑,简单的道理也会变得复杂化。

例如,在网上就有一个很热门的事件,有一个人因长得酷似“弥勒佛”,结果居然被大家崇拜,而且还被一个富婆包养。面对这样的现象,估计很多人大跌眼镜,但这就是大千世界。

那么,这个被包养的弥勒佛,他怎么样了呢?而这一事件又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一、“网红弥勒”的兴起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平民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我们对于所有事物的认知与情感,可以随意的表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居然在当年掀起了一股网红弥勒佛的热潮。

在报道中,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一座下辖县市成为了网红弥勒佛的代表,这一区域风景优美,而且还交通发达,更是带有某种传说的色彩。由于营销手段做得好,所以人人都认为这里是“弥勒佛”的城市,因此大家都纷纷来到这里朝拜。

在朝拜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在这里发表言论,甚至在网络上留言,不来这里朝拜将会丢掉人生最重要的景点。正是在这样真真假假的宣传之中,这里居然成为了“弥勒城市”。

二、“弥勒佛”降世的闹剧

如果仅仅只是一个地点,变成了一个所谓的弥勒佛的兴盛之地,那也只不过是旅游景点的运作手段,大家来此可以放松心情,也可以自我表达甚至很精神寄托。

但是,接下来这个弥勒佛事件就显得有些尴尬了,就因为有一个男子长得非常像弥勒佛,所以周围的人都对他无比的崇拜,甚至还对他进行各种各样的包装,说他是弥勒佛降世。

据说,当时很多的旅游群众对他高呼佛祖,前呼后拥,可谓是声势浩大。有一些人甚至直接围过来想要摸一摸他的身体,以此来抚慰自己,获得佛光光普照,避免危机,还有恭喜发财。

更有甚者,一个富婆觉得这个男人有风水相,于是就把他带到自己的家里面“供养”,以此来招财进宝,获得弥勒佛的保佑,可谓是真的让人觉得好笑。

三、事件背后的反思

对于这样的闹剧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荒唐,有的人会觉得没有知识。但其实仔细想想,这些富婆、旅游者真的很愚蠢吗?他们有的人是高材生,有的人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相信弥勒佛的传说,但是他们都无一例外选择拥戴这个所谓的弥勒佛降世。

其实,仔细想想背后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益,那就是精神上的寄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利益。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它已经不同于过去的古典文化时期。过去时代只要有文化,只要言之有理,制药能够引导人的思想,就能够成为一个焦点,甚至引领整个社会的思潮。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要的是劲爆点,要的是吸引目光,他不需要真实,他不需要文化底蕴,要的只是短短的快感和金钱的叮当响。所以,弥勒佛的闹剧就是这一现象的再现,网络文化的弊端在此展现得一览无余。

不过,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利益,那还只是一个很小的事情,毕竟随着平民时代的到来,利益化其实也未必是一个坏的事情,因为私有财产的概念正在逐渐普及,法律的时代也会迎来更高的热潮。

但是,如果这件事情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就会变得非常的可怕,那就是我们的信仰和精神境界的颠倒。之前笔者就说了,所谓的宗教所谓的神,其实不是信仰也不是依赖,只是我们自我追求和自我约束。

但是这种话虽然说起来很简单,一旦到社会进行实践就会遇到很多的麻烦。例如笔者当年作为一个毕业生,来到社会上遭到各种各样的打击,老板的压榨工资低,还有情感生活的缺失,甚至加上家里人的比较与刻薄。这一切的一切都会使得我们对于自我信任的缺失,然后慢慢变得对外部世界的依赖与追求。这样的后果,就会变成所谓的,求神拜佛,所谓的精神依赖。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网络时代的发展必然方向会扭曲,而我们的精神世界,则会随着平面化的到来而变得更加平面化,也就是说,我们的精神将没有一个制高点,也没有一个核心。

小结

伴随着网络文化的到来,我们这个时代将会迎来一个更高的境界。笔者也是一个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和了解前沿科技的人,所以知道互联网带来的革新意义,它是一个可以让所有普通人与高层人一起组成一个整体的时代。

这个时代可以实现真正的平等,也可以实现真正人类文明是更高的飞跃,这是1+1=n的过程。但是我们必须要意识到一个问题,网络时代太快了,太平民化了,而且太自由了。这样的发展必然是未来的趋势,但是它在现代却缺少一个规矩,缺少一个向心力。

以“网络弥勒佛”为例,大家的知识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大家对于社会的精神领悟还依旧非常的脆弱,所以受到挫折,我们就开始求神拜佛,遇到一些所谓的营销,我们就会对此趋之若鹜。如果我们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的做法只会使得我们精神世界越来越空虚,而且,在不断的追逐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

对于这一事件,我们必须要好好的反思。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神,也没有所谓的平白无故的命运,它有的只是自我奋斗的结果。别看西方世界都依旧相信天主教,但别人所谓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崇拜,而是一种自我约束。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神,人人都可以进行自我追求和约束。弥勒佛永远不在外部世界,它不会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出现,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也不会在我们痛苦的时候给予我们欢乐。

所以说,“弥勒佛”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本我,在错误的时候提醒自己,在放纵的时候约束自己,在危险的时候小心自己。神永远不在外部世界,而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阿西莫夫先生描绘的神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而现代宗教所谓的神,其实就是我们的自我救赎与自我约束,还有自我追求。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因此也就催生出了许多新型职业,比如快递员、小编以及网红等,特别是网红,已经成为人们实现明星梦的捷径。比如这位长相似弥勒佛的男子,他在走红之后,被一位富婆“供养”,那么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熟悉佛教的朋友也许都知道,弥勒也被称作未来佛,因为在佛教典籍中,弥勒在现在还属于菩萨,并未成佛,需要等到56亿年之后的未来世界,才可以成为佛祖。

换句话来说,他是佛祖的下一任接替者,是释迦摩尼的接班人,因此才有了竖三世佛的说法。

弥勒佛,出生于婆罗门,虽然和释迦摩尼所处同一时代,但是因为前者是贤劫的第四佛,所以拜入其门下修行,等待第五劫的到来而涅槃成佛。

随着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开始,弥勒菩萨那丰满的体态,满面的笑容,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在唐朝时期,人们对于弥勒净土非常向往,包括玄奘在内的许多高僧,都希望可以亲听弥勒的说法。

岁弥勒的追捧也不仅限于僧侣,许多雅士名流也都是虔诚的信徒,比如诗魔白居易,他一生之中写过许多关于弥勒的诗句,比如他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就曾写下:“愿当来世,与一切众生,同弥勒上生,随慈氏下降”的诗句。

虽然到了唐朝中期,“弥勒净土”和“极乐净土”两种信仰发生了冲突,但是许多民间信徒仍已弥勒为尊。所以在《西游记》没有问世之前,观音、地藏等菩萨并不是主流,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许多的古籍中窥见一二。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弥勒在日本也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在日本的奈良以及平安时代,弥勒的香火异常鼎盛,这不仅因为他是未来佛,还有他圆润的身形体态也深受欢迎。

然而根据研究发现,弥勒最初并非是这个形象,而是瘦高身材,且脸型也是长脸,而如今的弥勒菩萨形象的原形,其实是唐朝时期的布袋和尚,而这种形象逐渐被世人认可并流传至今。

那么既然弥勒形象来自于中国,那是不是有人和布袋和尚长相相似呢。

你别说还真有,而且这个人还成为了网红,被许多人所喜爱,后来甚至被人“供养”起来,其实说是供养不如说是供奉来得贴切。当然这种“供养”也不是永久性质的,毕竟这是活生生的人,只是后来人们发现,这位供养“网红弥勒”的富婆也并非是虔诚的佛教徒,她也只是看中了其身上的商业价值,此后也是把他包装变现,散发着铜臭,着实让人感到惋惜。

《盛夏光年》。查询影视资料可知,符合富婆角色,且有装醉让小伙送她上楼所谓剧情的电视剧是《盛夏光年》。《盛夏光年》是一部由陈正道执导,王纪尧构思原始概念,许正平编著原创剧本,并由张孝全、张睿家、杨淇主演的中国台湾爱情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