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一姥爷送娃上学忘带孩子,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孩子035

河南信阳一姥爷送娃上学忘带孩子,你如何看待这件事?,第1张

河南信阳一姥爷送娃上学忘带孩子,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导读:这件事情非常欢乐,让人觉得生气又好笑。好在妈妈发现这一情况,带着孩子追上了姥爷,才没有耽误孩子上学,也不让孩子遭遇危险。如果妈妈没有发现,事情又发生在大街上,后果将不堪设想。姥爷送孩子上学,竟然忘记带孩子带孩子上学,紧赶慢赶终于到了学校,下

这件事情非常欢乐,让人觉得生气又好笑。好在妈妈发现这一情况,带着孩子追上了姥爷,才没有耽误孩子上学,也不让孩子遭遇危险。如果妈妈没有发现,事情又发生在大街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姥爷送孩子上学,竟然忘记带孩子

带孩子上学,紧赶慢赶终于到了学校,下车一看孩子没带。这本是网络上一个段子,不曾想却在河南信阳真实上演。

一位姥爷骑电车带着孩子去上学,走到半路时候遇到了开车追赶上来女儿。女儿见着自己父亲,询问“孩子呢?”,父亲这时才下意识去摸后座,感觉到后座空空如也,我想这位姥爷,当时一定冷汗直冒。

好在妈妈将孩子带在身边,并追赶上了姥爷脚步,将孩子送回给了姥爷,然后自己才赶着去上班。这一幕让网友们很欢乐,很多网友调侃,这位姥爷的粗心,还有人说“姥爷喝了忘崽牛奶”。

带孩子责任大,爱心耐心都不如细心重要

网友的调侃打闹,都建立在事情圆满解决基础上。从这件事情中,让我再次看到了,带孩子责任重大,尤其是接送孩子上下学,一定要认真仔细,稍有不慎就可能遗失孩子,给家庭带来无法挽回伤痛。

亲人对孩子的宠爱和耐心,都不如对孩子细心照料。足够的细心可以让孩子,免受很多伤害,做到健康、快乐成长。

这位姥爷赶到学校后,才发现孩子不见了,内心一定会万分焦急。这样一个情况下,不利于他骑车安全,也会让遗忘孩子处境,变得十分危险。

常言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一个经历,会让姥爷终身难忘。我想今后再带娃时候,都会不时摸摸后座,看看孩子是否还在后座坐着。

父母确实要送,将小孩送进列车就可以;新生到达学校所在地的或汽车站之后,院校会分配人接人。中国的父母对小孩考虑得太多了,不想放手;而人生终究要“独自一人上道”,就从上大学一个人到大学签到逐渐!如果孩子院校近点,就无须送了,借此机会能够锻炼一下小孩的单独应对能力,父母借此机会更进一步的知道孩子,便于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给孩子大量教育

若小孩在外省边远地区,送一下小孩,从心理状态上对小孩、对父母全是一种宽慰,必竞孩子上大学,父母与小孩的碰面机遇就少了,送一下能够增进小孩与父母中间的情感。如果是女生,要送,男孩儿,依据小孩的想法和对孩子的掌握,应送并不送,送孩子,父母能够亲身去了解一下小孩录用的院校,包含学习环境、所在位置、专业优势、未来发展方向等。长期性在家里辛苦劳作的父母能够借此机会放松一下心情

每一年的新生入校,许多父母都是会送新生入校,一些家中乃至全家出动,七八个人送一个孩子入校,事实上彻底没有必要!新生念书完全可以一个人签到,父母将小孩送进列车就可以,院校都是会在火车站接人,分配工作人员和代步工具将学员接回来院校,新生到院校后会出现高学段的学员(青年志愿者)帮助学员进行签到有关的证件。新生的行李箱能够快递公司到院校,父母送孩子上大学事实上并不会起多少功效。父母送孩子上大学,父母会觉得是一片好心,

实际上是在提升大学的压力,院校在交通出行、酒店住宿、餐饮服务等领域都是会提升“超额的开支”!学生家长到院校后也相当于“新生”,院校的接待人员还需要分配“青年志愿者”去招待父母;每到新生新学期开学期内,校园周边的宾馆都是会“爆棚”,一些大学迫不得已在室内体育场搭铺地让父母酒店住宿等。小孩要去读大学,说明小孩已经长大了;父母不用管太多,更不必须给孩子考虑到过多,必须对小孩放开手,让小孩自己成长。例如:有些父母送孩子上大学,要在寝室给孩子“配电冰箱”;有些父母给高校提要求,孩子要住单间等,令人很无语!除此之外,孩子上大学也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彻底没必要全家出动、七八个人送孩子上大学等。

接孩子上下学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行为,但却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 那就是孩子上学由谁接送能反映出家庭不同情况。

小雪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在孩子吃午饭期间,接到一名孩子爸爸的消息 “说今天晚上麻烦老师多看一会儿孩子可能要晚接”。

小雪听后连忙答应,并且和班级其他两个老师也说了一声,副班老点点头没说话, 小实习生有点儿不高兴,吐槽的说道“妈妈不能来接一下么,孩子一共才上7天,有5天都晚接”。

小雪笑了笑安抚道 “孩子爸爸也挺不容易的,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离异家庭,反正也不过就半个小时,我看着吧,正好备备课”。

而实习生在听到小雪的解释后有些羞愧,但也有些惊讶, 连忙问小雪是什么知道的?毕竟这孩子才刚来一星期, 小雪回答道,等以后你干长了也能知道。

看来孩子上学由谁接送能反映出家庭不同情况,确实有一定道理 ,不同的人接孩子放学,代表着不同的家庭状态。

长辈接送:父母不负责任,或父母太忙

以上两种情况不管是哪一种,恐怕对孩子成长都是不利的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意义是特殊的。

不管长辈如何爱他,给他多么好的物质生活,都比不上父母的爱与陪伴,经常由老人接送的孩子,多半也是经常和老人接触。

老人爱孩子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比起父母还是有一定差距,对孩子的心灵影响也是不同的。

妈妈接送:全职妈妈或丧偶式 育儿 以及离异家庭。

全职妈妈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教孩子照顾好,因此时间是比较充裕的,到了时间就去接送孩子上下学,全职妈妈对于孩子的陪伴自然是不缺失的,对孩子影响也不会太大。

但除了全职妈妈一直来接送孩子 ,还有两种情况那就是丧偶式 育儿 或离异家庭,而这两种最终的意义其实都是一样的, 父母,有父也要有母,但凡缺失任何一个对孩子成长都是没有好处的。

爸爸接送:离异家庭,或爸爸责任心强

以上两种情况不同孩子带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第一种离异家庭,孩子缺失一方父母的爱,对心灵的伤害始终都是无法避免的。

而第二种爸爸责任心强的家庭,对孩子成长好处则是大大的,父亲的爱比母亲的爱对孩子成长更有利。

爸爸会让孩子更勇敢,更坚强和自信,再者爸爸责任感强,家庭氛围也好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自然是非常优秀。

不固定人员接送:家庭最幸福

别以为不固定人员接送对孩子不好,相反这种模式才是最好的, 接送人员不固定代表孩子每天都和不同家庭成员接触,整个成长过程也会更加幸福和完整, 孩子得到的爱都是更加全面的,心灵也会更加 健康 。

不过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如果接送成员不固定的话,最好能和老师提前沟通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家庭氛围和环境对孩子成长和心灵 健康 至关重要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氛围既是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课堂,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成长过程中,不管是氛围还是环境对孩子心灵 健康 都至关重要。

父母可以不给孩子一个富裕的家庭环境,但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有爱的家庭成长,拥有健全的心灵和人格, 这样孩子将来才能更有底气和自信去面对未来成长路上的任何逆境。

妈妈带娃时要对孩子多点耐心,不要总是让情绪操控自己,对孩子发脾气,而爸爸则是要多点家庭责任感,并不是说要爸爸承担家庭一切家务,而是要试着去理解妻子,帮助妻子。

孩子是父母两个人的,不是爸爸或妈妈任何一个人的,既然能被孩子叫一声爸爸妈妈,那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好好爱孩子。

今日话题:你家平常都是谁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这个问题的答案,得看带孩子的你和老人的个体情况了 。

我有一个亲戚,她退休后就一直帮女儿带外孙女,她女儿工作忙,没有很多的时间带孩子,因此,大多数时间都是我亲戚在带的。

她退休之前是数学老师,很严厉的那种。因为女儿女婿在外地,具体带孩子是什么情景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就是每到年底她带孩子回来时,那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女孩儿懂礼又守时,自理能力极强,和大人们一起在饭店吃饭时,都是自己一个人吃,喜欢吃什么,就等那样菜转到自己面前,然后把手伸长,很努力地去夹菜,桌前自己的盘子里清清爽爽的,一点儿都不乱。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还有一个和她一样大的小男孩,坐在奶奶和母亲之间,两个人给他布菜,一会儿就去转餐桌上的盘子,喜欢什么菜就霸住了那样,拼命吃,一边不停地喝饮料,一喝完就让大人再加满,等到果盘上了桌更是不得了。

所以,题主问这个问题,我个人以为, 应该是因为自己分身乏术,但又怕老人家把孩子带偏 。我建议,你可以仔细考虑一下以下问题:

自己有可能亲自带孩子的,当然是自己带最好。这其中的好处我就不多说了。都是大道理,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肯定是适合大多数人的。带孩子就像种田一样,你想收获什么,种子是很重要,但是,后期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啊。要想收成更好些,自然是自己天天守着,也能及时知道哪儿长了草,哪儿有了虫啊。

你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题主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蛮放在心上的。那问题还好解决一些,你可以看看,将要给你带孩子的这个老人,估计会把孩子带成什么样子。你平时带着孩子和老人接触时,老人又是什么样子。

我今天在路上,看到一个父亲抱着小孩子,想让孩子自己走,于是,就把孩子放在了地上,结果,孩子的脚刚碰到地,就大哭了起来,同时手向上伸着,要继续抱。旁边的老人赶紧走过来把孩子抱了起来,一边拍着孩子的背,一加骂那当爹的,说:孩子这么小,你老是让他自己走做什么,孩子会累的。

所以你看,这样的老人,带孩子会是什么效果,你应该是可以想像的。

总之, 道理我们都懂,关键就在于我们怎么想、又坚持要怎么做 ,能不能担负起做父母的责任,能不能吃得起苦,愿不愿意吃苦,同时,想不想给老人家们多一些幸福轻松的晚年。

谁带孩子,孩子给谁带,这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只是提几个小点,希望题主有收获。

如果父母有时间,肯定不建议老人帮忙带孩子,但是父母真的时间紧,父母可以帮忙,但是具体帮什么忙,个人看法如下。

一,对年轻父母说。自己生的尽量自己养。自己养不是给口饭吃,而是把好孩子教育关,言传身教,不管读书怎样,一定要学会做人。

从教育上来说,老人知识有限,对孩子的学习课业很难帮上忙,有时候还可能帮倒忙,所以自己带比较好。

老人疼心重,对孙辈一般都存在溺爱,不利于教育孩子。但是可以帮忙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假如一刀切不让老人带,老人们就失去了天伦之乐,感觉于心不忍。老人愿意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还是可以的。

二,对老人说。老人带孩子一定不要对倚老卖老,对年轻父母管教孩子尽量不指手画脚,有建议一定要背着孩子说,教育方式上一定要和年轻父母一条心。否则吃亏的还是孩子,不知道听谁的,最终变成多面人性格。

三对大家说。遇事多沟通,无论如何,大家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只是看法做法不统一,如果能统一意见,相信谁带孩子都一样。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希望所有家庭都和睦,都能和谐相处。

配图是我们和老师聚会讨论的照片。

“谁来带孩子”一直都是大多数家庭面临的难题。到底是自己带好,还是老人带孩子好呢?从层面来讲有区别,但难分出对错。只是教育理念和认知上的差异。孩子一旦出现不好的现象,就互相指责对方的过错,没有互相沟通好去解决该解决的问题。最后,不管是谁带孩子,都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1、如果是老人帮带孩子,在教育理念、生活习惯、个人行为等存在差异,老人溺爱袒护孩子等不良现象。可以提前沟通好哪些事情是孩子当下阶段应该做的 ,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并且在有空闲时给孩子多一些的陪伴,共同参与到孩子的照料和教育中,而不是三不管,躺着玩手机、看电视、玩 游戏 等。这样是谁带孩子,都会出问题。像留守儿童,长期留在老人身边,出现逃课、不爱学习、坏行为习惯等。全都怪罪老人的照顾和教育问题,其实父母亲才是最大的祸首。

2、 父母亲自己带孩子。陪伴孩子与他们互动的时间更多,父母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有利于孩子日后融入 社会 一定的帮助。但有的家长不从孩子的自身特征出发,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开始,强加给孩子各种各样的兴趣特长班,给孩子心里造成负担和压力,而出现思想上的偏激和厌恶行为。有的家长为了孩子学习而忽略品德,对老人的种种不满,让孩子远离老人,给孩子的思想上对老人的误导和疏远。不管谁带孩子,立德树人,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的好孩子。

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没有老人,只能自己带孩子,如果家里还有老人,有条件的话,希望也把老人接到身边生活,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同堂相聚,尊老爱幼,其乐融融,老人的优良品德与现代的教育理念相结合,营造一个和谐、欢乐、幸福的家庭,孩子一定会 健康 快乐的成长。

首先,老人帮我们带孩子,我们会放心点,应该对她们心怀感激。

然而,现代家庭中不得不承认老人带小孩确实比妈妈自己带,问题多得多。

不同之处:

1教育水平、理念:受教育程度高,自然比较有优势。你要是给孩子报名兴趣班,老人会认为孩子太小,也不应该过早浪费钱,所以兴趣班选择上容易出现分歧;

2教育的决策权转移了:老人带得好,自然是件好事。但是教育的决策人是父母,孩子行为出现偏差、成绩不好,家里责怪的第一个人肯定是妈妈。

妈妈不仅要工作,还要带好孩子,说实话哪有那么容易,说出来都是泪。未来孩子的教育还是要家长负责,你总不能去责备老人吧。

3 育儿 方式上。父母会有更多的 育儿 方式,她们也比较容易去学习和了解,帮助自己提升。但是老人很多时候,就是只能照顾孩子安全。

白天送去学校,还要去做家务,家里孩子多的话,可忙了,更甭想让她停下来引导孩子。所以现在孩子不会开口说话、专注力涣散、安全感缺失等问题的产生,和老人的抚养分不开。

单从教育角度分析老人带孩子和自己带孩子区别有一下几点:

1、角色不同,爱的方式不同,老人对孙子、孙女过分溺爱导致心生上扭曲。父母的爱表现再孩子的未来的发展。

2、生活时代背景不同,教育方式不同,老一辈那个时代棍棒底下出能才子(改词了),这时代的孩子越打越不给你学习。

3、知识层面的不同,所传授的知识不同,随着 社会 的发展知识日异月薪,很多老的知识、技术被新的知识、技术取代,所以老一辈的一些知识对现在来说有点落后,孩子的文化辅导受到一定影响。

4、还是时代的不同,生活方式、思考方式严重不同(尤其农村留守儿童,),所谓代沟,长期跟老人老人生活的孩子,回到父母身边后出现很多问题(理念不同)。

我个人觉得孩子还是自己带的好,实在自己忙不过来,可以把父母接的自己这边。为人父母这辈子的辛辛苦苦赚钱不就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吗?父母不仅仅给孩子准备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给孩子财富身心德育等精神。

这个问题好:首先要看老人的文化。因为老人要更心疼孩子:基本上都是由孩子说了算,如老人没有文化可能导致小孩子随心所欲走上歪路。如自己带孩子,虽然不一定能天天陪伴:对孩子一些学习和 社会 方面应该会比老人好得多。所以我认为是有老人陪伴和自己的教育对孩子最好。两者缺一不可。

不提倡老人来带孩子,原因是老人对孩子天生的溺爱,俗话说的好啊“隔辈儿亲”,孩子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可能有时会对自己的儿女发脾气什么的,但是永远都不会对自己的孙子孙女(外孙、女)说一个“不”字,这是人性。如此就会太“溺爱”孩子,给孩子和家长将来留下隐患。再一个,老人身体即使很“硬朗”,但毕竟是“老”了。个人觉得,带孩子主要是在6个月到3周岁这2年半的时候最麻烦,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需要夫妻共同维持家庭,双方工作比较忙,不上班而专门带孩子不现实,所以有条件的可以雇保姆,没经济条件的可以交给老人来带,但是需要孩子的父母每天下班接手来带,也就是说最好是接老人到自己家来带孩子,这样的话,下班回家后

一来可以让老人休息。

二来可以亲自带孩子。知道吗,其实带孩子虽然很累,但是别有乐趣。祝宝宝 健康

老人带孩子与自己带孩子有以下几点区别:

1、理念不一样,两代人所受教育程度和生活年代不一样,造成的学习观念不一样,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就是因为小学爷爷带,没放计算题时,爷爷就拿计算机按,造成现在初中孩子计算力差,他们更多的是看结果。

2、对孩子爱的体现不一样,老人的爱会体现得更加突出和面上,也就容易变成溺爱,自己带会更多一份理智,方法上也会更科学。

3、与学校共同教育效果不一样,老人与学校共同教育会偏向于孩子一方,甚至会包庇孩子,自己则会配合老师。

4、懂教育的程度不一样,老人一般主要管生活,在辅导作业这块基本上为零,特别是在农村,自己带孩子可以受到更好的辅导。

这些不代表所有家庭,大部分是这样,个别家庭除外,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用。

有老人帮忙带孩子,也是一种福气。但老人只能照顾孩子生活,在学习和教育上还是欠缺的。很多老人疼爱孩子,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什么都包办。总是哄着宠着,也有老人担心媳妇女婿的看法,孩子犯错也不批评教育,和稀泥。让孩子更加没有规矩,不懂礼貌,有错也不己为然。自己带孩子,会有一些牺牲,但在教育上也能更直接,更有助于亲子交流。能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孩子。

一、两代人的观念可能不一样,两代人所受教育程度和生活年代不一样,造成的学习观念不一样,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就是因为小学爷爷带,没放计算题时,爷爷就拿计算机按,造成现在初中孩子计算力差,他们更多的是看结果。

二、对孩子爱的体现不一样,老人的爱会体现得更加突出和面上,也就容易变成溺爱,自己带会更多一份理智,方法上也会更科学。

三、与学校共同教育效果不一样,老人与学校共同教育会偏向于孩子一方,甚至会包庇孩子,自己则会配合老师。

幼儿园周一到周四放学时间在下午四点半到五点之间,周五放学在下午四点到四点半之间。入园时间一般在八点左右。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易交叉感染,生病几率极大。且幼儿园有寒暑假。如果父母一方为家庭全职,可以接送孩子,照顾孩子的话老人帮忙锦上添花,不帮忙也无所谓。但如果时间和条件无法允许的话,则需要考量孩子上学的长期问题。

毕竟长期早送晚接,老师多少会有想法。经常是最晚来接孩子,孩子心里也难受,有些孩子甚至会拒绝入园。

不仅是幼儿园,小学一年级放学时间在三点半左右。长期打算和妥善安排是需要每位家长按照自己实际情况计划的。

个人觉得老人将孩子忘在家里,这种情况应该是属于老年痴呆吧,毕竟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本来就是目的送去学校,结果将孩子忘在家里,当然也不排除,可能是搞忘了,因为其他的事情疏忽了都有可能,但我个人觉得更倾向于是老人有老年痴呆的现象。

实际上老年痴呆并不可怕,主要是因为现在国内老龄化比较严重,而且老年人本身记忆力各方面就比较差,而且再加上身体机能各方面退化,就会导致老年痴呆越发严重,我们不仅在生活中电视上也都看到过,也都了解到过。

一、老年痴呆

其实在我们国内有专家专门记录过,我们痴呆的人数还是比较多,主要是分配在一些老年人身上比较多,其实也是要分轻度和重度的老年痴呆,因为种植老年痴呆非常严重,完全就是上一秒做的事情,下一秒就忘了,而轻度老年痴呆就不一样,轻度老年痴呆虽然说有一定的记忆能力,也肯定不会记忆太深刻吧,也会随时忘记。

二、应对措施

但是这个时候要注意了,像老人平时带孩子上学这个情况,本身就是属于比较危险的,因为老年人一个是岁数比较大了,特别是上了一个年纪,70岁以上的基本上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记忆力比较差的情况,所以说作为父母就这个时候更应该要注意,如果让父母送孩子去上学,可能会出现一些其他的隐患,所以父母一定要选择一些办法来,其实改变现状能够再让老年人送孩子上学。

三、父母可以教育孩子

当然父母也可以教育孩子,比如说家庭本来生活就比较繁忙,那这个时候可能作为父母就忙不过来,如果说要请位专门照看的人,可能会对家庭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压力,那么这个时候父母可以随时教育孩子提醒孩子去上学,应该走哪条路,这样长时间下去孩子自己都知道怎么去学校,这样是最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