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八路军战士从战火中救出了两个失去父母的日本小姑娘。大的五六岁,小的还不满周岁,又受了伤。 聂荣臻将军知道后,立即叫前线部队把孩子送到他那里去。他对战士们说:“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八路军战士从战火中救出了两个失去父母的日本小姑娘。大的五六岁,小的还不满周岁,又受了伤。
聂荣臻将军知道后,立即叫前线部队把孩子送到他那里去。他对战士们说:“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两个日本孤女很快被送到了指挥部。聂将军先抱起不满周岁的小妹妹,看到她的伤口包扎得很好,便马上让警卫员去老乡家给她找奶吃。然后,又慈爱地拉过那个大一些的女孩,亲切地问她叫什么名字。这个女孩叫美穗子,她不会说中国话,只是不停地说:“妈妈死了,妈妈死了……”聂将军见这孩子两眼里流露出惊恐的神色,就拿过一个洗干净的梨子,和蔼地说:“这梨洗干净了,吃吧!”美穗子见聂将军和善可亲,便接过梨慢慢地吃起来。开饭的时间到了,聂将军把美穗子拉到怀里,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几天以后,美穗子一点也不拘束了,她用小手拽着将军的马裤,跟着将军跑前跑后,可亲热啦!
然而,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才能结束,为了保证两个孩子的安全,聂将军决定把她们送回石家庄的日军指挥部去,让日方把孩子转送回国,交给她们的亲友。
临行前的一天,聂将军和这两个孩子一起照了相。第二天,他派人挑着两个筐子,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聂将军在筐里放了许多梨,留着孩子们路上吃。他还亲笔写了一封信给日军官兵,信中说:“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两个日本孤女被送回日本后,由亲友抚养长大。40年后,已经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孤女的故事
26年前,一位普普通通的日本妇女来到了中国,却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热情的接待。这名妇女叫美穗子,那并不是她第一次到中国来。说起她与中国的缘分,还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她与一位中国将领之间的传奇往事。26年前的那次重逢是二人时隔40年后的再次见面,一部名为《美穗子探亲》的**记录了当时的一切。近日,央视《重访》栏目专访了美穗子老人,讲述了战争岁月中一个跨越了国界和种族的爱的故事。
2005年8月24日,《美穗子探亲》这部**中的女主人公美穗子又一次来到中国,她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被聂荣臻收养的日本孤女。美穗子女士已经69岁,这是她第6次“回家”探亲。与26年前相比,岁月在她的脸上已经悄然留下印记,中国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没有变的是,中国朋友们一如既往的热情。这都是因为这个日本妇女儿时和中国的一段情缘。
战火中惊见孤女
1940年8月,故事发生在从石家庄到太原的铁路,也就是正太铁路上一个叫东王舍的村庄,这是横贯太行山脉的一条交通要道。在这条铁路线上有天险娘子关和日军在华北的重要燃料基地井陉煤矿。曾经是华北交通公司职员的美穗子的父亲——加藤清利,1939年末作为助理被派遣到井陉煤矿车站,负责运输煤炭。
8月20日,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打响了。战役前期的主要任务就是交通总破袭,破坏敌人的交通线,重点摧毁正太铁路。8月20日夜,在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参战部队按计划对华北各线敌伪军据点同时发起进攻。在激烈的战火中,井陉煤矿变成了一片火海。在火海中,八路军战士救出了2个日本小女孩,4岁的美德子和她不到1岁的妹妹。面对2个日本小姑娘,八路军战士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向军区司令部打电话
请示。
当时接电话的是一个参谋,因为这个事情比较特殊,他便向聂帅报告。聂帅说叫他们赶紧送来,对俘虏只要他放下武器我们还宽待呢,2个日本小女孩是无辜的。后来战士很快从前线把2个日本小女孩送到了司令部。
在司令部,2个小姑娘成为聂帅的小客人,受到了悉心的照顾。“半天工夫,部队就派人把2个孩子送到了我的指挥所。我先抱起那个受伤的婴儿,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孩子安详地睡着,我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这个孩子,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聂荣臻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用“激烈战火中的小插曲”回忆了这段往事。
火线养女表仁义
在战火异常激烈的前线阵地,这2个孩子应该怎么办?日本人经常到晋察冀地区扫荡,结果难以预料。如果这2个日本小姑娘留在异国他乡,可能会对将来她们大了以后造成不好的影响。现在虽然她们的父母已经去世,但是她应该还有亲戚。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聂帅决定将她们送交给日方。
战地摄影记者沙飞当时照了3张照片。一张是聂帅牵着只有4岁的美穗子,一张是美穗子坐在箩筐里面吃梨,一张是老乡挑着她们两个回去。其中的部分作品最早发表在1941年6月《解放画刊》第二号上,这是一份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新闻摄影科供稿、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编辑的日文版画报;最早发表的中文媒体是 1942年 7月7日出版的《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这个懵懂的年龄,美穗子并不知道幼年时的这段传奇般的经历会对她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但是40年后,正是那张合影改变了她的生活。
在聂帅的安排下,没过几天2个小姑娘就被送往石家庄。战士们找了一个可靠的老乡,准备了一副挑子,聂帅和指挥所的几个同志担心孩子在路上哭,还往筐里堆了许多梨子。美穗子姐妹转交日军后,被送到了石家庄的石门医院。不满周岁的妹妹因伤势严重不幸死去。美穗子本人于1940年10月被伯父平安带回日本,此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
随着美穗子姐妹回去的,还有聂荣臻写给日军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40年后寻孤女
时间飞逝,战火连天的峰峰岁月已经渐渐在人们的脑海中远去。转眼到了1980年的4月,总政华南的副主任带着姚远方同志,一起来采访聂帅。那时全军开政治工作会议,他们来请示聂帅关于政治工作方面有什么指示,这样谈完了以后,姚远方同志拿出了那3张照片,问聂帅还记不记得这个事情。
照片唤起了聂帅40年前的回忆。很快,姚远方就完成了一篇通讯《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1980年5月28日新华社播发了这篇通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和其他一些省市的报纸也都刊载了这篇文章和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报道也引起了日本新闻媒体的关注。日本共同社驻北京记者,最先把文章和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在一起的照片发到日本。5月29日,曰本《读卖新闻》用很大版面,突出刊登了这篇文章和照片,题目就是《兴子姐妹,你们在哪里?聂将军40年后,呼唤从战火中救出的孤儿》。
6月3日,也就是在中国报纸发表《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第6天,文章中说的叫“兴子”的日本小姑娘终于找到了。然而,找到的日本小姑娘并不叫兴子,而是叫美穗子。
聂荣臻元帅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经这样说到:“把两个孩子安顿下来,我让炊事员做了一盆稀饭,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拘束了。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嗯嗯’地回答着。翻译在旁边说,她说叫‘兴子’。我听这个名字差不多,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其实,这个小姑娘叫美穗子。
1980年6月8日,《读卖新闻》在显著位置上刊登了文章《我就是兴子》,旁边还附有美穗子的大幅照片。当时的美穗子已经44岁了,住在日本宫崎县,已经有了3个女儿。她和她的丈夫开了一家五金店,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感慨万千访中国
当美穗子远在日本看见了报纸上的这篇报道时,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就是文章中所说的“兴子”,而且当时她还和丈夫一起议论说别人也有与自己一样的经历。当美穗子知道报纸上的“兴子”就是自己的时候,她吃惊的程度只能用如雷贯耳这个词来形容。
当晚,美穗子激动地给救命恩人聂帅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并表达了想到中国访问的愿望。这封信被次日返回东京的《读卖新闻》的记者带回,急速转给北京的聂帅。 1980年6月24日,中国驻日使馆得到了邀请美德子访华的正式请帖,出发的具体日期是7月10日,这一天恰好是美穗子44岁的生日。
1980年7月10日晚上,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一行6人,乘坐中国民航的班机从长崎到达北京。欢迎他们的是大批的新闻记者以及照明灯、照相机的闪光灯。在人群的簇拥下,美穗子来到了机场贵宾室,见到了聂荣臻的女儿聂力。
1980年,正是中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开始升温的阶段。将军救孤女,这样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是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不会放过的。毫无例外,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也拍摄了记录美穗子访华的**《美穗子探亲》。
对美穗未来说,此次中国之行她最大愿望就是见到聂帅,当面向他感谢救命之恩。这次见面被安排在7月14日,地点是人民大会堂的新疆厅。见面的前一天晚上,美穗子的心情非常紧张,不知怎么感谢聂帅才好。
第二天见到聂帅,美穗子觉得与在照片上所看到的严肃形象完全不同。聂帅身材高大,却非常温和,不由得使美穗子产生了错觉,好像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当时目睹了两个人见面的场面,原聂帅的秘书回忆:“当时非常感人,美德子非常激动,看到了聂帅以后,拉过了他的手,用日本的最高礼节,将自己的额头触在聂帅手上,这是最高的礼节。”美穗子泣不成声,说聂帅是自己的再生父母。与聂帅见面后,7月16日,美穗子一家来到了石家庄和井陉煤矿火车站。在美穗子模糊的印象里,火车站的位置和父亲曾经办公的地方都和40年前一样,到了自己被救的地方她也很激动。离开了石家庄,美穗子又前往杭州、上海.每到一处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7月23日美穗子结束了这次中国之行,从上海返回日本。
为中日友好不遗余力
回到日本的美穗子,为了中日两国的友好,从此做着自己微薄但是不懈的努力。1986年5月和1989年5月,美穗子先后2次随日本友好代表团访华。这此后的2002年、2003年美穗子又2次来到中国。美穗子和中国姐姐聂力见了7次面,其中有一次是在日本。1998年,聂力率全国妇联、妇女代表团到日本,顺道去看望美穗子。这也是聂力第一次去美穗子的家里,为了接待姐姐,美穗子特意把保存了近20年的聂帅送的那幅《松竹梅》拿了出来。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8月24日美穗子第6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这是她的第二故乡,岁月匆匆,容颜改变,然而不变的是纯朴的心灵,感激的心情。
在到达北京的当天下午,美穗子就来到了中日友协。在会见厅里美穗子与中国姐姐聂力时隔3年后再次见面。这一次见面,聂力送给美穗子的礼物是聂力夫妇亲笔书写的“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书法作品。聂力还专门比着她的身材为她挑了一件墨绿色、下摆有红黄条纹的中式外套。
8月25日下午,在中日和平友好交流北京大会上,美穗子与一直研究和宣传聂帅救孤的来住新平先生一起登台发言。他们因为此事相识,并共同建立了日中友好协会都城支部。在大会上,美穗子深深鞠躬,和来住新平共同回忆起65年前被救之事,以及多年来他们在日中友好方面所做的努力,讲话先后被6次掌声淹没。
“将军救孤女”的故事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一位老人的出现,又让这传奇的往事多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是美穗子这一次来到中国的另一个目的,那就是笑见另一个曾经救过她的恩人一一杨仲山老先生。在美德子第6次来到自己的第二故乡中国时,见到了65年前把自己抱出火海的八路军战士,如今已经82岁高龄的杨仲山老人。老人回忆说,1940年8月21日早上5点钟,当时还是一名年轻战士的杨仲山,将美穗子抱出火海,并从自己的挎包里拿出饼干(实际上是一种干饼,是把饼加热烤干,吃起来嘎嘣嘎嘣的),给美穗子吃,她一走不动了就吃点儿。
美穗子在见过另一位救命恩人之后,激动地说:“65年前如果没有聂帅救我,就没有我的今天,也没有我的孩子的今天。虽然我现在过着平凡的生活,但这也是聂帅赋予我的,也是杨仲山先生赋予的。我现在有很多话想说,归结到一句那就是:非常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后记
2005年8月26日美穗子结束了自己的第6次中国之行,离开北京,飞回日本。由于身体原因,这也许是69岁的美穗子最后一次中国之行了。但是,“将军救孤女”这个故事,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依然那样意味深长。这是一个传奇故事,是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在美穗子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65年前在纷飞的战火中,救她出来的八路军战士和中国将领,永远不会忘记给予她第二次生命和珍贵友谊的中国人民。
在20世纪末期,由于清政府的懦弱腐朽、固步自封、软弱无能,导致我们国家远远落后于当时正在工业革命大潮推动下,正在火速发展的西方各国。而日本在那个时期,也在西方国家的促使下,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变革。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内矛盾重重,天皇统治遭到威胁,为了尽快转移矛盾,日本必须要开始对外扩张。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内经济原本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可是日本处于海岛之上,火山喷发、地震、台风等等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日本人,强烈的生存危机迫使日本人想要加快扩张步伐。那时候的中国地大物博,但是清政府软弱无能,因此,日本便将侵略的目光投向中国
。
在军国主义思想之下,日本整个社会都变得疯狂起来。日本家庭在政府的鼓励下大量生儿育女,男孩子送上战场,作为战争机器,而女孩子则去学医或者是充当慰安妇,用她们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
一位日本军官在新婚之时收到命令,需要即刻出发来中国,这位军官的妻子为了不让他有后顾之忧,当着他的面自杀了。面对心爱的妻子离自己而去,这位日本军官的上级主动提出他可以休假一个月,之后再来中国,与此同时这位日本妻子则被包装成了日本当时妇女们的榜样。在这样的外力推动下,这位日本军官没有选择休息,而是如期来到中国,之后成为南京大屠杀中的刽子手,双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
这位日本军官只是当时侵华日军的一个缩影,日本士兵在激进的思想影响下,都是这样的状态。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杀人,只知道要不停地杀,甚至变态地从中感到愉快、满足。二战之后,一些日军因为曾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而深感后悔。回国之后,他们必须要借助心理医生的疏导才可以勉强度日,但是接下来的人生每一天都是自己良心的折磨。他们之所以如此并不是这些残暴的日本兵良心发现,而是当初他们在中国犯下了猪狗不如的罪行,罄竹难书,冷静下来之后,连自己也无法接受。
有一位日本士兵,在侵华期间杀害了多名中国的老百姓,包括老人、妇女和襁褓婴儿。当时他只感到自己是位英雄,对天皇忠诚,但是日军战败的消息让他回到了现实之中。回国之后,他日夜深受折磨,之后妻子、女儿、女婿相继死去,他认为这是自己犯下罪行后应得的报应,后半生孤独终老,并给中国方面写了一封忏悔信。在《朗读者》节目中,这封信曾被深刻解读。
尽管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在网络上总是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曾经有一位网友说过,他听自己爷爷说过,日本兵也不是见人就杀。那时候她的爷爷还小,在田间遇到日本兵,惊慌失措,而日本兵却把他抱了起来,还给了他一颗糖吃。之后,日本兵也没有做出任何伤害他的行为。
这样的言论比比皆是,难道日本兵也有关心中国孩子的时候?显然不可能。其实,他们这样做,用心险恶。孩子天真无邪,日本兵之所以给他们糖吃,是当时的中国资源匮乏,一般孩子吃不起糖,日本兵给了一颗,孩子自然就没有了戒备心。
之后,日本兵会跟孩子沟通,让孩子给他们带路。孩子哪里知道日本人用心险恶,如此必然要造成严重后果。而且在二战结束之后,日本人还把给中国孩子糖吃这件事写进课本,来掩饰他们当初对中国造成的伤害。只能说日本人不敢面对现实,即便是对于自己的子孙后代,他们也要遮遮掩掩,不肯直面自己当初的暴行。
这是电视剧名为《东方战场》的第45集中的故事,百团大战之时,日本华北派遣军第一军司令部接到八路军袭击正太线的战报,正太线上的日军已经与外部失联,日军司令部也分身乏力,连拆东墙补西墙也行不通,无法派遣援军。
这正是彭德怀精心策划的百团大战带给日军的毁灭性打击结果。除了摧毁掉日军煤矿,八路军无意之中还发现了两个住在煤矿附近的日本小女孩,聂荣臻悉心照料他们,还特地深夜伏案写信准备送还孩子。
扩展资料:
《东方战场》于2014年2月18日开机,总导演路奇带领剧组,耗时六个多月,转战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行程三万余公里,分别在北京、天津、湖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云南等14个省市取景拍摄。
《东方战场》剧组为了还原历史,不畏严寒选择2月份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伊春、齐齐哈尔两地开机,又在八月份顶着四十余度的高温酷暑在湖北杀青。2014年夏天在甘泉影视基地取景,拍摄日本国内生活场景及战前战中日本军界、政界的权力争斗戏份。
-《东方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阜平县是晋察冀边区的政治军事中心;1943年秋,侵华日军对以阜平为中心的北岳区发动了为期三个月的扫荡;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平阳地区是阜平的东部门户,坚壁着大量公粮和军用物资,晋察冀代司令员肖克将军和边区部分机关也隐蔽在该地区,因此,成了日军扫荡重点。
仅日军荒井混合大队在80天的搜剿中,就制造大小惨案40多起,使用各种杀戮手段40余种,残杀我同胞1000余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平阳惨案。
1943年9月22日,日军荒井部在乎阳近开始搜山。傍晚,将抓到了32名男女押到打粮场上,威逼他们脱光衣服扭秧歌,并用刺刀将他们扎得血迹斑斑。誓死不从者,即遭杀害。
9月23日,日军合围平阳南山,并用机枪扫射惊慌乱跑的人群,山坡沟谷中死尸累累。64岁的杨贞被抓住后,日军逼她脱下鞋袜在布满荆棘和碎石的山坡上奔跑后用刺刀捅死;其丈夫赵全海带有二角边币(边区的货币),被日军指为八路,用刺刀挑到崖下摔死;其9岁的外甥女张小多,只因说了声怕,被枪杀;其儿媳赵燕英被掠走。孟连书60多岁的老母被扔到火里烧死。
日军搜山结束后,将年轻的妇女押回各村肆意凌辱。张贵亭怀孕七个月,荒井同其翻译官以她腹中胎儿的性别为条件打赌,将张的衣服扒光,豁开她的肚腹,张贵亭惨叫着倒在血泊中,肠子和胎儿一起滚落在地上。
10月7日,荒井部从东板峪搜出一只锻打农具的铁钻,即认为该村有八路军的兵工厂,拷打刑讯多人,铁钻的主人勾洛刚一家四口被杀害,10岁的女儿因压在母亲的尸体下面,才幸免于难。年轻妇女王秉兰怀抱不满周岁的儿子,日军将孩子拽出来隔墙扔在院外,次日将她带走。
10月9日至18日,荒井部连续搜剿罗家峪、北水峪、山嘴头、峪沟、北大梁等地。
10月13日,日军在罗家峪惨杀多人,将妇女干部张晓生扒光衣服,吊起来毒打审讯,又用尖刀扎遍全身,割下一乳房和阴户,最后用刺刀刺死。
10月15日,北水峪刘长新的儿子被俘后因进行抗争,被日军拴住生殖器拽着来回跑,折磨而死。一孕妇被抓住后日军逼迫其做深度弯腰,因肚腹高隆弯不下去,几名日军用力按其肩头,将头装进她的裤档中,推下山崖摔死。青年刘二高被押到山嘴头村,见日军奸污自己的女同胞,奋力与之搏斗,被绑在房梯用火烧焦其下身,并用刺刀挑了四肢,最后扔进山药窖中,又砸下许多石头。日军将另一名青年绑住四肢,用绳子牵引着在山坡上来回滚动,直到死去才扔到崖下。孟祥的儿子还未成年,日军将他绑在树上,让狼狗将其身上的肉一条条撕下来,日军则拍手狂笑。
10月17日,日军在峪沟虐杀韩辰东、韩占奎、赵秀珍等多人,最后押着百余人回土岭,并将韩绍兰等四名青年女子的衣服扒光,在前面踏地雷。
l0月18日,荒井部从曲阳土岭出发,分三路由东向西拉网扫荡,数百人遭抓捕,押到平阳西面五华里的铁岭村,当夜进行酷刑审讯,要他们说出边区机关和粮食物资。因为未得到口供,对他们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屠杀。
10月20日,荒井部在铁岭附近的老头窝(即老虎窝)搜出100多人,吊打60多人,11人当场惨遭杀害。其中孟常青、孟金城等人头朝下活活楔入石缝中。游击组员孟广珍被绑在树上当活靶子射杀。日军将其余的人带回铁岭据点,后来又将21名男青年全部用机枪射杀。
10月22日,荒井部在南山一个土洞中发现20多个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张梦生。日军见张梦生腿拐,便认为是打仗残废的,当场砍了头,其l7岁的女儿张大素也被砍头。日军将头颅放在椅子上,让其他人围观,后又扔到张梦生妻牛艳平的怀里,让她笑,不许哭,午后也被砍了头。随后,日军挑出五名青年妇女带回铁岭污辱,其余24人被赶回洞中,点火熏死。
l0月24日,日军在露水峪抓住区游击队员张见兰,将其腿打断后,又在地上铺上两条被子用火点着,将张的脖子和脚用绳子拴住,拖着他在冒着烈焰的棉被上滚动,直至烧死。另外还用火熏死孟同录的母亲、妻子、姐姐、嫂子和9岁的儿子汉水以及三户姓张的人家,共10人。那些被熏死的人因痛苦不堪,拼命用头拱地,致使脑门、鼻、梁和下巴的肉全部被磨掉,裸露着生生白骨。同时,驻在王快镇荒井大队之一部血洗北古洞,对被抓的村民们严刑审问。村支部书记李济生被灌凉水后挑死,村长李庄安背上压着一块大石板,头被踩在烧的滚烫的石头上,面颊被烫糊,耳朵掉下来,后遭刺杀。
10月30日,荒井部合围了平房沟的七八个小村庄,在一个叫狼窝的山洞中搜出13名妇女和儿童,日军将11人杀害,只有两个孩子因没有伤到致命处才侥幸存活。15岁的姑娘段小六因反抗日军的侮辱,被日军将她按倒在溪水中,又用条桌和石头压住,活活淹死。
11月3日,荒井部在浓雾掩护下包围了长安村游击组和部分村民。爆破组长邢金当场牺牲,邢振祥中弹身亡,通讯员孟宗法被抓住后砍了头。其余人被抓后押回河西。游击组长段振法被绑住四肢,头朝下吊在树上,下有火堆烧烤。后来绳子被烧断,段振法从树上摔下来,拖着烧焦的身躯,欲同敌人搏斗,日军开枪将他射杀。其余人在审讯中受到严酷折磨,日军用木棒猛敲被审者四肢关节,用刺刀在躯体上乱戳,当场有三人死亡。
11月6日,荒井部驻在土门村,又在该地多次作恶:土门村陈廷风的妻子张文花被抓住后,其4岁的女儿哭着要母亲,日军一脚将孩子踢倒,又一刀扎死。日军将李更申的头进裤裆里,在其背上搭一条木杠,两个日本兵各在一端上下压悠,李口吐白沫,眼珠暴突出来。南工孟太凯和孟绍发被火烧后又用碌碡碾死。
11月8日,荒井部从土门出发,合击了柳河村,平阳区妇女部长林超被捕后拒不随行,并斥骂敌人后壮烈牺牲。县议员孟志清惨遭杀害,另外还有多名村民遇害。
11月10日,日军合击了北架梁,张新福、刘建章等11人被杀,刘小连被装在麻袋里推下山。麻袋口崩开后,刘小连钻出来逃跑,又被枪杀。
11月17日,阜平、曲阳两县60多人遭杀害。落地村17岁的姑娘杨秀金因反抗日军的奸污,被木棍捅入阴道活活扎死。另外还有六名青年妇女因拒不受辱,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11月18日,罗峪村妇救会主任刘耀梅及其弟刘耀新等被捕,押到上平阳以后,荒井亲自对她进行多次审讯。刘耀梅英勇不屈,痛骂敌人。日军从她腿上割下一块肉,用刀尖插着烤熟后当众吃下。刘耀梅被杀害后,日军将其身上的肉割下来提回据点包饺子,将其尸体投入水井。刘耀梅的父亲刘荣榜、弟弟刘耀新、丈夫齐尚书、公爹齐老末也先后遭杀害。
11月20日,日军在曲阳县的红岗一带疯狂围捕拷打老百姓,并逼迫根树村的杨二楞与牛分岭的邢秀亭当众发生关系。后来杨二楞被押回平阳杀害,邢秀亭也因羞愤难当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立彦头刘克水被活挖心肝做了日军的下酒菜。
11月25日,盘踞上平阳的荒井部再次合击石门沟,刀砍14个人头。在途中又抓了平阳张贵喜,因他反抗,日军用麻绳勒住其生殖器,牵回上平阳据点后,又用钢锥遍扎其全身,最后将其活活烧死。
12月8日,驻上平阳的日军为了阻止被抓进据点的妇女逃跑,将20岁的孕妇王金亭(又名王青)扒光衣服,按在一口棺材里,逼迫20多个青年妇女也脱光衣服在棺材四周围观。一日军用利刀剥开孕妇胸前的肉皮,撕扯到乳房旁边,再开膛破肚,又用水冲去血液,摘出心肝挑出胎儿,以此对其他妇女进行恐吓。荒井部在败退前,在各据点都进行大屠杀。一次挑选了几十名妇女,驱赶到街上,逼迫其脱下自己的衣服,把抢来的衣服逼她们穿上。有的只穿一件红绿袄,光着下身,有的只穿一条彩裙,赤着上身。日军逼她们扭秧歌,然后,令其靠壁站立,逐个验看下身,挑选处女奸污蹂躏,随后全部杀害。
12月9日,日军将60多个被缚的妇女集合在一起,问她们愿意跟着走,还是愿意回家,将愿意回家者全部杀害。其他据点也进行了大屠杀。荒井部退出平阳后,村内村外尸体累累,五个杀人场也堆满了尸体,这些残缺不全的尸体大多无法辨认,后被埋在一个墓家中。边区政府在乎阳村的北面竖立起一块千人墓碑,其阳面碑文简要记述了日军的暴行,阴面刻写着惨案遇难人的姓名。
一九四二年的夏天,我华北地区部队,对日方展开了反击作战。八月二十日的夜里,我军趁黑攻击了位于河北井陉县的日军铁路设施,由于是夜里发难,敌人被打了个措不及防,一时之间只能各处逃窜,我军取得胜利,敌方损失惨重。可能是因为战斗发生的太过于突然,日军在战场上丢下了两名日本小女孩。在打扫战场的时候,我军的一名士兵在敌人的尸体中间发现了这两个小女孩,其中一个不到一岁,另一个大约有四五岁的样子,他们的亲人很有可能在战争中死去了,他们是两个战争孤儿。
这名士兵发现她们以后,和两个战友商量了一下,最终三个人一起把这两个小女孩带回了我军晋察冀的军区总部。总部的司令员知道这件事以后,首先派了专人来照看这两个小女孩,然后他致电了日军的指挥部,在电话中说明了我军的人道主义立场,并且说明了我军希望把这两个小女孩送还给日军据点,希望日军方面能够友好配合,不要伤到孩子,同时也表明了希望日军以后不要伤害我国的无辜老百姓。为了此事,司令聂将军还专门交代过战士们,他说:“我们绝不能伤害日本的无辜平民,他们也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
在当时护送孩子的战士中,有一个士兵名叫张进,他对这段历史的印象十分的深刻,他当时是我军第一军分区第一支队的士兵,晚年居住在河南,当记者采访他这件事的时候,他说:“当时为了照顾好那两个孩子,我只能去附近的农村找农妇来给一岁的孩子喂奶,可是当农妇听到孩子是日本人之时,她十分的不理解,也不愿意,最终我只能先做这个妇人的思想工作,给她讲我军的文明政策,最后,这名农妇含泪的点了点头,然后给孩子为了奶,严格意义上来说,她才是孩子的救命恩人。”
我军将士的人道义举,让日本人震惊,再送回小女孩之后,我军附上了一份信件:“我军有着国际主义之精神,有仁有义,我们必定会与侵犯我们家园的你方军队抗争到底,但同时也绝不对伤害你们的无辜百姓,希望你们可以早日觉悟,不要再来更大的灾难。收到小女孩之后,日军回信表示了感谢。这段历史也成为了后来两国关系转暖之后的一项美谈,三十年后,这两个长大的孩子曾来到中国寻找她们的救命恩人,他们找到了护送他们的士兵,表达了谢意与歉意。她们是一对姐妹,也是战争的幸存者。
当时护送小女孩的另一个是叫做李二喜,是我国的神炮手,他曾一炮击毙过日军的高级将领。一九九五年庆祝胜利五十周年之时,李二喜来到了军事博物馆参观,并且再次摸到了当年他所使用的炮。他说:“当年不管是我军的那个士兵看到了那两个小女孩,都不会有人伤害她们的,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的士兵杀的,只是侵犯我们国土的日本军人。”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