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聂荣臻和战争遗孤日本小女孩美穗子 1980年5月,在中日之间掀起了一股“中国元帅与日本小姑娘”的热潮,其根源是著名摄影家沙飞40年前拍摄的照片《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打响。21日,八路军在攻打日军占据的
▲聂荣臻和战争遗孤日本小女孩美穗子
1980年5月,在中日之间掀起了一股“中国元帅与日本小姑娘”的热潮,其根源是著名摄影家沙飞40年前拍摄的照片《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打响。21日,八路军在攻打日军占据的河北井陉煤矿战斗中,抢救出两名日本小女孩——美穗子和美子。
美穗子姐妹俩很快被送到了前线司令部,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闻讯后前来看望。他安排一名战士给5岁的美穗子做“保姆”,并给不满周岁的美子找了奶娘。聂荣臻原想收养她们,经再三考虑还是觉得送回日本为好。为安全起见,聂荣臻专门给驻守在石家庄的日军军官写了一封信。8月25日,他派老乡用箩筐挑着两个小姑娘,一村又一村,采取接力方式送到驻守石太线微水车站的日军,后由微水车站副站长冈部义太郎将姐妹俩送到石家庄。日军收到两个孩子后,给聂荣臻回信表示感谢。1940年10月,美穗子的伯父加藤国雄从石家庄将她接回故乡——日本宫崎县都城市。妹妹美子因病死于石家庄石门医院。
▲聂荣臻本来打算收养美穗子
百团大战开始后,沙飞一直跟随部队参加战斗,聂荣臻担心他在前线有危险,专门去电将其召回随司令部行动。沙飞刚回到司令部,就目睹了聂荣臻照顾美穗子姐妹的情景。他敏锐地拍摄了20多张珍贵照片,留下了不朽的名作《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沙飞曾对战友说:“这些照片几十年后发到日本,可能会发生作用。”
沙飞的预见,40年后得到了验证。1980年5月29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刊登了姚远方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和沙飞当年拍摄的《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组照片,将这段往事公之于众。
第二天,日本一些报纸就报道了这则消息。此事在中日两国引起极大反响,广大读者对聂荣臻在40年后还记挂着日本**妹非常感动,并十分关注美穗子姐妹俩的命运,纷纷给报社写信或打电话提供线索。经过多方寻找和详细核实,《读卖新闻》记者终于在宫崎县找到了美穗子。当时的美穗子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和丈夫经营一个五金商店。美穗子也看到了报纸关于寻找她的报道,心情格外激动。她立即给聂荣臻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感谢当年救命之恩,并希望能早日到中国,当面致谢。
▲40年后,聂荣臻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美穗子
1980年7月10日,恰逢美穗子44岁生日,她带着一家人如愿来到了北京。年过八旬的聂荣臻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美穗子一家。
美穗子一家还特意来到河北井陉矿区参观访问,并赠送沙飞家人一张全家福照片,表示对沙飞的感谢之情和深切怀念。 摘选自《党史博览》2011年09期 来源:文汇网
日本(95)聂荣臻(2)穗子(1)中国抗日小英雄有:王朴、张嘎、海娃、雨来、王二小、谢荣策。
1、王朴
王朴也叫作王璞,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住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让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2、张嘎
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3、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影片的主角是十四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4、雨来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
《鸡毛信》这部影片不错,影片记述了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民兵中队长老赵的儿子海娃任本村儿童团长。有一天接受民兵任务给八路军送鸡毛信,半道上遇见日本子和伪军。海娃急中生智用老绵羊的尾巴保住了鸡毛信,鬼孑被引进山里,八路军全歼了敌人,根据鸡毛信提供的情况,八路军袭击了一个日本据点,活捉了猫眼司令。这一故事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
电视剧《小小飞虎队》,这部电视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几个孩子在飞虎队的影响下,运用儿童式的机智,幽默,勇敢,送情报,除汉奸,打鬼子的惊险和传奇。
播出后掀起了一个少儿和成人收视的新兴趣点和高潮。基于电视剧的成功,山东影视集团很快策划了**《小小飞虎队》。该片对故事和人物进行了新的创造,并将运用现代**手法,升华电视剧《小小飞虎队》传奇、诙谐、浪漫、抒情的表现风格。影片中的孩子不去炸火车,不去进行大规模战斗,而是用机智、策略、俏皮、符合儿童天真的特点来进行斗争。
1、亮剑 《亮剑》是一部战争电视剧。由陈健、张前执导,李幼斌、何政军、张光北、张桐、童蕾、王全有、由力主演。 该剧讲述了革命军人李云龙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史时期,军人本色始终不改的故事。该剧于2005年9月12日在CCTV1黄金档首播。 2013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决定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00种优秀图书、100部优秀影视片,《亮剑》等23部电视剧榜上有名。
2、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段惊心动魄的家国春秋 一曲谁主沉浮的历史长歌 一代开天辟地的风流人物 1925年,杨立仁行刺北洋政府要员的计划因弟弟杨立青的顽皮而失败,生来性格相冲的兄弟俩先后背井离乡前往广州找寻各自的前途。立青在姐姐立华和***员瞿恩、瞿霞兄妹的帮助下,考入黄埔军校。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以及经过东征和北伐的历练,立青成为了优秀的军人,他与进入国民政府的政治核心层工作的立仁产生主义之争,兄弟俩在四一二的腥风血雨中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政治阵营,因信仰不同分道扬镳。抗日战争爆发,立青在我党领导的敌后济南战场上奋勇抗战,立仁则在重庆开展情报工作,兄弟俩既联合抗日又暗自较劲。
中国有句老话,叫“当兵吃菜天经地义。”需要提到的是,以前的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积贫积弱,人民生活没有保障,一日三餐无处可得。这个时候,很多家庭为了一顿饭,会选择送孩子去当兵。
当然也有例外。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吃不下饭,即使知道自己要死了,仍然有父母把孩子送上战场,仍然有年轻人义无反顾的上战场。就是每当中华民族遇到危机,1937年发动的日本侵略战争就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危机。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看到的是对日作战有多困难,靠的是吃饭,而不是我们的武器装备落后日本多少。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力越来越强,于是开始酝酿侵华战争。为了这场战争,日本人准备了很久,也准备了很多。这包括为每个日本士兵制定一套食物标准。据说日本人的伙食标准和我们军人比起来是奢侈的。
即使是日本的一只成年军犬,在日常食物标准中也有350克牛肉。另一方面,我们士兵的伙食标准现在似乎令人苦恼。即使在最富裕的军队,每个士兵的伙食标准也是一日三餐,一顿就是三两米。至于日本军犬配的肉,几乎吃不到。即使有时候运气好,也只能吃到一些肉味的汤。
在众多的抗日军队中,有一支军队吃得很好。这支军队就是远征军。因为远征军的后勤补给主要是英美的责任。就美国人来说,只要不要命,就可以谈钱。所以美国人给远征军士兵的伙食标准是每顿饭:一罐牛肉,两包麦片,饼干,一包茶,一包烟,一片维生素片。
和家里打仗的兄弟们比起来,远征军的士兵吃得简直奢侈。即使抗战胜利多年后,很多老兵仍然会提起在缅甸战场上吃的罐头。但是和英美士兵相比,远征军的伙食可能要差一点。
二战期间,美国根据不同兵种和作战环境的具体变化,为美军士兵设计了多种食物方案。以最常用的C战斗口粮为例。它是从1938年发展起来的,从那以后一直在改进。最后确定了6个小铁罐和1个配件包的包装,以及11种餐食的选择。
即便如此,美国士兵仍然不喜欢难吃的食物,甚至成为一种现象。曾经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美国新兵吃完饭说今天的饭很好吃。结果,他立即被逮捕并移交给宪兵。因为没有一个美国士兵会觉得这种食物好吃,所以他被怀疑是德国间谍。
美国大兵的吹毛求疵,是基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而积贫积弱的中国当时能提供给抗日英雄的,可能就是足够维持生命的口粮。但即使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的士兵赢得了战争。也许这就是中华民族能够长生不老的原因。
1把她们交给组织,让组织处理;
2不管她们,让她们自生自灭;
3带她们走,将她们抚养成人;
4既然是日本人,当然要报仇杀之。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则发生在抗战期间真实的故事。
时间要回到1940年,当时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后,聂荣臻指挥晋察冀军区向正太铁路东段日军进攻,很快,日军的交通枢纽陷于瘫痪。在进攻到井陉新矿区时,日本站长加藤清利与妻子在战火中身亡,留下两个年幼的女儿,大女儿叫加藤美穗子,6岁,小女儿叫加藤琉美子,尚在襁褓中。
就在战士们准备撤离时,突然听到了小孩子的哭声,八路军战士迟疑地往里看了看,不好,竟然有两个小孩!接着我方战士冒着生命危险,一把将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加藤美穗子和小婴儿救了出来,并立刻把受伤的美穗子送到了八路军队伍的救护所,此时他们才发现,原来这两个孩子是日本人。
虽然救人是一件大好事,但救的却是敌人的孩子,一时之间,战士们的心情十分复杂,他们接下来该如何处理这两个日本小孩呢?此时聂荣臻收到了报告,知道了这个情况,便立刻指示把孩子送到指挥部,战士们照做。
说来也“怪”,6岁的美穗子一下子被这么多高大的战士盯着也不怕,聂将军朝她招招手,她就走了过去,还吃掉了聂将军给她的梨,后来还乖乖让聂将军喂饭吃。看着这个乖巧的日本小女孩,聂将军决定帮帮她,毕竟孩子并没有错,于是此后美穗子便天天跟在聂将军的身后,俨然把他当成了家人。
不过考虑到当时战事吃紧,并且战场上枪眼无情,谁也没法照顾这两个孩子,聂将军最终决定,把加藤美穗子和加藤琉美子送去日军控制的石家庄,于是聂将军找来了当地一个靠谱的老乡,让他把两个孩子送去日军军营。
当时老乡其实特别不理解,日本人这样对中国,我们完全可以不管他们的孩子,为啥要费尽心思帮她们?聂将军看出了他的疑惑,于是向他解释道:“虽然敌人残忍杀害了我们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看着聂帅的眼神,老乡明白了。
临走前,聂将军给美穗子装了很多梨,他知道她爱吃,接着把一封亲笔信交给了老乡,让他转交给日军,信的内容如下:
“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战,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
之后,石家庄日军收下了两个小孩,并且给聂荣臻将军回了一封信——“收到小孩,对贵军人道主义精神非常感谢”。不过可惜的是,婴儿加藤琉美子因脚部伤势严重,不久之后便死在了医院里,而姐姐加藤美穗子则被送回日本。从此,便断了联系。
1980年,《解放军报》采访了聂将军,他在感慨完战争的残酷后,突然想起了几十年前救下的日本小女孩美穗子,不知道那两个孩子如今怎样了?随后,一篇《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登上了报纸,引发了热议,就连日本人都看到了,他们自发寻找当年被聂将军救下的两个小女孩。
令人惊喜的是,不久之后日本媒体还真找到了加藤美穗子!此时40多岁的加藤美穗子已经是3个孩子的母亲了,记者来到她家时她大吃一惊,但当她得知聂将军还在记挂着她,美穗子流下了眼泪,她当即决定带着家人一起去看看聂将军。1980年秋天,美穗子一家来华访问。
聂将军知道这件事后,让女儿聂力亲自去接她,7月14日上午,聂将军与美穗子全家见面,双方都非常激动,聂将军如当年那样拍拍美穗子的头,美穗子激动地泪流满面。后来,日本人一直尊称聂将军为“中日友谊的使者”和“活菩萨”。
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奋好学,从小就向封建习俗示威。她逃脱了裹小脚的恶习,她还带头把长辫子剪了,从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赵一曼光荣的加入了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山省。在这紧急的关头,中国***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发动人民抗日战争。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赵一曼经受了种种挑战。为了便于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下,一直到牺牲,她一直没见过自己的孩子。
1935年赵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敌人用用尽了残酷的手段,也无法使赵一曼开口。1936年8月2日,敌人用子弹取了赵一曼年轻的生命。
左权(1906年—1942年),又名左字林,湖南醴陵人,中国***军事将领之一。 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1925年加入中国***,同年参加国民政府针对陈炯明的东征,不久前往苏联留学,1930年返回中国,任红一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升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与彭德怀一同指挥针对日本军队的百团大战,取得巨大战果。1942年日本军队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争中被炮弹击中身亡。他本人也成为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指挥官。 王二小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二小十三岁。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把王二小摔死在石头上,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的血染红了天!!!
适合给孩子讲的红色故事有萝卜头传递情报、王二小放哨、小交通员冬子、海娃巧送鸡毛信、李爱民誓死不屈、刘胡兰英勇就义、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火烧邱少云、小侦察员张嘎、小卫生员孙大兴、杨靖宇等故事。
萝卜头传递情报: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 男,1941年生于江苏邳州, 1949年9月在重庆被害,遇害时年仅8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小的战士。
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 -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为他的老师。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
王二小放哨: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 -边给八路军放哨。
一次日本鬼子又来“扫荡”时迷路,就叫王二小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将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年仅13岁。
小交通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 ,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海娃巧送鸡毛信: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叫海娃的放羊孩子,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粘着三根鸡毛的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途中遇到了日本兵,他灵机一动把信藏在了羊尾巴下。日本兵盘问他时,他假装很害怕,说是放羊的。鬼子看上海娃的羊群了,扣下了羊,还让海娃帮他们赶羊。天还未亮,海娃就想办法逃离,最终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离着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之后他昏睡了过去。等他醒来时,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
李爱民誓死不屈:
1943年,他和各村民兵到日本鬼子据点附近抢收庄稼。返回路上,与日本鬼子的巡逻兵相遇。为了掩护民兵和乡亲的安全,他挺身而出,被鬼子逮捕。
在鬼子的威吓和毒打下,他坚贞不屈,被打得皮开肉绽、双脚骨折仍痛斥敌人,最后牺牲在鬼子的刺刀下,年仅13岁。13岁的年纪 ,为掩护民兵和乡亲挺身而出,为坚守抗日的秘密忍受毒刑拷打,真是动人心弦。气壮山河!
刘胡兰英勇就义:
刘胡兰, 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2岁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 6月,刘胡兰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 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火烧邱少云:
邱少云(1926~1952)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他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玉屏村邱家沟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万恶的旧社会、邱少云九岁丧父、十一岁丧母、十三岁就开始了长工的生涯,受尽了地主豪绅的压迫和剥削。1949年4月 ,党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妄图挽救西南一隅,估逼穷人当炮灰。邱少云就是在老板的出卖、被强迫捆邦拉去当了壮丁。
苦难的童年生活、悲惨的家庭遭遇,在邱少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盼望光明、盼望解放!1948年,刘邓大军奉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命令挥师南下于1949年12月解放了成都,相应,四川获得了解放,邱少云一家和天下劳苦大众获得了新生,太阳出来了,来救星***,邱少云作为解放兵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10月 ,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韩国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锋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12日上午,敌机向他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邱少云的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小侦察员张嘎:
在鬼子的一次突袭中,嘎子的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了,为了给奶奶报仇,张嘎参加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多次参加战斗,还缴获了敌人的手枪,受伤被捕后,面对敌人拷问,他坚强不屈,并设法与部队里应外合,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了钟亮。此次战役全歼敌人,为奶奶报了仇,嘎子被表扬,奖励给他一支真正的手枪。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张嘎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八路军战士。
小卫生员孙大兴: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 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情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
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负人 了!”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嚷道。一个兵痞圣气凌凌地说:“怎么拉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上”几十个学生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于是第二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
一进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校长急了,就一 个劲地道歉。兵痞不听。在这时,杨靖宇爬到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知道这是什么么是洋火!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校长也赶忙说:“诶,我们也管不住他。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会烧房子,快走吧。”于是,兵痞们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杨靖宇的勇气。
杨靖宇生平简介:
杨靖宇(1905-1940)男,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共党员。
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5月转为中国***党员。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9年春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领导工人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同年1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36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7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北,有力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在1939年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今靖宇县)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以无比坚强的毅力顽强战斗,直至弹尽粮绝,壮烈牺牲,时年35岁。杨靖宇牺牲后,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竟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邱少云生平简介:
邱少云(1926—1952),男,汉族,中共党员,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事迹材料:
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
邱少云的战友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下午5时30分,敌人的枪声不响了,火焰渐渐地熄灭了,阵地上一片寂静。突然,潜伏在草丛中的500多名志愿军战士,像爆开的定时炸弹一样,轰然一声炸响了……邱少云同志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的石壁上刻了一行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售价50元…….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礼物清单-50份礼物为大家备齐).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