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田园:宝贝女儿好! 你的关键词:姑家拉妈下楼、姑伞乐帽雨中、归来衣裤尽湿、幸好脚姑凉鞋、面包留到次日、滑板倒压乐脚、九过妈冲次卧、厚被爸妈中间、五点睁眼看爸、扭头继续入眠、七点起床洗漱、油糕半口出门、学道门口男哭、第二报名是我、入学从容淡定
田园:
宝贝女儿好!
你的关键词:姑家拉妈下楼、姑伞乐帽雨中、归来衣裤尽湿、幸好脚姑凉鞋、面包留到次日、滑板倒压乐脚、九过妈冲次卧、厚被爸妈中间、五点睁眼看爸、扭头继续入眠、七点起床洗漱、油糕半口出门、学道门口男哭、第二报名是我、入学从容淡定、爸妈走吧我行。
哥哥关键词:学道晚餐墙边、短袖舍外明月、蓝天场内军训、爸妈送妹路过、三小郭师催电、爸取学籍卡片、门窗套送备装、期待周末换灯、妈请窗帘测量、爸和坡底微商、生活环境将变、规划周末时间、读书绿道骑行、抵制垃圾食品、学道教育正解、助力生命绽放。
爸爸关键词:娜家辛苦老妈、备餐锅碗洗刷、天乐活泼可爱、孙乐老爸不在、仰躺听雨书信、下笔需要真心、回想天园开怀、祝福舒心未来、青涩排斥父母、画面浮起惭愧、经历爸逝醒悟、成长代价不菲、妮园火车笛旁、晨起小区得到、尼采主人心态、李倩新华字典、启发俱乐邀妮。
今天早上八点,爸爸妈妈送你到,北京新学道晋城书院,开启你的小学时光。
你将在这里,度过六年小学和三年初中。你能到这里上学,爸爸真替你,感到无比幸运。因为,这样的遇见,需要太多的偶然。
当然,无论多少偶然,都需要一个必然的内因,就是爸爸妈妈,对你们接受更符合人性发展、更能促使生命绽放的教育的,美好期待,和不断探寻。
在端午节,你已经在新学道,体验过三天,以及接送哥哥时,爸爸会经常,把你带上到新学道的缘故,你对这里,显然比较熟悉。加上,这里每位老师,时刻传递给你们的关怀和善意,让你对这里的生活,必定不会有强烈排斥。
咱们刚到学校门口,热情的老师们,就帮你把几个散包,放进一个大黑色塑料袋,贴上写有你姓名的标签,然后装放到校门内的面包车,并进行消杀防护。
哥哥的副班张老师,一直把你带在身边,陪你照相、等待你的老师。咱们的眼神,隔着校门和老师们的身影,不断互相寻找、碰撞 。你不时的,向爸爸妈妈挥手告别,但爸爸妈妈,一直不愿离开,直到你被自己的老师,带进校园。
父母之爱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孩子能更独立的离开自己。你现在如此独立,必将会为自己,书写更美好的未来。
接下来,爸爸妈妈,会好好规划和践行,对你和哥哥,高质量的周末陪伴。爸爸连续,给哥哥读过五年的书。同样,给你读书,也将会是,爸爸接下来,最重要的一个工作。
看见你跟着老师,进入学校之后,爸爸妈妈开车返回。
中午,爸爸新买的《华杉讲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孙子兵法/王阳明传习录》五本书,如期而至。
这五本书,就是爸爸本学期,要学习的教材。爸爸会每天学习一点,并做出笔记或心得,放到信中,和你们一道,领会咱们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
今晚八点,爸爸妈妈相约,在得到看李倩老师,将在启发俱乐部,分享的深度解读《新华字典》。
宝贝,爸爸已经开始期待,周五下午,接到你的场面了。
爱你的爸爸!
20210901
1 什么是“读经,读国学经典”?
读经就二个字,一个是“读”,一个是“经”。读,就是读,不是背,不是理解,更不是照着行动。你读就好了,坚持去读,一天二天,没有什么效果,没关系;一周二周,没有什么效果,也没有关系。你就是读,读熟,读透。总有一天,你突然就明白了,突然就懂了。读到一定层次就有自己的悟性和理解,这个时候参考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你的认识有提升了。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永远也不明白一点点的。要不然古人也不会那么看重读书了。
“经”就是指六经四书的简称。六经四书是著名国学家、累积式教育法创始人赖国全老师首先提出的国学经典的简称。六经是指《易经》,《黄帝内经》,《诗经》,《孝经》,《道德经》,《金刚经》。此六经,以儒家为主,涵盖佛家、道家内容。与传统的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乐经》,有所不同。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与传统的四书没有区别。赖国全老师认为六经四书,是必须学的,是主粮,而且必须先学习群经之首——易经。
2、为什么要让孩子读国学经典?
我们都知道结交朋友的重要性,聪明的父母一定会鼓励和支持孩子与一些品质端正,成绩优秀的同学交朋友。我们也经常把书比喻成良友,其实像人一样,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良友,其中有好书,也有不好的书。
经典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好书,与这样的朋友相交相识,自然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好处的。
我们也知道,一个人必须上大学,去学习科学知识,比如数学公式,物理定律等等,这些公式和定律,是前人为我们留下来的科学经典,很难想象,现代人如果不学习这些科学经典,怎么能在科学上有所作为?我们现在主张让孩子学习的经典,是人文领域里的经典,是做人的公式和定律,同样,如果不学习这些经典,也是不可想象的。
3、学龄前的孩子如何读国学经典?
学习国学经典最简单、最科学的方法是运用赖国全老师的累积式教育法。
累积式教育法是著名国学专家赖国全老师首先系统提出的一种科学、简单、高效的教育方法。赖国全老师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结合儿童心理学、生理学的特点,在培养自己女儿赖思佳学习国学经典时提出的,经过不断完善,渐成系统。至今累积式教育法已经影响全球上百万的家庭,成为风靡海内外的著名儿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积式教育法应用在读经上又被称为“137学习法”。 更多内容请搜索-累积式教育法。http://baikebaiducom/view/3202483htm
3岁以前的孩子,按照累积式教育法的要求,听就可以了,不要求指读。如果父母配合读经或全家读经,效果会更好!
4、学习国学经典的十大好处:
记忆能力:轻松背诵大量经典;
识字能力:轻松认识数千汉字;
阅读能力:建立广泛阅读兴趣;
理解能力:增加综合理解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良好的口才;
行为习惯和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
道德修养:道德修养自然薰陶;
外貌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正音训练:普通话流利标准。
思维能力提升:大格局形成。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国学
国学对一个人成长、素质修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有很多专门提高幼儿启蒙教育的地方,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是由中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共同发起的传统文化教育试点基地,面向海内外4——10岁少年儿童,甄选传统国学之精华,结合当代儿童成长环境及21世纪人才素质需求,研发出一系列围绕孩子德商培养的体验式国学教育课程,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中理解“孝、礼、信、勇”思想内涵,体会“刚、柔”“动、静”的平衡之美,力行“仁、爱”“忠、义”的行为准则。现于2011年6月开展“孝亲公益课堂”。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二环中路德胜门箭楼。
所谓六礼束脩,亦即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拜师礼序
1、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2、行拜师礼。一般是师父、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
3、师父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
拜师礼简介
中国人尊师重道,乃久远之传统,故周代已有释奠尊师之礼。然而拜师却一直无专门礼仪。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者,吾未尝无诲焉”,似乎师弟关系之建立较为朴素,心仪成礼,辅以束修而已,乃一种私人关系。先秦诸子,私家讲学,大抵均是如此。
汉代以后,国家设学,博士员生弟子之从师,可能仍然依循此法,或迳由国家分配,也就不另设拜师之礼了。总之,拜师并没有进入国家正式的礼仪典制中,即或有之,概属私礼。
《通典》才开始提到拜师礼。该书卷六七“礼典”强调:“天子拜敬保傅”,说天子也要拜师,把拜师纳入国家典制中了。可是它内容仅谈了汉成帝等人敬师的事,并未记载其礼仪状况,所以我推测古代根本没有这种正式仪轨。
不过,既然《通典》特意论之,即显示唐人对此已甚重视了,正式的拜师礼也就是这时才确立的。该书卷一一七《开元礼类籑·皇太子束修条》就详细记录了皇太子拜师的过程与礼仪。
有一个老掉牙的笑话是这样的:
一位财主觉得儿子愚笨不堪,于是花大钱请了一位老先生教儿子念书。
一年过去了,财主询问儿子的学习情况,这位老先生说道:七窍通了六窍。财主很是高兴,付了学费让老先生回家过年了。
家里来了客人,财主总用老先生的话来夸儿子。后来终于有位来客惊叹道:原来一窍未通啊!
无疑,这个笑话是以前讽刺地主老财的,因为那个年代讲究“有钱不好”、“贫下中农最光荣”。
我们小时候听的故事里有很多这样的主题,比如有钱人黄世仁欺男霸女啦、有钱人周扒皮“半夜鸡叫”啦、有钱人葛朗台吝啬鬼啦、无产阶级革命家郭沫若“把钱踩在脚底下”啦……当然,我们在这里不讨论有钱没钱的问题,我们谈的是“一窍不通”的孩子。
“当知识来敲门”的时候,总有孩子“不在家”。
上课听不懂嘛,于是干脆就“不听”了,结果作业呢就不会做,考试呢就拖后腿……这让老师很头疼、家长也无计可施。
我见过太多负责任的老师打电话给家长施加压力,家长除了暴打一顿外,别无他法;也见过有的家长直接回答老师“随他去吧”,无奈放弃了孩子的教育。
而那些不负责任的老师更是早早就放弃了那些“屡教不改”、“不思进取”的差生,根本就不和你家长知会一声。
想想也挺可悲的,可能我们的孩子还在 每天问老师早安、晚安,殊不知老师早已将他列入了“黑名单” 。
有的家长说,我们不可能遇到魏书生、张化万、王金战、李希贵这样的名师的,只好“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了。
且不说不能完全指望老师,就说“听天由命”吧,也首先要你“听天”的啊!天是什么?天就是“天赋”。孩子的天赋是什么?你保护和听从孩子的“天赋”了吗?
再说“顺其自然”,我们家长就是“孩子自然生态”的主要组成部分啊,我们起到应有的作用了吗?孩子“顺从”我们这个“自然”了吗?
还有所谓“一窍不通”,有什么可怕的? 人有“七窍”,“这一窍”不通,“那一窍”通也可以 啊!
七窍,指我们五官上的七个孔洞,包含双目、两鼻孔、两耳朵、一个口,“七窍流血”、“七窍生烟”都指的是这“七窍”。
从生理上讲,“七窍”是相通的,“一窍”通了,“七窍”也就通了。过年放鞭炮的时候,有经验的人会把嘴张着,这样耳膜就不会震破,还会减轻震感。
有人做过试验:一,捏住鼻子闭上嘴往外吹气,耳膜会鼓起来的;二,在滴眼药水的时候,舌头会感受到眼药水的味道。当然,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哭得很伤心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眼泪鼻涕一把抓”。
所以说, 即使孩子对书本“一窍不通”也不要怕 。“七窍”当中,我们要找到他最容易“通”的那一“窍”,“不通”说明有东西把里面堵塞了,给他通一通,就好了。
“通一通”这个动作,学名叫“开窍”。
开窍,可以自己独立进行,也可以借由别人辅助进行。
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也不爱读书,他是怎么开窍的呢?原来他出去玩的时候,看到一个老奶奶正在磨刀石上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老奶奶一句话“铁棒再粗,我天天磨,还怕它磨不成一根针吗!”就开了小李白的窍。李白悟到了“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的,读书也是一样!”从此发奋读书,终成一代大诗人,千古流芳。
具有“东方第一几何学家”美誉的原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小时候家庭条件也不好,是个农村娃,到了县城读书不仅跟不上,还整天只知道玩。一连几个学期,成绩在全班都是倒数第一。
他后来是如何开窍的呢?原来是一位老师私下激励了他:“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嘛,一点也不笨。只要肯努力,能考第一名!”还给他讲牛顿的励志故事和他父母的辛苦付出,让苏步青听得非常愧疚,从此开始下苦功读书,成为了著名的数学家。
开窍的方式多种多样 ,读万卷书可以,孩子可能因为其中的一行字就开窍了;行万里路可以,孩子可能因为看到一个场景就开窍了;高人点悟也可以,孩子可能因为其中的某一句话就开窍了……因缘际会,不一而足。
古人说“宁施十斗金,不传一口意”、“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有时候,恰到好处的一句话,就会像晴空霹雳一般,一刹那间,就震醒了孩子沉睡的灵魂。
如果孩子已经不愿意听我们“说教”,那我们就虚心“请教” 。不听,说明耳朵的通道堵塞了。一是因为我们说得不好听,二是因为说得太多、堵住了。
对策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我们说好听的,少说教,这样他的耳朵就会恢复功能。另一个是我们避开耳朵,先打通嘴巴。
我发现,凡是我们家长说教,孩子基本都不听;凡是我们请教,孩子都会愿意发表见解。
有一次,我故意问上初中的儿子:“微信群里有家长向我请教如何让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爱上学习,就是开窍的问题,要是你,你怎么回答?”
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说:“那就让那个家长多多鼓励自己孩子呗,各种奖励,好吃的但花钱不多的那种,拥抱之类的也可以。”
我说:“表现好要鼓励,那么如果孩子表现不好呢,要不要惩罚?”
儿子立马说:“惩罚就不要了,如果给孩子足够的爱,就不需要惩罚。”
我说:“如果这样就可以的话,国家管理就太简单喽,监狱啊、警察啊也都不需要了,只需要设置一个“鼓励官”就好了?”
儿子说:“确实不需要警察监狱,假如人人都有足够的爱,处处鼓励别人,给人以爱和食物,哪里会有人再去偷窃、杀人呢?”
你看,孩子不仅愿意参与讨论,而且还会迸发新思想。他不断有新思想,你不断赞叹,他就信心大增,窍也就会开得越大。
同理, 嘴上暂时不行的话,就开他的眼睛 。有的人表达能力不行,但绘画、审美特别棒,那就从这下手呗。以此类推。
当然,不仅是孩子需要“开窍”,我们 成人也有很多需要“开窍” 的地方 ,比如有的人读书很好但就是不会谈恋爱、有的人工作很卖力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和同事相处、有的人勤勤恳恳但就是不会赚钱。
还有那些修佛学道的人,大多也都是在他人的启发之下“开窍”,当然,他们叫“开悟”或“证悟” 。
有一则耳熟能详的禅宗故事,是关于如何开“我执”之窍的,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某日,坦山和尚与道友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 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什么?那个女子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一直抱着吗?”
道友自此开悟。
“取一杯天上的水,照了明月人世间”。我们家长也要学习那些高僧大德,寻找自己教育孩子的开悟之道!当然,也希望每一位家长自己都能够早日明心见性,豁然开窍!
答案是肯定的,不但适合读,而且还要抓紧时间读,因为您的孩子还处于非常好的年龄,超过13岁,要想引导孩子读经就有点难了。请看看这个,
1、黄金期:0-3岁,完全吸收阶段,自主吸收接收到的任何消息。 2、白银期:3-6岁,80%吸收阶段,可朔性强,只要家长努力,孩子很容易上轨。 3、铜铁期:6-9岁,60%吸收阶段,有一定的叛逆性格,需要家长格外用心,仍然可以上轨。 4、朽木期:9-13岁,40%吸收阶段,有较强的思考能力,不一定能够听从家长的话,需要多做工作,从理论上说服他们,家长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他们,慢慢引导上轨。 5、腐纸期:13-,这是成人学习阶段,有自己的主见,如果能够认识到了,就会去行动。不能简单地要求他们学习经典,通过一定的环境手段影响他们,改变他们。 6、稀泥型:性格叛逆的孩子,或反对读经典的成年人,他们属于稀泥型,扶不上墙。要警惕教育出稀泥型的孩子,防微杜渐,从小实施正确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知道了孩子年龄特点,我还可以给您介绍教材和方法。
因为我自己和四岁的孩子读经典快两年,
一直是用深圳育心经典赖国全老师独创的累积式教育法来读经典的,效果非常好,我自己读了几十本经典,而且有五样经典已经过百遍了,比如《易经》,《孝经》、《老子》、《大学》、《中庸》,孩子这些经典也读完了,我的孩子才四岁哦,这个方法非常简单易操作,每个家庭都非常容易实施,相信您家一定能做到。我现在把赖国全老师的累积式教育法向您介绍一下吧。
累积式教育法是著名国学专家赖国全老师首先系统提出的一种科学、简单、高效的教育方法。赖国全老师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结合儿童心理学、生理学的特点,在培养自己的女儿赖思佳学习国学经典时提出,经过不断完善,渐成系统。至今累积式教育法已经影响全球上百万的家庭,成为风靡海内外的著名儿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积式教育法应用在读经上又被称为“137学习法”。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
“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
“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如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里相同的内容。不管孩子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如此,孩子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学习量:累积法主张一天的学习量为400字左右。不过学习量是一个参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灵活掌握。学习时间:采用离散教学的原则,一次学习时间约十分钟,一天二、三次,每天学习时间约为半小时。
学习内容(读哪些经典):
A、六经四书:赖国全老师提出,六经四书,是必须学的,是主粮,而且必须先学习群经之首——易经。
六经是指易经,黄帝内经,诗经,孝经,道德经,金刚经。此六经,以儒家为主,涵盖佛家、道家内容。与传统的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所不同。
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与传统的四书没有区别。
除此之外,可吃些小菜。何谓小菜如唐诗,宋词,庄子,墨子。
B、经典按功能分类:培养一个人跟建房子一样,要打地基,做结构,最后才是装修。
1、基础类:包含《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也包含《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一类经典都是教做人的,做人才是基础,学知识学做事都是后面的事。
2、结构类:这就是经。《易经》、《孝经》、《诗经》、《道德经》、《金刚经》、《黄帝内经》等。
3、装修类:先秦的诗、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史记、资治通鉴等。
C、三个线程的学习:培养孩子应该要有一个总体规划:到底怎么样把你的孩子完善地培养起来?“137学习法”中间是3,所以是有三个线程的学习。
第一个线程就是学这些“经”,《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孝经》,这是经类的。
第二个线程是学“典”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一类,难度也是介于中间。
第三个线程是学装修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成语接龙》+《诗词启蒙》+《文学启蒙》这一类的,装修类的,比较基础的。
遵守这三个线程,用两年时间就可以学得非常扎实,如果担心时间不够,可以学三年,第三年巩固,是可以学得非常好的。这样,我们孩子人生的地基结构,我们用两三年的时间就把他打下。
如果不明白,还可以加入我们的育心经典大易社网站,只要百度一下就出来了。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