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乌龙茶及大理石、玉制品是台湾较出名的特产。尤其是乌龙茶,味正香浓,是送客佳品。乌龙茶品种繁多,价格差距颇大,购买是最好有当地朋友陪伴。 台湾的其他一些特产有:珊瑚贝壳艺术品、台北士林名刀、玻璃器皿、莺歌镇艺术陶器、新竹柑橘、屏东菠萝、旗山香
乌龙茶及大理石、玉制品是台湾较出名的特产。尤其是乌龙茶,味正香浓,是送客佳品。乌龙茶品种繁多,价格差距颇大,购买是最好有当地朋友陪伴。
台湾的其他一些特产有:珊瑚贝壳艺术品、台北士林名刀、玻璃器皿、莺歌镇艺术陶器、新竹柑橘、屏东菠萝、旗山香蕉、台东香茅油、苗栗大湖草莓,海味名吃盐酥海虾、火把鸡翅、当归鸡、嘉义新港饴、台中太阳饼、宜兰金枣糕、新竹米粉等。
如果想馈赠亲友或作为纪念品,花莲石雕、澎湖四宝、美浓特产、枝仔冰、冈山三宝,可作为首选的礼品。
山东的饮食风俗
过节(春节)做各种仪式用面食最多,供祖供神的有大饽饽、枣饽饽、猪头、全猪等等,其中最好看的一件叫“太阳饼”。太阳饼用数层面饼做成,直径盈尺,用多件面塑装饰,又染彩色。做年糕,切成近尺方块供神。又做许多面食,储存留正月吃,做圆形面食,上刻十二凹缺,叫“蒸月”,做圆仓形面食,叫“蒸仓”,做十二生肖面食叫“蒸属”,又蒸鱼、猪、狗、鸡、元宝等形分置家中各处,节后食用。有于正月初一吃芋头的,为取“连年有余(芋)”的吉利;有于此日吃地瓜的,边吃边念:“正月初一吃地瓜,打的粮食拄屋笆。”流行地区最广的是正月初一早饭吃水饺,素馅,且包藏枣、粟子、糖、糕、硬币(从前是制钱)等物于饺子中。
正月初五日,聊城地方早餐或午餐吃饺子,名为“捏五”。曹县地方初七早晨吃扁食(饺子),俗传初六日夜老鼠娶亲,七日晨吃扁食为“捏老鼠嘴”,意思是不准老鼠偷吃东西,正月初七日为入七日,吃糕、吃面条。正月初八日聊城地方吃糕,名为“八登高”。
立春日吃春饼,白面作薄饼,卷菜食之。吃萝卜,名为“咬春”。
正月十一日俗谓“庄稼生日”,捞干饭供天地众神,人也于这一天吃干饭。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自做元宵的,团馅为丸,蘸水,用簸箕盛糯米面,置丸其中,反复滚动,因称“滚元宵”。节前用豆面做各式灯盏。节间到处点燃,节后收残灯,切条代豆腐熬菜,味道亦佳。也有于此节做“茧饽饽”、“钱龙”、“圣虫”(有“坐圣虫”、“草圣虫”之别)等面食的。“钱龙”供财神,“圣虫”分放粮囤、草垛里。这种东西都要留到二月二大家分而食之。
正月十六日早晨曹县人吃高粱面皮、荠菜馅红扁食,俗称“杂面扁”,谚称:“吃个杂面扁,又不咳嗽又不喘。”
正月二十五日,有的地方称为“龙凤日”,吃面,名为“龙凤面”。有的地方称为满囤娘娘生日或添仓日。潍坊一带,将“添仓”二字音转为“添嗓”,于是以“填仓日”为“填嗓日”,谓是日宜以美食“填嗓”,家家都备丰餐,实在幽默有趣。
二月二日,吃面条,名龙须面;以糖浸黄豆粒,晾干、炒食,名炒豆儿、糖豆儿或咬虫儿;有些地方要把过年(春节)时留的最后一点年糕切块用油煎来吃。过此即再也没有年糕可吃了,故乡间讽喻希图继续已结束之事时说:“还想二月二那一碗糕!”有些日常并不吃煎饼的地方,二月二也要吃葱油煎饼。有于这一天午饭吃猪头的名为“龙抬头”。
三月三,多数说是“小媳妇节”,节前新媳妇回娘家,三月三回婆家要带回许多面塑的燕子,广泛送人。燕子各种各样,个个彩绘。巧手所做的,人得之不忍食,往往置柜头为饰物。亦有说“三月三是穷节”的,至节必吃高粱米粥与菜饼子。潍坊一带三月三寒食禁火,各家备单饼撒芝麻、炒盐、卷鸡蛋而食之,名为“单饼卷鸡蛋”。
清明节,吃煮鸡蛋,吃五样粮干饭。长岛地方又说这天是“驴生日”,此日必吃高粱米稠粥。饭熟时先盛一碗喂驴,故歌谣有云“打一千骂一万,忘不了清明这碗饭”。
夏至,煮食新麦粒,或以青麦粒磨“连展”吃。
五月端午,包粽子,煮鸡蛋。粽子,古称“角黍”,山东民间做的都是甜食,中多包枣,因此又称枣粽子,有白米和黄米两种。粽子叶,多用宽苇叶。鲁西南山区有柞叶粽子,自成风味。莱阳南乡以白面包黄米蒸食以代粽子,名为“银包金”。端午节煮鸡蛋吃也连带许多风俗,有说此日吃鸡蛋不腰痛的,有煮熟鸡蛋趁热在小孩肚上滚动说这就可以免肚子痛的。海阳县境内有高山,名双崮,颇为险要,当地青年端午节必携鸡蛋登崮,于崮顶吃鸡蛋,这是旧俗,却和现在的登山运动不谋而合。
六月六日,济南人日出以前食炒面。
七月七日,作小面食,油炸,称为“花儿”,有民谣:“七月七,炸花吃。”七月七或七月十五(因地而异),以木模(磕子)磕小饼烙食,有的染为七色,有的以红色点染,名为磕饼、巧果、小果。“花儿”、“巧饽饽”,烙熟之后,以长线穿成串,尾端系果或沙花布,挂壁间,以为装饰和零食。也有穿为一环挂小儿项间取乐的。莱州地方,妇女过七月六日,于这一天做面食供“姐姐”(织女)乞巧,面食有多样形式,其中必有面剪刀一把,其他面塑果、茄、瓜、石榴、小鸡、小猪、小狮子、金鱼、蛙、蟹、虾等,无物不可做,做来皆生动,简直可以称作面塑节。
七月十五日,招远地方以木模磕饼烙食。
八月十五中秋节除吃市上卖的各种月饼之外,潍坊一带地方又流行做“月”与“月鼓”。“月”也叫“月糕”,用面饼两层做成,通体圆形,下一层常做为十二个“月瓣”,“瓣”上插枣,上一层做“玉兔”,做“猴”,又装饰许多面塑染色花果,两层中间,也夹红枣,此物用以供月、赠亲友,好看,亦中吃。“月鼓”形小,但也是精美面塑,节间小孩擎于街头比月,颇有比赛气氛。
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时各地必于这天蒸枣面花糕,名菊花糕,又饮菊花酒,吃菊花火锅。也有把这前后的几天称为“羊肉会”的,必烹食羊肉。鲁中山区,重阳节吃糗糕,谚称:“九月九,家家糗,谁家不糗过不有。”糗糕用黍米或粘谷米加豇豆、花生米、大枣等制成,吃时加糖。
十月一日,聊城地方炸供品,蒸馒头,祭祖。
冬至,俗称过冬,必吃包子或饺子。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这风俗来源于佛教,佛教传说,腊月八日是释迦牟尼成道日,道徒皆以米及果物煮粥供佛。北宋时汴京诸大寺作浴佛会,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其名即“腊八粥”。从前的上等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煎粥,并用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瓤、松子及红糖、白糖、葡萄干作点缀,今山东各地都有吃腊八粥的风俗,多不过杂煮数色粮而已。
腊月二十三辞灶,俗于此日祭灶时吃糕,且在糕出锅时,以糕涂灶王嘴巴。吃素面汤或杂面汤。饭后又吃祭灶的“糖瓜”。民谣唱道:“灶王爷,腿儿弯,提里克拉上西天。‘我见玉皇诉诉苦--吃了糖瓜扒杂面!’”
有些地方过年前的几天,天天有节俗饭食:腊月二十八吃红(高粱面)包子,二十九日吃白包子,三十日吃大米、小米干饭。
莱州地方,婚前男家向女家送面(粉),女家即以此面做“富贵”、“鱼”、“鸳鸯”,所有这些面食“主件”上,又满插凤凰、燕子、荷花种种小的面食。还做一件面塑,大鱼背上插一个小面人,名为“王小摸鱼”。所有这些总名“早花”,内寓“富贵有余”、“早生贵子”等吉祥语;结婚之日,所有陪嫁品中的“盛器”(如箱、盆、盒等)均需做印红印大火烧“压”着。这诸多火烧至婆家后,由亲友们分食;新娘另作面鱼、翻白果、佛手等油炸食品,盛“席头盒子”中,随身带着,留以饷新郎,名为“体己干粮”;新娘三日归宁,由娘家回婆家时,又需做包子(其形好大,不包菜,包馒头,且塑为“媳妇头”、“鱼”、“蝴蝶”等状)数十、炸面鱼、翻白果、“荷叶”各数十。其中更有一种“扒皮花”分外别致,以面做佛手、花卉、鱼虾等形,外覆薄饼,蒸熟后,扒去外面的饼,再“抹颜色”,特别好看。
乳山地方的“媳妇饼”,也是结婚时由女方带到婆家去的。用上等好白面和鸡蛋、猪油、白糖等做成,烙熟后以红色点染,至婆家后,亲友分食。平常有做此饼者,也呼为“媳妇饼”。
台湾太阳饼是一种源起于台湾台中市的点心,通常盒装作为特产礼物。太阳饼的形状近似圆形,没有固定的大小,早期制作的比较大,人们食用前多会均分成四块,而近年来则有较小的太阳饼出现。太阳饼的饼皮易碎,食用时容易掉落。其包装外盒也颇具特色,最早是由颜水龙先生所设计的向日葵图案构成。
为了做出更香、有丰富层次口感的太阳饼,研究团队舍弃猪油采用奶油,采用胚芽口味制作太阳饼外皮,内馅则用牛奶口味。这样的产品顾客接受度颇高,成为该店新明星商品。
台湾太阳饼哪个牌子的好吃?
太阳饼的重镇还是在台中,集中在中区自由路一代。个人觉得最好吃的是在西区模范街的嘉味轩,这是目前台中市政府致送外宾所用的东西,份量十足,而且不同于其他厂商用动物性油脂制作,嘉味轩采用奶油,因此素食者也可以食用。但以一般观光客来说,并不容易找到。自由路上则有集中的太阳饼店,个人推荐阿明师、九个太阳、新太阳堂这三家。
用料
主料 低筋面粉210克调料食盐1/8茶匙麦芽糖适量白砂糖15克糖粉80克猪油(板油)88克水适量黄油15克
太阳饼的做法:
1水皮材料(低筋面粉110克,麦芽糖1/4茶匙,细糖15克,猪油43克,水50克)混合在一起,活成光滑面团
2油皮材料(低筋面粉75克,猪油45克)混合在一起,活成光滑面团
3馅料所有材料(糖粉80克,麦芽糖20克,低筋面粉25克,黄油15克,盐1/8茶匙,水75ML)混合搅拌,揉成团
4将水皮,油皮和馅料分别分成10等份
5把油皮包入水皮里做成面团
6面团收口处朝下
7擀成长片
8像卷瑞士卷一样卷起
9卷起的面卷竖过来
10继续擀成长片
11重复卷瑞士卷般再次卷起
12擀成所需的片状
13将馅料包在面片中间
14收口朝下按扁即可
15烤箱190度上下火中层烘烤12—15分钟即可(份量:10个)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