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第一季1、泥坑2、恐龙先生弄丢了3、最好的朋友4、鹦鹉波利5、捉迷藏6、乔治第一天上幼儿园7、猪妈妈在工作8、中间的小猪9、爸爸的眼镜不见了10、花园种菜11、打嗝12、自行车13、秘密14、放风筝15、野餐16、乐器17、青蛙小虫和蝴蝶1
第一季
1、泥坑
2、恐龙先生弄丢了
3、最好的朋友
4、鹦鹉波利
5、捉迷藏
6、乔治第一天上幼儿园
7、猪妈妈在工作
8、中间的小猪
9、爸爸的眼镜不见了
10、花园种菜
11、打嗝
12、自行车
13、秘密
14、放风筝
15、野餐
16、乐器
17、青蛙小虫和蝴蝶
18、装扮游戏
19、新鞋子
20、学校的游园会
21、妈妈的生日
22、牙仙子
23、新车
24、购物
25、不太好
26、下雪了
27、风息堡
28、我的堂姐克洛伊
29、煎饼
30、照顾猪宝宝
31、芭蕾舞课
32、暴风雨
33、清洁汽车
34、午餐
35、宿营
36、沉睡公主
37、树屋
38、化装舞会
39、博物馆
40、酷暑难当
41、克洛伊的木偶表演
42、爸爸减肥
43、整理房间
44、操场
45、猪爸爸挂照片
46、去海边玩
47、瘦腿先生
48、猪爸爸的船
49、购物
50、我的生日派对
51、爸爸的摄像机
52、学校戏剧
第二季
1、波利的假期
2、起风的秋日
3、神秘世界
4、泡泡
5、睡觉时间到
6、交通堵塞
7、潮水潭
8、泰迪的一天
9、大象艾米丽
10、乔治的朋友
11、在池塘里玩船
12、稻草人先生
13、时间胶囊
14、快乐环保
15、猪爸爸办公室
16、海盗岛
17、义卖活动
18、去游泳
19、大雾天
20、乔治的生日
21、小小生物
22、运动会
23、狗爷爷修车厂
24、热气球之旅
25、乔治感冒了
26、视力检查
27、长长的草
28、邮递员的女儿斑马苏宜
29、画画
30、布谷鸟钟
31、骑自行车
32、滑冰
33、看牙医
34、小屋
35、猪爷爷的小火车
36、校车旅行
37、小兔瑞贝卡
38、猪宝宝
39、森林小路
40、假象的朋友
41、笔友
42、爷爷奶奶的阁楼
43、学校露营
44、玩具柜
45、船长猪爸爸
46、争吵
47、踢足球
48、停电
49、猪爸爸的生日
50、过夜派对
51、星星
52、寒冷冬日
第三季
1、堆肥
2、洗衣服
3、小兔理查德来玩
4、彩虹
5、露营车
6、露营度假
7、小毛驴戴芬
8、募捐长跑
9、工作和娱乐
10、消防车
11、图书馆
12、波利去游船
13、佩德罗咳嗽了
14、游乐场
15、爷爷来游乐场
16、丹尼的海盗派对
17、坐火车
18、幼儿园的小熊泰迪
19、月球之旅
20、公主佩奇
21、数字
22、才艺日
23、金鱼金金
24、土豆先生来小镇
25、猪奶奶养的鸡
26、挖路
第四季
1、猪爷爷的电脑
2、吹口哨
3、兔**的直升机
4、春天
5、兔**请假
6、医院
7、兔爷爷的灯塔
8、太阳大海和雪
9、圣诞老人的小屋
10、圣诞老人的来访
11、小宝宝亚历山大
12、仓鼠兽医的乌龟
13、沙沙格格梆梆交响乐
14、兔爷爷修船厂
15、体育课
16、做陶器
17、狐狸先生的货车
18、狐狸弗雷迪
19、世界上最大的泥坑
20、话匣子
21、克洛伊的大朋友
22、大象艾德蒙的生日
23、纸飞机
24、秘密俱乐部
25、爸爸是冠军
26、黑莓灌木丛
幼教资源实时更新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LE4-07wEQeCD_zgYKgsGQpwd=2D72
提取码:2D72
《小猪佩奇第六季中文版》简介:
小猪佩奇是一个可爱的但是有些小专横的小猪。她已经五岁了,与她的猪妈妈,猪爸爸,和弟弟乔治生活在一起。佩奇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玩游戏,打扮的漂漂亮亮,渡假,以及在小泥坑里快乐的跳上跳下和与苏西羊(她最好的朋友)乔治(她的弟弟)一起玩儿,拜访她的猪爷爷,猪奶奶。故事内容多数环绕日常生活,比如小孩子们参加学前游戏小组(playgroup)、探访祖父母和表亲、在游乐场游玩、踏单车等等。
1、佩奇:佩奇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猪,她最喜欢跳泥坑,最喜欢吃的是意大利面和巧克力蛋糕,最喜欢扮成小仙女公主。
2、乔治:佩奇的弟弟,已经上幼儿园了。活泼调皮,喜欢吃意大利面和巧克力蛋糕,喜欢喝果汁,最最喜欢的是恐龙。
3、猪妈妈:猪妈妈是佩奇和乔治的妈妈,是个非常温柔贤惠的妈妈,主要是在家里给全家做饭做家务。
4、猪爸爸:猪爸爸是佩奇和乔治的爸爸,会开车,也会做饭。有时有点迷糊,但非常疼爱佩奇和乔治。
5、猪爷爷:猪爷爷是佩奇和乔治的姥爷,猪妈妈的爸爸。和猪姥姥一样疼爱自己的孙女佩奇和孙男乔治。
6、小羊苏西:小羊苏西是佩奇幼儿园的朋友,活泼开朗,和佩奇是好朋友。
-小猪佩奇
《小猪佩琪》每一集名字,如下:
1、最爱玩跳泥坑游戏
2、恐龙先生弄丢了
3、最好的朋友
4、鹦鹉波莉
5、捉乔治迷藏
6、乔治第一天上幼儿园
7、猪妈妈在工作
8、小猪抢球
9、爸爸的眼镜不见了
10、园艺游戏
11、打嗝了
12、学骑自行车
13、佩奇的秘密盒子
14、放风筝
15、我最喜爱的野餐
16、一起玩乐器
17、青蛙、小虫和蝴蝶
18、一起来玩装扮游戏
19、佩奇的新鞋子
20、学校的园游会
21、妈妈的生日
22、牙仙子
23、新车
24、寻宝游戏
25、有点不舒服
26、下雪了
27、风息堡
28、我的堂姐克洛伊
29、煎饼
30、照料猪宝宝
31、芭蕾舞课
32、暴风雨
33、佩奇和乔治帮忙洗车
34、午餐
35、露营
36、沉睡公主
37、树屋
38、化妆舞会
39、博物馆
40、酷暑难当
41、克洛伊的木偶秀
42、爸爸减肥
43、整理房间
44、游乐场
45、猪爸爸挂照片
46、去海边玩
47、瘦腿先生
48、猪爷爷的船
49、全家人购物去
50、我的生日派对
51、爸爸的摄像机
52、幼儿园戏剧
53、波莉的假期
54、起风的秋日
55、神秘事件
56、泡泡
57、睡觉时间到
58、交通堵塞
59、潮水潭
60、泰迪的一天
61、大象艾米丽
62、乔治的朋友
63、在池塘里玩船
64、稻草人先生
65、时间胶囊
66、快乐环保
67、猪爸爸的办公室
68、海盗岛
69、义卖活动
70、游泳
71、大雾天
72、乔治的生日
73、小小生物
74、运动日
75、狗爷爷的修车厂
76、热气球之旅
77、乔治感冒了
78、不太好
79、视力检查
80、长长的草
8、1邮递员的女儿,斑马佐怡
82、画画
83、布谷鸟钟
84、骑自行车
85、滑冰
86、看牙医
87、小屋
88、爷爷的小火车
89、校车旅行
90、小兔瑞贝卡
91、猪宝宝
92、森林小路
93、假想的朋友
94、笔友
95、爷爷奶奶的阁楼
96、学校露营
97、玩具柜
98、船长猪爸爸
99、争吵
100、弹力球
101、停电
102、猪爸爸的生日
103、星星
104、一起过夜
105、堆肥
106、洗衣服
107、小兔理查德来玩
108、彩虹
109、露营车
110、露营度假
111、小毛驴黛芬
112、募捐长跑
113、工作和娱乐
114、消防车
115、图书馆
116、波莉去游船
117、佩德罗咳嗽了
118、游乐场
119、爷爷来游乐场
120、丹尼的海盗派对
121、坐火车
122、幼儿园的小熊泰迪
123、月球之旅
124、公主佩奇
125、数字
126、才历日
127、金鱼金金
128、土豆先生来小镇了
129、猪奶奶养的鸡
130、挖路
131、猪爷爷的电脑
132、吹口哨
133、兔**的直升机
134、春天
135、兔**请假
136、医院
137、兔爷爷的灯塔
138、太阳,大海和雪
139、圣诞老人的小屋
140、圣诞老人的来访
141、小宝宝亚历山大
142、仓鼠医生的乌龟
143、沙沙、咯咯和梆梆交响乐
144、兔爷爷的修船厂
145、体育课
146、做陶器
147、狐狸先生的货车
148、狐狸弗雷迪
149、世界上最大的泥坑
150、话匣子
151、克洛伊的大朋友
152、大象艾德蒙的生日
153、纸飞机
154、秘密俱乐部
155、爸爸是冠军
156、黑莓灌木
我36岁生的孩子,老公38岁。孩子主要靠我自己带大的,可以说,每片尿不湿都是爹或妈换的。
一、自己带的感受:
孕期看了几十本 育儿 书,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方面的。看完后,坚决、肯定、一定的要自己带孩子。我老公自己就是学心理学的,对我这个决定100%的支持。
因为生得晚(不是提倡和鼓励晚育),经济方面我们有一定的准备。我坚持了顺产,母乳亲喂到两岁四个月,自然离乳,孩子高高兴兴就自己不吃了。母婴产品,我们本着实用的原则,也会海淘,但相同的效果首选国产的。没上早教,觉得性价比不高,没必要。所以养孩子的整体开销,并不是太夸张。三岁后才考虑上幼儿园,幼儿园的选择,是就近原则。
养孩子要学习的很多:理解他的哭声,顺应小婴儿的作息规律,哄睡,陪玩,练习大动作,加辅食,创造社交环境,培养专注力……大一点有自己想法了,更难了,尤其是逆反期。还要懂一些营养、医学、儿童发育和儿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所以带孩子,其实是一件很劳累,并且需要诸多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工作,24小时365天无休。但小孩子可爱的时候比令人头疼的时候多,所以整体上来说,我还是幸福感大于辛苦感的。
二、老人带或保姆带的观察:
一般来说,老人或保姆的知识结构和更新不到位,有许多“人们说”的执念。通常也没什么大事,如果不得已让父母或保姆帮忙了,要学会宽容,抓大放小。自己有时间就尽量多陪伴,毕竟孩子完全依赖父母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虽说亲自带是父母最愿意的方式,可不少父母妥协于现实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好消息是并没有现成的研究表明,孩子由他人帮忙照顾必然会造成不可逆的心理创伤。
父母自己带的孩子,和老人带的孩子,最明显的区别是在穿着上:大夏天,老人自己穿着短衣短裤,但真就有给孩子穿着夹棉的,所以每年都有婴儿“捂热综合症“的报道。老人最大的问题是溺爱,其实他们自己也知道,人老惜(孙)子,他们控制不了自己。但文化素质高或思想开明的老人,也可以带得很好。
另外,即使没有完全实现科学 育儿 ,老人对孩子的爱,是纯朴深厚的,这是孩子生命中应该享有的天伦之乐,不用一味批判、刻意回避。亲情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虽然自己带,但找一切机会让孩子与祖辈、姨姑叔伯辈及他们的孩子们多相处,让孩子体验真挚的 情感 比回避生活和观念上的差异更重要。
父母自己带的孩子,和保姆带的孩子,最明显的区别在安全感上,尤其是频繁更换保姆的孩子,会有一些明显或不明显的行为问题。但也有不少有爱心有修养的阿姨,有时候我还要请教她们做婴幼儿辅食什么的。
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老人带的孩子,大多和老人带的孩子一起玩;保姆带的孩子,大多和保姆带的孩子一起玩。相对来说,父母自己带的孩子,活动半径要大一些、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一些,父母会根据情况选择更友好、更适合带娃的环境,比如说公园、郊外、图书馆、博物馆、城市公共设施等。
三、自己带娃的体会:
我放下所有事情,陪伴孩子的头几年,仿佛看到幼时的自己是怎么长大的,有许多感动和惊喜。从长远看,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母婴关系,会在他日后的成长中,保持较好的亲子沟通,尤其是在孩子青春期时。虽然说我也算是个职业女性,但我无怨无悔,不认为因为生孩子而影响了自我发展,因为我相信,人生的舞台有很多,一个人有价值,总能找到发挥的地方。
在此表扬一下娃爹:在我们有限的生活圈子里,他是众所周知、交口称赞的超级奶爸。对老婆也体贴照顾,有全方位的支持,基本上班和出差之外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家里,才使得我自己带娃得已顺利进行。
养孩子,绝不能成为一个人的事。全家齐参与最好,哪怕是搭把手,主带的那个人就可以轻松很多。孩子成长中,父亲的角色尤为重要,请各位奶爸/准奶爸加油。
四、带孩子的经验分享:
1、 坐安全座椅。从孩子第二个月起,我每天开车带他到公园,开始放在婴儿提篮里,后面是独立坐在安全座椅上。现在娃一上车就自己爬上安全座椅,还会提醒所有人系好安全带。我开车时他就在后面乖乖的,一家三口出门,我也不坐后排,坐在副驾。孩子从未因坐安全座椅而哭闹过,大约是从小培养的习惯。
2、 善用推车,保障睡眠。充分利用推车可以扩大日常活动范围,比如去附近公园等安静又开阔的地方,孩子可以推车睡,妈妈推着快步走,或他睡着后停下看书、与朋友聊几句。出远门的话带上伞车,买那种可以带上飞机、靠背又能放平睡觉的。规律睡眠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我们为了保障孩子睡眠,从孩子出生到现在,长达几年晚上不出门,到点就早早安排睡觉,每天即使外出也都准时午睡。睡得好的孩子才情绪愉快。
3、 坚持使用儿童餐椅。鼓励孩子自己吃饭,脏点没关系,洗个澡换身衣服就行了。自己吃锻炼手眼协调、手部的精细动作,还有利于脑发育。只有会坐儿童餐椅,才使一个人带娃有长期进行的可能性。餐椅宜家99元的那种就很好用,脏了用水冲一冲。
4、 玩具尽量少而精,保护专注力。买开放益智类的、动手类、运动类的玩具,比如积木、磁力片、乐高、涂鸦、橡皮泥、皮球等,主要是培养他的专注力,不一定要多贵。陪孩子玩时,一般不要教孩子玩玩具,或打扰他们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 探索 精神,鼓励孩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办法。孩子具有天生会玩的能力,这是他们 探索 和学习世界的方式,一些过早的不当训练和干涉往往固化了他们的思维,或使他们产生挫败感。
5、 多户外,母子都开心。我们无论寒暑冬夏,每天三个小时以上户外。天气好就公园里晒晒太阳,骑骑车认认花草植物,或去动物园。下雨就去购物中心、室内儿童游乐场、博物馆、图书馆或美术馆等。户外的时候多让孩子跑跳,多玩沙、玩泥、玩水、玩石子,他专心玩时,妈妈可以休息下。
6、培养运动能力,相当于在进行大脑开发。两个月起就可以有意识让他趴着,练习抬头。等颈背肌肉控制力强了,慢慢就会翻身了,接着是会坐会爬。不要刻意让孩子练习坐或站,顺其自然。在会走前可以多爬,淘宝有几块钱一双的护膝,可以爬平地,爬楼梯,爬拱桥,钻“山洞”…… 爬不同材质的界面和坡度,不要怕脏,爬行期的孩子膝盖有厚厚的肉垫,他们也不会感觉疼。爬得多的结果是,娃有天自己站起来走了,学步期基本没摔跤,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很好,也增加了对空间和危险的认知等。偶尔宝爸宝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爬爬,孩子会很开心。
一岁前后引入扭扭车,两岁左右引入平衡车、滑板车——平衡车比儿童自行车好。然后出门让他选一辆车骑上,自己悠哉悠哉跟在后面,就不用抱了。孩子运动好了,吃得好,睡得好,生病少,带的省心。
7、 让绘本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开始的时候买布的或纸板书,给他撕、咬,或当积木推着玩。后面读给他听,等到语言爆发期,你会发现没有一本绘本是白读的,孩子会灵活运用绘本词汇和内容。好的绘本还会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理解情绪,拓展认知。如果想引入双语,读英文绘本的时候不用同时解释中文意思,孩子自己会根据和语境自发完成联结(神奇的能力!)。
8、 多创造和同伴一起玩的机会。小月龄时,他们表面在各玩各的,但还是会很开心有小伙伴在一旁的。大一点孩子有纠纷和冲突,可以站旁边多等一会儿,看他们能不能自己解决,如果有肢体冲突或危险,再上前示范正确的作法:自己蹲下来,看着对方孩子的眼睛友好、坚定、清晰地表达诉求。大原则是用嘴说,不动手。小孩子有时候被推下或打下,其实他们自己没所谓的,如果大人反应过激,反而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
9、 家务尽量简化,有条件的可以请人帮手。一个人带孩子又要家务又要做饭时,多用成品、半成品,营养成分差不多。孩子大点就不用手洗衣服了,处理污渍后直接用洗衣机,孩子没那么娇嫩。少用消毒水,适当的有菌环境对孩子免疫系统的建立有好处,也不那么容易过敏。 条件允许,偶尔带上孩子在外面就餐,大人孩子精神都更愉快。有人能帮忙家务的话,少计较、多感恩,要明白老人或保姆是来帮忙的,带好孩子才是阶段性最重要的任务。
10、注意居家和外出安全。我们的做法是,每个阶段用孩子的活动方式和好奇心排查全屋:他爬的时候,我和娃爹就爬遍房间的每个角落,看有没有易磕碰的地方,有没有能放进嘴里的零碎小件,有没有想要手扣的洞;他能走会跑的时候,我们就蹲到他的高度走一遍,看有没有家具锐角,想要攀爬的地方。要特别小心一些没有固定在墙上的家具、高处易跌落的重物,还有刀具、电源插座、煤气、水等。一些不想孩子接触的物品,不要放在他能够到的地方,抽屉可以用安全锁。安全排查好后,就由他满屋子 探索 ,在不让孩子脱离视线的情况下,大人手头可以叠个衣服,或是择个菜什么的,有些家务还可以让他参与一下。
在有车辆出没的地方行走,尤其要防止孩子突然冲出路面,要么牢牢牵手上,要么绑在推车上,一点也马虎不得。
11、 带孩子最重要的是有耐心,会示范。少说不,但该立的规矩要立。一个阶段只重点关注一两个行为矫正,比如这一两周,教会他不能玩食物,下两周教会他不能乱扔玩具,不要齐头并进,孩子频频受挫,会无所适从。
孩子有情绪时,先排查是不是身体不适,比如生病、饥饿、困倦。再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共情法、转移注意力法、抱离法、冷处理、替代选择等方法应对,原则上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哭闹逼大人妥协。尤其要注意的是大人不要自己先情绪失控,最好的态度是温和而坚定,慈爱中又有威严。真正的尊重和爱,包含有恰当的约束。养育孩子,既要宽松自由,又要建立规则。孩子大点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规则的制定了,通常他更愿意配合执行。
和孩子一起成长,没有父母能做到完美。积极的心理引导和暗示、恰当的鼓励和赞美是需要反复练习的。父母做得不好的时候,冷静下来后找个机会认错,也是一个示范孩子什么叫做真诚道歉的机会。孩子是有灵气的,理解力有时超出你的想象。
12、 家庭关系要和睦。孩子就像小雷达,随时观察你和家人的一举一动,什么也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些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有问题的抚养人或家庭。
暂时就这些吧。写得真的好累,如果有人看,我再补充。
楼主,你好,这个问题我是感同身受,对于孩子是自己带比较好还是爷爷奶奶带比较好这个问题,我可以很明确的说,孩子真的是自己带的好。隔代疼这个现象已经是全国各地都存在的事实,爷爷奶奶对孙子可以说是百依百顺,百般疼爱,就我家来说吧,我的女儿就是我公公婆婆带着,女儿要糖给糖,要玩具给玩具,即使感冒咳嗽只要我女儿吵着要吃糖,明知道感冒咳嗽不能吃糖,公公婆婆还是耐不住女儿的吵闹最终妥协了,我也说过很多次,对小孩要有原则,有些事情不允许就是不允许,得让孩子认识到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可到了爷爷奶奶手里,变成什么都是对的,我怕我错过我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期,所以我毅然决然的放弃外出打工把孩子带到孩子她爸身边,虽然孩子她爸挣的不多,刚好够用生活开支,但一家人很幸福,孩子现在慢慢的比以前更懂事更听话了,不会再像爷爷奶奶带的那会一样动不动就躺地上撒泼了,看到这样我真的很欣慰,放弃打工是我最正确的选择,不像有些人为了赚钱疏忽了孩子的教育,自己赚了钱,孩子却蛮横无理,再多钱又有什么用。
我嫂子家的孩子,5岁前就交给姥姥带了,现在6岁了,不喂饭不吃,每餐都要人喂;除此之外还有学习这方面,习惯不好,自己的书包也不会收拾,总是丢三落四。上幼儿园也是,全班就他一个小朋友不会自己穿衣服,现在我嫂子,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纠正孩子5岁前养成的很多不好的习惯。
因此,不容置疑,肯定是自己带的好!自己带的孩子,各方面习惯会很好,而很多好习惯会让孩子未来少走很多弯路。
我有一个好朋友在教育机构工作,她们是做出国英语培训的。她给我讲,有很多孩子,父母年轻的时候,把孩子扔给老人,自己只顾事业,结果事业是做大了,可是孩子从小就没有教育好,现如今孩子20多岁了,父母才想起纠正孩子,甚至花几百万把孩子送出国啊等等,想尽了办法,可是这会儿真的晚了,孩子跟父母不亲,还很叛逆,不好纠正了。其实现在事业做的好,也是为了将来生活的可以舒服点,但是将来孩子不省心,父母一辈子都不会舒服,老了老了,反而会更操心。
所以,强烈建议,年轻的爸爸妈妈,最好自己带孩子,不要交给老人单独带,真的不行。有的年轻爸妈,会把孩子完全扔给老人,但其实这很遗憾,一辈子也没有几次跟一个新生命一起成长的机会,就这么白白放弃了,很可惜。自己带吧,会给你很多惊喜,也会让你成长,但是给你打个预防针:也会很累!
但是,值得!!
我几个朋友因为工作,白天孩子是婆婆帮助照顾,她们的婆婆是高干,对孩子的教育和 育儿 知识不比我们年轻人差,也不溺爱孩子,给这样的婆婆带,一来可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还可以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在者晚上下班自己也可以照顾孩子,挺好的,不至于为了孩子工作也要辞掉。这样年轻人成为了父母,还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圈。
我有个弟弟,传统思想都是给儿子家看娃,所以我父母给我弟弟看孩子。我婆婆是一名农民,结婚之后也没和我们在一起住,生孩子之后过来照顾我和孩子三个月,就走了。期间发生了很多矛盾, 育儿 观念更是不在一个频道上。举例说明:孩子刚出生,用奶瓶喝奶我说大人嘴巴里有细菌,给孩子喂奶,把奶滴到手背上试试温度就行,别用嘴试,婆婆听了非常生气,说我嫌弃她脏,还说村里谁谁还把东西嚼碎了喂孩子。像这种毫无 育儿 观念,固执的婆婆,还是自己带孩子的好。自己带,虽然很累,但是没有和婆婆之间矛盾,顺心。这样,也可以增进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呲牙]
大宝2016年出生的,出生后就一直坚持自己带,刚出生的时候也有想过给婆婆带,可是婆婆从来不表态帮忙带,我也就不抱任何指望了,之后慢慢的给大宝戒了奶,随后自己经营了一家女装店,平时需要去进货的时候就找我自己妈妈(外婆)帮忙带下,现在大宝快四岁了,坚持下来了,自己生自己带,看到小孩一点点的成长,虽然很累,但是快乐!2019年给大宝生了个伴,小猪乔治,小宝出生后也是一直坚持带两宝睡,刚开始的时候内心很煎熬,想过开口叫婆婆帮忙,但是想到这几年带大宝的日子,想着带两宝的点点滴滴,想着他们给我带来的欢乐,想着他们日常带给我的温暖,心里就没有任何不舒服了,所以坚信自己可以一个人带好孩子,做一个“有效陪伴成长的妈妈”
感谢受邀来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是很有发言权的。因为我的孩子从小就是给我娘家父母带。由于我的家庭条件不允许,所以在孩子8个月的时候,我和我老公便出去外地工作了。那时候就是想到孩子还小,离上学还遥远,父母身体 健康 ,带也没什么问题的。所以在孩子三岁的时候,也就是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才从外地赶回来接手带他。
可是回来以后才发觉孩子跟自己想象当中的样子完全是两样:“该吃饭的时候不吃饭,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要什么东西死要,不分白天晚上,零食堆着吃,饭自然也吃得少。在家完全就是一小霸王。
讲这么多肯定很多人也会说不是所有的父母带的孩子都是你家的这个样子呀。对,我承认这个说法,但我想说的是大部份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都会过份宠爱。其实过分的宠爱就是溺爱。再加上年代不同,他们的思想不同,观念不同,目标不同,甚至格局不同。他们的思维仍然停留在他们那个年代。所以教育这一块你就别奢望能跟我们的思维一致。再者由于父母的年龄大,身体 健康 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不够活泼,不够自信,不够勇敢…比比偕是。
所以如果自己但凡有条件的话,孩子还是尽量自己带吧。0~3岁的宝宝是培养孩子成一个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千万别错过哟。
我是农村人我来回答你的问题,自已的孩子自己带好还是父母带好,我有九岁的孙女叫张彤现在北京市丰台区上四年级,我的儿子儿媳妇都在北京打工,原来在家乡庆阳市镇原县平泉镇赤马村上一年级数学差我和老伴也无能为力,原因是学校本身教学质量有问题,再加上现实的时代,人人都有体会爷奶带孙子管理有问题,所以我儿子儿婿妇把自已的孩子带到北京现在学习各方面好多了,我的回答是自己的孩子自已带现实教育方便,别让你父母带你的孩子,因现实存在到头来说自己的父母,原因是你们也是做父母之人,你父母该做的已经做了别难畏他他们了。
关于带孩子的问题,我说说自己的观点以及自己带孩子的经验,我从生孩子起,就是自己在医院生的,请的月嫂伺候的月子,生了两个孩子,婆婆家也没来看过也没管过,我这边自己的父母也都不在了,生了孩子才知道门当户对很重要,因为两家的教育很不同,我和老公的观点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也是从零做起,先要适应妈妈这个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也在慢慢的长大,才明白带孩子原来是很辛苦的,因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要想让孩子改掉陋习,首先自己就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自己改变的过程,不建议给老人带,因为自己带孩子本就是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只是当今 社会 因为生活压力大,很多人也都没有耐心和爱心来自己带孩子,老人带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也会造成婆媳之间的矛盾,如果可以还是建议自己带孩
若非不得以孩子还是要自己带。2000年左右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接触过很多的问题孩子,这些孩子都是心里理上存在各种问题的偏执、倔强、散漫、内向、胆小甚至接近自闭的。这些孩子表面看家庭条件都不错,但是深究就会发现各个家庭都有着不同的教育问题。
说说一个散漫无拘无束到对什么都无所谓的孩子吧。这个孩子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有着一种奶萌的清秀帅气,而且见谁都会笑呵呵的。但是深接触就会发现这个孩子的不一般。这个孩子对什么东西都无所谓,上课铃响了人家赶快进教室,而他该干啥还是干啥。晚上熄灯睡觉了,他依然要在床上做仰卧起坐。老师要求交作业就没有交过作业,理由是不想写。上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见多次教育无果,学校只能请家长带回家教育。家长来校请求学校给机会读完一整个学期,并且告诉老师孩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从小就是保姆和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从小聪明伶俐,外公外婆疼爱有加凡事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导致孩子从小就没有规矩的观念。到读初中时根本无法控制。
再谈一个胆小内向乖巧的孩子。这孩子长的胖乎乎,说话声音如蚊虫般小声,跟同年人比起来个头算中等。但这孩子在班级还是宿舍都是同学欺负的对象。重点是被欺负了还不敢说,一个人躲在厕所哭一场解决问题。直到细心的班主任发现这孩子手臂的青紫才发现这个问题。请来家长沟通后发现,这个孩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父母在城市打拼。等孩子上小学时,家长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接到城里才发现这孩子内向的让人害怕。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由于隔代亲对孩子可以说是宠爱有加,易养成孩子散漫不懂规矩的个性。还有的由于对孩子保护有加,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胆小怕事没有主见的个性。所以说只要有条件还是把孩子带在身边自己教育吧。
能自己带尽量自己带,我是留守儿童,小时很盼望与父母亲近,生活,大了心态就无所谓。为了生活,我的儿女也成了留守儿童,相处比较独立。无法陪伴她们成长想到心里隐隐作痛,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她们,刚上初中,每人都买了新手机。明明清楚手机对她们有害无益,她们都说,同学就算无手机,都可以拿父母手机用,我听了好心酸。























.jpg)
.jpg)
.jpg)
如何填写?速求!!!.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