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来源:江苏新闻
刘启平是常州市人民检察院退休干警,丈夫杜是国家电网常州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
2002年,杜在没有告诉妻子的情况下,匿名资助了陕西汉中一名贫困的三年级女生。那个孩子和他们的女儿一样大。
“主要是受我父母的影响,他们都是1960年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从事农村教育。我从小就听他们讲很多关于帮助贫困学生的事情。知识改变命运,所以我在网上寻找这方面的资源。”杜对说:
两年后,一封信让它“曝光”。
“她责怪我,说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你告诉过我。大家合力齐新。”杜对说:
“因为我也想这样帮助别人。”刘启平坦言。
杜说,他之所以没有告诉妻子,是因为妻子掌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她担心妻子会有意见。没想到,她得到了大力支持。
夫妻二人将平时积攒的稿费、讲课费、先进奖励等分别入账,用于支付学费,为结对的贫困学生购买学习资料和生活用品。同事、亲戚、朋友听说后纷纷加入。
“我在乌恰县捐了41个孩子,真的感受到了送玫瑰花的感觉,手里还有余香。”志愿者、常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超昆玉说。
“我们的一个志愿者,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连续资助了三个孩子。前几天他跟我说,他资助的孩子今年高考,比一本分数线还高。他让我帮他再找一个。我告诉他,你养活三个孩子不容易。他说自己退休工资不是很高,但每年还是存一两千元。省下来的一两万块钱,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改变人生的大事,所以他愿意一直做下去。”刘启平说。
在他们看来,结对并不是心血来潮。补贴学费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沟通,关心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目标。
“孩子、赞助商、老师、家长都联系过我。我觉得生活挺有意思的,每天都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刘启平说。
共同的助学理念和追求也让夫妻俩的感情更加深厚。
“婚姻其实是一种求同存异的结合。其实我们两个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的,对一些事情的理解或者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我们对学生的爱和帮助是完全一致的,这也是我们感情非常重要的纽带。”刘启平说。
很快,杜和刘启平将迎来他们结婚32周年纪念日,而这对新人也收到了最想要的礼物。在二人转和团队资助的学生中,有27名学生参加了今年的高考,有一半超过了这个分数。
“每年的七八月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也是我收获的季节。比如今年27个孩子高考,明年18个,后年29个。”刘启平说。
陕西青年刘康从小随父母长大,与祖母生活在一起。在爱心团队的支持下,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这一天,他打电话给刘启平,带来今年10月结婚的喜讯。
20年来,这对夫妇的爱心援助团队从2名志愿者发展到212名,共资助了298名学生,其中135人考上了大学,80多人走上了工作岗位。受助学生也从陕西扩展到新疆、甘肃等地。
爱情继续。这些大龄儿童毕业工作后,夫妻俩和爱心援助队开始准备资助一批新生儿童。9月1日开学后,会给他们一份需要帮助的孩子名单,大家两人一组进行帮助。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