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绝大多数家长把孩子送到跆拳道馆,都不是为了让TA走专业选手路线,而是以锻炼身体和培养性格为主要目的。他们当中,最小的三、四岁,大的也不过十几岁。那么,对于少儿跆拳道学员来讲,该遵循哪些原则呢?01 尚“礼”在学校里以及生活中,老师家长们也
绝大多数家长把孩子送到跆拳道馆,都不是为了让TA走专业选手路线,而是以锻炼身体和培养性格为主要目的。
他们当中,最小的三、四岁,大的也不过十几岁。那么,对于少儿跆拳道学员来讲,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01
尚“礼”
在学校里以及生活中,老师家长们也经常在教育孩子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一个正规的跆拳道馆里,在短短一小时左右的训练课中,教练们则把“礼仪”落实到了每个细节上:“以礼始,以礼终”——教练与学员们要互行礼,学员们对练之前也要行礼;
如何坐,如何立;练习时要喊声威武,聆听时要静如处子。以及跆拳道精神“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
总之,孩子们来练习跆拳道,首要遵循“礼”的原则,也要把这个原则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当中去。
02
毅力
跆拳道作为一项运动,自然会让练习者一定程度地“累”,对于少儿学员来讲,累了该怎么办?
是举手说“教练,我累了想休息。”还是哭着去找爸爸妈妈?尽管这些情况时有发生,但教练们会尽量引导孩子们用毅力坚持下来。
少儿跆拳道课程的设置,不会超出孩子们身体的承受范围,但也不会让他们太轻松,用毅力去克服惰性,才会让孩子们越来越“坚强”。
03
责任感
大多数道馆都会让新加入的小学员先上一次试练课,同时教练也会与孩子的家长沟通,让其在试练过后,自己决定是否加入到练跆的队伍中来。
但“一旦决定了,就不要轻易放弃。”因为,这是一种责任,和家长一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也是教练们的重要任务。
练跆拳道不是图一时好玩,而是对自己的选择去负责,跆拳道服也不仅是穿在身上耍帅的,它时刻在提醒你:“我是一个跆拳道队员,我是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好孩子。”
04
合作意识
跆拳道馆是一个集体,在这里,大家年龄不同,身高不同,身体条件不同,个人性格也不同。
如何在这里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化矛盾为友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也是孩子们需要学习的。
现在的孩子们独生子女居多,还有不少被宠的“小皇帝”,他们最终都会走向社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道馆里就开始培养他们这种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尤为重要。
05
身体素质
少儿学员的心智肯定不如成人练习者,因此,在对跆拳道技术的理解与领悟方面,自然不如青年队员。
教练们也不会对少儿学员的技术作过高的苛求,只要他们认真去练习,掌握到什么程度都会给予鼓励。
但在练习跆拳道的过程中,少儿学员的身体素质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在健康方面受益不少,这也是广大家长们愿意看到的。
06
抗挫折
在跆拳道馆里,大家练跆时间长短不同,各人情况也不同,水平肯定会参差不齐,有人进步快,有人进步慢。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少儿学员难免会产生挫折情绪,这时就需要我们教练与家长及时去引导TA如何去克服这种挫折感,把它变成自己进步的动力。
因为抗挫也是一种能力,在学校以及今后的社会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从小培养自己良好的受挫能力,是教练、家长与老师们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
奥数比赛曾经是风靡全国的一个比赛,很多的家长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合不合适都会送孩子去学奥数。学习奥数之所以如此的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很多的家长认为学习奥数,如果能够在各个比赛上拿到奖项的话,孩子在考大学的时候就会很有优势。在以前奥数风靡的时候,全国各个城市都会举办奥数比赛,不过后来因为参加奥数比赛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非常的痛苦,所以国家就明令禁止了奥赛。那么关于“华杯赛”决赛暂停,奥赛禁令起作用了吗?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奥赛禁令起作用了
在国家发布了奥赛禁令之后,这个禁令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来全国很多个城市都应该举办的奥数比赛,在接到禁令之后,都因为这个禁令取消了。而且就连全国作为著名的华杯赛的决赛,也因为这个禁令取消了。由此可见,奥赛的禁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奥赛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因为国家明令禁止奥数比赛,所以在这个禁令发布之后,很多的奥数比赛就没有再举办过了。之前孩子学习奥数的氛围是非常浓厚的,不过在禁令之后,学习奥数的氛围就慢慢的淡去了。如今学习奥数和奥赛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三、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其实如果孩子有兴趣的话,让孩子去学习奥数比赛是非常好的,因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但是很多的家长也不管孩子到底有没有兴趣,就一味的方式送去学奥数,这是非常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作为家长,应该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关于“华杯赛”决赛暂停,奥赛禁令起作用了吗?以上是我的看法。你觉得奥赛禁令起作用了吗?欢迎留言交流。
这种比赛是很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上孩子有锐意进取的精神。诺一今年11岁,霓娜9岁,曾和刘烨一起参加综艺《爸爸去哪儿》,赢得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和喜欢。
这一次刘烨晒出两个人参加斯巴达勇士儿童赛的照片,让大家觉得非常惊喜,因为大家也是看着他们长大的,感叹时光真的过得很快,转眼间两个孩子就从当初的呆萌可爱变成了有种小大人的感觉,刘烨一家好幸福。今天就跟小编来了解一下参加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什么精神。
一、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这种活动还是能够充分锻炼孩子的意志力的,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水平比以前好了很多,很难有机会真正的做到吃苦耐劳,而通过参加这样的比赛,可以让孩子在锻炼比赛的过程中,接受一些磨练,培养他们的意志力。
二、强身健体参加这个活动也是可以让孩子得到强身健体的机会,现在孩子普遍存在着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的情况,造成了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过度肥胖或是弱不禁风,参加这样的比赛,能够让孩子有意识的去强身健体,因为参加这样的比赛,是一种被动的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能够拥有更健康的体魄。
三、增强进取心在比赛中是需要有强烈的竞争精神的,因为比赛就是一项竞技活动,通过训练比赛能够培养孩子的进取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这样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挑战,就会想要在比赛中获得更好的名次,想要战胜别人会更加努力,更有利于加强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养成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也是小孩子特别需要培养的精神。
只要有所规划和准备,利用上学路上的一点零碎时间可以做不少事呢。我们是步行上学,路程大概20分钟,我总结了最近常做的十件事:
1、分析一首诗
提前一天花五分钟背一首诗,看一遍诗词的释义,第二天上学路上和孩子背两遍,然后一起分析和讨论诗词的意思。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减轻孩子专门抽出时间背诗的压力,每周两三首即可。
2、说反义词、叠词或词语接龙
以比赛的形式和孩子进行,可以说反义词、叠词或者词语接龙,刚开始孩子能说的比较少,但是好胜心较强,所以大人也不能说太多,保持轻松和趣味性。
3、联想造句
一方说出一个词语,让对方用那个词语造句。举个例子,孩子说‘路面’,大人就说‘路面上有一排蚂蚁’,简单有趣即可。
4、编小故事
任意一方起个开头,然后一人一句编故事,尽可能发挥想象力。故事编不下去时就不能继续了,要积极暂停。
4、口算游戏
相互出题。少出单纯的几加几或几减几,趣味性第一。比如,我给孩子出的题一般是这样的:一条鳄鱼妈妈生了14只蛋,可是有一天被一只花狐狸叼走了5只,鳄鱼妈妈还有几只蛋宝宝?奶奶有12个碗,被你摔碎了3个,还剩几个?树上原来有6只麻雀,后来又飞来5只,总共有几只?
老师要求孩子们每天回家都要练习口算,很多家长给孩子买了一堆口算练习册,专门花时间做题。我就这样每天上学路上花5分钟和孩子相互出题。
5、分享当天发生的事
下午放学回家路上最适合相互分享当天的事情,大人要保持倾听的姿态,鼓励孩子多说(除非有的孩子自己就能滔滔不绝地讲),这样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是怎样度过的。另外,大人对孩子分享自己的事情也十分重要,能让孩子体会到被平等对待的感觉。
6、暴走
短时间的暴走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锻炼效果,每天早上送完孩子或下午去接孩子的路上可以暴走,这样就能节约一部分锻炼的时间。
7、练习跑步比赛
在保证道路安全的前提下,和孩子比赛跑步,不用很正式,大概程序做到即可,有助于增强孩子的体质,同时熟悉跑步比赛的感觉。
8、练习跳绳
随身携带跳绳,下午放学回家路上跳一会儿。因为跳绳也是小学生必修的体育项目,多练习多熟悉能帮助孩子增强自信。
9、听一段外语新闻
送完孩子返回的路上听一段外语新闻,既能跟进时事动态,又能保持外语的学习。
10、买菜
出门前查看一眼冰箱,确定两三种需要采购的食材,送完孩子回家路上顺便就买了,也能节约一些买菜的时间。
孩子获奖,家长心里是特别激动的,孩子心情也是特别喜悦的。可以送鲜花来表达对于孩子的祝贺,也希望孩子继续努力,继续创造更好的成绩。鲜花可以给孩子们带来荣誉感,特别是女孩子一般都是喜欢鲜花的,鲜花可以给她们带去乐观向上的心态。孩子获奖送什么花好孩子获奖送哪些花好呢?
向日葵
可以考虑太阳一样明亮灿烂的太阳花,也可以选择向日葵搭配小雏菊,给孩子的鲜花可以选择10多朵,小花束让人觉得更加美好,而且适合送给小朋友,拿在手上也是特别的方便。
11朵百合花
搭配郁金香8朵郁金香送给孩子,可以表达对于孩子的爱意。百合花代表幸福和顺利,郁金香代表荣誉和胜利,适合获奖的时候送给孩子。
17朵百合花
当然也可以送17朵百合花给孩子,表达的感情是希望孩子记住这个美好的一天,把这种美好的心情铭记于心。
可以送粉玫瑰,满天星,黄莺间插,2个可爱小熊
这种花给人温馨和温暖,搭配小熊是送给孩子特别的可爱。这种花束搭配的花语是希望你继续努力,创造美好的人生。希望鲜花给你暖暖的祝福,幸福与你永相随。
前阵子看到一个新闻,印象非常深刻。
一位13岁的女孩叶礽僖,开发了一款APP帮助世界各地的孩子交流、学习,用CEO的身份,登上了英国新闻BBC。
10岁的时候,她看到一个创业比赛,想到她自己学习中文的经验,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点子:如何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可以很快的学一个新语言呢?
在大多数人看来,十几岁还只是上初中的年纪,把孩子的一个想法变成商业计划可能有些幼稚。
即使叶礽僖年龄非常小,但她丝毫不畏惧外界的目光,坚持,站在比赛场上,用清晰的逻辑,自信的演讲赢得了这场比赛。
在赢得了这场比赛之后,她交了很多新朋友,还发展出了自己APP的4000名用户。
一个未成年的女孩,居然能有这么大的勇气和能量,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取得了一点成就。
叶礽僖说,她最感激的是父母鼓励她,放手让她尝试。
“我的父母经常告诉我敢于想象,这让我有很大的抱负。”
自信的孩子是人群中最闪耀的存在,身边围绕着很多欣赏他们的人,自信和勇敢仿佛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但是,却有更多的孩子觉得自己缺乏“自信”。
有人说:“在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们身上的那种强大的自信和安全感是我这辈子学不来的。”
搜索“自信”两字,你随处都可以看到如何增加一个人的自信如何变得自信、从小缺乏自信的感受是怎样的、人不自信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的话题,而且都是高赞。
有非常多的人,都在努力的让自己找回自信。
微课学员也经常问我:“家里孩子不自信,总是不敢上台演讲,躲在老师身后”“不敢当众表演节目”“他非常胆小、怯场,一点都不像我和孩子他爸,这是天生的吗?”
其实,一个孩子外在的表现与家庭教育是紧密联系的,他们自信心的塑造,和家庭氛围是分不开关系的。
这些行为,正在摧毁孩子的自信
一、对比式教育这是最常见的做法,期待用别人的成功来激励孩子,希望他能变得更好。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考了满分,你才这么点分”
“你看人家的孩子就从不玩手机,比你自律多了”
大家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如果你的另一半拿你和别人对比,说你没人漂亮,没人身材好,你可能都不开心了,更何况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呢。
在听到父母把自己别人对比的时候,在孩子看来你对他是否认,并不是激励。
这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因为连他最亲近的家人都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
真正让孩子自信的办法,不是比较式的打击,而是他们内心的自我认同感。
而这份自我认同感,会在父母的打击下消失。
二·、强调物质匮乏知乎上有个话题叫“如何看待父母不要比吃穿,就比学习的想法”。
答主@胖可丁提到,有时候孩子并不是在和别人攀比,而是衣服磨烂带来的羞愧,需要用省吃俭用买衣服带来的一丝丝尊严感来弥补。
需要好好学习,也需要衣服完好的尊严感,因为羞耻心真的能让一个人白天黑夜的不开心。
很多父母经常跟孩子哭穷,希望能以此来激励孩子努力上进。
“你不要攀比,年纪小小要什么好看”
“我们家买不起,你不要整天想着攀比”
其实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在孩子的世界里,他想要的并不是“攀比”,他只是自然而然的产生欲望。
喜欢玩具的孩子,会想买各种玩具;喜欢美丽的孩子,会想买衣服鞋子。
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他没有足够的辩知能力,这种欲望是天然的,就像渴了就需要喝水一样。
父母如果错误的以为,孩子想要一件东西是出于攀比,就是歪曲了孩子的意愿,打压了孩子的信心。
最伤孩子的不是没有新玩具,新衣服,而是父母一脸的不耐烦与对穷的强调,那种强调会在孩子心里埋下种子:我喜欢的都不配拥有;从而让孩子产生匮乏感、自卑感和愧疚感。
三、给孩子贴标签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标签效应”,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被别人下了某种结论,那么他就会对号入座,做出和标签一样的事情。
也就是说,孩子会觉得他就是别人口中的那种人。
“你怎么这么胆小怕事”
“你真是个笨蛋”
“你什么都比不上别人”
常常听到这一类沮丧话的孩子,真的就会觉得自己胆小,笨,没有别人好。
美国心理治疗大师斯科特派克说过:“自信必须从幼年开始培养,成年后再做补救往往事半功倍。”
而一个人自不自信,是由内而外决定的。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就需要父母从小内外兼修,帮助孩子塑造自信心。
什么样的家庭,一看就能养出自信的孩子?
塑造孩子内在的家庭
一、爱和鼓励父母的爱和鼓励,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在《妈妈是超人》中,大麟子在下午的幼儿园拳击比赛中输给了小伙伴,于是晚上就在床上无精打采的躺着。
妈妈邓莎穿上了他最喜欢的奥特曼套装,和大麟子玩起了睡前打怪兽的游戏,逗大麟子开心。
在妈妈的陪伴下,大麟子不再愁眉苦脸,但还是藏有心事。
邓莎开始主动开导儿子,告诉他,我们不害怕怪兽,也不害怕比赛,更不害怕失败,下次在遇到拳击比赛,也能勇敢参赛,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大麟子立刻找回了自信,开心的承诺自己下一次一定会做到更好。
其实父母的鼓励和爱是最强大的力量,能让孩子在跌落低谷,信心丧失的情况下,还能重拾勇气,重新上路。
孩子的自信心的建立,往往是建立在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上,而父母给予的这份安全感,就是对孩子最大的认同。
二、培养兴趣爱好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一旦孩子对某件事有兴趣,他就会投入100%的精力进去。
这个兴趣不一定是报兴趣班培养出来的,只要是他感兴趣的,我们都可以让他多花时间。
不论是爱画画,还是爱做饭,又或是爱研究玩具,爱写小作文,都是可以的。而且,我们可以让孩子用爱好和朋友们相处的更好。
比如孩子喜欢画画,我们可以鼓励他给班上的同学画肖像画,或者鼓励他创作一些班级活动的画作展示给同学们看看,比如同学们一起做游戏的话,同学们一起踢足球的画等。
因为孩子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往往会赢得周围的掌声,从而给他无穷的力量。
这些自信会让他内心燃起火花,变得开朗乐观,能从那份喜悦中汲取能量和勇气。
三、正确的财富观一个自信的人,不会因为富裕而自负,也不会因为贫穷而自卑。
在孩子年纪尚小的时候,恰好是教育他们正确的财富观念的时候。
无论家境如何,都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把“我们家有钱,随便买”或者是“我们家买不起,不要老攀比”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不处处满足孩子提的每一个要求,养出骄纵的小霸王,也不会处处打压孩子,养出不敢提出自己想法的子。
正视孩子外在的家庭
一、不攀比但得体无论家境好坏,都有追求“美”的权利。对于孩子来说,的确不需要追求名牌、贵重衣物,但是穿衣打扮是需要得体的。
很多大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觉得孩子小,于是对穿着草草了事,衣服破洞了,鞋子磨破了也不管。
殊不知,无论是多小的孩子,对美和丑都是敏感的。
国外有一个实验,让一个6岁女孩分别穿上整洁的衣服和邋遢的衣服,走进入同一家餐厅。
当她穿着干净漂亮的衣服时,餐厅里的人热情地跟她聊天,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而当她穿上破旧的衣服后,所有人都变了一个态度,没有热情和亲吻,却是嫌弃。
女孩不再自信满满,而是抹着眼泪跑了出去。
总以为孩子不懂,其实他们懂。
外表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认知,影响他们在别人面前的表现。
而干净的衣服,合脚的鞋子,整洁的外形,就是孩子自信最初的来源。
所以,我们不必不攀比,但也要做到得体。
二、认可自己的长相很多人的不自信源于对自己相貌的不认可,很多孩子会因为觉得自己长得没有别人好看,觉得比不上别人而心生自卑。
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教育他认可自己的长相,并告诉他,人的相貌是天生的,是父母给的,美和丑决定不了一个人的未来,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广东东莞的一位5岁男童东东,全身长满毛发,刚开始父母以为是胎毛,满了周岁会自己掉,结果满了周岁还是没掉。
东东的父母觉得奇怪,于是带着他到正规的大型医院检查,结果让他们出乎意料。这是一个先天的多毛症,并不是一种病,成年以后才可以接受激光脱毛的治疗。
妈妈告诉他:“你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一样的,我们做真实的自己就好了,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
东东从小就被教育要自信,要积极,所以即使在面对着别人的嘲笑时,也能欢快的“反击”:“你头上不也长毛嘛,谁不长毛嘛。”
东东乐天的性格很让人喜欢,学校里的孩子很喜欢和他玩,老师也很喜欢他。
评论里有人说,这个孩子是幸运的,他有着父母最正确的引导,才给了他足够自信乐观的态度。
内心充满坚定,学会正视外表,对生活充满热爱,这样的孩子没有理由不自信。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同样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更是如此。
小七老师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和温暖下,自信且快乐的成长。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